公务员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1243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务员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公务员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公务员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公务员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公务员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公务员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公务员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公务员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公务员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公务员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公务员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试题.docx

《公务员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试题.docx

公务员试题

充分条件--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

充分条件:

有A一定有B、无A未必无B

标准形式:

只要A就B一旦A则B如果A那么B如果A就B、

因为A所以B想要A就要B

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它的命题概要是:

肯定前件,就肯定后件;(肯前,肯后)

肯定后件不能推出肯定的前件;(肯后,不肯前)

否定前件不能推出否定的后件;(否前,不否后)

否定后件可以得出否定得前件;(否后,否前)

在某次足球联赛中,如果甲队和乙队没有出线,那么丙队出线。

上述前提中再增加以下哪项,可以推出“乙队”出线的结论?

A.丙队不出线B.甲队和丙队都出线

C.甲队不出线D.甲队和丙队有一个不出线答案:

A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否后,否前)

只要做到依法治国并且真正以人为本,就能彻底解决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根据04年春节期间的—项调查显示,有些地方拖欠民工工资现象仍旧存在。

由此可见:

A.有些地方没有以人为本

B.有些地方以人为本

C.有些地方既没有依法治国,也没有以人为本

D.有些地方或者没有依法治国,或者没有以人为本

【解析】前提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后件,则前件一定为假,(否后,否前)而否定前件后成为一个选言形式,所以选D。

必要条件:

无A一定无B、有A未必有B

标准形式:

只有A才B除非A否则不B不A不B

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它的命题概要是:

否定前件可以得出否定的后件否定后件不一定否定前件

(肯前,不肯后)

(肯后,肯前)

(否前,否后)

(否后,不否前)

建设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进一步完善社区的管理体制,才能明确社区的社会职责;如果不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就不能满足居民快速增长的各种需求;社区管理的法规建设是社区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前提,而加强社区基层的民主自治也有利于完善社区的管理体制。

由此可见

A.如果不能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就不能提高社区的服务质量

B.如果不进一步完善社区的管理体制,就不能明确社区的社会职责

C.只有加强社区管理的法规建设,才能明确社区的社会体制

D.只有加强社区基层的民主自治,才能满足居民快速增长的各种需求

B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否前,否后)

在心泉乡发展研讨会上,王书记认为:

“或者发展养蚕业,或者发展畜牧业。

”周乡长认为:

“心泉乡人多地少,应加强劳动力培训,大力开发对外劳务输出。

”李书记认为:

“只有发展特殊作物种植,才是山乡心泉的唯一出路。

”张乡长认为:

“充分发挥心泉优势,发展旅游业,别无选择。

”经过专家论证,上述四位的意见有两位被认为是可行的,那么意见可行的两位是:

A.王书记和周乡长B.王书记和李书记

C.李书记和周乡长D.李书记和张乡长

【解析】由于有两个意见可行,则绝对判断为假,即可行的是王书记和周乡长,所以选A。

1.甲乙丙丁中有一位同学捐款10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分别这样回答:

甲:

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乙:

这1000元是丁捐的

丙:

这1000元是乙捐的

丁:

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这4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由此可见这1000元是谁捐的?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乙和丁明显是矛盾的命题,所以必有一真一假,用逆推思维可得甲和丙一定为假话.甲是假话,则这1000元是甲捐的,丙说假话,则这1000元不是乙捐的,已经不需要分析,答案选A

2.03年中央A类真题:

为了胎儿的健康,孕妇一定要保持身体健康.为了身体健康,她必须摄取足够的钙质,同时,为了摄取足够的钙质,她必须喝牛奶.

据此可知()

A.如果孕妇不喝牛奶,胎儿就会发育不好

B.摄取了足够的钙质,孕妇就会身体健康

C.孕妇喝牛奶,她就会身体健康

D.孕妇喝牛奶,胎儿就会发育良好

解析:

此是为充分条件,肯定前件就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否定了前件.推理:

胎儿健康------一定要保持身体健康

保持身体健康--------必须摄取足够钙质

必须摄取足够钙质--------喝牛奶.

所以说明可以推出:

胎儿健康------喝牛奶

即胎儿健康必须喝牛奶.也即不喝牛奶,胎儿就不健康.选A(不能用常理来做题,常理肯定觉得不妥,但是推理题讲究的是解法,这里考察的就是充分条件,要记住

如果下岗职工实现了普遍的再就业,那么社会保障的压力就会减轻。

只有下岗职工都获得了新的技能或者经济转型提供了广泛的就业空间,下职工才能实现普遍的再就业。

事实是社会保障的压力越来越重。

由此可见:

[1]下岗职工没有实现普遍的再就业:

[2]下岗职工没有都获得了新的技能;

[3]没有提供广泛的就业空间。

A.只有[1]B.只有[2]

C.只有[3]D[1]、[2]和[3]。

如果下岗职工实现了普遍的再就业,那么社会保障的压力就会减轻。

充分命题

只有下岗职工都获得了新的技能或者经济转型提供了广泛的就业空间,下职工才能实现普遍的再就业必要命题

充分条件:

否后否前

必要条件:

否后不一定否前

已知下列判断中前两个假,后两个真。

(1)如果A没有被录用,那么B就被录用

(2)A和B两个人中只有一人被录用

(3)只有A被录用,C才不被录用

(4)如果C被录用,D才被录用

据此可以推出:

()。

A.A和B被录用,C和D未被录用

B.A和B未被录用,C和D被录用

C.A和C被录用,B和D未被录用

D.A和C未被录用,B和D被录用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一点“负命题等值转换”方面的逻辑知识。

题干告诉我们:

下列判断中前两个假,后两个真。

就是说(1)(2)是假的,(3)(4)是真的。

那么

(1)“如果A没有被录用,那么B就被录用”这个判断是假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根据“负命题等值转换”方面的逻辑知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如果A没有被录用,那么B就被录用”这个判断是假的就等于说:

A和B都未被录用。

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选项B符合这个意思。

其他的复杂条件和选项都可以置之不理了。

所以,正确选项是B。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将引入全球500强作为工作重点,为了争取跨国公司来投资,付出了高昂的资源代价:

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宝贵的自然资源被跨国公司廉价使用;还有税收损失。

我们的国内企业所得税是33%,而三资企业最高所得税是24%。

我们引进洋品牌却难以获得核心技术,核心元器件也不能实现本地配套供应,对产业的发展不能形成拉动作用。

我们得到的只是组装过程中的劳动所得,增值税也极低。

由此可以推出:

()。

A.洋品牌进入不可能带进最先进的技术、利润最高的订单

B.我们应避免过分引进洋品牌造成的负面影响

C.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解决阻碍产业进展的突出问题

D.我们必须拥有具备核心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及品牌

【解析】

本题属于推断结论型。

所谓推断结论,就是推测题干材料的作者想说而未说出来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想通过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呢?

我们需要挖掘一下文章背后(隐含)的思想。

阅读可知,这是一段倾向性非常明显的文字。

作者对于那种“付出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

宝贵的自然资源还有税收损失”引进所谓“洋品牌”,“却难以获得核心技术”的做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那么,作者的意思是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显然,他认为引进洋品牌的关键决不是为了一点可怜的劳动所得,而是为了获得“核心技术”。

D项“我们必须拥有具备核心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及品牌”最符合这个意思。

所以,正确选项是D。

2005年至2006年,从“超女”热到“胡戈们”旺,从北京的郭德纲到上海的蔡嘎亮……来自民间的、鲜活泼辣的、不登大雅之堂的“草根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走红。

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或群体文化,欣赏的人会夸一句“来自群众,贴近群众”,不欣赏的人则不屑地按上评语——低俗、哗众取宠。

上述欣赏的人的议论是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

A.心连心是“草根文化”成功的最大资本

B.“草根文化”的“俗”吸引人们

C.原生态的东西是有生命力的东西

D.从宋词元曲到京剧都经历过由草根到庙堂的过程

【解析】

本题属于假设型逻辑判断题。

欣赏的人的观点是:

“草根文化”来自群众,贴近群众。

欣赏的人有什么理由可以说“草根文化”来自群众、贴近群众呢?

或者说,他们得出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什么呢?

所谓“假设”,就是要揭示出他们的观点赖以成立的论据。

A项说:

心连心是“草根文化”成功的最大资本。

其中的“心连心”就隐含着来自群众、与群众心连心的意思。

显然,这是“草根文化”来自群众,贴近群众的有力支持或假设前提。

所以,正确选项是A。

1.某公司领导根据员工小张、小李和小王的工作业绩,提出选派他们出国培训的两个相容的选择方案:

[1]小张和小李都不派出;[2]派出小王。

综合考虑这两个方案,其意思可以表达为()。

A.如果小王被派出,则小张和小李都要派出

B.如果小张和小李都没有被派出,则要派出小王

C只要小张和小李有一人被派出,就要派出小王

D.如果小王没有被派出,则小张和小李都要派出

【解析】

本题属于推断结论型。

阅读可知,题干给出的前提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

或者“小张和小李都不派出”,或者“派出小王”。

根据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推理有效式只有“否定肯定式”一种。

A、B两项不能构成有效推理,排除。

验证C项。

如果否定“小张和小李都不派出”,即“小张和小李有一人被派出”,那么,就要“派出小王”。

这个意思与C项相同。

验证D项。

如果否定“派出小王”,即“小王没有被派出”,那么,就要“小张和小李都不派出”。

这个意思与D项相反,排除。

所以,正确选项是C。

知名度和美誉度反映了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的认识和赞许的程度,两者都是公共关系学所强调追求的目标。

一个组织形象如何,取决于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公共关系策划者需要明确的是:

只有不断提高知名度,才能不断提高组织的美誉度。

知名度只有以美誉度为基础才能产生积极的效应。

同时,美誉度要以知名度为条件,才能充分显示其社会价值。

由此可知,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关系是:

A.知名度高,美誉度必然高。

B.知名度低,美誉度必然低。

C.只有美誉度高,知名度才能高。

D.只有知名度高,美誉度才能高。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

此题是关于假言命题推理型题目。

题干的中心是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只有不断提高知名度,才能不断提高美誉度,美誉度要以知名度为条件,所以首先排除A和C;选项D也不符合题意,排除掉;只有选项B是否定前件,也否定后件,所以符合题意,因此选择B。

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在现场。

据此,我们可以推出:

A.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

B.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

C.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王五不是杀人犯

D.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但许六是杀人犯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是C。

题干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它的命题概要是

肯定前件,就肯定后件;

否定前件不能推出否定的后件;

否定后件可以得出否定得前件;

肯定后件不能推出肯定的前件;

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可以逐个判断选项。

A属于肯定后件推出肯定的前件,不符合规律,所以排除;B属于否定前件也不能推出否定的后件;C属于否定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D属于否定后件,但不能得出肯定的前件,可以排除;这样得到正确的答案为C。

凡有关国家机密的案件都不是公开审理的案件。

据此,我们可以推出:

A.不公开审理的案件都是有关国家机密的案件

B.公开审理的案件都不是有关国家机密的案件

C.有关国家机密的某些案件可以公开审理

D.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有些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是B。

这个题干仍然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根据上题的规律,我们可以判断选项B属于否定后件得出了否定的前件,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规律,可以排除掉,得到我们需要的选项B。

甲乙丙丁四名嫌疑犯的供述如下:

甲:

“罪犯在乙丙丁三人中。

乙:

“我没有作案,是丙偷的。

丙:

“在甲和乙之间有一名是罪犯。

丁:

“乙说的是事实。

经过查核,四人中只有一人是罪犯,并且只有两人说了真话,另外两人说了假话。

罪犯是:

A.甲B.乙C.丙D.丁

B首先乙丙说法矛盾,乙丁说法是一个意思。

这样,要么乙丁的说法同假,要么乙丁说法同真。

如果乙丁说法同真,那么甲的说法也是真的。

因此矛盾。

乙丁的说法同假,乙说的是假话。

罪犯是乙。

甲:

如果赵作案,则钱是同案犯。

乙:

作案者是孙。

丙:

作案者是赵,但是钱没有作案。

丁:

作案者是赵或者李。

以上4个断定只有一个是真的。

哪个是真的?

A.甲B.乙C.丙D.丁

A寻找矛盾。

甲丙说法矛盾。

必定有一真一假。

假设丙正确。

那么丁也是正确的。

矛盾。

因此,只能是甲正确。

小李是四川人,他喜欢吃酸泡菜;小王也是四川人,她也喜欢吃酸泡菜;小陈是四川人她也喜欢吃酸泡菜。

我所认识的四川人都喜欢吃酸泡菜。

因此,可以得出

A.所有四川人都喜欢吃酸泡菜B.有的四川人喜欢吃酸泡菜

C.并非所有四川人都喜欢吃酸泡菜D.并非有的四川人喜欢吃酸泡菜

B【解析】我认识的四川人为个体,可以推出部分即有的四川人喜欢吃泡菜。

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危及我们的健康,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应当承担起保护绿化环境的义务。

据此,可以推出

A.并非有些人不应当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B.并非有些人应当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C.有些人没有环境保护意识D.有些人有环境保护意识

A【解析】否定部分即否定全部,A选项否定了有些人不应当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即肯定了所有人都应当承担起保护绿化环境的义务。

在对某一社区13名成员的休闲生活情况的调查中发现,

(1)喜欢游泳的成员不喜欢太极拳;

(2)不喜欢郊游的成员喜欢太极拳;(3)喜欢郊游的成员不喜欢登山。

据此,推出

A.喜欢登山的成员不喜欢游泳B.喜欢游泳的成员不喜欢登山

C.喜欢太极拳的成员不喜欢郊游D.喜欢太极拳的成员不喜欢登山

B【解析】

(1)、

(2)、(3)为3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根据推理规则可由

(1)推出喜欢游泳的成员不喜欢太极拳,由

(2)推出不喜欢太极拳的成员喜欢郊游(否后,否前),由(3)推出喜欢郊游的成员不喜欢登山,由此三个推论可得到喜欢游泳的成员不喜欢登山。

要想精神健康,人必须自尊。

人们要保持自尊必须通过不断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他们要赢得这种尊重只有通过道德地对待这些人。

下列哪个结论可以从上文推出?

A.精神健康的人将被别人道德地对待

B.精神健康的人将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人

C.精神健康的人为了被别人道德地对待必须有自尊

D.自尊的人很少道德地对待那些他们尊重的人

B

69.食品供需能否保持平衡,取决于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速度。

一方面,人口增长会导致食品需求量的增加;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会促使畜产品消费增加,改变人们的饮食结构,从而对全球的谷物需求产生影响。

据此可知:

A.人口的增长将影响全球的谷物需求

B.改变饮食结构将降低全球的谷物需求

C.经济的增长可降低全球谷物的需求

D.人口的增长会导致世界畜产品消费的增加

食品需求量的增加,经济增长

69.【答案】B解析:

由题目可知,人口增长

改变饮食结构,改变饮食结构影响全球的谷畜产品消费增加,畜产品消费增加

物需求。

因此,只能选B。

某机关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接待群众到机关办事,一位办事员被安排为上午接待,另一位办事员安排为下午接待,该机关有5位办事员R、S、T、U和V的安排总是依照以下条件:

(1)每星期每位办事员至少有一次被安排做接待工作;

(2)同一星期中,一位办事员不可能连续两天被安排做接待工作;(3)T从不被安排在上午做接待工作;(4)V为星期一和星期三的下午做接待工作;(5)U从不与S在同一天做接待工作。

有一个星期,T只在星期五被安排做接待工作,那么下列哪一条必定是对的?

A.R在星期二做接待工作B.R在早期三做接待工作

C.R在星期五做接待工作D.U在星期四做接待工作

70.

由题目可知,空格处只能安排R、S、U做接待工作,又S、U不能安排在同一天做接待工作,那么R一定被安排在星期二和星期四作接待工作,那么R就不能在其他时间做接待工作,因此A是正确的,BC都是错误的,不能确定U是否在星期四工作。

所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都是准确无误的.

下列那项判断与上述判断含义最为接近?

A:

有的天气预报不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B:

有的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C:

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不是准确无误的

D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是准确无误的

A必然就是不可能不必然就是可能

可能不是就是不可能都是

所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都是准确无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