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1272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

二级平台还要实现集成化管理,实现视频监控系统与报警控制系统的联动工作。

有条件的二级平台可以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根据需求建设三级平台。

1.4加强安全监控,完善监控网络布局

二级平台管理公司要以加强安防监控和经营管理为目标,具体实现集团安防监控目标的要求,利用市场主流先进的网络和视频技术,因地制宜编制本级平台的视频网络监控规划和监控网络布局图,并制定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二章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要求

2.1方案架构解析

集团监控系统建设以提升集团安防能力及整体管控能力为宗旨。

设计方案要包括六个方面:

监控平台、前端视频监控点、存储系统、传输体系、资源管理及系统管理。

2.2监控平台建设

2.2.1结构上为整体多级分层

集团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是将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作为核心,各类监控系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将各类监控资源汇聚到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中。

因此集团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结构上设计应为多级分层的形式。

2.2.2各类监控系统与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的关系

XX总平台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的架构为多级纵向级联组网架构,各二级平台及业务区域三级平台的各类监控系统〔设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接入XX总部平台或二级平台。

同时XX总部平台可以根据需要直接与各二、三级平台进行并级联网。

2.2.3视频信息安全接入平台方式

接入XX总平台的各类视频监控资源,在联网建设时必须考虑安全接入问题。

二级平台或其他视频监控资源可按实际情况,通过集团视频专网或VPN专网以IP等方式接入。

2.3前端视频监控点建设

前端摄像系统是视频监控系统的前沿部分。

是整个系统的"

眼睛"

它将监视的内容变为图像信号,传送到控制中心,所以从整个系统来讲,摄像系统输出的是整个系统的原始信号源。

前端监控点系统建设采用三层网络架构,组建视频专网。

各级监控平台为接入层,机房作为前端高清监控数据的接入点〔主要是为前端高清设备提供网络接入,同时配备网络存储设备对监控点进行录像存储。

前端监控设备选用高清摄像机、高清网络球机、防爆摄像机。

前端监控点由图像采集系统、传输系统、监控中心系统等部分组成。

前端高清摄像机采集到的视频信号,通过光纤网络传输到各平台分控中心的高清硬盘录像机或磁盘整列上进行录像,并能通过客户端管理软件调取实时图像或回放以前的图像。

各二级平台要按规范指导及实际需求,以高清化数字化为标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现有前端监控点。

已有的模拟监控资源可直接数字化后按照本规范规定的接入方式接入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

2.4视频传输体系建设

各级平台系统将摄像机的图像以及控制信号与网络视频编码器相连。

由网络视频编码器直接在前端完成图像以及控制信号的数字化处理以及压缩打包。

网络视频编码器通过专用传输网络将图像信号传输至本级或指定监控中心。

就目前集团格式系统建设中存在数字网络摄像机与模拟视频监控摄像机共存的情况,需要考虑将新建摄像头与原有的模拟摄像头进行有效的更换。

从信号的处理方式与传输形式上实现数字系统运行,数字系统将业务区域视频信号传输到二级平台,二级平台再通过监控专网传送至集团总部监控中心,同时保障实现XX平台可对任意业务区域视频资源的实时查看。

视频传输方式上,目前视频监控系统多半采用视频基带传输方式。

如果在摄像机距离控制中心较远的情况下,应采光纤传输方式。

当前XX平台与二级平台的视频信号可以互联网方式进行相互间传输。

2.5视频存储建设

2.5.1视频存储技术

视频监控系统的录像存储方式主要包括:

日常录像存储和重要录像备份。

日常录像存储由监控系统的录像功能提供,第一种方式是分布式存储方案,采用NVR或DVR对接入的监控图像进行录像。

第二种方式是集中式存储方案,采用在监控平台中的网络磁盘阵列进行录像。

日常录像存储一般采用循环覆盖的方式。

重要录像备份是指对于重要的视频监控进行长时间备份。

二级平台以本辖区内日常录像存储为主;

XX总平台还应当部署重要录像备份设备。

2.5.2视频存储结构

采用分布集中式存储系统,各高清监控点在接入后本级监控平台集中存储,重要区域、重要数据与电警图片及数据在二级平台与XX总平台进行集中存储。

2.6资源统一管理

 

在监控系统建设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使系统中所有平台的用户都能按其职责权限,获得相应的功能服务,即XX总平台、各二级平台之间的关系设计,因此在系统设计时需突出对全网资源的统一管理。

全网的资源包括接入整个系统中的摄像机、模拟矩阵、光端机、编解码器及各服务器等。

全网资源的统一管理主要体现在:

建立通用电子地图,对所有的摄像头编号进行全部统一定义,能完成摄像机快速定位与寻址;

对所有的模拟矩阵编号进行全部统一定义、用户可在区级平台的配置管理终端上,方便的设置本地以及所有业务部门的模拟矩阵;

通过摄像机与数字图像编码设备数据库关联,使各级用户能直观方便地查找定位、获取图像信息。

当前集团XX总平台需加强与各二级平台的联网管理建设,加速各方信息的汇总与整合。

当前集团总部及各级公司均缺少通用电子地图,影响管理效率应优先解决。

其余资源整合可通过后期设备应用及软件开发逐步解决。

2.7视频监控平台系统管理

中心管理服务是系统的核心,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设备管理、日志管理、业务管理,主要完成业务管理、用户和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监控中心服务器包括中心管理服务、注册服务、转发服务等,负责管理协调系统的运作,并在前端设备与客户端之间建立联系,与视频流转发等综合管理应用。

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管理级别,设定不同的管理权限,不同客户根据各自给定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将根据用户的权限、级别、可使用范围等,给用户显示出这个级别所能调看和控制的所有摄像机资源,客户端用户对级别权限内的事件进行操作处理。

XX总平台可以通过中心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平台专属的管理、事件联动与报警策略设置模块,实现各子系统及各级平台之间基于视频的跨系统联动集成,包括图像与异常报警、图像与环境报警、图像与响应系统、基于视频的调度管理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联动内容方式包括图像自动预览切换、报警录像、报警云台自动控制综合调度管理等功能,提高整个集团的系统效能和效率。

2.8建设方案总结

通过上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实现了集团一级网、二级网、三级网视频监控系统整合,结合各级的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分析系统,构建"

统一图像资源编号,统一权限体系,统一控制协议,资源共享"

的综合安防及业务管理平台。

该平台充分发挥了各类视频监控系统的实战应用效益,强化集团总部宏观决策指挥职能,在处置各类事件和决策时能提供实时、直观的现场及相关图像服务。

平台可以实现各级部门间的可视指挥调度,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保证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

平台还能实现高清视频监控管理、实时视频图像智能分析、巡视、音频信息与数据等相关资源上传和下调,并能与智能识别系统联动、GIS信息系统联动、智能视频分析与预警系统等相关业务系统对接。

这一系统综合管理平台,为构建集团的整体防、控、管一体化安全防控体系,提供了可靠的全动态、智能化、系统化、科技化的技术保障。

第三章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要求

3.1前端监控点技术要求

3.1.1布点设计要求

按照集团内前端监控设备的使用场景,可将前端监控点分为五大类。

前端监控点建设要求需要根据实际监控项目情况套用以下分类的要求执行:

1.大门、楼道、电梯出入口等人员流动重点区域监控

2.道路口监控

3.特定室外场所监控

4.特定室内场所监控

5.危货区域监控

3.1.2大门、楼道、电梯出入口等人员流动重点区域

<

1>

点位设计

重点区域出入口监控的应用场景应保证大门出入口、楼道出入口及重点卡口的图像全覆盖。

2>

设备选型

采用高清摄像机及主机,具备人脸检测、区域入侵检测、越界检测、虚焦检测、进入区域、离开区域、徘徊、人员聚集、逆行、场景变更等功能。

〔3安装施工要求

A、监控探头在≤6级风力时不晃动,保障摄像机的输出图像不抖动。

B、传输设备应安装在全封闭金属机箱内,机箱配置出线口、密封圈、锁及安装支架,符合IP65以上防护等级要求。

C、线缆铺设一般为隐蔽铺设,特殊情况可在不影响整体外观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布线。

D、采用就近接入220V交流电或其他供电方式,并采取可靠的防雷接地

E、设备主要参数要求详见附录前端摄像机。

3.1.3道路监控

〔1点位设计

道路监控的应用场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A、道路监控。

设置在主干道、桥梁、隧道等地区,在每个方向都需要安装高清摄像机,监控图像应覆盖来去两个方向,在重要的十字路口需加装高速球型网络摄像机。

B、道路卡口。

设置在主要通行道路卡口上,安装有专用的抓拍摄像机及卡口主机。

〔2设备选型

A、道路监控所使用的枪型和球型网络摄像机,应具备低照度功能,设备主要参数要求详见前端摄像机参数。

B、采用高清抓拍摄像机及卡口主机,由感应线圈或雷达信号或视频侦测触发,前端卡口系统可实现车速检测、车牌识别、车身颜色识别、车辆类型识别等车辆信息的提取,设备主要参数要求详见监控相关设备参数。

C、固定式摄像机应选用分辨率不小于200万像素的高清摄像机,并可实现恶劣天气下全天候图像抓拍。

D、设备主要参数要求详见附录前端摄像机。

A、安装室外的摄像机应做防雷处理。

B、摄像机的云台护罩具有防水防尘功能。

C、摄像机的安装高度根据安装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高度并考虑将过车与人为破坏因素减到最低。

D、选配后备电源,延时时间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3.1.4特定室外场所监控

〔1点位设计

特定场所主要包含:

各类户外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工厂人员密集区、活动及运动区域、物流装卸区、码头等必要场景的室外监控场所,每个场景应包括高速网络球机及固定摄像机,保证监控图像的全覆盖。

A、重点场所、广场、码头等开阔地区的室外监控应采用一体化高速球型网络摄像机,实现快速定位与跟踪。

B、广场、各类场所的重点部位需要设立可进行大变焦的摄像机用于拍摄特写。

C、摄像机有效像素≥200W,感光度≤0.0001lux。

D、球机必须具备人员追踪功能,水平360°

旋转,上下90°

旋转,补光灯:

4红外+2激光以上,可变焦镜头≥30倍变焦。

E、在需要大面积监控时,可以选择一体化高清高速球型网络摄像机做为固定摄像机的补充。

F、球机必须具备人员追踪功能,水平360°

G、设备主要参数要求详见附录前端摄像机。

C、摄像机的安装高度根据安装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高度并考虑将人为破坏因素减到最低。

E、所有的摄像机采用相对隐蔽的方式安装。

F、监控主机组成多个网络辅控,利用当地网络或重新架设传输网络。

G、线缆铺设一般为开沟埋地铺设,特殊地段可架空。

埋地铺设线缆时,沟深≥0.5m,并采用相应的防护套管;

架空铺设线缆时,需立杆,并采用加强钢丝、安装支架和接线座等。

3.1.5特定室内场所监控

特定室内场所主要包含:

室内重点场所、电梯内、休息场所、娱乐场所、收银间等场景的室内监控场所。

〔2设备选型

A、各种场所的大厅、窗口单位等要求设计和安装高清网络摄像机时做到无盲点,一般采用对角安装方式。

B、休息场所、仓库工作地等场景通常光线不足,采用带LED红外补光的网络摄像机或采用彩转黑低照度网络摄像机,监控距离≥20m。

C、大厅的光线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大,采用一体化宽动态高清网络摄像机。

D、各室内场所的走廊、通道采用具有低照度的网络摄像机。

E、摄像机有效像素≥200W,感光度≤0.0001lux

F、设备主要参数要求详见附录前端摄像机。

〔3安装施工要求

A、所有的线路采用合理布线〔以隐蔽线为主。

B、摄像机的安装高度根据安装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高度并考虑将人为破坏因素减到最低。

C、选配后备电源,延时时间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D、所有的摄像机采用相对隐蔽的方式安装。

E、监控主机组成多个网络辅控,利用当地网络或重新架设传输网络。

F、室内所有的布线都要遵守消防要求,采用防火材料。

3.1.6危货区域监控

点位设计

危货区域主要包含:

易燃丶易爆丶易腐货物及有毒气体化学药品等货物堆放区域的图像全覆盖。

A、国家规定天然气、石油、柴油、火药、炸药等100米范围内不能有明火,而普通监控摄像机非防爆,且摄像机电路易短路,致使明火,因此不允许此环境使用。

并且根据摄像机防爆级别不同,应严格依据等级配备,禁止低级别应用于高端场合。

因此前端设备需满足严格的防爆要求。

B、球机和枪式摄像机相互结合监控,枪式摄像机全天候无死角〔使用一个或者多个枪式摄像机实现监控,球机进行细节监控及巡逻。

C、摄像机有效像素≥200W,感光度≤0.0001lux

D、使用防爆摄像机,防爆高速球机〔即防爆云台:

支持水平360°

旋转,可变焦镜头≥30倍变焦。

E、摄像机支持前段录像功能,支持SD卡≥64GB

F、摄像机具备报警联动功能

G、设备主要参数要求详见附录前端摄像机、防爆摄像机

A、所有的线路采用合理布线〔以隐蔽线为主,该区域内所有线路必须使用镀锌铁管或者防火塑料管保护。

线缆铺设一般为开沟埋地铺设,特殊地段可架空。

G、避开一些受光位置较复杂的位置进行安装,避免一台定焦的防爆摄像机面对强光的光照而影响图像效果。

3.1.7监控点建设基本要求

3.1.7.1监控效果要求

能监控区域内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

机动车要求分辨车型、车牌号码、车内前排人员,非机动车、行人要求辨清人脸和所持〔载物品,能监控重点单位门外30m~50m范围的目标;

能监控整条道路的目标,要求辨清目标范围内的人脸和所持〔载物品;

3>

能够实现监控点与监控中心语音通话;

4>

能够实现监控区域的语音广播;

5>

能够实现监控区域流量统计、人员聚集自动报警并与摄像机联动;

6>

能够实现重点路口的车牌识别报警功能;

7>

其他高端应用。

3.1.7.2摄像机配置要求

要求配置足够覆盖整个监控区域的高清摄像机,确保每个方向以及双向道路都在监视范围内,并能通过对高清摄像机的操控缩放监控到每辆车和每个人,不留死角。

通过摄像机整体观察,高速球机重点跟踪监控。

大型广场、机关门前要配置一定数量的高清高速球机,支持1080P以上全实时高清视频录像;

要求高速球型网络摄像机控制运转速度和变焦速度快,能在无人操作时自动按照设定的时间计划表进行扫描、巡航;

危货区域需保证配置一定数量防爆摄像机配合高速球机及固定枪机进行整体图像覆盖;

全天候〔白天、黑夜监控功能。

3.1.8报警要求

前端报警需要支持联动核查,联动核查是指当前端监控点发出报警信息时,联动展示附近监控设备的图像,核查警情真伪,及时采集警情现场信息。

在前端报警时所在区域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应进行报警的联动核查。

3.1.9性能指标

3.1.9.1视频信息采集

3.1.9.1.1视频信息采集设备

视频信息采集设备接口应与传输系统的接口匹配前端设备的输出端口传输能力应满足联网系统对前端信息的数据流量和总量的相应要求,传输协议符合联网系统有关标准的规定。

数字接口应满足联网系统对前端信息的响应时间和动态带宽要求,宜以流媒体的方式传输;

模拟接口应满足联网系统对前端信息传输带宽和输出信号幅度、信噪比等的要求。

3.1.9.1.2时延和信号时基抖动

本地设备的时延〔受限于输出端口的带宽,满足系统时延的整体要求。

数字视频输出的采集设备的缓存能力应保证数字视频信息实时数据流的流畅性,保证现场信息的及时传输,满足联网系统对于时延和信号抖动的整体要求。

3.1.9.1.3图像质量

系统最终显示图像〔主观评价应达到四级〔含以上图像质量等级,对于电磁环境特别恶劣的现场,图像质量不应低于三级。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参见GA/T669.6—2008《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第6部分:

视音频显示、存储、播放技术要求。

3.1.9.1.4存储时间

前端视频在不联网条件下,在NVR等录像设备中存储时间不小于90天。

摄像机内自备存储卡的,缓存实时存储不小于12h。

3.1.9.2音频信息采集

3.1.9.2.1音频信息采集设备

音频信息采集设备主要是拾音器〔或音频,其频响范围和动态响应范围满足联网系统的使用要求,其输出应有良好的保真性。

模拟音频信号的带宽不低于4kHz,推荐为12kHz。

3.1.9.2.2音频探测器的安装位置选择

〔1语音使用时,避免过度振动、迎风和高噪声的环境。

〔2现场实时音频探测时,宜安装在避风的位置,且探测空间相应区域与使用要求一致。

〔3遇在高噪声条件下工作时,音频探测器应有适当保护措施。

3.1.10其他性能要求

3.1.10.1前端设备信息延迟时间

前端设备与信号直接接入的共享平台相应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时延应不大于2s,前端设备与用户终端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时延不大于4s。

3.1.10.2视频报警联动响应时间

报警触发后,在本监控中心内触发并启动视频显示和记录所需的直接联动响应时间不大于4s,报警图像的预录时间不少于10s。

3.2监控平台技术要求

3.2.1监控平台设计原则

监控平台的设计需符合NGN架构,实现用户接入、媒体交换、信令控制、网元管理,分层部署。

平台模块化设计,实现模块的松耦合,核心模块冗余备份设计,流媒体转发和录像单元采用负载均衡设计,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便于平台的迅速大规模平滑扩容。

应支持多种灵活的存储方式。

采用前端监控点存储、中心集中存储、客户端存储等方式。

支持定时录像、手动录像、周期录像、告警录像等方式。

监控平台要充分考虑安全备份机制。

采用数字证书登录和授权方式,为用户分配控制和使用权限,具有防病毒、防黑客、防泄密等功能。

监控平台应遵循如下原则:

3.2.1.1互通性

平台架构支持多级级联。

监控平台之间、监控平台与监控资源之间应能按照GA/T669.5-2008的相关要求进行信息的传输、交换和控制,实现有效地通信和共享数据。

对于已经建设的视频监控系统,应按照GA/T669.5-2008的相关要求对系统进行改造,确实无法改造的,可先采用SIP网关设备,实现平台与不同标准的设备或系统之间互通操作,并逐步进行升级更换,以满足GA/T669.5-2008的相关要求。

3.2.1.2扩展性

在设计监控平台方案时,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原则,便于系统在规模和功能上升级扩充。

升级或扩容不应该影响原有业务的使用,原有设备能够被兼容。

3.2.1.3规范性

控制协议、传输协议、接口协议、视音频信号编解码、视音频文件格式等除应符合GA/T669中相关部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相应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

3.2.1.4易操作性

管理软件应提供清晰、简洁、友好的中文人机交互界面,操作应简便、灵活、易学易用,便于管理和维护。

3.2.1.5安全性

接入监控平台的设备和用户,都需要进行必要的接入认证,以保证接入的安全性,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和真实性。

3.2.1.6可靠性

监控平台应支持对关键设备、关键数据、关键模块采取备份、冗余措施,有较强的容错和系统恢复能力,能够保证系统长期正常运行。

对监控平台整体性能有影响的关键设备宜支持负载均衡。

支持关键设备双机备份、关键数据实时备份,非关键设备采用负载均衡方式保证系统可靠性。

3.2.1.7开放性

监控平台汇聚了各种监控资源,向其他系统提供统一的视频访问接口。

监控平台应提供二次开发包〔SDK,其他系统通过使用SDK进行二次开发,实现访问监控平台中的监控资源,其中SDK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