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1626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docx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

2019-2020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

一、现代文阅读命题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评价的规定:

“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因此,命题淡化了教材因素,即分别使用三套不同教材的学生使用同一份中考试卷(江西省目前使用的教材有人教版、苏教版、语文出版社),教材使用版本不同但评价目标相同。

二、2011年现代文阅读考试内容与能力要求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卷中一个重要考查内容,分值占30分,是整卷中分值仅次于写作的一块内容。

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考查。

具体要求:

1.能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4.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6.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作出判断。

前三点从文章阅读共性的角度谈考查的要点,后三点则分别涉及文学作品、科技作品和议论文的考查角度。

《考试说明》中规定了考试内容及其相应的能力要求,考查的能力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五种能力,并相应体现为A、B、C、D、E、五个能力等级。

现代文阅读材料包括说明类文章、议论类文章和文学作品三类,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析等能力,涉及的能力层次是B、C、E、。

题型是主观题。

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教材以外。

三、《江西省2011年中考语文学科说明》现代文考查解读

1.命题指导思想:

命题的指导思想强调三个命题原则:

(1)重在反映学生学习达成情况。

(2)为高中录取提供依据。

(3)有利于教学改革。

2.《说明》考查的内容重点是:

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考查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也就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情感及价值观发展,这也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三个维度来具体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3.现代文阅读考查解读

(一)、文学作品的阅读

文学作品的(散文、小说)阅读,材料选取大约在1200字左右,从五个方面来考查(2009年有一篇散文是:

余秋雨《闲读梧桐》,2010年两篇可以算是散文:

周涛的记叙散文《黄蜂筑巢》和张炜的议论性散文《朗读》):

(1)词句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理解B)

(2)文章把握,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路,如何把握文章的思路,就要我们找到文章的线索。

(分析综合C)

(3)要点概括,基于理解的语句,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之上,归纳语句、语段及全篇文章的意思,能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综合C)

(4)内容探究,主要指能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观点。

(分析综合C)

(5)作品感受,指能感受作品形象,感受作者情感,品味语言,感受文中的表达技巧,并作出简单评价。

(鉴赏评赏E)

除以上五点外,还要关注阅读情感、对内容的基本领悟,对作品思想的初步评价,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

(二)说明类文本的阅读,从四个方面考查(09年有一篇说明文关于湿地):

(1)词句理解,要能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理解B)

(2)文意把握,能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综合C)

(3)要点概括,能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综合C)

(4)内容探究,指能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作者观点,分析语言特色,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鉴赏评赏E)

我们还要关注科技作品中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

(三)议论文阅读,从四个方面考查:

(1)词句理解:

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理解B)

(2)文意把握,能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综合C)

(3)要点概括,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综合C)

(4)内容探究,会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分析语言特色。

也要注意对观点(论点)及材料(论据)的把握。

(分析综合C)

四.最近两年的现代文阅读讲解

(一)2009年中考现代文

1.散文阅读:

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两年江西中考现代文对散文是情有独钟,但09年的题量较08年减少为4道题,分值加大,四道考题涵盖了理解、分析综合、词语分析表达三个层次的阅读能力,题型与2008年相比给考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我认为这样大分值的题目对于初中考生把握有问题。

   余秋雨的《闲读梧桐》是一篇融情于景的美文,余秋雨他善于从文化和历史的大视角出发,着眼于小至一山一水、一人一物,大至一国一朝乃至整个历史的长河,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直抒胸臆,纵横捭阖,挥洒自如,读来如胸中荡气,令人震撼,令人回味。

这篇美文就是从文化和历史的视角来解读“梧桐”,就小事物进行宏大的叙述,文中的大意不是很难懂,只要考生对文中的主要信息加以提取、概括、整合、阐释就可以,尤其是第16、17题中“梧桐”的外形及“我”对“梧桐”的印象各是怎样?

作者对他们的情感各是怎样?

这两个问题看似较难,但考生只要细心读文,而且集中在文中第2、3、4、6段的语句上,还是可以轻松解答的;第18题的综合性较强,不仅要考生对文意有准确理解,还要把4个词语运用的通畅,“生命的顽强”之主题不难理解,而且四个词语也可以理解,关于对生命的理解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有太多的单元是这个主题,只用四个词语写一段话是不难,关键是要把对文章结尾的理解柔和进去;这道题设计得很有层次,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归纳分析与综合阐释的能力,我认为这题是整张试卷的亮点;品味文章的语言每年都考到了,09年也不例外,但今年的分值相对08年减为2分,而且品味的角度、手法给考生明确了,这就保证了考生在答题时不会泛泛而谈,而且还有选择的余地,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一题较08年要实在、具体,值得探讨。

2.说明文阅读:

今朝更好看

   09年的说明文阅读延续了2007年的科普作品阅读,全文1300多字,没有标题,没有出处,在试卷上与设题出都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志,考查的要点是三个方面:

二个判断(对文意的推断及说明)选择,二个对文章内容的提炼,一个信息推理(根据原文的数据推断说明了什么);命题的难度没有增加,不过,完成科技文阅读题有一个规律:

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

绝大多数答案可以根据题目在文中找得到,离开了原材料则容易答不准或答不全,因此考生要紧扣原文。

   另外,我以为作为科技文阅读的文本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湿地”早在上个世纪就为我国人民熟知,而且一些流行的复习资料都有有关这方面的阅读文章,因此在选题时,我们最好选择新颖的科技研究资料作为阅读考查,由于在2010年的中考中没有考到说明文,因此今年在地震和海啸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也无非就是要求学生把文章读懂、读细。

(二)2010年中考现代文

2010年现代文阅读印证了我在09年对阅读分析的猜测:

这两年江西中考现代文阅读对散文的考查是情有独钟。

我认为两篇都是散文,一篇是周涛的记叙散文《黄蜂筑巢》,一篇是周炜的议论散文《朗读》,如果说09年的题量较08年减少为4道题,分值加大,题型与2008年相比给考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样大分值的题目对于初中考生把握有问题。

那么在2010年的阅读就趋于平稳,题型适中也熟悉,分值较平均,考生也较容易把握,八道考题涵盖了文意理解概括、分析综合、词句分析表达三个层次的阅读能力。

第一篇周涛的记叙散文《黄蜂筑巢》:

16题画表格、填表格是近年来中高考必考题型之一,这种题型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的经典题型,另一方面又能很好地浓缩文章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这一题实际上就是筛选信息,如果不读懂文章,要想找到合适答案,是比较难的。

17题属于理解分析题,考生只要细心阅读,先从题干分析,再从出题意图上分析,找出答案是很容易。

18题是主题概括,问得非常漂亮、巧妙,本来这篇文章就是典型的托物言志:

写黄蜂就是为了写人。

在中考还是高考中,赏析句子类型都是必考的,出题的人一般会选择主旨句、哲理句、修辞句,因为这些句子本身很优美,在文章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加上这些句子还有嚼头,便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19题正好从此出发。

第二篇周炜的议论散文《朗读》:

20题是考察学生信息概括,其实就是要求考生从文章中概括出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缘由),一般情况下,此题答案都能从文中找到,且大多在文中的开头部分。

21题是现代文最常规的也是最主要的题型,它考察了学生两项重要的语文能力,梳理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又考查了议论文的知识(论据),也是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内容的概括能力。

22题同样也是内容概括题,说到这里,我们明白现代文阅读其实就是要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阅读就要读懂、读通、读透文本,理解就是明白文章内容、主旨,明白作者写作意图,概括就是将你阅读后的理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准确、简明、通顺地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现代文命题的根本。

23题用选择题的方式来考查,只要细心,几乎没有难度,同时也考到了论点知识。

综合以上分析,有五道题可以从文中提炼出信息,两道题是学生主观感情的表达,一道题是对语文能力的表述。

因此,我认为2009年的散文阅读如果是“吹尽狂沙始到金”,那么2010年的两篇阅读是“狂沙吹尽显真金”。

五、现代文阅读复习课

没有目标的练习,就如黑暗中的长征。

几个紧扣:

紧扣“题意”,牢记一切向题意靠拢,切忌答非所问;紧扣语境,做到一切从文本出发,切忌主观臆断;紧扣“主旨”,明确一切为主旨服务,切忌离题万里。

答题语言精彩固然重要,但要紧扣题意,。

题海战术是我们老师不自信的表现,在课堂上,要限定时间完成阅读,一切要量化。

六、备考方略

1.教师在第一轮复习时要让学生牢记语文基础知识,将知识点进行归类,系统地梳理语文知识。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指导学生命题,掌握一些命题方法和技巧。

3.要根据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特点,重点训练相关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多做一些中考题,我们老师多讲些中考题,最好跟学生讲讲命题者的意图和思路。

4.训练答题语言的规范性,要让答案更准确更严密更流畅。

5.要进行阅读技巧训练,尤其是考场应注意的问题。

七、中考语文现代文解题六大技巧

九年级,我们老师都知道,语文学习除了继续上新课,还开始进行总复习了(不过也有的老师在这个学期开学就已经开始复习了)。

那么,如何高效地进行复习呢?

下面我结合近年来江西省中考语文的有关特点进行一点分析。

  现代文阅读:

每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是考生感觉良好但实际得分率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的部分(2010年现代文阅读九江市的均分为16.5分)。

因此,在中考前的现代文阅读复习时,我们老师一定要同学们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要注重课本上的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

  很多学生认为中考现代文阅读采用的材料都来自于课外,所以只要大量做一些课外的练习。

这是不足取的。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一个个很好的例子,一般都经过专家的鉴定和筛选,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的。

我们能通过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地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和规律,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尤其是近阶段的课本教学,老师们往往会将中考的有关精神融合在自己的教学中,所以要求学生还应认真对待,及时梳理总结内化。

  第二,要养成先读懂文章再做题的习惯

  在这一阶段,语文老师会布置一些训练题,有些同学也会自觉地找些课外阅读题来做。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同学做了大量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可是准确率并不高,阅读理解能力也未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在于每次阅读文章只追求快速,而未真正读懂文章,甚至有同学不看文章,只看题目就动笔答题,美其名曰“带着问题到文中去找答案效率高”。

这实际上本末倒置了。

  在九年级这个学习阶段,同学们的学习科目多,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这些都是事实。

可是,既然要做阅读理解的训练,却不舍得在读懂文章上花时间,或不能静心阅读,都是不会收到实效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真阅读就是“利其器”,是理解的前提和基础,理解是阅读的目的,而表达是理解的外化。

再退一步想,通常用来考查初中生的阅读文章,字数大致都在1200字左右。

静心专注地读两三遍,所需时间并不长。

因此,“磨刀不误砍柴功”,一定要学生养成读懂文章才做题的习惯。

  怎样才算读懂了?

对现代文阅读而言,通常我们要能够回答三个问题:

作者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

怎样写的?

  用何方法去读懂文章?

结合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整体理解与咬文嚼字相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尤其应该对不同文体的特点有充分的考虑。

把握好各种文体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把握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和“怎样写的”等问题。

  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还会影响到考试的命题。

一般说来,写人叙事类记叙文,往往具有写人讲究生动传神,记事追求完整波澜的特点,命题时就会主要围绕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记叙及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点等方面来展开;写景状物类记叙文,往往具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命题者往往会关注文章描写的对象及其特征,所用的象征、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和形象生动、饱含感情、富蕴哲理的语言。

议论文则主要从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及重要词句的含义来命题。

说明文则主要从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顺序、语言等方面来考查。

  第三,可养成边阅读边圈画的习惯

  教学生不妨边阅读边将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圈划出来,例如一些标志着行文线索的词句、体现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的词句等。

如此有利于更高效地读懂文章,能为后面的答题做好铺垫。

  第四,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静心读懂文章之后,能否抓住试题的内涵是准确答题的关键

  为此,题目中每一个字都必须好好琢磨,读懂题目的真正要求。

例如“写出文中与某词意思相同的词”与“写出与文中某词意思相同的词”,两者的要求是不同的。

时常有同学在考试时,将一些选择题要求的,选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选项都没看仔细就匆忙答题,结果后悔莫及。

  第五,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准确

  有的同学答题时喜欢“贴标签”,把一些比较常用的、固定的说法当作公式照搬,例如看到比喻句,不假思索地套上“生动形象”就万事大吉了。

这种流于浮泛的回答不能真正反映出你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应教会学生结合文章具体的语言环境,从文章的实际内容出发,展开具体的、灵活的回答,完整、准确地将自己感悟、理解到的内容表达出来。

  第六,答题时不必拘泥于一定按顺序完成每一道题目

  考试时,有的同学由于心情紧张等原因,一时写不出某一个字了,或者一时答不出某题。

这时候,不要紧张,我们可以暂时把它们放一放,先做后面的题目。

有时也许会在后面的答题中受到某些启发。

有时,在冷处理之后,换个角度也许能想出来。

  另外,答题时,我们也不要拘泥于自己隐隐约约有感觉但又无法诉诸笔端的词句。

汉语表达丰富多彩,我们完全可以将该词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替代,完全可以将那句子用另一种语句来表达。

总之,此时切勿花大量时间在一道题目上苦思冥想钻牛角尖,既不利于考试时间的合理分配,所答的题目又未必有成效。

最后祝所有的语文老师在中考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附:

江西省200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

江西省200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

(17分)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整日整夜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

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的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

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

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

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

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

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

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

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

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两袖清风,将一生献给了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

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

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

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

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

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

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

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

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

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

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

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

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

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

没有昨天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

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

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

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

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

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

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

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

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阕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6.“我”三次“临窗读树”,“梧桐”的外形及“我”对“梧桐”的印象各是怎样的?

请简要概括。

(6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梧桐”的外形

 

 

 

“我”的印象

 

 

 

 

 

 

 

 答:

第一次:

“梧桐”的外形:

躯(树)干粗(大)、伸展,(叶子)繁茂(1分)

     “我”的印象:

顽强、从容、高大(1分)(答到其中两点即给分)

  第二次:

“梧桐”的外形:

黛青色的轮廓,叶叶枝枝簇拥颤起(1分)

     “我”的印象:

沉默、不求闻达、坦荡(1分)

  第三次:

“梧桐”的外形:

虬树挺干(1分)

     “我”的印象:

一身傲骨(1分)

17.同样是遭遇“风雨”,“外祖父”和“梧桐”的抉择有什么不同?

作者对他们的情感各是怎样的?

(6分)

(1)“外祖父”的挟择:

不屈于折磨,饮恨自尽(1分)无奈地屈从天命(1分)

“梧桐”的抉择:

任风雕雨蚀(1分),从容淡泊(1分)。

 

(2)对“外祖父”的情感:

悲哀(可悲)(1分) 

对“梧桐”的情感:

钦佩(敬佩、佩服等意思相近的词语均可)(1分)

18.写一段包含下面关键词的优美文字,表达你对文章结尾自然段的理解(不超过60个字)。

(3分)

 自然生命青春阳光

答:

根据对文段准确理解、4个词语的运用及语言通畅等综合给分。

 示例:

自然界的风雨虽然吹落了梧桐的叶子,但动摇不了他的枝干;梧桐生命依旧,宛如青春少女迎着阳光奔向未来。

19.大量运用短句、恰当使用修辞是这篇文章语言运用上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试任选其一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分)

答:

举例准确给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给1分。

 示例:

(1)短句:

如“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

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人这浓稠的夜色中了。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

”……表达效果:

句式整齐、语言凝练、简洁有力、有节奏感。

  

(2)修辞:

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如:

①“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的粗大和枝繁叶茂。

②“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光秃苍老、虬树挺干的特点。

   (如能以拟人等其他修辞手法为例进行分析,且合理准确,也可给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

(13分)

①森林、海洋和湿地是地球上三类重要的生态系统。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的价值表现在它是许多化学物质、生物物种和基因的源、汇和库。

②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效,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通过生态过程为人类提供淡水资源、粮食、肉类、鱼类、药材、能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等生态系统产品。

此外,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使湿地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并且具有美学价值。

同时,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宝贵的文化遗址等又使湿地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

湿地这些综合功能从来都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环境及物质基础。

 ③据专家测算,仅占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总面积6%的湿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占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总价值的45%左右;仅占地球表面积1%的淡水湿地,生活在其中的物种却占到了全球物种总量的40%以上。

④我国的湿地生态环境类型众多,其间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不仅数量多,而且有很多属中国特有,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

据初步统计,中国的内陆湿地约有高等植物1548种、高等动物1500多种。

中国有淡水鱼类770多种或亚种,其中包括许多洄游鱼类,它们都需借助湿地系统提供的特殊环境产卵繁殖。

中国湿地的鸟类种类繁多,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中就有50种,占30%;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仅记录到的就有9种;此外,还有许多是属于跨国迁徒的鸟类。

⑤在中国湿地中,还有一些是世界某些鸟类唯一的越冬地或迁徒的必经之地,在鄱阳湖越冬的白鹤就占世界白鹤总数的95%以上。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积为22400公顷,是1992年我国第一批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中国湿地之一。

该保护区受修河水系和赣江水系影响,枯水期水落滩出,形成草洲河滩与9个独立的湖泊;丰水期9个湖泊融为一体,形成一片汪洋的鄱阳湖水。

该保护区已记录到湖泊浮游植物有54科,水生维管束植物38科102种。

该保护区是迁徙水禽极其重要的越冬地,共有鸟类近250种,其中水禽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