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171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建绿道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

(Contents)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某区某镇绿道工程。

.

1.1.2性质

本项目为新建设项目,即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绿道及其配套设施等进行设计施工,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1.1.3建设范围

此次拟新建的范围:

渡口路至化龙大观园:

建设全长约9442米;建设道路面积约5.8万平方米,设计路线对外围控制线10m的范围,总设计面积约为153000㎡。

具体范围如下图所示。

建设范围示意图(某镇)

1.1.4建设内容

本次建设拟进行总体布局和整体形象的创新,同时涉及到景观体系中多个单项的细节设计,具体有以下六方面的建设:

(1)总体功能、布局及总体形象建设

(2)场地(绿道)建设

(3)绿化建设

(4)配套设施建设

(5)灯光照明建设

针对每一项进行深入的现状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措施。

1.1.5建设目标

依托位于城市周边的大块绿地、水体、和田野构建的廊道,旨在提供人们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线性休闲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2.1项目单位背景简介

某镇人民政府是某区政府派出的对某镇管理的机构,代表某区政府行使统一保护、规划、开发建设和行政管理等职权。

某区作为全省绿道建设的先行示范点,也在绿道选线规划、绿道技术体系建立与绿道建设管理体系方面竖立建设示范。

某镇政府的建设委员会负责某绿道建设——某镇绿道建设的工作细则。

该部门根据《2010年某绿道建设选线》的大致走向,在其责任路段范围明确选线的细化、落地工作,根据生态性原则,不大开挖、不大拆迁、不砍树,因地制宜,选出最合理可行的路线。

该部门旨在指导并监督规划设计单位能正确针对某区域内的绿道项目,根据上级绿道指引文件,迅速抓住规划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对设计、施工展开一系列的工作。

2.2项目建设背景

2.2.1工作背景

绿道是发达国家为解决环境恶化问题,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生态和人文资源,为居民提供足够的休闲娱乐和交往空间而提出的。

2009年3月,在区域绿地划定保护的基础上,珠三角地区开始区域绿道网的规划工作,目标是采用尽量低的人为干扰和较少的投资,将整个珠三角的绿色开放空间进行有机的串联,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民的休闲生活质量,从而引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0年1月,《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建设##城乡宜居之路-绿道专题片》和《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系列工作成果已经基本完成。

同时,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珠三角地区**、深圳、珠海等9个地级市开始了积极主动地开展区域绿道网规划工作。

某区作为全省绿道建设的先行示范点,将在绿道选线规划、绿道技术体系建立与绿道建设管理体系方面竖立建设示范。

2.2.2工作目标

按照省建设厅“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工作指示,2010**亚运会前某区将完成示范段建设、修通200公里的绿道线路、建立13个绿道服务点等任务;2011年总结完善绿道配套设施、完善沿线绿化景观等工作;2012年建成与周边区域衔接的5个交接点,并提升绿道沿线景观环境,在三年内逐步建成完善的某区绿道网络系统。

绿道建设应努力实现统一设计、高标准建设、力争优秀工程称号的目标。

2.2.3绿道的内容简介

绿道定义:

绿道(Greenway)是指沿着诸如江、河、湖、海、溪谷、沟渠、山脊线、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走廊建设的,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聚居区的,兼具生态、休闲、历史保护、环境保护和教育等多种功能的,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和人工线性绿色开敞空间。

绿道构成:

绿道由各种自然因素构成的绿廊系统和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添加的人工系统两大部分。

(1)绿廊系统

绿廊系统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是绿道控制范围内的主体。

(2)人工系统

发展节点:

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

慢行道:

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残疾人专用道)、水道等;

标识系统:

标识牌、引导牌、信息牌等;

服务系统:

换乘、租售、露营、咨询、救护、保安等;

基础设施:

出入口、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通讯等。

2.3建设用地区域背景情况

2.3.1自然地理概况

某镇位于某区东北部,珠江主航道横贯全镇,与**大学城一河之隔,总面积14.12平方公里。

某镇水陆交通便利,珠江主航道途经某镇,是某区历史上有名的天然良港;陆路交通有市新公路和1999年通车的兴业大道,可直通区内各镇,村村有水坭公路直通。

沥滘水道自西向东北斜贯中部,将某镇分隔为二:

西面为小谷围,总面积18.88平方公里;东面属大谷围(某墟),总面积14平方公里。

地貌以台地丘陵为主,台地剥触面相对高度为止5-35米,其上有个别残丘,为红色岩系,砂页岩构成。

台地占土地总面积67%,丘陵占有10%,三角洲冲积平原占有15%,河网水面占8%。

人工土壤经潴育性水稻土为主,有机质含量2-3%。

某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候,夏长冬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

2.3.2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发展状况

2005年总人口24584人,其中常住人口14272人,外来人口10312人。

2005年,某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7.2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8.53%;地区生产总值7.97亿元,增长5.05%;工农业总产值20.77亿元,增长37.36%。

2007年,某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1.81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3.79%;地区生产总值7.53亿元,增长14%;工农业总产值27亿元,增长15.25%。

2000年,全镇国民生产总产值79705万元。

某镇农村社会经济分为五大类:

一、农业总产值1458元;二、农村工业总产值51616万元;三、农村建筑业总产值2952万元;四、农村运输业总产值2540万元;五、农村批零贸易业、饮食业总产值8013万元。

在农业“五业”产值中:

种植业9155万元;牧业3594万元;渔业1325万元;林业0.45万元;副业510万元。

全镇农村人均收入为6021元,职工人均收入7348元。

2.工业

2005年,全镇有工业企业108家,其中私营企业54家,个体企业54家,从业人员9826人。

年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23家,超亿元企业2家(立白和米泽)。

3.农业

2005年,全镇有耕地面积292.87公顷,其中水田96.4公顷,旱地196.5公顷。

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SK4-316、艳阳一号红萝卜、“香白糯”玉米等六个新品种,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4.第三产业

2005年全镇有商品流通企业455家,从业人员1614人,饮食服务业53家,从业人员375人。

2005年,全镇商品零售总值2.31亿元,增长6.63%。

第三产业实现产值4.13亿元,增长7.97%,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增长10.87%;零售业增长12.32%,旅业和餐饮业增长3.88%。

个休私营经济稳步发展,私营企业户数增长了11.6%。

5.财政金融

2005年,该镇财政收入6900万元,下降51.31%;财政支出7734万元,增长26.29%;税收收入3.23亿元,下降20.03%;银行存款余额15.8亿元,增长14.02%,其中私人存款余额9.27亿元,增长5.4%。

某镇区位示意项目所在的区位位置项目所在范围示意图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项目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的必要性

3.3.1现状存在问题

经过对某区某镇绿道的区位分析,结合多次现场踏勘,发挥其处于某渡口及某地铁站的有利条件,具有建设成为田园风光绿道的潜质,但建设状况不够理想,大量问题急需解决,具体表现如下:

(1)总体功能、布局及总体形象

在总体上,绿道现状缺少自身的标识性,功能结构不够清晰、空间比较分散,节点不突出;交通组织无序,车行、人行冲突现象比较普遍。

总体形象现状照片

(2)场地

公共空间地面铺装形式、色彩欠统一,且局部陈旧破损、质量不高。

(3)绿化建设

现状绿化种植风格不统一,层次不够丰富;品种单一,缺乏变化,同时植物色相、季相变化考虑欠缺,没有充分发挥绿化应有的作用。

场地和绿化现状照片

(4)配套设施

(5)灯光照明

部分道路树木高大,存在树木遮灯的问题,造成能源的无效利用。

道路照明仅仅停留在功能需求上,景观效果不佳。

3.3.2建设必要性

修建绿道,通过栈道、慢性休闲道等形式,为人们提供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绿色休闲空间,并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活休闲一体化,促进宜居城乡建设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由于现状道路主要为农耕路,田园风光很丰富,但现有的土质地面不适宜自行车通行,人行道系统不够完善,自行车道缺乏。

某镇绿道是某绿道的一部分,连接化龙农业大观园重要景点,在某绿道连接大学城、亚运村与大大夫三大片中起到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并且某镇绿道建设体现亚运康体精神,反映某农田水网的岭南水乡主题。

某镇绿道的建设可以使农田的形象整体上有一个全面的提升,提出本次建设方案。

3.3.3项目建设的依据

在充分了解项目的情况后,提出项目建设的依据:

(1)现状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3)《##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实施意见》;

(4)《##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5)《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6)民众愿望;

(7)国家相关的工程设计规范等。

第四章建设条件论证

4.1现状情况

4.1.1土地利用现状

经过对某镇绿道相关地块用地性质和质量的调查和分析,该区域范围内为混凝土道路和泥土农耕路,有部分混凝土道路有行道树,泥土农耕路缺行道树。

土地利用现状图

4.2建设条件

4.2.1地质条件

本工程是新建工程,所处位置在城镇道路及农耕地中,现状部分道路已经建成混凝土路面,地质条件能够满足此次建设需要,基本不存在地质条件方面的阻碍。

4.2.2民众愿望

本工程处于某区某镇,贯穿渡口路、新广路、农耕路、兴业大道及东庄北街,新建自行车道,开展绿道休闲运动可增加周边居民的生活休闲方式,打通农耕路也可以方便农民出入农田。

建设绿道切实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营造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生活和出行质量,为大众所期望。

建设绿道能直接带动旅游观光、运动建身、宾馆餐饮等休闲产业和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间接带动或影响农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绿道沿线地区经济增长。

4.2.3市政条件

现状部分道路已有建设,水电在街区绿化等处都留有接驳点,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施工用水电问题。

4.2.4经济条件

2005年,某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7.2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8.53%地区生产总值7.97亿元,增长5.05%;工农业总产值20.77亿元,增长37.36%。

2007年,某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1.81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3.79%;地区生产总值7.53亿元,增长14%;工农业总产值27亿元,增长15.25%。

按照《某区某镇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促进某及某镇旅游业与经济发展和提升某镇环境景观质量,因此某镇绿道建设具备充分的经济条件。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建设规模

本工程建设起于某镇西北方的渡口,至东南方的化龙农业大观园,建设全长约9442米;建设道路面积约5.8万平方米,设计路线对外围控制线10m的范围,总设计面积约为153000㎡。

5.2建设要求

基于对某镇绿道的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结合现状每一段路的多样性,进行绿道的统一规划设计,并从景观设计的角度研究绿道的整体景观体系,因此重点建设以下内容:

对镇区内部分形象较差的路面及建筑前铺装进行全段建设;

对经过城市主要道路的路段进行绿道建设及绿化优化建设;

对经过乡村、农田、耕地、园地及其它农用地的路段,建设具有优美田野风光的绿道形式。

5.3建设标准

通过对现状建设状况深入分析,确定本次建设方案须达到以下标准:

(1)人行道及自行车道划分清晰,保障交通顺畅,尽可能减少与机动车交通的相互干扰;

(2)自行车道的最小通行宽度为1.5m,步行道为1.2m,部分道路设计无障碍通道;

(3)绿道服务中心要做到人性化、便民,设置自行车租赁点及综合咨询、救护、保安、公厕等功能;

(4)绿道标识系统中的引导系统、信息系统、警示系统要统一设计形式,清晰,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和指向性;

(5)植物景观在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尽量丰富多彩,体现热带风情以及常绿、遮荫、开花等特色;

(6)铺装材质质朴、生态,色调、风格统一,体现田园风光城镇风情特色;

(7)对需要路段增加人行照明与夜间特殊照明,同时避免灯光污染;

(8)景观家具等配套设施完善,满足居民和游客的休闲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5.4建设方案

5.4.1设计总则

5.4.1.1设计原则

(1)生态化原则

(2)经济性原则

(3)可操性原则

(4)适度开发原则

(5)控制少占农耕用地原则

5.4.1.2定位

通过对某镇绿道与其周边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充分发挥其极强的田园风光优势,确定本次建设的定位是: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休闲的田园风光绿道。

5.4.1.3设计主题

渗透城乡外延,体验自然田园,维护生态低碳,加速乡镇发展。

5.4.1.4目标

针对目前的现状和问题,发挥其有利条件,结合对某镇绿道的设计定位,从长远出发,考虑建设要实现一步到位,旨在提供人们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线性休闲空间,建设田野风光亲切自然的绿色廊道。

5.4.1.5理念

经过多次设计研究,要将某镇绿道连接渡口及化龙农业大观园,使之具有展现田园风光的独特魅力,设计中必须贯穿以下理念:

(1)体现地方特色和风格

该绿道主要以自行车道的贯通为中心,兼顾步行道,尽量不破坏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观,把田园风光完好表现出来。

(2)打造符合当地生活品质的绿道

该绿道穿越镇区主要街道,城镇景观与自然田园景观相结合,线路的设计要适用于当地人的生活与休闲,将创造与自然充分融合的绿道环境,使其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为人们创造出具有全新感官体验的绿道环境

5.4.2建设方案

建设从线路设计、道路宽度控制、游径铺装、标识系统、绿化、配套设施以及灯光照明七大方面着手,提出完整、全面的建设方案。

5.4.2.1总体建设

(1)概述

分类

建设项目

分项

现状概述

具体建设内容

总体建设

功能整合

自行车道

缺乏自信车道,自行车只能靠机动车道路边行驶,缺乏标识,存在安全隐患

划分明显的自行车道,人车分行,做到交通组织畅顺

步行道

步行道铺装不整齐,部分路段缺乏步行道

合理安排步行道,在医院、路口等位置增加人行横道

无障碍通道

交通混乱,人车混行,路幅不一,站点过近,没有固定的的士站

镇区街道要设计盲道,宽度为30cm,并与步行道路沿石设计无障碍坡道

服务中心

没有

建设一个服务中心,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以及寄存、咨询、洗手间、小卖部等人性化设置

形象提升

植物景观

植物层次感单一,缺乏维护修剪

增加植物层次,体现热带风情以及常绿、遮荫、开花等特色

配套设施

垃圾桶不整洁、坐凳缺乏、

统一垃圾桶安放,设计适宜的坐凳,增加小品、休息景廊

标识系统

步行标识不完整,自行车标识缺乏,道路指引缺乏

标明绿道方向和线路的信息,标明可能存在的危险路段及危险程度,设置区域绿道信息系统

照明

镇区混凝土路有高灯照明,农耕路缺乏照明系统

增加农耕地路段的夜间照明系统,及部分标识牌的夜间照明,方便游客傍晚及晚上通行

(2)建设方案图示

方案总平面图

5.4.2.2场地建设

(1)概述

分类

建设项目

分项

现状概述

具体建设内容

场地整改

标准做法

场地标准做法

现状铺装大部分比较残旧,破损,色调繁杂

自行车道采用彩色混凝土或沥青,或混凝土面层增加环氧树脂等;步行道铺装采用橘红色,尽量选用透水性强的材料,局部可搭配木板、花岗岩和卵石等

步行道标准做法

人行道功能混乱,妨碍行人正常通行

步行道拓宽到植物或建筑边界,尽可能设置最大的范围,保证行人的正常通行

标准路口

现状路口缺乏统一和明确的标志,导视性不强

增加部分路口人行横道,出入口标识性铺装以及斑马线的统一化

个性做法

小品

缺乏特点小品

增加特色的小品,给绿道带来一个新的标志

休息景廊

缺乏坐凳及休息景廊

增加特色坐凳及休息景廊,方便游客途中休息,景廊还可以遮阳避雨

(2)设计方案示意图

场地一剖面图

场地一效果图

场地二剖面图

场地二效果图

场地三剖面图

场地三效果图

 

5.4.2.3绿化建设

(1)概述

分类

建设项目

现状概述

具体建设内容

绿化建设

行道树

现状行道树不统一,绿化层次单一,树下缺乏绿篱或其它地被

全部保留现状大树,树下增加绿篱或地被层,适当增加观花植物

农耕路没有行道树,跟其他道路没有很好衔接,形成一个绿廊,缺乏整体性和延续感

农耕路增加树种,种植优良观赏及遮阴的树种,形成统一的植物景观背景,加强道路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场地绿化

部分场地土壤裸露,观赏性较差,使整个道路整体感不强

增加地被种植,形成整齐、统一、简洁、有序、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

(2)建设方案图示

绿化建设前现状

绿化建设示意图

5.4.2.4配套设施建设

(1)概述

分类

建设项目

分项

现状概述

具体建设内容

配套设施建设

公共服务设施

景观家具、以及公共艺术品

设施陈旧,很多公共设施不足,设施的设置跟不上发展,不够完善。

全面增加或建设景观家具如电话亭、移动式公厕、饮水池、垃圾桶、座椅、栏杆、车挡、公共艺术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满足街区发展需求

通讯系统

电话亭

通讯系统不足,需要完善

绿道中应配备完善的通讯系统以及应急呼叫系统,必须满足游客的沟通、呼叫需求。

应以有线为主,有线与无线相结合。

完善绿道的通讯网络,消除手机信号盲点,保障通讯的畅通性。

(2)建设方案图示

小品建设效果

农田段小品建设效果

休息景廊建设效果

垃圾箱

电话亭

移动式公厕

垃圾箱、电话亭等配套设施

5.4.2.5灯光照明建设

(1)概述

按照功能以及照度要求,对灯具进行分类,系统规划各类灯具。

分类

建设分项

现状概述

具体建设内容

灯光照明建设

道路路灯灯管与庭院灯照明

部分道路树木高大,存在树木遮灯的问题,造成能源的无效利用。

道路照明仅仅停留在功能需求上,景观效果不佳。

农耕路上缺乏照明,对游客游览时间造成一定制约。

行道树对路灯灯光照度的影响,因此在自行车道及步行道上增加庭院灯的照明;

在农田绿道中可设置路灯,但仅限在游径及重要节点上,以保障游客的安全、通行,防止犯罪活动。

地灯与草坪灯

现状中缺乏草坪灯及地灯,灯具与其它设施之间缺乏配合呼应

根据绿道部分绿地的场地空间可适当增加草坪灯及地灯。

综合服务房等可适当增加地灯等夜间照明效果。

景观小品艺术造型灯

街区没有独立的灯光小品,多数是结合小型雕塑投光形成一定的夜景效果,景观效果不佳。

结合绿道节点或服务中心设置独立的灯光小品,成为夜间的可视性雕塑。

利用休息景廊、综合服务房等室外构筑物与趣味性灯光照明的结合,亦可设计出参与性的小品景观。

(2)建设方案图示

景观灯

草坪灯

地埋灯

灯具建设方案图示

5.4.2.6服务中心建设

服务中心建设效果

服务中心底层平面图

5.4.2.7标识系统建设

已有标识

绿道标识系统

项目

分类

整合设计

图例

道路交通指向标识

公路悬挂类标牌

参考国标,专为绿道指示设计一类车辆用标识,可以与车辆用标识牌共杆

乡村公路/机耕路

主要增设指示/信息标识

道路地面标识

采用统一的国标图形,专为绿道设计一套地面标识

道路标线

参考国标,专为绿道、绿道指示设计一套地面标线

自行车道、步行道标识

参考区指引,设计符合某区整体风格的标识

5.4.2.8

各类游径的坡度设计范围

游径类型

纵坡坡度参照标准

横坡坡度参照标准

自行车径

3%为宜,最大不应超过8%

2%为宜,最大不得超过4%

步行径

3%为宜,最大不宜超过8%

最大不宜超过4%

无障碍游径

2%为宜,最大不应超过8%

2%为宜,最大不得超过4%

5.5建设建设进度及招标计划

5.5.1建设建设进度

5.5.1.1预期工期

根据建设的方案设计,参考《全国统一市政工程工期定额》以及**市同类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预期本项目建设工期约需4个月,共计100天。

5.5.1.2项目建设建设进度安排

本项目的建设进度计划安排分前期工作、建设建设实施两个阶段进行。

前期工作阶段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前期研究及审批立项、勘察现场、地质钻探、设计方案及审批、施工图设计、项目招标等工作。

预计需要1个月完成。

建设实施阶段指从工程开工至工程竣工验收,预计需要3个月完成。

5.5.1.3项目建设建设进度计划表

以下是对于本建设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建设进度提出的初步设想,总工期为100天(3个月),工程进度安排如:

(1)2010年7月,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2)2010年7月15日,项目工程正式动工建设;

(3)2010年7月,完成总体功能布局及场地、线路布置的建设;

(4)2010年8月,完成场地、绿化的建设;

(5)2010年8月,完成服务用房基础建设、配套设施的建设;

(6)2010年9月,完成服务用房整体建设、灯光照明建设,清理场地和竣工验收。

5.5.2招标计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本项目的建设过程将实行严格、规范的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体制。

为了鼓励竞争、吸引先进技术、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效益,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将根据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条例有关规定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

招标具体要求详见下表:

 

招标基本情况表

招标情况

项目

招标组织形式

招标方式

招标范围

委托招标

自行招标

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不采取招标

全部招标

部分招标

勘察

设计

建筑工程

安装工程

监理

主要设备

重要材料

第六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的范围与依据

6.1.1范围

本项目是新建的绿道建设工程:

从渡口路至化龙大观园:

建设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