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1813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Word格式.docx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11.心理问题的概念:

广义的心理问题的概念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

(严格来说,心理问题无褒贬之意,既包括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

)狭义的心理问题指没有达到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的心理问题,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12.心理障碍的概念:

心理障碍包括广义的心理障碍和狭义的心理障碍。

广义的心理障碍是指心理异常,即与心理异常同义。

狭义的心理障碍是指心理异常各种表现中的一种类型。

CCMD: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ICD:

国际疾病分类法DSM: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1分

2分

3分

三项得分相加后计算总分:

3分,不是神经症;

4-5分,可疑神经症;

6分及以上,神经症

病程

短程(小于3个月)

中程(3个月到1年)

长程(1年以上)

精神痛苦的程度

轻度

(可自己摆脱)

中度

(须别人帮助才能摆脱)

重度

(几乎完全无法摆脱)

社会功能

工作学习交往轻微妨碍

工作学习交往效率明显下降,部分工作和避免某些社交

不能工作学习,社会交往完全回避

分类

活动性质

冲突性质

是否泛化

一般心理问题

正常不健康

常形

持续<

1个月间断<

2个月

未泛化

基本不影响

严重心理问题

2个月间断<

6个月

泛化

轻度受损

可疑神经症

开始变形

3个月

严重泛化

中度受损

神经症

异常,非精神病性障碍

变形

持续>

完全泛化

思维障碍

思维奔逸

一种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

联想加快,思维活动量增多和转变快速。

表现为语量增多,语流变快,新概念不断涌现,内容十分丰富,思维常随环境变化而改变话题。

可有音联、意联。

思维迟缓

联想受抑制,使联想速度减慢、困难。

其特点是思维活动显著减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

表现为言语减少、声音低、回答问题困难。

思维贫乏

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对一般性询问往往无应答性反应,或仅答“不知道”,“没有什么”。

平时不主动说话,沉默少语,谈话言语单调。

病理性赘述

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在叙述事物时,在个别细节上过分详细,致使一些无意义的内容掩盖了主要内容。

讲话罗唆,讲半天也讲不到主题上

思维松弛(思维散漫)

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回答问题不中肯,不很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交替困难,对其言语的主题及用意也不易理解。

严重时发展为破裂性思维。

破裂性思维

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贯和应有的逻辑性。

单独语句在结构和文法上正确,但主题与主题之间,语句与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

有的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

思维不连贯

面上与破裂性思维十分相似,但产生的背景不同,它是在严重的意识障碍下产生的,病人的言语较上者更为杂乱,语句片断,毫无主题可言。

思维中断和思维被夺

病人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或言语突然停顿。

这种思维中断并不受病人意愿的支配,可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

思维插入和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

病人体验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她)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人其脑中的,为思维插入。

思维化声和思维鸣响

病人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别人都能听到,病人体验此种声音来自心灵之中或脑内,为思维化声。

体验到声音来自外界,为思维鸣响。

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

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别人即知道,为思维扩散。

病人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扩散出去的,为思维被广播。

象征性思维

属于概念转换。

病人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来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解释,别人无法理解。

病人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一些特殊的意义。

语词新作

病人自创新字、词、图形、符号或讲一种奇怪的语调,并赋于特殊的概念。

逻辑倒错性思维

病人的推理缺乏逻辑根据,无前提,十分荒谬,离奇古怪,不可理解,甚至因果倒置。

妄想

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

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

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

认知障碍

感知觉障碍

感觉过敏

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

感觉减退

对外界刺激感受性减低,感觉阈限增高。

内感性不适

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适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感觉障碍

错觉: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正常人的错觉

偶然出现的,一经验证,能很快纠正和消除。

病理性错觉

按各种不同的感官,可分为错听、错视、错嗅、错味、错触及内感受性错觉,以错听、错视多见,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幻想性错觉

病人把实际存在的事物,通过主观想象,错误地感知为与原事物完全不同的一种形象。

如把云彩感知为仙女。

非幻觉性知觉障碍:

指外界存在着某种事物,病人感知的也是该事物,但对该事物的某种属性产生了病变相符的感知

视物变形症

病人感到外界视物的形状、大小、体积等出现改变。

空间知觉障碍

病人感到事物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不能准确判断周围事物与自己之间的距离。

非真实感

病人感到周围的事物缺乏真实感。

病人感到周围的一切似乎是不活动的,不鲜明,模糊不清。

人格解体

病人感到自己的整个躯体或个别部分发生了变化。

时间知觉的改变

病人感到时间过的特别慢或特别快,或感到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受时间的限制。

幻觉

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幻觉是精神障碍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症状。

按照涉及的器官分类

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内脏幻觉、运动幻觉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类

真性幻觉:

病人所感知的幻觉形象与真实的事物完全相同。

假性幻觉:

幻觉形象轮廓不够清晰、不够鲜明生动、不具有真性幻觉那种客观现实性,幻觉形象往往不完整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分类

1.机能性幻觉:

幻觉(通常是幻听)和现实刺激同时出现,共同存在而又共同消失,但二者并不融合在一起。

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2.反射性幻觉:

当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时,另一感官即出现幻觉。

主要见于癔病。

3.暗示性幻觉(思维鸣想或思维化声):

当病人想到什么,就听到(幻听)说话声讲出他所想的内容。

病人感觉自己的思想变成了声音。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4.入睡前幻觉:

幻觉出现在入睡前,病人闭上眼睛就能看见幻觉形象,多为幻视。

5.心因性幻觉:

是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见于心因性精神病、癔症等。

填空题:

1、人本主义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人类都是倾向于友好、合作以及建设性的行为。

2、一般而言,早期的不良经历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母爱剥夺、父母对儿童的不一致、同胞间竞争、惩罚、过分苛求、诱惑、生理性挫折、角色混乱、父母操纵、忌妒。

3、罗杰斯从现象学角度出发,认为心理治疗的中心是当事人。

4、罗杰斯认为,人格的改变过程包括威胁的经验、防御过程、心理调整、过程的瓦解和奔溃、重新整合等五个阶段。

名词解释:

1.存在感:

存在感是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可以整合人的各种经验,从而把人的存在联结为一体。

2.自我实现需要:

是马斯洛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指的是一种使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完成某项工作或某项事业的欲望。

3.高峰体验:

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与愉悦的瞬时体验。

4.泛化:

对一个条件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应,可以由类似的刺激引起。

5.分化:

分化的形成是选择性强化和消退的结果。

6.系统脱敏法:

治疗原理基于对抗条件反射。

具体方法是:

(1)治疗者和患者共同设计出一个能引起恐惧感的由轻到重的恐惧事物分级表,

(2)要求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

(3)想象恐怖事物同时放松,等到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恐惧的内容。

(4)按恐怖事物分级表逐级想象完成后,再过渡到真实事物的逐级训练。

7.厌恶疗法:

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

其内容为:

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8.暴露疗法:

是指让患者在各种不同的刺激性情境之中,使之逐渐耐受并能适应的一类治疗方法,又称满灌疗法。

9.行为塑造:

是培养新行为的一种行为干预方法。

它通过持续地逐一强化更为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同时消退先前的较为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使目标行为得以形成。

10.代币法:

运用代币并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来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的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

11.示范疗法:

又称为模仿疗法,对心理干预实施者来说,就是提供特定行为(或行为变化)的模式、范本,即榜样,进行行为(或行为变化)的示范;

与此同时,观察者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进行学习,即获得了榜样的示范行为,并去进行模仿性操作。

12.条件反射:

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

13.观察学习:

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

由于人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息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得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和其结果,不必事事经过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14.移情:

是指当事人在咨询过程中,把治疗者当成他过去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并且以对待此人物的情感转移来对待治疗者。

15.心理防御机制:

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是个体潜意识渴望保护自我的统一性不受到威胁,并且使自己从未解决的挫折中得以解脱的手段。

16.阻抗:

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否定咨询师的分析,拖延、对抗咨询师的要求,从而影响咨询的进展,甚至使咨询难以顺利进行的一种现象。

17.客体关系:

是心理动力取向的人格发展理论,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源自寻求客体,关注外部客体(父母和孩子世界中的其他重要的人)对于建立内部心理的影响。

18.人格结构理论:

由弗洛伊德提出,指人格中包括三种主要的力量:

本我,自我和超我。

这些力量各司其职,却又相互作用,但是我们自己察觉不到这些具体过程。

19.反向形成:

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行为,人的外表行为或情感表现与其内心的动机欲望完全相反。

20.潜意识:

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

21.前意识:

前意识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22.自我同一性:

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23.固着:

一种对刺激的保持程度,或不断重复的一种心理模式和思维特征。

24.力比多:

即性力。

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错者和儿童的性生活。

精神分析学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

25.心理应激:

是一个人在察觉到或认识到自己正面临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的环境要求时产生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各式各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

26.调节因素:

指影响两个相关事物之间联系的方向和大小的因素。

27.内效度:

研究结果在进行该项研究的具体条件下被证实的程度。

28.外效度:

研究结论可以外推到其他人、其他条件、其他场合或情境的程度。

29.贝克认知疗法:

贝克认为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而认知疗法的策略,在于重新构建认知结构。

30.去中心化:

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并非被人注意的中心。

31.儿童多动症:

一种最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动不宁的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易激惹,好冲动,坐立不安等。

常伴有认知困难、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32.自动思维:

遇到事件后的脑子出现的想法称作自动思维。

33.关键期:

个体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者没有影响。

34.自我意识:

是意识的一种,也是人的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

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35.学习: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36.认知歪曲:

认知中内在错误的、不合理的、片面的或偏执的成分。

37.认知缺乏:

缺乏有关的常识或认识。

38.象征性思维:

指患者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患以外别人无法理解的意义。

39.情感倒错:

患者情感反应的方向正好与外界刺激相反,令人高兴的事件引起悲哀的情绪体验,令人悲哀的事物则引起快乐的情绪反应。

40.认知驱力:

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

简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

41.过分概括化:

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

它具体体现在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42.绝对化要求:

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

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

43.共同感受:

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

常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出现,包括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经验,提出问题与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进行验证等一系列过程。

这一过程实际是知觉和思维的过程。

44.认知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J.皮亚杰、美国的心理学家J.S.布鲁纳。

简答题:

1、试简述人本主义理论模式包括哪些的内容。

1、自我是组织心理活动的中心;

2、对人性和人类潜力持一种积极的态度;

3、关于心理异常的原因;

4、关于治疗

二、人格的整合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评价现象的能力提升,当事人能从使用别人的价值观转到肯定自己的价值观

2、当事人防御性减少,灵活性提高,能意识到以前意识不到的东西、敢于分析自己

3、形成了清晰、积极和一致的自我

4、对别人的看法趋向乐观,与人相处更加融洽

5、人格的成熟和健全

三、强化的定义?

强化是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

四、条件反射怎么才会消退?

若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这个条件反射就会消退

五、常用的强化方法有哪几种?

增强法,惩罚法,消退法,代币法

六、常用的惩罚方法有哪几种?

请举例说明

一般性惩罚,打屁股等;

特殊性惩罚,厌恶疗法等

七、观察学习的机制

它是由注意,保持,动作复制和动机建立4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各阶段分别受一系列变量的影响。

八、影响模仿学习的因素

被模仿人的特征,观察者的特征和观察者的参与程度

九、简述模仿学习疗法

指利用人类能够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映倾向帮助某些具有不良行为的人以适当的反应取代其不适当的反应,或帮助某些缺乏某种行为的人学习这种行为。

十、模仿学习的行为治疗方法包括哪几种

想象模仿,参与想象,角色扮演,果敢训练

十一、想象模仿的定义?

指想象来效仿示范者的行为方式,即让当事人想象其他人(等于楷模)从事有关活动的情境,而借此来改变当事人的行为。

十二、在进行想象模仿时需要注意什么?

楷模的特征要尽可能与当事人一致。

当事人要尽量想象咨询员提供的想象资料,若想象的情境已经相当清楚,当事人每次保持这种情境至少3秒,然后一再重复相同的情境,或改变新的情境。

十三、.参与想象的定义?

是让当事人一面观摩示范者的所作所为,同时在治疗者的引导下,实际逐步地参与演练有关的活动。

十四、进行参与想象的注意事项?

必须有治疗者当场给予鼓励,而且进行的速度一定要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绪状态来调整。

十五、角色扮演的定义?

(行为主义)

指扮演与来访者问题有关的特定人物,将其可能出现的行为表现出来。

十六、角色扮演中,咨询员应当怎么做?

咨询员应该鼓励来访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扮演的角色中去,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绪,姿态,言语,语气以及身体位置和实际场所等。

同时也要考虑来访者希望尝试的其他内容。

十七、果敢训练的适用人群?

适用于人际关系的情境,用于帮助来访者正确地和适当地与他人交往,尤其适用于那些不能表达自己愤怒或者苦闷的人、很难对他人说不和那些很难表达自己积极情感的人。

十八、果敢训练的步骤

(1)确认需要进行果敢训练的问题;

(2)提高来访者进行果敢训练的动机;

(3)定义适当的行为;

(4)果敢行为的训练阶段

十九、行为主义一般作为理论基础的理论有?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十、观察学习的几个步骤

注意、记忆、认同、定型

二一、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正强化、负强化

二二、简述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的精神层次的内容?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精神层次。

(1)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2)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

(3)前意识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二三、试简述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并分析其中的几种?

(至少四种以上)

压 

抑——阻止危险痛苦的思想进入意识。

投 

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

退 

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隔 

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

抵 

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

转 

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补 

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

合理化——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

幽 

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

反向形式——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

升 

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

二四、简述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1)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2)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3)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二五、新精神分析学派有哪些学派以及代表人物。

自我心理学派(埃里克森)、客体关系学派(克莱因)、社会文化学派(霍尼)

二六、请解释弗洛伊德的性心理五大发展阶段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念,人的发展即是性心理的发展,这一发展从婴儿时期开始到青春期共划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性活动都可能影响人的人格特征,其中,儿童早期的经历对一个人其后的心理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口欲阶段(0-1岁):

此期婴儿的主要活动为口腔的活动,快感来源为唇口吸吮,吮手指。

长牙后,快感来自咬牙,咬东西。

(2)肛欲阶段(1-3岁):

此期中婴儿要接受排泄大小便的训练,主要为括约肌紧张的训练。

快感表现为忍受和排便。

(3)性器欲阶段(3-6岁):

此期中儿童能分辨两性的差异,产生对异性双亲的爱恋情结及对同性双亲的嫉妒。

此外,生殖器部位的刺激也是快感的来源之一。

(4)潜伏期阶段(6-12岁):

此期儿童性欲倾向受到压抑,快感主要是对外部世界的兴趣。

(5)青春期阶段(12-18岁):

兴趣逐渐转向异性,幼年的性冲动复活,性开始成熟。

其特征是异性爱的倾向占优势。

二七、简述三个焦虑

(1)现实焦虑:

也就是来自现实环境的威胁所引起的焦虑。

(2)神经性焦虑:

个体自我无法控制多来自本我的冲动感情等等时,而这一表现将会作出受到父母和某些特定权威人物的惩罚事件,这一焦虑是神经焦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