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192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目录

实验一以太网组网初步3

第一部分双绞线电缆制作3

第二部分简易组网3

实验二网络基础及应用6

第一部分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6

实验三组建多路由ip网络10

第一部分在仿真器下设计一个由5台路由器组成的IP网络10

实验四TCP、UDP协议分析与通信程序设计13

 

 

实验一以太网组网初步

第一部分双绞线电缆制作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2.熟悉常见的网络传输介质及其使用

3.掌握双绞线连接器压接方法

4.掌握双绞线模块的打线方法

5.掌握简单的物理网络维护知识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听指导教师讲解,观看实物及实验操作演示

2.熟悉网络设备、传输媒介、连接物件(如连接头、插座、配线架等)

3.双绞线交叉线缆制作

一端采用T568B接法、另一端采用T568A接法

T568A与T568B标准与双绞线连接方法

根据T568A与T568B布线标准,RJ-45连接头各脚与双绞线各芯线(色线)的连接,需符合以下对应关系:

引脚

568A接法

568B接法

1

白绿(W-G)

白橙(W-O)

2

绿(G)

橙(O)

3

白橙(W-O)

白绿(W-G)

4

蓝(BL)

蓝(BL)

5

白蓝(W-BL)

白蓝(W-BL)

6

橙(O)

绿(G)

7

白棕(W-BR)

白棕(W-BR)

8

棕(BR)

棕(BR)

第二部分简易组网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主机网络配置方法

2.掌握查看主机网络的方法

3.掌握网络连通测试方法

4.学会用“超级终端”、telnet两种方法访问网络设备

5.熟悉基本配置命令完成基本配置;

能熟练运用相关技巧操作命令;

能熟练运用命令查看设备总体配置;

能熟练运用命令查看设备接口的工作状态;

二、实验组网图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按上图,连接设备;配置实验用机IP。

2、确认网络连接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尝试检查与排除故障

ping测试

若不通,先查物理层、再查协议。

3、检查“超级终端”软件是否已安装,若未安装则实施安装

(1)检查

“开始”->“所有程序”->“附件”->“通讯”,查看有否“超级终端”

(2)安装

“开始”->“控制面板”->“添加或删除程序”->

“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双击“附件和工具”->

双击“通讯”->选中“超级终端”->“确定”

4、分别配置交换机

(1).使用console线缆连接微机与交换机

(2).运行“超级终端”软件,以“console”方式登入;对目标设备进行“复位”操作

(a)运行“超级终端”软件

(b)登录成功时,会显示“用户视图”的提

示符,如”

(c)“复位”,并重新启动

依次执行命令:

resetsaved-configuration

reboot

(3).依次完成下列操作:

(设置ip地址、网络帐号、访问权限)

(a)在“用户视图”下,将提示语言改为中文

languagechinese

(b)切换到“系统视图”,为设备重新命名

system-view

sysname设备新名

(c)设置ip地址

依次完成操作:

interfacevlan1

ipaddress192.168.2(3).x255.255.255.0

(d)添加网络帐号、设置访问权限

在系统视图下,依次完成操作:

Local-user你的帐号

Passwordsimple 你的密码

Service-typetelnetlevel3

quit

user-interfacevty04

authentication-modescheme

quit

(e)查看配置参数对否

displaycurrent-configuration

(f)ping测试(与同组的微机)

(4).运行telnet命令,或运行“超级终端”软件以“telnet”方式,

用以上所设置ip地址、帐号,登入进设备,查看相关信息,如:

(a)查看该设备的总体配置

displaycurrent-configuration

(b)查看接口的状态及配置

displayinterface

(c)查看MAC地址表

dismac

(d)查看网络设备操作系统信息

disver

(e)查看在线用户信息

disusers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双绞线的接法,以及了解网络连通测试方法,学会用“超级终端”、telnet两种方法访问网络设备。

熟悉基本配置命令完成基本配置;能熟练运用相关技巧操作命令;能熟练运用命令查看设备总体配置;能熟练运用命令查看设备接口的工作状态。

实验二网络基础及应用

第一部分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TCP/IP体系结构;理解与掌握网络基本配置

2.掌握几个基本的实用网络命令

3.熟悉以太网报文格式;熟悉网络分析工具wireshark使用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典型的网络命令与应用

(1)ping

主要功能:

用于网络连通测试

实验:

测试本地主机与192.168.2.250(或另一台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结果如图:

从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本主机一共向192.168.2.250发起4次请求,但192.168.2.250没有一次发回请求信息,丢失4次,丢失率达到100%,本主机与192.168.2.250是不连通的。

(2)ipconfig

主要功能:

用于查看网络配置

实验:

查看本地网络配置,查看本地网卡的物理地址

测试结果:

(3)nslookup

主要功能:

域名解析

实验:

按域名查询某网站ip地址

测试结果:

第二部分组建基于Serv-u的FTP服务器

1、实验目的

1.了解Serv-uFTP服务器的工作机制

2.掌握基于Serv-u的FTP服务器组建方法、管理技术

2、主要内容

1.FTP服务器安装

2.FTP服务器设置与管理

3、实验任务

安装、设置1台FTP服务器,实现下列功能:

1.支持管理员(目前有admin)、工作人员(目前有zhang3,li4)、匿名用户(anonymous)三级用户

2.管理员登录FTP服务器后,可以看到(全部)目录:

incoming(用于公共上传)

software(软件共享)

office(办公资料)包含两个子目录:

depart1(科室1)、depart2(科室2)

管理员对上述目录拥有全部的权限

3.匿名用户登录FTP服务器后,可以看到目录:

incoming,拥有除了删除权的全部的权限

software,只拥有读取与列目录权限

4.工作人员zhang3,登录FTP服务器后,可以看到目录:

incoming,拥有全部的权限

software,只拥有读取与列目录权限

office,拥有读取与列目录权限

office\depart1,拥有全部的权限

office\depart2,拥有读取与列目录权限

5.工作人员li4,登录FTP服务器后,可以看到目录:

incoming,拥有全部的权限

software,只拥有读取与列目录权限

office,拥有读取与列目录权限

office\depart1,拥有读取与列目录权限

office\depart2,拥有全部的权限

6.匿名用户设置:

最大上传速率:

100Kbps;

最大下传速率:

1Mbps;

最大用户数:

2个

磁盘配额:

3M字节

4、实验步骤

一.下载相关软件与资料

二.服务器端安装

1.网卡设置检查

2.安装FTP服务器

三.FTP服务器设置

1.创建目录,并拷贝若干文件到其内:

(1)在d盘上,创建ftp目录

(2)在d:

\ftp目录下,创建子目录如下:

incoming(用于公共上传)

software(软件共享)

office(办公资料)

office\depart1(科室1)

office\depart2(科室2)

anonymous(匿名用户主目录)

admin(用户admin主目录)

zhang3(用户zhang3主目录)

li4(用户li4主目录)

2.打开FTP服务器管理器

3.创建虚拟目录(虚拟路径):

d:

\ftp\incoming<---->%HOME%\incoming

D:

\ftp\software<---->%HOME%\software

D:

\ftp\office<---->%HOME%\office

4.检查FTP服务器中,是否已创建匿名用户(anonymous),

若未创建,则进行创建,主目录为d:

\ftp\anoymous.

若已创建,检查并确保其主目录为d:

\ftp\anoymous.

5.创建帐号admin,主目录为d:

\ftp\admin

创建帐号zhang3,主目录为d:

\ftp\zhang3

创建帐号li4,主目录为d:

\ftp\li4

6.为帐号admin指定目录访问权限:

d:

\ftp\incoming

d:

\ftp\software

d:

\ftp\office

d:

\ftp\admin

7.为帐号anonymous指定目录访问权限:

d:

\ftp\incoming

d:

\ftp\software

d:

\ftp\anonymous

8.定义组office,为组office指定目录访问权限:

d:

\ftp\incoming

d:

\ftp\software

d:

\ftp\office

9.将帐号zhang3加入组office中,并为zhang3指定目录访问权限:

office\depart1

10.将帐号li4加入组office中,并为li4指定目录访问权限:

office\depart2

11.匿名用户进一步设置:

最大上传速率:

100Kbps;

最大下传速率:

1Mbps;

最大用户数:

2个

磁盘配额:

3M字节

四.FTP服务器管理

(1)停止运行

(2)启动FTP服务

(3)在线用户访问活动监视、管理

五.应用测试

使用ie浏览器或其它的ftp客户端软件,

分别使用帐号admin,anonymous,zhang3,li4:

对目标ftp服务器进行访问测试

三、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理解TCP/IP体系结构;理解与掌握网络基本配置掌握几个基本的实用网络命令,熟悉以太网报文格式;熟悉网络分析工具wireshark使用。

还有大概掌握了FTP服务器的安装、设置、访问、管理

 

实验三组建多路由ip网络

第一部分在仿真器下设计一个由5台路由器组成的IP网络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2、运用路由器实现网络互连

3、配置静态路由、默认路由

二、实验原理

路由与路由表

1.路由器的核心功能:

路由

2.路由表的组成:

路由项

路由项的种类:

直连路由

静态路由//可以手工添加,也可以手工删除

动态路由(RIP、OSPF、BGP)

路由项的组成

目的ip//可以是一个网段,也可以是一个主机

目的mask

下一跳(nexthop)//下一个路由器的入口ip

三、任务与要求

在仿真软件VNL环境下,规划设计一个由4个路由器(或以上)组成的多IP网段的网络。

要求:

(1)画出网络拓扑图

(2)划分IP网段,分配网段ID;给网段内各通信结点分配IP

(3)给各结点设置IP参数

(4)在各台路由器上,分别设置静态路由或默认路由

(5)完成连通测试,确保整个网路是互通的

(6)交换机、主机结点数目不限(能提供测试支持)

四、实验步骤

1.画出网络拓扑图

2.划分IP网段,分配网段ID;给网段内各通信结点分配IP

3.给各结点设置IP参数

4.在各台路由器上,分别设置静态路由或默认路由

5.完成连通测试,确保整个网路是互通的

五、试验内容

在仿真软件VNL环境下,规划设计一个由四个路由器组成的ip网段.

1.

网络拓扑图

网络IP规划:

C1:

IP地址:

1.1.1.1;网关地址:

1.1.1.2;

C2:

IP地址:

4.4.4.2;网关地址:

4.4.4.1;

C3:

IP地址:

7.7.7.4;网关地址:

7.7.7.5;

C4:

IP地址:

7.7.7.3;网关地址:

7.7.7.1;

C5:

IP地址:

7.7.7.2;网关地址:

7.7.7.1;

Router1:

E0:

1.1.1.2;E1:

2.2.2.1;S1:

5.5.5.1;

Router2:

E0:

6.6.6.1;E1:

7.7.7.5;S0:

5.5.5.2

Router3:

E0:

2.2.2.2;E1:

3.3.3.1;

Router4:

E0:

6.6.6.2;E1:

7.7.7.1;S0:

8.8.8.2;

Router5:

E0:

3.3.3.2;E1:

4.4.4.1S1:

8.8.8.1

2.测试如图所示(仅给出一条链路测试结果)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网络IP规划的了解。

加深了对路由器的工作原理的认识;懂得如何运用路由器实现网络互连;知道如何去配置静态路由、默认路由。

实验四TCP、UDP协议分析与通信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理解与掌握TCP协议、UDP协议通信机制

2、熟悉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所提供的网络编程接口Winsock

3、掌握基于Winsock的TCP或UDP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套基于socket接口(WinsockAPI或Winsock控件)的网络通信程序,该应用由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个程序组成,服务器端能接收客户端经网络传输的文件,并按原来的名字并存储在本地硬盘上。

要求程序使用tcp协议(面向连接)完成数据通信。

当采用tcp协议时,通信过程如下:

1、服务器端程序先运行,对指定的TCP端口进行监听。

2、给客户端指定服务器端程序所在主机IP地址、服务器端程序监听端口参数并运行后,与服务器端建立连接。

3、客户端向服务器端传输一个文件,并存储在服务器端的本地硬盘上。

(文件大小限定为10k字节左右)

4、传输完毕后,进行提示,并关闭连接。

三、实验原理

1、TCP报文格式

16位源端口号

16位目的端口号

32位序号

32位确认序号

4位首部长度

保留6位

U

R

G

A

C

K

P

S

H

R

S

T

S

Y

N

F

I

N

16位窗口大小

16位检验和

16位紧急指针

选项

数据

说明:

(1)每个TCP段都包括源端和目的端的端口号,用于寻找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应用进程。

这两个值加上IP首部的源端IP地址和目的端IP地址唯一确定一个TCP连接。

(2)序号用来标识从TCP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它表示在这个报文段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

如果将字节流看作在两个应用程序间的单向流动,则TCP用序号对每个字节进行计数。

(3)当建立一个新连接时,SYN标志变1。

序号字段包含由这个主机选择的该连接的初始序号ISN,该主机要发送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为这个ISN加1,因为SYN标志使用了一个序号。

(4)既然每个被传输的字节都被计数,确认序号包含发送确认的一端所期望收到的下一个序号。

因此,确认序号应当时上次已成功收到数据字节序号加1。

只有ACK标志为1时确认序号字段才有效。

(5)发送ACK无需任何代价,因为32位的确认序号字段和ACK标志一样,总是TCP首部的一部分。

因此一旦一个连接建立起来,这个字段总是被设置,ACK标志也总是被设置为1。

(6)TCP为应用层提供全双工的服务。

因此,连接的每一端必须保持每个方向上的传输数据序号。

(7)TCP可以表述为一个没有选择确认或否认的华东窗口协议。

因此TCP首部中的确认序号表示发送方已成功收到字节,但还不包含确认序号所指的字节。

当前还无法对数据流中选定的部分进行确认。

(8)首部长度需要设置,因为任选字段的长度是可变的。

TCP首部最多60个字节。

(9)6个标志位中的多个可同时设置为1

◆URG-紧急指针有效

◆ACK-确认序号有效

◆PSH-接收方应尽快将这个报文段交给应用层

◆RST-重建连接

◆SYN-同步序号用来发起一个连接

◆FIN-发送端完成发送任务

(10)TCP的流量控制由连接的每一端通过声明的窗口大小来提供。

窗口大小为字节数,起始于确认序号字段指明的值,这个值是接收端期望接收的字节数。

窗口大小是一个16为的字段,因而窗口大小最大为65535字节。

(11)检验和覆盖整个TCP报文端:

TCP首部和TCP数据。

这是一个强制性的字段,一定是由发送端计算和存储,并由接收端进行验证。

TCP检验和的计算和UDP首部检验和的计算一样,也使用伪首部。

(12)紧急指针是一个正的偏移量,黄蓉序号字段中的值相加表示紧急数据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

TCP的紧急方式是发送端向另一端发送紧急数据的一种方式。

(13)最常见的可选字段是最长报文大小MMS,每个连接方通常都在通信的第一个报文段中指明这个选项。

它指明本端所能接收的最大长度的报文段。

2、用户数据报格式:

源端口号

(2字节)

目的端口号

(2字节)

总长度

(2字节)

检验和

(2字节)

数据

3、tcp建立连接:

三次握手

 

4、tcp关闭连接:

通过四次握手

 

5、程序设计调试、通信过程分析

1、实验前设计好程序(参见实验要求)

2、上机前,通过检查(处理),确保实验用机网络连接正常

3、运行开发工具,输入已设计好的程序代码(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4、在单机上调试运行程序,选择一个长度为10k字节左右的数据文件,进行网络传输。

5、运行网络协议解码工具(如wireshark),跟踪程序整个通信过程,并进行分析。

建立连接

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关闭连接

6、修改源程序,将每次传输的数据(通过send方法调用)长度依次设定为1、100、1460、6000字节,运行程序,借助于网络协议解码工具,依次记录对应的在网络上所传输的有效数据包的个数,填写下表,并进行分析。

7、填表数据如下:

序号

文件分割尺度(字节)

文件总长(字节)

文件分割块数(个)

经网络传输的数据块数

传输效率(对发送方)

1

1

1749

1749

4

23910.731

2

100

1749

18

4

23910.731

3

1460

1749

2

3

23370.748

4

6000

1749

1

3

23370.748

四、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TCP协议、UDP协议通信机制,tcp建立连接(三次握手),tcp关闭连接(四次握手),以及tcp报文的序号的变化规律。

初步掌握基于Winsock的TCP或UDP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