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1933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docx

《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docx

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

10个长见识的小故事,说说最让你感动的一个

1.捡垃圾的老人

    很多年前的一幕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时,我还在读书。

一个午后,我和几位学生干部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张罗一次募捐活动。

我们把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长的红布上。

相片上,那些用木棍撑着墙壁的教室,以及把砖头当做桌椅的孩子们在秋风中冷的发抖。

    那时,我们没有在意一个靠拾垃圾为生的老头的到来。

学校西三食堂前的路旁放着几只超负荷的垃圾桶,我们每次掩鼻而过时,总看到这个老头专注地用铲子或手翻腾着什么。

久而久之,我们便很厌恶这个蓄着一撮白胡子的老头。

     他佝偻着身子,很吃力地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们面前走过。

忽然,他停下来,在那块红布前站定。

他眯着眼很仔细地瞧着照片,很久才移向另一张。

     我们不禁哑然失笑。

一旁的同学拽拽我的衣袖:

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几件衣服当垃圾捡跑了!

     我笑笑,低头清理那沓少的让人脸红的捐款。

突然,我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

老人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面前,一只像老松树皮一样的手颤抖着递过来一元钱!

     当我回过神来时他已经把钱放到了桌上,然后摆摆手,像完成了一个伟大使命似的离开了......

     我仍呆呆地站着。

望着他佝偻着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

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名字都被人淡忘的老人,却记得用生命里流淌着的朴实血脉,承担起被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

    我心中的种种谜团像中了魔力般地被解开——在我们只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迷失的时候,却让多少珍贵的东西从自己的后花园中丢失。

    平常,老人弯腰拾起的,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

 

 

2.心境的魔力

      一个名叫维克多·弗兰克地精神病博士曾经在纳粹集中营中关押很多日子,饱受来了纳粹分子的凌辱。

      弗兰克曾经绝望过,这里只有屠杀和血腥,没有人性、没有尊严,那些持枪的人,都是野兽,可以不眨眼地屠杀一位母亲、儿童或者老人。

      他时刻生活在恐惧中,这种死亡的恐惧让他感觉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集中营里每天都有因此而发疯的人。

弗兰克知道,如果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他也难以逃脱精神失常的厄运。

     有一次,弗兰克随着长长的队伍到集中营的工地上去劳动。

一路上,他产生一种幻觉:

晚上能不能活着回来?

能否吃上晚餐?

鞋带断了,能不能找一根新的?

这些幻想让他感到厌倦和不安。

于是,他强迫自己不再想那些倒霉的事,而是刻意幻想自己正走在前去演讲的路上,来到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精神饱满的反表演讲。

     他脸上慢慢浮出了笑容。

     弗兰克发现,这是久违的笑容,许多年了,它一直没有出现过。

当知道自己也会笑的时候,弗兰克预感到,他不会死在集中营里,他会活着走出这个魔窟般的地方。

     多年后从集中营释放出来时,弗兰克显得精神很好。

他的朋友不相信,一个人在魔窟里还能保持年轻。

     这就是心境的魔力。

有时候,一个人的精神可以击败许多厄运。

因为,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有一箪食、一钵水足矣。

但要活得精彩,就需要有宽广的心胸,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化解痛苦的智慧。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里,而是活在自己的精神里。

如果精神垮掉了,没有人救得了你,上帝也不能。

 

 

3.把梦想交给自己

     19世纪初,美国一座偏远的小镇里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富商,富商有个儿子叫伯杰。

     一天晚餐后,伯杰欣赏着深秋美妙的月色。

突然,他看见窗外的街灯下站这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青年,那青年身上披着一件破旧的外套,清瘦的身材显得很嬴弱。

      他走下楼去,问那个青年为何长时间地站在那里,青年满怀忧郁的对伯杰说: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自己能拥有一左宁静的公寓,晚饭后能站在窗前欣赏美妙的月色,可是这些对我来说简直是太遥远了。

”伯杰说:

“那么请你告诉我,离你最近的梦想是什么?

”我现在的梦想,就是躺在一张宽敞的床上舒服地睡一觉。

“伯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

”朋友,今天晚上我可以让你的梦想成真。

“于是,伯杰领着他走进了富丽堂皇的公寓,把他带到自己的房间,指着那张豪华的软床说:

“这是我的卧室,睡在这,保证象天堂一样舒服。

      第二天清晨,伯杰早早的起床了。

他轻轻地推开自己卧室的门,却发现床上的一切都整整齐齐,分明没有人睡过。

伯杰疑惑地走到花园里,他发现那个年轻人正躺在花园的一条长椅上甜甜地睡着。

     伯杰叫醒了他,不解的问:

“你为什么睡在这?

     青年笑笑说:

“你给我的这些足够了,谢谢......”说完,青年头也不回地走了。

     30年后的一天,伯杰突然收到一封精美的请柬,一位自称是他“30年前的朋友”的男士邀请他参加一个湖边度假村的落成庆典。

      在那里,他不仅领略了典雅的建筑,也见到了众多的社会名流。

接着,他看到了即兴发言的庄园主。

     “今天,我首先是感谢在我成功的路上,第一个帮助我的人。

他就是我30年前的朋友伯杰......”说完,他在众人的掌声中竟直走到伯杰的面前,并紧紧的拥抱他。

此时,伯杰才恍然大悟,眼前这位名声显赫的钢材大亨特纳,原来就是30年前那位贫困青年。

酒会上,那位叫特纳的“青年”对伯杰说:

“当你把我带到寝室那一瞬间,我真不敢相信梦想就在眼前。

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那张床不属于我,这样得来的梦是短暂的。

我应该远离他,我要把自己的梦交给自己,去寻找真正属于我的那张床!

现在我终于得到了。

 

 

4.学会感恩

     懂得的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

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属于后者。

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

跪拜在教堂里的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色彩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纵使我们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总是被那种神情所感动。

   恨多于爱的人,容易缺乏感恩之情。

心里被怨愁怨恨涨满的人,便容易像是被雨水淹没的田园,很难再吸收新的水分,便很难再长出感恩的花朵或禾苗。

   不懂得忏悔的人,一般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

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惟我独尊,一切都是他的对,他从来都没有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

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让他下不来台呢。

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得能够钻出惊蛰的小虫,鸣叫出哪怕微弱的感恩之声来。

   财富过大并钻进钱眼里出不来,和权力过重并沉溺权力出不来的人,一般更容易缺乏感恩之情。

因为这样的人会觉得他们是施恩于别人的主儿,别人怎么会对他们有恩且需要回报呢?

这样的人大腹便便,习惯于昂着头走路,已经很难再弯下腰、蹲下来,更难于鞠躬或磕头感恩于人了。

     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是,对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记感恩。

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止于口,对你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

 

 

5.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

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

“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

”  “她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

她满怀感激,刚吃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掉在碗里。

“你怎么啦?

”老婆婆关切的问。

“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

”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

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

“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

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

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

当走到她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

“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6.爱之赢

     自从两月前父亲不幸身亡后,10岁的玛莎只有和母亲相依为命。

明天就是圣诞节了,母亲掏出仅有的5美圆递给玛莎,让她上街给自己买点礼物。

     玛莎拿着钱找到了奥克多医生。

她把5美圆递给医生,小声请求道:

“奥克多医生,您能再帮我母请做一次腰椎按摩吗?

”奥克多轻轻地摇了摇头,无奈道:

“玛莎,5美圆不够的——最少也得50美圆......”玛莎失望地走出诊所。

     大街的一角围了一些人,玛莎挤进去一看,是一个街头的轮盘赌。

轮盘上依次刻着26个阿拉伯数字,每个数字对应一个英文字母。

不管你押多少,也不管你押什么数字,只要轮盘转两圈后,指针能停在你的选择上,那么你都将获得十倍的回报。

     轮盘赌的主人拉莫斯冲玛莎挥挥手,示意让她走开。

玛莎没有退缩,她犹豫了一会,把手中5美圆放在了第12格上。

轮盘转两圈后,停在了第12格,玛莎的5美圆变成了50美圆。

轮盘再次转动前,玛莎把50美圆放在了第15格。

玛莎又赢了,50美圆变成了500美圆。

人们开始注意玛莎。

拉莫斯问:

“孩子,你还玩吗?

”玛莎把500美圆放到了第22格,结果,她拥有了5000美圆。

拉莫斯的声音颤抖了:

“孩子,继续吗?

”玛莎镇定地把5000美圆押在了第5格。

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不到一分钟后,有人忍不住惊呼:

“上帝啊,她又赢了!

”拉莫斯快哭了:

“孩子,你......”玛莎认真道:

“我不玩了,我要请奥克多医生为我妈妈按摩——我爱我的妈妈!

     玛莎走后,有人开始计算连续4次猜对的概率有多少。

拉莫斯则象呆了似的凝视着自己的轮盘,突然,他痛苦道:

“我知道我输在哪里了,这个孩子是用‘爱’在跟我赌博啊!

”人们这才注意到,玛莎投注的“12、15、22、5”四个数字,对应的英文字母正是“L、O、V、E”!

     许多时候,“爱”总是永恒不败的。

 

 

7.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

     张君从英国留学回来,我们几个好友为他设宴洗尘。

席间,一个朋友不雅的口头禅使他很不快,几次露出厌恶的表情。

席散送张君回家的路上,我替那位朋友解释说,那句口头禅不过是无所指的语言习惯,听惯了也就不觉得什么了,张君沉默了一会说:

“我给你将一下我刚到英国的经历吧!

     和在布里斯托尔的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一样,我也是借住在当地一户居民家中,这样既省钱生活的条件又好。

     房东姓坎贝尔,是一对老年夫妇。

坎贝尔夫妇待人热情大方,他们只是象征性的收我几英镑房租,硬把我从邻居家“抢”了过来。

有一位外国留学生住在家里,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

他们不仅让整个社区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还打电话告诉了远在曼彻斯特和伦敦的儿女。

     我了实现我出国留学的梦想,父母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

我自然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晚上在图书馆一直待到闭馆才离开是常有的事。

好在我遇到了好东家,可以一门心思学习,一点儿也不用为生活操心。

每天我会到“家”里,可口的饭菜都在等着我,每隔四五天,坎贝儿太太就会逼着我换衣服,然后把换下的脏衣服拿去洗净熨好。

可以说,他们就象对待亲儿子一样待我。

     可是,没过多久,我就感到坎贝儿先生对我的态度有些转冷,看我的眼神有点异样。

好几次吃饭的时候,坎贝儿先生都好象有什么话要对我说,但是看看太太,又把话咽了回去。

我开始猜测,他们是不是嫌我的房租太少,想加租又不好意思说?

     那天晚上11点多我从学校回来,洗漱完毕刚想脱衣睡觉,坎贝儿先生蹑手蹑脚地走进我的房间。

寒暄两句后,坎贝儿先生坐到椅子上,一副谈话的架势。

看来他终于要说出憋在心里的话。

我心里早有准备,只要在我承受能力之内,他加多少房租我都答应,毕竟这样的东家不是到哪都能找到的。

     “孩子,”坎贝儿先生开口道,“在你中国的家里,你半夜回家时,不管你父母睡没睡,你都使劲关门、噼劈啪啪地走路和大声咳嗽吗?

     我愣住了:

难道这就是憋在他心里的话?

     我说:

“我说不清,也许......”真的,长这么大还从没有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自己也根本没有注意过这些“细节”。

     “我相信你是无心的。

”坎贝儿先生微笑着说,“我太太有失眠症,你每次晚上回来后都会吵醒她,而她一旦醒来就很难再睡着。

因此,以后你晚上回来如果能够安静些,我将会非常高兴。

”坎贝儿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

“其实我早就想提醒你,只是我太太怕有伤你的自尊心,一直不让我说。

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你不会把我善意地提醒视为伤害你的自尊吧?

     我很勉强地点头。

我并不是觉得坎贝儿先生说的不对,或者有伤自尊,而是觉得他有些斤斤计较。

我和父母一起生活了二十几年,他们从没有跟我计较过这种事情,如果我也因此打扰过他们的话,他们肯定会容忍我的,充其量把我的卧室门关紧而已。

我心里感叹:

到底不是自己的家呀!

     当然,尽管我心里有牢骚,但我还是接受了坎贝儿先生的提醒,以后晚上回屋尽量轻手轻脚。

     然而,不久的一个下午,我从学校回来刚在屋里坐定,坎贝儿先生跟了进来。

我注意到,他的脸阴沉着,这可是少有的。

     “孩子,也许你不高兴,但是我还得问。

你小便的时候是不是不掀马桶垫子?

”他问。

     我的心里“咯噔”一声。

我承认,有时我尿憋的紧,或者偷懒,小便的时候没有掀开马桶的垫子。

     “偶尔......”我嗫嚅。

     “这怎么行?

”坎贝儿先生大声说,“难道你不知道那样会把尿液溅到垫子上吗?

这不仅仅是不卫生,还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尤其是对女人的不尊重!

     我辩解:

“我完全没有不尊重别人的意思,只是不注意......”

     “我当然相信你是无心的,可是这不应当成为这样做的理由!

     看着坎贝儿先生涨红的脸,我嘟囔:

“这么点小事,不至于让你这么生气吧?

     坎贝儿先生越发激动:

“替别人着想、顾及和尊重别人,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修养,而修养正是体现在小事上。

孩子,考取学位和谋得一个好的职位固然重要,但与人相处时的良好习惯和修养同样重要。

如果说学位、职位代表一个人的身份的话,那么习惯和修养,就是人的第二身份,人们同样会以此去判断一个人。

     我不耐烦地听着,并随手拿起一本书胡乱翻起来。

我觉得坎贝儿先生过于苛刻,这种事如果是在国内,还算是事吗?

     晚上我躺在床上考虑良久,决定离开坎贝儿家。

既然他们对我看不上眼,那我就找一家户比较“宽容”的人家居住。

     第二天我就向坎贝儿夫妇辞别,全然不顾他们极力挽留。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令我始料不及。

     我一连走了五六户人家,他们竟然都以同样的问话接待我:

“听说你小便时不掀开马桶垫子?

”那口气、那神情,那我意识到这在他们任何一个人看来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很严重的事情。

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问话,我只有满面羞渐地返身逃走。

     至此,我才明白了坎贝儿先生说的“习惯和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这句话。

在人们眼里,我既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留学生,也是一个浅陋、缺乏修养的人。

     我一点也不怨坎贝儿夫妇把我的“不良习惯”到处传播,相反,陷入了如此困境,我对他们的怨气反而消失了,甚至还非常感激他们。

如果没有他们,没有那段尴尬的经历,我不知道是否还是那样令人生厌的地“不拘小节”,嘴上同样挂着难听的口头禅也未可知呢!

     张君的讲述令我无言。

 

 

8.轻点关门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般进了新家。

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后,我与妻子便重重的躺在沙发上休息。

忽然,门铃响了。

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

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认识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

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特地上来祝贺我们乔迁之喜。

哦,原来是邻居啊!

赶紧往屋里让。

李先生连忙摆手:

“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请你们帮忙。

”我说:

“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

”李先生道:

“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

”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我沉吟了片刻:

“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顾不上。

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

”李太太解释道:

“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爷子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

”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

两口子千恩万谢,弄的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却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决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拜李先生所托。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

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妻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我急忙扶起询问。

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爷子在医院病故了。

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

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

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送走了李先生夫妻,我不禁感慨:

“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9.大黄

   那是那年春节同学们聚会,听张同学讲的一件事。

1969年张同学去了陕西插队,他们集体户住在村北一排简陋的房子里。

这里曾经是大队的库房,已闲置几年了。

房子前面二三十米处是队长的家。

队长说,此处偏僻,养只狗吧,晚上出去也好做伴。

村里不通电,赶上没有月亮,伸手不见五指,弯弯曲曲的田埂小路不好走啊。

   不几天队长就送来一只小狗娃,是只毛茸茸的黄蛋蛋,刚来的时候,小狗骨瘦嶙峋,眨着大眼睛看着知青们,大伙决定把它养下来,并给他起名叫大黄。

知青吃什么就喂它吃什么,并用碎砖头、油毡片什么的为它垒了一个不错的窝,居然下雨也不漏。

慢慢地,大黄竟然出落成一个“大小伙子”,从此集体户不管谁晚上出去,都是大黄保驾,集体户的鸡呀鸭呀的在也没被黄鼠狼拖走过。

   到1975年,知青大返城开始了,大伙争先恐后的加入到返城行列。

回城后,忙于找工作,找对象......竟一时把第二故乡忘在脑后。

后来,因为一次工作调动,人事部门通知张同学插队期间的手续欠完备,为此,张同学给队长去了一封信,委托他把手续补齐,他们一共书信往来三次,后来张同学一路攀升,工作顺利。

    20世纪90年代初,队长年龄大了,身体欠佳,希望来京看病,张同学当然责无旁贷,热情接待了当年的队长。

   这时队长讲了一件让张同学心痛的事。

1975年知青返城后,大黄一直住在原来的窝里,队长几次把大黄拉回自家但是只要不拴,它就跑。

并且每天跑一趟公社,就在张同学他们当年上汽车的地方待上好一会才回来。

这样每天一趟,坚持了有两三年。

要知道,从村里到公社,足有三十里路啊。

当年张同学返城市坐着马车去的公社,现在想起来,当时大黄确实是一直跟着马车跑的。

张同学说,他们当年归心似箭,马车还没有停稳,大家就跳下马车搬行李、上汽车,始终连看大黄一眼都没有。

   后来知青们的房子破烂不堪,几处房顶墙壁倒塌,但大黄一生守着破房子,住在它的窝里,苦苦的等待它的主人。

   又过了两年的一个冬天,大黄老得不行了,喂什么好吃的都不怎么吃了,最后,连水也喝不下了。

但他每天还是朝着东方、朝着公社的方向遥望。

它的眼神队长没有描述,但张同学和我仿佛已经看见了,看见了一双大大的苍老的眼睛满含着凄凉与期盼。

又过了几天,队长去窝里看大黄,大黄死了,尸体已经快僵硬了,大大的眼睛依然睁着,凝视着东方、远方......队长把它拉出来准备埋在后坡,突然发现在大黄身子底下压得平平的三封张同学写给队长的信,还微微有些大黄的体温。

为这丢失的三封信,队长曾跟婆姨发了好大的火,怨她没收好。

原来竟是让大黄偷偷衔走了。

   那年,队长落泪了,张同学落泪了......

     那天,张同学落泪了,我也落泪了......

     张同学说,自己快退休了,退休后一定去看大黄,在它的坟头添上一捧新土,为它终生的等待深深鞠躬,为自己无奈的负心深深道歉。

我也想和张同学一起去,去看我们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10.为小狗让路

    去年年底,在北京南三环万柳桥附近,一只小狗遭遇不幸,它在南三环主路上,被来来往往的车撞死的。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它旁边的三个同伴,居然不顾正是高峰的滚滚车流,忠实的守护着死去的小狗,舍不得将它丢弃。

  过往的司机都惊呆了,本来匆忙赶路的车,开过小狗身边时都纷纷绕行,或者干脆停车。

交通为之堵塞。

两辆车因为躲避小狗而追尾。

  平时在路上遇到堵车,所有的人都心急,谁都想快点走,互相挤来挤去要是刮着一点蹭着一点,吵架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那一天,所有人都不埋怨,也没有彼此责难。

大家看着那三只围在自己死去伙伴身边的小脏狗,心里有的只是感动。

  想起另外一个故事。

在1928年3月,纽约繁忙的百老汇沃尔克大街上,一只叫“小黑人”的母猫阻塞了交通,因为它有5只小猫需要被救护。

警察詹姆斯·卡的莫尔拦住了过往的汽车和行人,让“小黑人”把5只小猫一一叼过了马路。

有人拍下了这一动人的情景,题名《为小狗让路》。

  很多时候,我们这些情感复杂的人类常常把爱藏在内心最深处,因为害怕把它拿出来会被讥讽,会被伤害,会不被接受。

但是,三只小狗和母猫“小黑人”不懂这些,它们只知道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悲伤,或者对同类的爱。

     你可知道,这种爱,最原始,最粗糙,却也最纯净,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嘲笑它。

     而有爱存在的地方,就是天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