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飞向月球》拓展阅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1954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飞向月球》拓展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飞向月球》拓展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飞向月球》拓展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飞向月球》拓展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飞向月球》拓展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飞向月球》拓展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飞向月球》拓展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飞向月球》拓展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飞向月球》拓展阅读.docx

《六年级语文下《飞向月球》拓展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飞向月球》拓展阅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飞向月球》拓展阅读.docx

六年级语文下《飞向月球》拓展阅读

六年级语文下《飞向月球》拓展阅读

1969年7月20日晚上10时56分(美国东部时间),阿姆斯特朗步入历史。

他从舱梯的最低一级伸出穿了靴子的左足,在月球上踏下人类的第一个足印。

接着,他说了一句永垂不朽的话:

这是个人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

地球上的亿万人,从电视上看到阿姆斯特朗跨出这难忘的一步,从广播上听到他说的话,观众与听众之多大概是空前的了。

阿姆斯特朗态度镇定,报告忠实。

他用无线电话向正在舱里窥望的艾德宁说:

地面细如粉,我用脚尖就可以踢起来。

细粒像炭粉一样粘在他的靴子和靴跟上,靴子踩的足印大约八分之一英寸深。

他提起脚,望望自己的脚印,觉得很有趣。

月球引力弱,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但并不碍事。

走路似乎不难,阿姆斯特朗双足甫(f)落月球,就向控制中心如此报告。

他抓着梯子的手也放了下来。

穿着那套笨重的太空装(月球上早晨的气温已达160度,这套太空装具有抗热作用),阿姆期特朗起初还走得很不自然。

但是,他很快就放胆地一步步离开鹰,先挖起一点尘土,以备万一。

因为假如他们不得不缩短在月球上的逗留时间,那么有了这一点点的尘土,也就算不虚此行了。

然后,他才驻足眺望四周荒凉的景色。

有一种特别的荒凉美,他说,像美国高原的沙漠地带。

并不一样,但是很美。

大约过了20分钟,艾德宁也跟着爬下舱梯。

他的第一句话是:

美!

美!

艾德宁在月球上刚露面,就引起控制中心电视机前一批记者和太空署官员的哄堂大笑。

原来他转身把舱门关好的时候,说了一句话:

我要小心,别锁上了,待会儿进不去。

他们要*这个月球舱飞离月球。

想得周到。

阿姆期特朗赞他一句。

艾德宁走过来和他在一起了,阿姆斯特朗非常高兴:

很有趣吧?

两位太空人穿着太空装,很难分辨谁是谁。

他们为一块牌子揭幕,上面写着:

公元1969年7月

地球人类初次在此登陆月球

我们代表全人类和平而来

阿姆斯特朗把电视摄影机移到60英尺外的地方,以便摄取全景。

在阳光强烈的月球上,两位太空人一会慢行,一会儿快走,左穿右插,又跳又跑,活像是两个幽灵。

艾德宁承认需要一点技巧,因为身体重心变动,要有一番功夫才不会跌倒。

他们留在月球上的明晰足印,可以保持50万年之久,最后才会被微陨(yǔn)石的撞击抹掉。

[登月行动]

阿波罗飞船登月之行

1972年12月19日,阿波罗17号飞船的指挥舱坠落在距萨摩亚群岛500千米处的海面上,太平洋热情地接待了3位从月球返回地球的美国宇航员。

从12月6日夜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时起,到12月11日午后登陆月球之前,阿波罗飞船的旅行平安无事。

休斯敦航天控制中心的负责人没有要求他们作更多的试验,而是要求他们保存旺盛的精力去完成最重要的任务登上月球,并在月面漫游。

飞船上的3位宇航员的经历各不相同。

38岁的指令长尤金#8226;塞尔南海军上校,曾多次参加太空飞行。

1966年,他作为双子星座9号飞船驾驶员,成功地完成了绕地球飞行任务。

1969年,他又成为阿波罗10号飞船的一名乘员,顺利地进行了绕月球的飞行。

37岁的哈里森#8226;史密特是一名地质学家。

罗纳德#8226;埃温斯39岁,是海军中校。

其中后两位的这次飞行,是首次太空之旅。

1972年12月11日,3位宇航员驾驶飞船进入近月轨道,飞行十分顺利。

在环绕月球飞到第2圈时,史密特报告说:

他看到月球表面有个地方发出明亮的闪光,瞬间消逝。

没有等到休斯敦航天控制中心对这一神秘现象作出解释,史密特就把他的猜测告诉了同伙:

看来,这亮光是由一小块陨石落入格里怪利迪火山口地区引发的。

在这一圈绕月轨道的飞行中,宇航员们对预定的着陆点进行了认真、细微的研究。

12月12日,尤金#8226;塞尔南和哈里森#8226;史密特进入挑战者号登月舱,再次对舱内各系统进行了认真检查。

然后,根据航天控制中心发来的指令,挑战者号登月舱与指挥-服务舱分离,并向亚斯诺斯季海地区下落。

仅几分钟时间,一切按计划进行。

这时,无线电传来史密特的声音,他不断计算飞船与月球表面的距离:

6米3米,最后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

触地啦!

挑战者号安全登陆月球。

在着陆的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两名宇航员一直呆在登月舱里,对舱内的机械、电子仪器等装置进行仔细检查。

为预防万一,还必须让挑战者号随时做好起飞准备。

在一切都正常的情况下,打开舱门,尤金#8226;塞尔南最先踏上月球表面,哈里森#8226;史密特紧跟其后也离开登月舱。

人类在月球上首次漫游开始了。

他们俩把各种科研仪器系统安置在挑战者号周围,对电动月球车进行了试验,并在上面架好电视摄像机,接通电源。

电视图像被立刻送回航天控制中心。

地球上的人们通过荧光屏看到月球浅灰色的表面和身着宇航服的地球使者的身影。

宇航员的报告证实了科学家的推测,月球土壤中有火山喷发生成物。

土壤的上层十分疏松,宇航员的双脚陷进去20-25厘米,行走自然困难。

由于电池组的罩盖脱落,乘坐月球车的旅行稍有推迟,他们设法用胶带把它固定好。

不久,月球上的旅行开始了。

为安装测量月球深层热流探测器,宇航员们开始在月球上钻孔。

他们费了很大的劲,钻进了2.5米深。

塞尔南将探测器插入钻孔的1/3深处取土样,史密特帮他将装有土样的圆柱拉出来放进月球车内。

他们做完这些工作已经消耗了不少氧气。

于是,航天控制中心决定缩短旅行时间。

他们到最近的火山口游览一番后,俩人便返回登月舱。

他们还要在月球表面逗留两昼夜。

首次旅行,他们俩都疲惫不堪,需要在舱内休息6个小时。

但在登月舱睡觉,他们感到很不舒服。

12月13日,塞尔南和史密特再次登上月球表面。

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脱落的预防沙尘的电池组罩盖复位。

随后,他们用一张月球表面地球图遮盖住发动机。

由于电视摄像机镜头上满是灰尘,使休期敦航天控制中心有时突然收不到月球上的图像。

于是,中心领导人要求宇航员先把镜头擦干净。

在月球上行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们俩经常摔倒,身上的白色宇航服已经变成浅灰色的了。

史密特站立行走更困难一些,在与航天控制中心通话时,他说:

收集岩石标本特别的困难话还未说完,他又摔倒了,手里的东西也掉了。

第二次漫游是飞行计划里三次漫游中时间最长的一次。

他俩乘坐月球车到达一道耸立在狭窄河谷上方的山岭。

这里是确定月球年龄及其内部结构最有意义的地区之一。

专家们推测,在这一地区可以找到大约46亿年前最古老的岩石标本。

要想从巨石上凿下一块标本可不容易,宇航员们累得满头大汗。

史密特还试图找到火山近期活动的证据。

与此同时,由罗纳德#8226;埃温斯驾驶的美洲号指挥-服务舱继续环月球轨道飞行。

陪伴他的,还有5只从加利福尼亚荒漠中抓来的小老鼠。

这几只小老鼠在登月飞行中几乎不喝水,它们在荒漠中的生活练就了不喝水的本领。

在制定阿波罗17号飞行计划时,正是考虑到了它们的这一特点。

返回地球后,还要解剖小老鼠的大脑,研究太阳辐射对活体组织产生的影响。

12月14日,尤金#8226;塞尔南和哈里森#8226;史密特来到一片丘陵地带,这是他俩最后一次在月球表面的旅行。

在与航天控制中心的通话中,他们对这一带酷似布满皱纹的老人脸般的地貌赞叹不已。

史密特报告说:

形成丘陵的山岩,它的成分与山岭上的岩石有所不同。

返回登月舱后,他俩立即将采集到的岩石和土壤标本进行分类,这些标本重114.8千克。

最为珍贵的是史密特在前一天的一座火山口发现的橙黄色发亮的粉尘,它足以证实月球上有火山活动的理论完全正确。

令专家们高兴的还有:

留在轨道上飞行的罗纳德#8226;埃漫斯报告说:

他清晰看到月球黑暗的一面有几处带熔岩痕迹的火山口。

12月14日华盛顿时间傍晚时分,塞尔南和史密特在登月舱内休息了一段时间后,从月球上起飞。

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飞行后,登月舱开始与指挥-服务舱对接。

随后,登月舱起飞,助推器分离,制动发动机起动。

助推器坠落在离预定地点几千米处,留在月球上的电视摄像机未能拍到它的踪迹。

12月17日,阿波罗17号离开月球轨道开始返回地球。

19日,提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在太平洋上迎接宇航员们的凯旋归来。

飞离地球

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虽然飞机还只是飞离地面,但是飞离地球、驶向太空已经是人类的目标。

就在莱特兄弟试验飞机的时候,一位名为康斯坦丁焦乌科夫斯基的俄国人提出,一枚火箭要克服地球引力,就必须以1.8万英里的时速飞行。

1919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罗伯特戈达德提出,登月火箭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并于1926年成功地点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液体驱动火箭。

1928年,物理学家奥伯特指出:

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出现一种效率特别高的飞行器,它能轻而易举地飞抵另一个陌生的天体。

奥伯特的观点激起了人们对航天的极大兴趣。

20年代末,离开地球成了人类的强烈愿望。

1931年,奥地利人弗里得里希施密德尔在舍克尔山点燃了第一枚邮政火箭,成功地把102封信发射到圣拉德贡特。

1932年,苏联成立了第一个航天组织,开始研究开发导弹和航天器。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卫星1号。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乘飞船环绕地球成功。

1958年美国成立了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并于当年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探险者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中国政府就提出了发展航天工业的计划。

1970年4月,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地发射升空。

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拥有研究和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

30年来,中国先后发射40多颗返回式卫星、通讯卫星、气象卫星和各种科学实验卫星。

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成功地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

飞向月球

1961年5月,即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的第二个月,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宣布,将在60年代末将人送上月球,发誓要在登月方面超过苏联。

这项计划以阿波罗命名。

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满载着人类的希望,飞离地球,向着人们向往已久的月宫飞去。

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于20日凌晨登上月球。

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时说:

对我来说这只是迈了一小步,对人类科学技术来说却是迈出了一大步。

从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美国共发射了7颗载人登月飞船,其中阿波罗13号因途中出故障未实现登月。

其余6次成功的登月计划中共有12人在月球表面着陆,带回了386千克的月球岩石。

90年代,月球探测再度增温。

19xx年1月6日,美国发射了月球探测者探测器。

月球探测者的主要任务是探测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并绘制月球表面的引力图。

3月5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布,月球探测者传回的数据表明月球上存在水,估计月球两极存在1100万吨至3.3亿吨的水冰。

前苏联在登月方面也不甘寂寞,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21个探测装置。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仍然在月球探测方面雄心勃勃。

俄罗斯的探测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前两个阶段主要是绘制月球全图、发射月球车采集月球岩石运回地面进行分析,以确定矿物含量和矿藏所在地。

第三阶段则是在20xx年后建立月球基地,研究月球采矿工艺。

总之,月球这块净土很快就会被打破沉寂,那时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景象,这仍然是一个诱人的待解之谜。

和平号空间站

说起遨游在太空的各种航天器,不能不提到被称作人造天宫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

1986年2月20日,苏联发射了第三代载人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和平号空间站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长期载人空间站,自诞生之日起,天马行空15载,绕地球飞行8万多圈,行程35亿公里,进行了1.65万次科学实验,完成了23项国际科学考察计划。

共有31艘联盟号载人飞船、62艘进步号货运飞船与其实现对接。

共有12个国家的135名宇航员在空间站上工作。

空间站上进行了大量的生命科学实验、空间材料学和医学实验,取得极为宝贵的材料和数据。

还拍摄了许多恒星、行星的照片,进行了基本粒子和宇宙射线的探测,大大扩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他们还探测了从太空预报地震、火山爆发、水灾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15年中,和平号上共发生了近20xx起故障,其中近百起故障一直未能排除。

15年的宇宙陨石微粒撞击和空间站内部化学物品的腐蚀,使和平号70%的外体遭到腐蚀。

和平号已日渐显露出工作寿命即将终结的迹象。

20xx年1月5日,俄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签署了结束和平号空间站工作的政府命令,和平号将于20xx年2月至3月间坠入南太平洋的安全水域。

飞向生命尽头的和平号空间站于北京时间20xx年14点0分12秒顺利溅落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和平号空间站陨落了,但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人类将从一个新的起点去实现更多的太空梦想。

航天员是怎样选拔出来的

在航天飞行中,驾驶、管理、维修航天器或者从事科学实验、生产加工及军事活动的人被称为航天员。

英文单词Astronaut是美国人为选拔和训练其宇宙飞船的驾驶员而发明的,意思是驾驶星球航行的人。

那么,世界各国是如何选拔这些宇航员的呢?

根据航天员的不同职责分为两种情况:

航天飞船驾驶员和担负使命的航天员。

航天飞船的驾驶员通常从具有丰富经验的战斗机尖子飞行员中挑选;担负空间科学试验、生产加工以及军事任务的航天员则要从有科学专长的科学家、医生、工程师中选拔。

不论是飞船驾驶员还是科研航天员,其选拔最起码应该符合以下三项条件:

1、文化程度及技能要比空军飞行员要高。

在空军选拔飞行员的基础上,对航天员的文化程度和工作技能要求更高。

如果工作技能不娴熟的话,那么在关键的时刻后果将不堪设想。

2、身体素质要比空军飞行员要好。

航天飞机驾驶员的身体素质必须符合战斗机驾驶员的身体素质标准,而担负科研任务的航天员体质要求比航天飞机驾驶员稍低一些,但每位航天员的心血管、前庭和神经系统必须绝对健康。

3、心理素质要比空军飞行员强。

航天员除了应该具备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基本心理素质外,还应该通过个性、思维、气质、感知、反应与判断能力的检查,从中选拔出具有最佳心理素质的优秀者。

选拔对象在通过了上述三项基本条件后,还必须接受航天特殊环境需要的考验。

考验的具体内容包括:

让选拔对象进行运动负荷训练,检查选拔对象的心肺等人体器官功能;用转椅、秋千等器材进行选拔对象前庭功能的训练;通过飞机抛物线飞行来检查选拔对象的太空失重环境的适应能力;用隔绝环境的方式检查选拔对象的独力处理情况以及跟群体合作的能力。

所有这些项目的检查结果将进行单项和综合评定,只有全部的结果合格者才有资格成为预备航天员。

人类探索太空的动力与启示

当初苏联和美国成立航天局,其目的首先是争夺太空霸权,争取在军事和科学方面都成为领袖国家。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的星球大战计划。

为了取得对苏联的军事优势,美国里根政府于1983年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发展各种先进的非核高能防御武器,建立一套太空和地面相结合的多层次、高效率的空间立体防御网,对来袭导弹进行多层拦截,并摧毁于到达美国本土之前,从而使核武器成为无效的和过时的武器。

后来,美国认为俄罗斯已经无法继续与自己在军事上进行抗衡,于是克林顿总统于1993年宣布星球大战时代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这些计划的目的无非是取得军事优势,进而称霸世界。

由于航空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在天空飞行并环绕地球进行飞行。

当人们飞入太空时,发现我们生活的地球原来很小。

而且看到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江海湖泊受污染,森林树木遭到乱砍乱伐,沙漠在迅速地吞没良田,海洋生物,尤其是近海生物大量死亡。

与此同时,人们意识到,军备竞赛导致目前世界上所拥有的核武器数量足以摧毁人类本身。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上才兴起了保护环境的运动、裁军运动、和平利用原子能和外层空间运动。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已经成了人类共同的呼声。

在20世纪末,各国在探索太空、开发外层空间方面进行了日益广泛的国际合作。

人类在探索太空方面取得的成就正在成为全人类的财富,为全人类所共享。

但愿人类在新的世纪里能够听到更多、更美的歌声和笑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