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实验二二氧化碳的PVT测定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195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二二氧化碳的PVT测定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二二氧化碳的PVT测定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二二氧化碳的PVT测定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二二氧化碳的PVT测定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二二氧化碳的PVT测定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二二氧化碳的PVT测定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二二氧化碳的PVT测定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二二氧化碳的PVT测定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二二氧化碳的PVT测定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二二氧化碳的PVT测定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二二氧化碳的PVT测定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二二氧化碳的PVT测定报告.docx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二二氧化碳的PVT测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化工大学实验二二氧化碳的PVT测定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二二氧化碳的PVT测定报告.docx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二二氧化碳的PVT测定报告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

测定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实验日期:

同组人:

一、实验目的

1、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观察凝结和气化过程以及临界态附近的气液两相模糊现象。

3、掌握CO2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定CO2的P-V-T关系。

在P-V坐标系中绘出低于临界温度(t=27℃)、临界温度(t=31.1℃)和高于临界温度(t=50℃)的三条等温曲线,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并分析其差异原因。

(注:

每组同学测定一个等温曲线即可)

2、测定CO2在低于临界温度(t=27℃)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与图四中的ts-ps曲线比较。

3、观测临界状态

(1)临界状态附近气液两相模糊的现象。

(2)气液整体相变现象。

(3)测定CO2的pc、vc、tc等临界参数,并将实验所得的vc值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瓦尔方程的理论值相比教,简述其差异原因。

三、实验设备及原理

整个实验装置由压力台、恒温器和实验台本体及其防护罩等三大部分组成(如图一所示)。

图一试验台系统图

图二试验台本体

试验台本体如图二所示。

其中1—高压容器;2—玻璃杯;3—压力机;4—水银;5—密封填料;6—填料压盖;7—恒温水套;8—承压玻璃杯;9—CO2空间;10—温度计。

对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当工质处于平衡状态时,其状态参数P、V、T之间有:

F(P,V,T)=0或V=f(T,V)

(1)

本实验就是根据式

(1),采用定温方法来测定CO2的P-V-T关系,从而找出CO2的P-V-T关系。

实验中,压力台油缸送来的压力由压力油传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了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容器,CO2被压缩,其压力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

温度由恒温器供给的水套里的水温来调节。

实验工质二氧化碳的压力值,由装在压力台上的压力表读出。

温度由插在恒温水套中的温度计读出。

比容首先由承压玻璃管内二氧化碳柱的高度来测量,而后再根据承压玻璃管内径截面不变等条件来换算得出。

四、实验步骤

1、按图一装好实验设备,并开启实验本体上的日光灯(目的是易于观察)。

2、恒温器准备及温度调节:

(1)、把水注入恒温器内,至离盖30~50mm。

检查并接通电路,启动水泵,使水循环对流。

(2)、把温度调节仪波段开关拨向调节,调节温度旋扭设置所要调定的温度,再将温度调节仪波段开关拨向显示。

(3)、视水温情况,开、关加热器,当水温未达到要调定的温度时,恒温器指示灯是亮的,当指示灯时亮时灭闪动时,说明温度已达到所需要恒温。

(4)、观察温度,其读数的温度点温度设定的温度一致时(或基本一致),则可(近似)认为承压玻璃管内的CO2的温度处于设定的温度。

(5)、当所需要改变实验温度时,重复

(2)~(4)即可。

3、加压前的准备:

因为压力台的油缸容量比容器容量小,需要多次从油杯里抽油,再向主容器管充油,才能在压力表显示压力读数。

压力台抽油、充油的操作过程非常重要,若操作失误,不但加不上压力,还会损坏试验设备。

所以,务必认真掌握,其步骤如下:

(1)关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开启压力台油杯上的进油阀。

(2)摇退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全部退出。

这时,压力台油缸中抽满了油。

(3)先关闭油杯阀门,然后开启压力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

(4)摇进活塞螺杆,使本体充油。

如此交复,直至压力表上有压力读数为止。

(5)再次检查油杯阀门是否关好,压力表及本体油路阀门是否开启。

若均已调定后,即可进行实验。

4、作好实验的原始记录:

(1)设备数据记录:

仪器、仪表名称、型号、规格、量程、等。

(2)常规数据记录:

室温、大气压、实验环境情况等。

(3)测定承压玻璃管内CO2质量不便测量,而玻璃管内径或截面积(A)又不易测准,因而实验中采用间接办法来确定CO2的比容,认为CO2的比容

与其高度是一种线性关系(为什么)。

具体方法如下:

a)已知CO2液体在27℃,9MPa时的比容

(27℃,9Mpa)=0.00128m3·㎏。

b)实际测定实验台在27℃,9Mpa时的CO2液柱高度Δh0(m)。

(注意玻璃管水套上刻度的标记方法)

c)∵

(27℃,9Mpa)=

其中:

k——即为玻璃管内CO2的质面比常数。

所以,任意温度、压力下CO2的比容为:

(m3/kg)

式中,Δh=h-h0

h——任意温度、压力下水银柱高度。

h0——承压玻璃管内径顶端刻度。

5、测定低于临界温度t=27℃时的等温线。

(1)将恒温器调定在t=27℃,并保持恒温。

(2)压力从4.4MPa开始,当玻璃管内水银柱升起来后,应足够缓慢地摇进活塞螺杆,以保证等温条件。

否则,将来不及平衡,使读数不准。

(3)按照适当的压力间隔取h值,直至压力p=9MPa。

(4)注意加压后CO2的变化,特别是注意饱和压力和饱和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液化、汽化等现象。

要将测得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一并填入表1。

(5)测定t=25℃、27℃时其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的对应关系。

6、测定临界参数,并观察临界现象。

(1)按上述方法和步骤测出临界等温线,并在该曲线的拐点处找出临界压力pc和临界比容

c,并将数据填入表1。

(2)观察临界现象。

a)整体相变现象

由于在临界点时,汽化潜热等于零,饱和汽线和饱和液线合于一点,所以这时汽液的相互转变不是象临界温度以下时那样逐渐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表现为渐变过程,而这时当压力稍在变化时,汽、液是以突变的形式相互转化。

b)汽、液两相模糊不清的现象

处于临界点的CO2具有共同参数(P,V,T),因而不能区别此时CO2是气态还是液态。

如果说它是气体,那么,这个气体是接近液态的气体;如果说它是液体,那么,这个液体又是接近气态的液体。

下面就来用实验证明这个结论。

因为这时处于临界温度下,如果按等温线过程进行,使CO2压缩或膨胀,那么,管内是什么也看不到的。

现在,我们按绝热过程来进行。

首先在压力等于7.64Mpa附近,突然降压CO2状态点由等温线沿绝热线降到液区,管内CO2出现明显的液面。

这就是说,如果这时管内的CO2是气体的话,那么,这种气体离液区很接近,可以说是接近液态的气体;当我们在膨胀之后,突然压缩CO2时,这个液面又立即消失了。

这就告诉我们,这时CO2液体离气区也是非常接近的,可以说是接近气态的液体。

既然,此时的CO2既接近气态,又接近液态,所以能处于临界点附近。

可以这样说:

临界状态究竟如何,就是饱和汽、液分不清。

这就是临界点附近,饱和汽、液模糊不清的现象。

7、测定高于临界温度t=50℃时的定温线。

将数据填入原始记录表1。

五、实验结果处理和分析

1、按表1的数据,如图三在P-V坐标系中画出三条等温线。

表1:

CO2等温实验原始记录

t=27°C

t=31.1°C

p/MPa

h/mm

Δh/mm

v/(m3/kg)

p/MPa

h/mm

Δh/mm

v/(m3/kg)

3

38

322

0.01374

3

30

330

0.01408

4

127.5

232.5

0.00992

4

125

235

0.01003

5

196.4

163.6

0.00698

5

186

174

0.00742

5.6

224.6

135.4

0.00578

5.4

205

155

0.00661

6.2

251.1

108.9

0.00465

6

231

129

0.00550

6.39

254.8

105.2

0.00449

6.8

263

97

0.00414

6.8

300

60

0.00256

7.4

288

72

0.00307

7.4

325.9

34.1

0.00145

8

321

39

0.00166

8

328.3

31.7

0.00135

9

330

30

0.00128

以第四组数据为例:

 

 

图三标准曲线

2、将实验测得得等温线与图三所示的标准等温线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及原因。

答:

可以观察到所得图能够大体上反映出标准图的整体趋势,较为相似。

然而实验所得图较为粗糙,不如标准图那么光滑、美观。

造成原因:

 

由于读取的数据不够多,数据点不够均匀分隔较大,会造成拟合时效果不好。

另外,在读数过程中由于读数误差也会造成图像一定程度的偏离。

泡点、临界点的现象不易准确观察到,且受仪器限制较大都是造成偏差的原因。

 

3、将实验测得的饱和温度与压力的对应值与图四给出的ts-ps曲线相比较。

答:

ts=27°C,ps=6.39MPa;ts=31.1°C,ps=7.4MPa,与曲线比较有一定误差,但在合理范围之内。

4、将实验测定的临界比容

c与理论计算值一并填入表2,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

标准值

实验值

Vc=RTc/Pc

Vc=3/8

0.09504

0.15508

0.3418

0.118

表2:

临界比容Vc[m3/kmol]

 

答:

临界比容Vc比较:

 Tc=304.25K  Pc=7.4MPa   

实验测定Vc=0.15508m3/kmol

理想状态气体方程Vc=RTc/Pc=0.3418m3/kmol

范德华方程Vc=0.118 m3/kmol

可以得出理想气体方程Vc>范德华方程Vc>实验测定Vc 

说理想气体偏离实际气体最为严重,范德华方程虽然经过体积和压力修正但仍与实际气体存在。

理想气体压缩因子Zc=1,范德华方程Zc=0.375,而实际的多数流体Zc在0.23-0.29之间,因此算出结果会比实际结果偏差很多。

另一方面,由于对实验器材的本身偏差和操作不是非常精确,导致临界点温度测定较为粗糙,与理论值有较大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