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2434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docx

石室天府中学学年度下期高级第十周

石室天府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期高2015级第十周

语文周考题

命题人:

陈红羽审题人:

贺树军

(全卷满分:

150分时间:

120分钟)

第Ⅰ卷

1、基础选择(每小题3分,共51分)

1、下列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幽僻—譬如娉婷—伶俜磐石—凤凰涅槃

B.癸丑—骙骙瞭望—镣铐谬误—山川相缪

C.迄今—收讫侘傺—叱咤芰荷—岌岌可危

D.滂沱—诽谤采撷—仓颉修禊—锲而不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嬉闹飘缈婉蜒气惯长虹B.烦燥戊戌踯躅涸澈之鲋

C.捷径锤炼肄业釜底抽薪D.撇见邮戳赎罪寥若辰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大道,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B.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C.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语音和谐优美,读来琅琅上口,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B.演讲是一种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它主要是用有声语言来传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收到打动、感染听众之效,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以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坚忍,一次次地从挫折中奋起。

D.成语是语言宝库中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积淀。

了解成语,不但可以印证并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也有助于改善我们的文化素养。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微信这种简单时尚的拜年方式颇受80后、90后等年轻人青睐,因为其声情并茂,比以往的拜年方式更加自由、搞怪和有趣,所以成了2013年的拜年新宠。

B、蜂蜜是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绝佳食品。

每天清晨起床后倒1到2调羹,用温水冲开,空腹饮用,长此以往不仅能润肺,而且可以解毒养颜。

C、王永杰认为,警方加强危险品的检查是必要的,但是,过犹不及,一旦超越了必要的限度,也会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D、在今年春晚的舞台上,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和钢琴家李云迪合作表演了魔术《魔琴》。

他们的表演栩栩如生,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淋漓尽致浮光掠影放浪形骸大笔如椽

B.信誓旦旦揠苗助长徇私枉法一泄千里

C.旌旗蔽空开天劈地夙兴夜寐惠风和畅

D.情随事牵既往不咎祟山峻岭游目骋怀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桑葚(shèn)伶俜(pīnɡ)垝(kuǐ)垣夙兴夜寐(sù)

B.蕈菌(xùn)荫庇(yìn)便言(pián)匪我愆(qiān)期

C.管弦(xián)踯(chí)躅罹(lí)难游目骋(chénɡ)怀

D.一椽(chuán)敛裾(jù)癸(kuí)丑否极泰来(pǐ)

8、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婆挲岑寂窈窕集思广益B.譬如感概羁绊三番五次

C.宛然形骸殉情循规蹈矩D.蓑败皇城缈茫虚与委蛇

9、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审判人员往往在开庭前费尽周折说服证人到庭作证,证人也信誓旦旦,但在庭审过程中临时变卦,由于缺乏立法上的制裁条款,司法人员对此只能无可奈何。

B.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骋怀,我看到落日的余晖与碧绿的草原互相辉映,仿佛一幅灿烂的油画。

C.参加全国表彰大会以后,他更是夙兴夜寐,加倍努力地工作。

D.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以致干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10、下列句子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B.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人口红利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态势。

C、权威人士强调:

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D、不仅《陆蠡集》的出版圆了巴金多年以来为亡友出版遗作的美梦,而且对长眠九泉的陆蠡烈士也是一个很大的慰藉。

1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葱笼淅沥攀缘一幅画卷

B.神洲脉络纤细直截了当

C.公寓悠闲怜悯身临其境

D.繁茂凋弊猗郁琼浆玉液

1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萧索  弥望  纤腰束素  丰姿绰约

B.缈茫  缥缈  隐隐约约  嬉游无度

C.霎时  稀疏  没精打彩  笼着轻纱

D.风致  斑驳  不绝如履  浑然天成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人故嫌迟故作不良计B.幸复得此妇幸可广问讯

C.不应而自归同心而离居D.吾今且报府磐石方且厚

14、对下面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暮春之初②月出于东山之上③夫人之相与④不知老之将至⑤所之既倦⑥凌万顷之茫然⑦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⑧不能喻之于怀⑨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⑩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A.①②/③⑧/⑤⑥/④⑦/⑨⑩B.①②/④⑤⑧/③⑥⑦/⑨⑩

C.①②/③④⑨/⑤/⑥⑩/⑦⑧D.①⑨/②③/④⑩/⑤⑥/⑦⑧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词语活用情况的一句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

16、下列对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映带左右(围绕)

②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要)

③因寄所托(随着)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发出声音)

⑤微风鼓浪(振动)

⑥不能喻之于怀(明白)

⑦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满意)

⑧长余佩之陆离(修长的样子)

⑨昼夜勤作息(工作和休息)

A.①②⑥⑧B.①③⑤⑧C.④⑤⑥⑨D.③⑤⑦⑨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感慨系之矣

可怜体无比

汝岂得自由

吾独穷困乎此时矣

放浪形骸之外

A.

B.

C.

D.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共9分,每小题3分)

汝窑

汝窑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位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

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临汝一带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之说。

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

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

汝窑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汝瓷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的成份,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瓷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使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

汝窑有两部分,其一是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出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口。

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

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

临汝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间用青釉瓷器,现称“临汝窑”,系汝窑中一部分。

烧瓷时间长,主要烧青釉,有印花、刻花装饰,以印花为主;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质量比耀州逊色,烧瓷历史比耀州晚,明显受到该窑影响,属耀州窑系。

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址出土甚少,汝官窑口在何处?

汝窑之谜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

从1987年开始,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试掘,首次发现了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口,从而使这一重大历史悬案有了答案。

到目前为止,对汝窑址已进行了五次发掘,发掘品中除了与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外,还出土一些传世品中见不到的新器形,如镂空香炉、乳钉器及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等,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为传世汝窑器鉴定与鉴赏提拱了可行的实物依据及新资料。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汝窑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18、下列对“汝瓷”或“汝窑”的表述,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汝瓷”得名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在大业初年置临汝为汝州之时。

B.“汝瓷”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超过了南方所有的青瓷,其器型规整的程度也是绝无仅有的。

C.“汝窑”有官窑和民窑之分,民窑的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质量比耀州逊色,烧瓷历史比耀州晚,明显受到耀州窑影响,属耀州窑系,不属于汝窑系。

D.“汝瓷”釉面开裂纹片本是在烧成过程中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无意识的缺陷,后来却变成了一种有意识的装饰。

19、下列属于“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最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A.北宋官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现今汝瓷传世品更是稀少,全世界仅存65件。

B.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

C.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

D.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址出土甚少,“汝官窑口在何处”之谜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和世人。

20、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商彝周鼎是商周的青铜礼器,十分珍贵,能与商彝周鼎比贵的只有汝瓷。

B.通过发掘品中大量存在与现存的65件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以及一些可行的实物依据,古陶瓷研究人员得出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就是宋汝官窑口的判断。

C.判断一件瓷器是否宋官窑汝瓷,“香灰色胎”、“细小而规整支钉痕”、“釉面开裂纹片”“天青色”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的重要依据。

D.随着研究人员对汝窑址进行的一次次发掘,一些传世品中见不到的新器形相继出土,“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将成为历史。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共17分,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8分)

王安石传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上谓曰:

“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

“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上问:

“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

”安石曰:

“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上以为然。

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

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

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

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逊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

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

“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

”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

安石曰:

“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

”帝曰:

“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

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

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

“旱由安石所致。

去安石,天必雨。

”侠又坐窜岭南。

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乱天下。

”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属文动笔如飞属:

属于

B、以沮陛下之所为沮:

通“阻”阻碍

C、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数:

规律

D、王安石乱天下乱:

使……乱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上以为然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B、①朕所以恐惧者②所以游目骋怀

C、①无不言其害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扶老携幼困苦之状②羡长江之无穷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安石力主变法和变法遇阻的一组是()

A、经术正所以经世务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

B、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

C、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

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

D、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

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乱天下。

2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

(3分)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分)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3分)

4、名句默写(共12分)

(1)《氓》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言、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桑之落矣,”两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2)有人评论陶渊明之诗“写其常情,不事雕饰,语圆而气足,简而意尽”,《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等诗句,就体现出陶诗这一富有独创性的特征。

(3)《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这两句是,。

(4)在《兰亭集序》中,描写参加集会的人的句子是,。

(5),,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6)《氓》中表现“女行无偏斜”但丈夫的行为却前后不一的诗句:

五、名著导读与梳理探究。

(12分)

1、请简述巴金《家》中“觉民抗婚”的故事情节。

(6分)

2、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分)

“最后她懒洋洋地站起来,用极其温柔而凄楚的声音叫了两声:

“三少爷,觉慧,”便纵身往湖里一跳。

  平静的水面被扰乱了,湖里起了大的响声,荡漾在静夜的空气中许久不散。

接着水面上又发出了两三声哀叫,这叫声虽然很低,但是它的凄惨的余音已经渗透了整个黑夜。

不久,水面在经过剧烈的骚动之后又恢复了平静。

只是空气里还弥漫着哀叫的余音,好像整个的花园都在低声哭了。

文中的“她”指的是巴金小说《家》中的人物,“她”的性格特点是。

3、在下面横线上分别续写一个含“明”字的成语,并解释成语的意思。

(4分)

在汉语里,含有“明”字的成语可以表示褒扬、赞美,例如“光明正大”,再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明”字的成语也可以表示批评、贬责,例如“明抢暗偷”,再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采莲曲 采莲曲

王昌龄白居易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菱叶萦波荷飐

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

飐zhǎn,风吹颤动。

(1)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异同(3分)

(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怎样刻画采莲女形象的。

(5分)

七、现代文阅读(21分)

读秋徐海蛟

(1)我还是小学生时,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稻子笑弯了腰,高粱笑红了脸。

”那是小时候我对秋天的印象。

在小小心灵里,秋天是喜滋滋的,有点暖烘烘的甜味,连空气里都流动着作物成熟的气息。

后来我才知道“春耕秋收”,这是我们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

因了成熟与收获的期许,我们觉得秋天是一个有内涵的季节。

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礼赞,更是对生命完满的向往,一个生命在春天的萌发和夏天的绽放后一定要在秋天结出果实,才不会失于轻飘,才不会虚于此行。

(2)长大以后,我开始看到秋天的美,这样的美逐渐清晰起来。

(3)其实,漫长的少年时代,我也隐约感觉到了秋天的美丽,我时常在暮色四起的田野里游荡,收割后的田野空空荡荡的,夕阳像薄纱一样。

那时,能闻见一种稻禾的气味,混着空气里衰草的香。

那样的气息总是让心变得空落起来,变得忧伤起来,像一个山谷,里面储满了寂静。

我知道这是秋天的况味,许多年后,这样的味道被我封存在记忆里了,看到“秋天”这个词语,或者一阵阵微凉的风开始在大地上跑动,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

现在,听过春天华丽的喧响,看过夏天盛大的热情,我能深切体会到秋天的美。

秋天的美是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的,像一个艺术家,有宽广的内心,却在眉眼间藏着那么些让人琢磨不透的忧郁。

(4)如果你有时间凝视一棵树,你会看到我说的静美,它在秋天里呈现出一种历经风雨和青涩后的祥和,它的叶慢慢变黄,那些叶很从容地落下来,没有一丝慌乱的感觉。

同样,这样的祥和经了秋天的传达,呈现在许多事物上面。

①天空突然高远,夕阳变得彤红,像枝头丰盈的柿子,仿佛随时都流出香甜的汁来。

②岸边的苇丛,此刻有了花白的芦花,在秋风里摇曳,它们也是不急不躁的,一茎芦苇,就是一个悄然独立的思想者。

河水不再暴涨了,一条河度过夏天就恢复了冷静,它有了一种舒缓的节奏,有了处变不惊的阅历,像柴可夫斯基琴键下流淌出来的音乐,像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曲。

(5)这是时间上的秋天,她以一个季节的形式出现,从九月的眸光里开始。

(6)秋天有更多内涵。

有时她在一张古琴的弦上荡漾,像夕阳下的水波那样,有着一圈又一圈丝绸般的涟漪;有时,她又以几朵白菊的形象落到一盏茶里,那是一个白瓷杯,在一张原木的茶几上独自入定。

这么说秋天并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现在我更倾向于认为“秋天”是一个关乎文化和心灵的词汇。

真正的秋天,在时间的远方,在古老的典籍里,在脆薄的纸页间。

从屈原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从庾信写下“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开始,从马致远写下那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开始,秋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形式。

她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7)现在,在我看来秋天已是一种气象了,像一条流到开阔处的大河,像一座到了深秋的寒山,白云生处有人家。

秋天也是一个放下成见的人,不再愤怒不再计较不再轻易害怕未知的人生。

在秋天里,我愿意将心安放下来,将那些生命里的烦扰理清。

我要只留下爱和深思,秋天到来的时候,我愿意是一棵落尽繁花的树。

1、第

(2)段和第(5)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分)

2、品味文中加线的两句,简析它们在语言表达上的效果及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6分)

3、联系全文,指出作者所说的“秋天的内涵”具体指哪些内容。

(7分)

4、文章最后两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8、作文(30分)借鉴郁达夫《故都的秋》,写某地的春天、夏天或冬天。

要写出地域特点和个人感受。

题目自拟。

字数不少于200字。

 

第十周语文周考题答案

1、D

pìpìpīngpīngpánpán

A.幽僻—譬如娉婷—伶俜磐石—凤凰涅槃

guǐkuíliàoliàomiùliáo

B.癸丑—骙骙瞭望—镣铐谬误—山川相缪

qìqìchàzhàjìjí

C.迄今—收讫侘傺—叱咤芰荷—岌岌可危

pāngbàngxiéjiéxìqiè

D.滂沱—诽谤采撷—仓颉修禊—锲而不舍

2、CA.(飘渺/缥缈蜿蜒气贯长虹)B.(烦躁涸辙之鲋)D.(瞥见寥若晨星)

3、AA.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B.纸上谈兵:

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C.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D.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4、B(A.句式杂糅C.成分残缺,“顽强坚忍”应加“的意志”D.搭配不当,“改善”与“素养”搭配不当,可改为“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5、C(过犹不及:

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A声情并茂:

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此处对象用错。

B长此以往:

总是这样下去。

多就不好的情况说。

D栩栩如生: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6、A.(B一泻千里C开天辟地D崇山峻岭)

7、B(A垝guǐC踯zhí骋chěnɡD裾jū癸ɡuǐ)

8、C(A“婆挲”应为“婆娑”B“感概”应为“感慨”D“缈茫”应为“渺茫”“蓑败”应为“衰败”)

9、D

10、B(A.成分残缺。

因缺少谓语动词而导致宾语“学雷锋活动”无法与主语“青年志愿者”搭配,应在宾语“学雷锋活动”前面加上“参与”等谓语动词;或在“我市”后加“开展了”。

C否定不当。

D、语序不当。

11.C(A葱茏;B神州;D凋敝)

12、A(B渺茫C没精打采D不绝如缕)

13、C(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A.副词,仍旧\副词,故意。

B.副词,幸亏\动词,希望D.副词,将\连词,又)

14、C①②结构助词“的”③④⑨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⑤动词,往、到达⑥⑩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⑦⑧用作代词

15、BA项“贤、少长”均为形容词,在句中用作主语,活用为名词。

C项动词“游、骋”用如使动用法。

D项“一、齐”形容词带宾语,用如动词,意动用法。

16、B(②将:

愿,请④鸣:

使……发出声音⑦爽:

差错⑨作息:

偏义复词,偏指工作)

17、C

二、18、【D】依据在4段4、5行(A错,“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与北宋”;B.“超过了南方所有的青瓷”应为“以前”,“其器型规整的程度也是绝无仅有的”应为“支钉痕”。

范围扩大,张冠李戴C.“不属于汝窑系”无中生有。

19、【A】(只有A项是主要原因,依据在,2段2行)

20、【B】依据在5段2、3行(A.无中生有,从“只有”可知;C.“天蓝釉刻花鹅颈瓶”说明“天青色”并不是不可或缺的的重要依据;依据在5段5、6行D.“说法将成为历史”没有依据。

依据在2段)

三.文言文

21、A(属:

著文)

22、D(A以为:

①认为,②以之为;B所以:

①……的原因,②用来……;

C其:

①代词,它的,②难道,表反问语气;D之:

结构助词,“的”)

23、B

24、

(1)皇帝满脸忧虑,在朝堂上对大臣叹息,想要废除所有不妥的法度。

(给分点:

“色”,“嗟叹”,定语后置句“法度之不善”。

一点一分,共3分。

(2)抬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