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月下踏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243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月下踏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课《月下踏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课《月下踏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课《月下踏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课《月下踏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二课《月下踏歌》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二课《月下踏歌》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二课《月下踏歌》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二课《月下踏歌》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二课《月下踏歌》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二课《月下踏歌》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二课《月下踏歌》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课《月下踏歌》导学案.docx

《第二课《月下踏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月下踏歌》导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课《月下踏歌》导学案.docx

第二课《月下踏歌》导学案

音乐学科导学案

课题

《月下踏歌》

课型

新课

年级

六年级(5)(6)

主备人

额尔登

知识与技能

根据音乐的特点与独特效果,用动作表达与参与演奏等,进行主题听辨与分析、动作模仿与表现等,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的听辨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学唱、律动与编创活动中感受、体验与表现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一组音乐特点。

2、复习巩固变换拍子以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合唱的技能。

情感与态度

价值观

1、通过聆听《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能使学生从浓郁的彝族音乐中进一步的了解彝族的音乐文化和民俗风情,热爱中华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背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关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的嬉戏的情景和欢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1、能用“domisol”三个音编创短小旋律。

学法指导

讨论、演唱、聆听、合作、编创等方法。

教学准备

图片识谱、琴、打击乐器

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学案

导案

第一课时

《转圆圈》

【课时目标】

1、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转圆圈》表现彝族儿童的嬉戏的情景和欢乐的情绪。

2、背唱歌曲《转圆圈》,并能用“domisol”三个音编创短小旋律。

一【引入新课(复习引入)】

1、复习跟琴演唱歌曲《游子吟》、《花非花》。

2、复习演唱《月亮月光光》导入歌曲学习。

 

二【揭示目标】

师生一起齐读课时目标。

三【出示自学提示】

(一)自学指导一

播放歌曲录音,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

(1)根据每一句的情绪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

 

(2)歌曲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

(回答:

do、mi、sol,教师可介绍彝族歌曲的特点)

(3)分析各个乐句所表达的意境。

(4)找出旋律中出现的音乐记号,并能说出他们的名称。

(二)自学指导二

聆听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

(1)分乐句学唱歌谱,画出每个乐句的旋律线,知道旋律的走向,帮助解决音高的演唱。

 

(2)巩固音乐知识:

延长音记号、反复记号、倚音、力度记号同学们试着用生活中的声音来表示这些记号)

(3)找出变化拍子部分并视唱讨论:

2/4、3/4拍使音乐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回答:

拍号、旋律音的结合,形成了它独特的民族风格,——彝族歌曲的舞蹈性。

(4)分声部学唱歌谱。

 

四【自主合作学习】

分段突破歌唱中的难点

(1)第一乐段:

这部分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意境,应该怎样处理?

(节奏自由,速度缓慢,力度)

(2)第二乐段:

如何表现彝族同胞召唤伙伴加如舞蹈队伍的喜悦心情?

(小组处理好变化拍子带来的节奏变化“X•X|XXX”→“XXXXX”)

(3)后面三个乐句:

描绘了什么样的场面,如何才能唱好孩子们嬉戏玩耍的欢乐心情?

(指导学生唱好倚音和反复记号,并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五【展示交流讲解】

完整的演唱歌曲

1、在琴伴奏下分声部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创作律动表现歌曲。

3、在音乐的伴奏下,围成圆圈唱起来,跳起来。

六【提升达标检测】

1、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2、在音乐的伴奏下,围成圆圈唱起来,跳起来。

七【拓展】

创编活动:

(1)请两组合作,共同用do、mi、sol三个音创作几组和声

(2)大家唱一唱合作的成果,谈谈感受,

八【板书设计】

变化拍子带来的节奏变化

“X•X|XXX”→“XXXXX”)

 

(多媒体展示萨尼火把节围成圆圈的盛况图,师说:

同学们,月亮出来了,每当月亮出来撒尼同胞就会呼朋唤友地出来在皎洁的月光下欢快地歌唱舞蹈。

你们想不想也感受一下他们的愉快的歌舞啊?

多媒体出示课题(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学习一首撒尼童谣——学生看大屏幕读出课题《转圆圈》)

 

1、指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

(多媒体显示歌谱,根据每一句的情绪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

2、这首撒尼童谣《转圆圈》既有有2/4拍又有3/4拍。

而且这首歌曲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为基础构成的。

domisol三个音互相连接组合形成连续的跳进,使音乐具有活泼、跳动的特点,加上明快的节奏,音乐显得分外的生动、活泼,富有舞蹈的韵律性。

不少撒尼民歌都是由do misoL三个音所构成,独具特色。

 

3、巩固音乐知识:

延长音记号、反复记号、倚音、力度记号等(多媒体显示这些音乐记号的相关知识及演唱方法,可以要求学生试着用生活中的声音来表示这些记号)

 

4、歌曲处理,指导学生按歌谱中的音乐记号演唱。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阿细跳月》

学案

导案

【课时目标】

1、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4个乐句组成,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

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2、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片段热烈欢乐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文化和风俗人情。

一【引入新课(复习引入)】

1、音乐欢快、热烈,使人联想到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节奏感强、富于动感,与舞曲有关……

讨论交流:

(1)彝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四川等省,有十几个支系。

阿细是居住在云南境内的彝族支系。

(2)火把节是彝族(西南少数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

(播放彝族“跳月”的音乐。

)并了解基本舞步。

二【揭示目标】

学生集体齐读两边课时目标。

三【出示自学提示】

(一)自学指导一

1、节奏律动

(1)模仿拍节奏

拍× ×× ×× ×× ×

   合右左右左右左右

念:

走快点快点快点走

(合:

拍手右:

右手拍腿左:

左手拍腿)

(2)部分学生起来走动,拍出走的节奏:

× × × × ×……

>                 >

 × × × × × × × × × ×

(3)模仿拍节奏

×× × × × ×× ×

 等等我呀嗨快跟上

(呼)(应)

(二)自学指导二

1、完整欣赏《阿细跳月》。

(1)找出刚才所练习过的节奏,随音乐唱一唱。

(节奏是引子部分的节奏型并以固定低音的形式经常出现在伴奏声部。

(听相关部分内容)节奏是旋律的节奏型。

(2)分析练唱。

5/4××××××××|(节奏是5/4拍的固定节拍,也是跳月这种舞蹈风格的独特之所在。

)(3)这首乐曲由分几个乐句组成的?

(4个乐句,1小节为1乐句)

2、我们一起来哼唱一下主旋律。

1=G5/4

(1)你们能归纳出它的主要特点来吗?

(旋律主要由5、1、3三个音组成,每句的句末相同。

(2)练唱旋律:

51313521|……

(师)(生)

(3)自学指导三

听音乐分声部拍节奏

5/4××××××××|

××××××××|

×××××|

(1)讨论音乐中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相同的?

(旋律是不断反复,而演奏的乐器经常变换。

(2)能听出什么乐器在演奏吗?

(有二胡、竹笛……有时是一件乐器在演奏,有时是很多乐器一起演奏。

 

四【自主合作学习】

1、完整欣赏《阿细跳月》

下面我们将再一次地欣赏这首作品。

在听的过程中,请你们用自制的乐器共同来参与模拟演奏,可准备一些报纸或其他的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

同时请每小组1-2名同学出来,记录出各种乐器演奏时所表现的顺序。

2、讨论检查学生记录的结果,出示结构图(电脑课件)

引竹合弹二高笙竹弹合竹合尾

子笛奏拨胡胡笛拨奏笛奏声

3、乐曲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

这些变化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联想到不同的舞蹈场景、不同的舞姿、不同年龄的人……)

4、你们还能注意到音乐中其他的变化吗?

(后部分渐快、渐强,将乐曲推向高潮。

五【展示交流讲解】

1、今天我们共欣赏了哪几种形式的“跳月”?

(有阿细人自己跳的“跳月”,有舞蹈《阿细跳月》有器乐曲《阿细跳月》,有合唱《阿细跳月》,还有我们自己表演的《阿细跳月》)。

2、这几种“跳月”各有哪些特点?

(1、彝族人的“跳月”是大家一起跳,音乐比较简单。

3、这节课使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你们自己来进行总结、提问和评价。

六【拓展】

创作表演

1、再次听音乐自己设计并担任表演的《阿细跳月》,2、自己组合,分小组讨论、设计、练习。

3、各小组表演。

七【板书设计】

《阿细跳月》

典型节奏:

5/4××××××××|

听音乐分声部拍节奏:

5/4××××××××|

××××××××|

×××××|

 

 

1、欣赏《阿细跳月》片段.

(1)请大家根据下面这段音乐,判断我们要去的地方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是什么因素会使你产生这种联想?

(播放音乐)

(2)我们将要去彝族山寨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先请大家将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进行交流。

 

2、今天我们要一起外出,请跟上老师的节拍,可不要掉队呀!

走的节奏是什么样的?

 

3、进一步引导学生拍出5/4拍的节拍的重音。

 

4、(重点)学生分成三组,以节奏律动参与欣赏,使之能熟记音乐的旋律。

使学生对彝族旋律的典型节奏有个更深刻的认识。

 

5、老师就学生不熟悉的乐器音色如:

笙、高胡与二胡的区别等进行讲解和比较,使学生能分辨民族乐队中几种主要乐器的音色。

 

6、音乐是人们认识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

“跳月”是阿细人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也随着《阿细跳月》走进了彝族山寨。

现在就让我们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我抱着月光,月关抱着我》

学案

导案

【课时目标】背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关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的嬉戏的情景和欢乐的情绪。

一【引入新课(复习引入)】

二【揭示目标】

师生一起读课时目标。

三【出示自学提示】

(1)自学指导一

1、初听歌曲范唱,说出歌曲演唱的顺序。

(1)请学生边听边在歌曲中找找反复记号,交流演唱的顺序。

(2)跟着教师伴奏哼唱歌曲旋律。

(3)找出旋律中出现的音乐记号,并能说出他们的名称。

(2)自学指导二

聆听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

(1)分乐句学唱歌谱,画出每个乐句的旋律线。

(2)找出变化拍子部分并视唱讨论:

4/4、2/4、3/4拍使音乐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回答:

拍号、旋律音的结合,形成了它独特的民族风格,——彝族歌曲的舞蹈性。

(3)跟弹奏唱歌谱。

四【自主合作学习】

同学们从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上进行歌曲的处理。

(1)第一乐段:

这部分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意境,应该怎样处理?

(可用慢速轻声齐唱,表现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小伙伴们相约来到河边,点起篝火;)

(2)第二乐段:

这部分音乐用什么样的形式来演唱?

(唱速稍快,用跳跃轻巧的声音演唱,可采用男女生对唱的形式,仿佛小伙伴们在月光下、篝火旁追逐游戏,尽情欢歌;)

(3)第三乐段:

怎样唱才歌曲推向高潮呢?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重复,歌词不变,但可以加快歌曲的速度和加强力度,还可以尝试用轮唱的形式,把歌曲推向高潮。

五【展示交流讲解】

完整的演唱歌曲

1、在琴伴奏下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创作律动表现歌曲。

3、在音乐的伴奏下,围成圆圈唱起来,跳起来。

六【达标提升检测】

1、男生女生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我抱着月亮,月亮抱着我》。

2、小组对唱歌曲。

3、跟着伴奏全体练唱歌谱。

七【拓展】

1、聆听音乐自己喜欢的乐段编创表演动作。

2、跟着音乐完整的表演歌曲。

3、一组同学对唱歌曲、其它小组选出代表表演歌曲。

八【板书设计】

反复记号:

 

1、复习演唱《转圆圈》导入,然后聆听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的范唱,引导学生谈谈这两首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2、教师用琴弹奏歌谱,引导学生顺利的找出歌曲旋律中的符号并正确运用。

 

3、反复分乐段弹奏歌曲旋律。

 

4、启发学生从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上进行歌曲的处理。

 

5、教师播放范唱歌曲录音和弹奏歌曲。

6、和学生有表情的对唱歌曲。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火把节》

学案

导案

【课时目标】

1、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2、能感受乐曲《火把节》片段热烈欢乐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文化和风俗人情。

一【引入新课(复习引入)】

二【揭示目标】

三【出示自学提示】

1、用右手划拍,读下面的节奏短句。

2、唱一唱下面的乐句,注意音准。

3、跟着老师的琴视唱下面的旋律,

想一想:

这段旋律具有什么地区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为什么?

4、观看云南景观与服饰的图片并思考:

这是我国的什么地方?

那里居住着哪个少数民族?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四【自主合作学习】

1、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

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什么?

描绘了什么场景?

2、再次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

这段音乐的结构是什么?

有几个主题?

3、随琴轻声视唱第一著体和第二主题。

4、聆听音乐,思考一下问题:

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在音乐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这种不同是如何通过音乐要素来实现的?

这两个主题在乐曲中分别出现了几次?

每次出现是否有变化?

五【展示交流讲解】

1、完整聆听音乐,分组讨论并总结:

这首乐曲在演奏乐曲的使用上独具精心,作曲家是如何通过不同乐器的同时或交替使用来表现火把节的欢腾场面?

2、反馈矫正: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拓展】

围绕本科歌曲《转圆圈》主要音设计的编创练习,教师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过的类似歌曲,如《乃哟乃》《月亮姐姐快下来》都是以“do,mo,sol”为主要音,然后引导学生参考、模仿《乃哟乃》每一句后面都有固定的音型“531”,或者《转圆圈》中的“315”特点进行编创。

 

1、从民族风情导人。

课前请学生查找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如:

火把节、泼水节、三月三等,课上进行交流分享。

教师设问:

你认为要表现“火把节’’上热闹欢腾的场景的音乐,在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上会怎样的表现?

2、教师小结:

对云南的认识。

重点从音乐、舞蹈两方面说。

可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火把节”的来历。

3、教师介绍音乐作品《云南音诗》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4、教师播放《火把节》片段。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