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244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docx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一、基础测评(单项选择题)

1.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

A.工业化社会B.原始社会C.封建社会D.高度发达的社会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B.世代更替快

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4.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

A.现代人口增长模式B.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D.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大洋洲、非洲B.欧洲、非洲C.非洲、欧洲D.亚洲、拉丁美洲

6.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

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7.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8.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9.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地区

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

拉丁美洲

大洋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

2.8%

0.3%

0.7%

2.2%

1.2%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10.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①日本②韩国③印度④巴西⑤古巴⑥埃及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④D.①②⑤

11.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12.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13.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1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15.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A.科技水平提高B.环境质量相对稳定C.资源过度使用,利用率低下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16.下列说法属于人与环境对立的是

①洞庭湖围湖造田②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③南方丘陵地区退耕还林④为改善交通,大力增加汽车等交通工具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7.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变

18.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属于

A.国内迁移B.国际迁移C.省际迁移D.县际迁移

19.20世纪末,大批卢旺达难民向国外迁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国家政策B.部族战争C.自然灾害D.开发资源

20.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正确理解是

A.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

C.我国大学生赴美国留学属于人口迁移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2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

A.自然环境因素B.政治因素C.婚姻家庭因素D.社会经济因素

22.下列①②③④示意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年来的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是

A.①德国②俄罗斯③日本④美国B.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

C.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D.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俄罗斯

23.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严重,这一现象对我国而言

A.可以缓解就业压力B.可以减轻人口压力C.造成人才流失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24.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黄土高原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D.恒河平原

25.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因为

①城市化进程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③城市有优美的环境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能力提升

26.读“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以及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韩国

1.5

0.6

0.9

尼加拉瓜

3.7

0.6

3.1

中国

1.71

0.66

1.05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其计算方法是________。

(2)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低增长阶段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4)对照表中的数据,韩国、尼加拉瓜、中国分别处于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阶段。

由于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________模式。

27.读“接受教育程度统计我国35岁到45岁妇女生育子女数(1981年)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妇女生育的子女数高于________妇女,随妇女________的提高,生育的子女数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后地区妇女的生育子女数高于居住在________发达地区的妇女。

(2)从图中可推知:

①________环境因素对生育率影响极小。

②________发展水平、________程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对生育率影响极大。

③提高居住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落后地区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是当务之急。

28.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人均耕地发展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产生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根本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3)为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采取的措施是()

A.开垦草原B.围湖造田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改善耕地质量

29.读“1984~1985年我国人口流动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1)1984年后,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________。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目的是________。

(3)影响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造成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的原因是________。

三、探究创新

30.读“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有关问题。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而70年代以来,二者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____。

(2)建国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出现在________年代前后,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其原因是________。

(3)利用下表数据,在图中绘出1975~199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率曲线。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人口自然增长率

1.19%

1.42%

1.43%

1.05%

 

(4)从图中“三率”的变化可以看出: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接近________________模式,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读下图,完成要求。

(1)在图中的地区间连线(虚线和实线)的一端,用箭头表示出当时人口迁移的方向。

(2)当时人口迁出的大洲和国家主要是________洲的________等国。

(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

32.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三:

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人口占洲总面积、总人口的比例

(1)分析图一,从地形上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2)分析图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数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分析图三,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总面积占洲总面积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洲是________。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的地区、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

(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性判断,下列地区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是()

A.恒河平原B.亚马孙平原

C.西欧平原D.美国阿拉斯加

E.朝鲜半岛F.青藏高原

G.刚果盆地H.加拿大东南角

第二单元《城市与环境》测试题

一、基础测评(单项选择题)

1.关于门槛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门槛人口是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要的人口数

B.门槛人口的大小是划分低级商品和高级商品的依据

C.门槛人口就是企业所拥有的全部人口总数

D.商店只要有人买东西,就不会倒闭,买东西的人口数就是门槛人口数

2.早点铺与宾馆比较

A.早点铺门槛人口数多,服务范围大,数目少

B.宾馆门槛人口数多,服务范围大,数目多

C.宾馆门槛人口数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少

D.早点铺门槛人口数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多

3.关于中心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心地级别越高,提供职能种类越少

B.中心地级别越低,中心地服务的范围越大

C.中心地级别越高,门槛人口越高

D.中心地级别越低,中心地数目越少,中心地平均距离越近

4.划分中心地等级的主要依据是

A.中心地的服务人口和服务范围

B.中心地提供职能种类的多少和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C.中心地的空间范围及中心地提供职能种类的多少

D.中心地的服务人口和中心地的空间范围

5.读下图“相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关李军家购物的选择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选择A中心地

B.一定选择B中心地

C.一般选择A中心地

D.一般选择B中心地

6.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征是

①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经济活动频繁②高楼林立,地价便宜③建筑物高大密集,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④中心商务区有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向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7.进入工业社会后决定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能源和资源B.环境和交通

C.资本和市场D.信息和技术

读下图回答8~9题。

8.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城市地域分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1—中心商务区2—中级住宅区B.3—低级住宅区5—高级住宅区

C.2—批发轻工业区4—高级住宅区D.4—中心商务区5—低级住宅区

9.关于图中数码4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处为高级住宅区

B.该区趋向高级住宅区的两侧,处于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之间

C.该区主要是中产阶级和政府公务人员等的住宅区

D.该区是紧靠高级住宅区旁边发展起来的

10.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建设规划图”,其中正确的是

11.在昆明市拟建一大型化工厂,下列四幅图中可供选址的是

12.武汉属于下列哪种区位类型

A.河流水运的起点和终点

B.两条河流的汇合处

C.过河点位置

D.河口位

13.下列城市中,全是专门作为政治中心而新建的首都城市是

A.开罗、华盛顿B.堪培拉、东京

C.巴西利亚、伊斯兰堡D.巴黎、伦敦

14.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但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成为特大城市,原因是

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

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

15.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也在不断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军事和宗教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已经很弱

B.交通条件从古到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C.自然资源对现代城市区的影响已经很弱

D.科技、旅游等已成为部分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

16.下列四个流域中,城市最稀少的是

A.黄河流域B.亚马孙河流域

C.刚果河流域D.密西西比河流域

17.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目前城市化进程比发达国家慢

C.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D.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

18.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是

A.澳大利亚B.美国C.英国D.中国

19.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标志是

A.汽车数量的多少B.绿地面积的多少

C.工厂的多少D.人口密度的大小

20.下列工业部门不宜建立在城区的是

A.食品厂B.服装厂C.公园D.火电厂

21.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该过快的原因是

A.科学技术水平不高B.城市建设经验不足

C.人口素质不高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22.读“印度半岛某城市规划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①处就近利用煤矿建一火电厂

B.在②处建一化工厂,既可就近排污入河,废气对城区污染也较小

C.在③处抽取河水建一水厂

D.在④处防护带内利用绿化空地建一所幼儿园

23.有关城市住宅区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前,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混杂

B.工业革命期间,工厂逐渐集中分布,低级住宅区就分布在工业区周围

C.随着工业化的实现,高级住宅区形成,且与高级文化区相联系

D.一些特大城市兴建的卫星城,使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均向卫星城移动

24.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居民利益B.保护城市环境

C.限制城市发展D.降低生产成本

25.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工业、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有明显的界线

D.每个功能区内部只具有一种功能

二、能力提升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R1、R2和R3分别代表A、B、C三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半径,哪一个中心地是最高级的?

哪一个是最低级的?

(2)根据门槛人口知识,判断下面各组中心地职能分别与R1、R2、R3中的哪个服务范围相对应。

小学——市场商业网点——音乐厅——

中学——区级商业网点——电影院——

大学——街道级商业网点——录像带出租屋——

27.读“兰州市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从地形上说,兰州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上;从气候条件上说,兰州位于我国西北部的________地区,年降水量约为________毫米左右。

(2)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B.政治经济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需要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3)从河流对城址选择的关系看,兰州属于()

A.两条大河的交汇处B.陆上交通线过河点位置C.河流水运的起点D.内河航线的终点

28.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五个城市可能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A、C、D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A.平原地形B.气候温暖C.资源丰富D.交通发达

(3)促进A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是________,限制A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是_______。

C城市位于________地貌上,D城市适于发展________工业,容易对环境产生________的危害。

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4)按日前状况,哪个地点可能会形成一座新城?

用F标在图中。

29.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较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

(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__,________年以后,城市化速度加快,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3)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__,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人们对________的需求提高以及乡村和小城镇________的逐步完善,出现了________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________和________回流,大城市中心区________,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________。

(5)为了保护城市环境,许多城市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上海市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所采取的措施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0.读“我国某城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城市为________,其优势区位是________。

(2)图中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

在我国,与该城区位类型一致的还有长江沿岸的________、________等城市。

(3)________是古代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因此,________对城址的选择影响很大。

三、探究创新

31.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

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

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

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武汉市发展区位条件,应是上图中________表示的集合。

(2)武汉市的城市地域类型是________。

(3)武汉市是区域服务中心,其主要服务内容有________。

(4)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2.读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表,分析回答问题。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

城市水平

(%)

城市人口

(亿)

城市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水平(%)

1950

7.34

29.2

4.47

53.8

2.87

17.0

1960

10.32

34.2

5.71

60.5

4.60

22.2

1970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

17.01

39.6

7.98

70.2

9.66

29.2

1990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1)在上面空白图中画出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增长折线图。

(2)发达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_______%,从1980~2010年,将上升______%,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展中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__________%,从1980~2010年,将上升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从城市人口数量看,在________年代内,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到2000年,两者之比约为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