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2616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docx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简要

 

专题分类

专题1生态系统

专题2探究生态因素对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影响

专题3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制作玻片标本、细胞

专题4种子的萌发

专题5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

专题6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综合

专题7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专题8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专题9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专题10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专题11传染病和免疫

专题1生态系统

1、右图表示生态系统内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通过(生理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储存来自阳光的能量。

(2)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消费者是。

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存在着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该生态系统中有条食物链。

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兔和鼠之间的关系是,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

(4)如果鹰的数量大量减少,兔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兔的数量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生物种类越多,这种能力就。

(5)若鹰、蛇、狐等受到保护,则和的数量会减少,而的数量会增加。

(6)若一些不法分子大量捕杀狐,则会使和大量增多,导致的数量急剧减少,最终破环生态系统的。

(7)如果在草上喷洒了化学药剂DDT,那么该生态系统中,DDT会沿着在生态系统中不断的流动。

生物体内DDT含量最少的生物和最多的生物分别是和。

(8)若该图要表示一个生态系统,则还缺少的生物是。

若该图要表示一个生态系统,则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若该图要表示一个生态系统,则还缺少的成分是。

(9)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能量起始于,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2、如图所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从功能上看,图中A所示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图中A所示生物是,其中真核生物是。

(3)请写出图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某种有害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_。

(4)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生活中哪些行为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答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写食物网)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生物之间存在下表所示的食物关系(存在食物关系用“√”表示)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被捕食者

捕食者

小球藻

草鱼

水草

鲫鱼

鱼虫

草鱼

鲫鱼

鱼虫

(1)此池塘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有。

(2)此池塘生态系统中共有条食物链,请画出图中生物所构成的食物网:

 

(3)由于某种原因,池塘中绿藻爆发,其他生物陆续死亡,其中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_________。

4、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专题2探究生态因素对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影响

1、

在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有同学如下实验:

五个研究小组在野外阴暗的地方各自收集了10只鼠妇,并各自带回实验室。

实验时,各小组都把10只鼠妇随机均分为两份,放在如下图所示的纸盒中,阴暗处中央放5只,明亮处中央放5只,然后观察鼠妇的分布。

下表是各小组在几分钟后观察到的鼠妇分布数及平均值: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平均值

阴暗处/只

7

8

9

8

9

8.2

明亮处/只

3

2

1

2

1

1.8

请分析并完成下列填空

(1)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2)把纸盒一端用黑纸包好,另一端不做处理的目的是。

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环境因素)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和两种环境的对照。

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

(4)这个实验中不用1只鼠妇做实验的原因是。

这个实验中用10只鼠妇做实验的原因是。

(5)

对实验数据处理时,求平均值的目的是。

(6)能表示较暗环境中的鼠妇的数量变化趋势的图示

 

(7)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8)实验结束后应将鼠妇放回。

 

专题3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制作玻片标本、细胞

1、用显微镜的同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察临时装片,形成清晰物像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示。

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2、若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观察到如下视野。

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3、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变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转换器

③增加进入显微镜的光线④移动装片

A.③→①→②→④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D.③→④→②→①

4、右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读图回答:

 

(1)要大幅度升降镜筒时要使用[]_______;小幅度升降镜筒时要使用[]_________。

(2)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和[]。

选择反光镜时,光线较强时选_______。

(3)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放大的倍数越大,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体积越_________,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光线越。

(4)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正像”、“倒像”)如果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字母,透明纸上写的字母应该是“”。

(5)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在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填数码),以免压破玻片。

5、请根据“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制作玻片的实验步骤的顺序为(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通常在实验室制作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玻片标本叫,制作过程中需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

若要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玻片标本,需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其目的是。

(3)G步骤中,在盖玻片的一侧滴的液体是。

(4)A步骤的目的是。

(5)如果盖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

E步骤中,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

 

(图中半扁圆形结构代表水滴,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7)在观察时如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可能是。

6、据图回答动植物细胞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

 

[1]细胞质:

细胞质能,促进细胞与外界进行。

[2]细胞核:

是遗传信息库,细胞的。

[3]细胞膜:

主要由和组成(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

功能(主要)和功能

[4]细胞壁:

主要由和果胶组成,具有和的功能

[5]液泡:

储存着(细胞液中各种物质)

[6]叶绿体:

能量转换器,的场所,含有少量DNA。

线粒体:

能量转换器,的主要场所(呼吸作用部分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含有少量DNA。

 

7、下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示例:

[④]细胞壁、[⑥叶绿体])。

请据图回答问题:

(1)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2)若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在图示①中一定不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3)细胞分裂时,[]先由一个分成两个,该结构的功能是。

8、根据动植物细胞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

(1)表示植物细胞的图是图(填“甲”或“乙”),原因之一是该细胞中具有[],该结构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完全浸润在清水中也不会因过度吸水而破裂,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

(3)能够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其主要成分是和。

(4)活细胞的细胞质能,该特征有利于细胞与外界进行。

(5)染色后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

该结构中储存着控制生物特征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

(6)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7)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8)植物细胞中,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结构是[]。

9、请根据细菌结构示意图回答:

(1)细菌的特殊结构中具有保护作用的[]。

(2)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3)从营养方式来看,大多数细菌细胞不含(细胞器),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其为营养方式为。

(4)从分类的角度看,乳酸菌和酵母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细胞中有无。

专题4种子的萌发

1、认识种子的结构

 

2、在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

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

下列曲线中能够正确反映二氧化碳含量(甲)和氧气含量(乙)随时间变化的是()

 

3、为了探究光照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植绿豆,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表所示)。

下列对他实验设计所提意见中,正确的是()

花盆

阳光

温度

向阳处

20℃

充足

暗室

20℃

不充足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都应故在暗室中

C.两个花盆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

D.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零度

4、将颗粒完整的活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约25℃的条件下分别播种。

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中,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A.甲先萌发B.乙先萌发C.同时萌发D.都不萌发

5、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菜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

请观察图后回答:

 

(1)该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2)在6颗种子中,你认为号种子能萌发。

如果该种子也没能萌发,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该实验方案中实际包含三组对照实验,其中2号与5号是探究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

(4)3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5)该实验设计存在的一个缺陷是:

怎么改进:

6、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凌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甲、乙、丙三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棉花,在棉花上都放入30粒豌豆种子,然后将他们放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培养。

几天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甲组

乙组

丙组

场所

日光下

黑暗中

日光下

温度

23℃

23℃

23℃

干湿

潮湿

A

干燥

种子萌发数量

27

29

0

 

(1)甲组和丙组做对照,则探究的变量是,实验组是。

(2)甲组和乙组做对照,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则A处应填。

通过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光照(填“影响”或“不影响”)豌豆种子的萌发。

此时,乙组和丙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吗?

(3)若空气充足,实验甲中有3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

(4)小凌不用1粒种子做实验,而是用30粒种子做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5)大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机物)储存在。

这些营养物质来自植物的。

 

专题5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

1、认识植物的根、茎、叶和花

(1)根

 

(2)茎

 

(3)叶

 

 

(4)花与果实(种子)的形成

 

2、在夏天某一晴朗的上午进行。

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中午,兴趣小组的同学看到有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下午,兴趣小组的同学打开袋口,发现有的塑料袋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傍晚,兴趣小组的同学再次给植物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一亮就打开袋口,发现有的塑料袋内的气体可以使燃烧的火柴熄灭,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

(本小题空均要求填生理过程)

(2)若要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A、B、C三个实验装置中最合理的是图;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若要证明该结论应选取的实验装置组合是图和图。

(3)在图D中,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是﹝﹞,由细胞组成,其中2和3合称为,这部分细胞都含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根据下列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A溶液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  色变成   色。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

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B溶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

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 色,见光部分变成  色。

(1)步骤①的作用:

     。

(2)步骤②中,遮光部分是对照实验中的(填“对照组”或“实验组”)。

(3)步骤④中A溶液是,其作用是    。

(4)根据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4、选取带有白斑叶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枝条进行如下图的实验,请分析:

(注:

NaOH就是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

 

(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让此装置在光下数小时,再将这四片叶摘下,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3)清洗后,分别向四片叶子滴加碘液。

丙叶中绿色部分与白斑部分对比,白班部分(“变蓝”或“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如果以乙和丁作为一组对照,是想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片变蓝的是(填序号)。

(4)如果想用丁叶片进行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应该把装置稍作改动:

5、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48小时;

②选取两片同样大小的叶片a和b,并进行如图处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2h;

④取a、b两片叶,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果:

叶片a_____________,叶片b_____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6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下表是验证淀粉在空腔内消化的实验方案,请完成实验设计:

编号

实验材料

唾液或清水

处理方法

现象

1

馒头碎屑

唾液2ml

37℃水浴10min

不变蓝

2

馒头碎屑

A

37℃水浴10min

变蓝

3

馒头块

唾液2ml

37℃水浴10min

变蓝

 

(1)为了验证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作为1号试管的实验。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酶,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遇碘。

2、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唾液淀粉酶对唾液分解作用”的实验过程,分A、B、C、D四步,A向1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浆糊(成分是淀粉);B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

C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后取出。

D待冷却后加入2滴碘液。

观察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是说明唾液淀粉酶对_________有消化作用。

(2)滴加碘液后两支试管内出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1号试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2号试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

(3)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温变为100℃,再重复D过程,这两个试管的颜色____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

(4)上述实验步骤B中,若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只向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实验结果也与上述相同,可是这样做不符合科学探究中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7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综合

1、下图表示人体内的三种血管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a、若2位于小肠绒毛中,则血液流经2时,血液由含少的血变为含

多的血。

b、若2位于肺泡周围,则血液流经2时,血液由变为。

c、若2位于肾脏中,则血液流经2后,血液由含多的变为含少的。

d、若2是肾小球,则血液流经2后,血液由多的血变为含少的血。

e、若2是大脑中的毛细血管。

则血液流经2时,血液由血变为血。

2、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中虚线表示的血液是。

(2)若“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表示“小肠绒毛处的毛细血管”,经过此处后,血液中增加,减少。

(3)当膈肌处于状态时,肺内气体排出。

(4)②所代表的气体是,它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部位参与有机物的分解。

(5)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又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是通过实现的。

(6)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下图为淀粉消化后的终产物A进入血液循环,然后进入组织细胞进行代谢的过程

示意图。

图中A—F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①—⑧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理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被消化的主要产所是,在该结构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肠液和。

淀粉最终被分解为A,A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②称之为。

(2)③过程中,呼吸肌(填“收缩”或“舒张”),膈顶部位置(填“上升”或“下降”),D气体进入肺。

(3)请补充完整人体的肺循环和体循环的过程:

肺循环:

右心室→→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右心房。

(4)血液透析过程中,半透膜能够阻挡大分子物质从血液进入到透析液中,半透膜的功能相当于图中的过程(填序号)。

(5)B气体进入细胞后,最终在细胞中的中参与呼吸作用而被利用。

4、下图中,a、b、c表示人体的三种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c代表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

过程,该过程叫做,完成c过程的主要器是。

血液经过该器官后,血液变成含丰富的血。

(2)某运动员处于a过程时,该运动员的呼吸肌处于(“收缩”或“舒张”)。

(3)a、b代

表肺泡与的气体交换过程,该过程是通过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实现的,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血液中(某种物质)增加,该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结合,通过运送到中参与有机物的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流动的方向是一定的,这是因为静脉血管中有能防止血液倒流。

5、下图中曲线表示血液依次流经A、B、C血管时,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

请据图回答:

(1)若曲线表示氧含量的变化,则A血管是,C血管中流血,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的(填结构)。

(2)若曲线表示空腹状态下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则B血管可能是周围的毛细血管。

(3)若曲线表示饭后胰岛素含量的变化,则B血管是的毛细血管。

6、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学生均可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面包、牛奶等营养餐。

下图表示某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据图回答:

 

(1)面包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此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参与,麦芽糖及未消化的淀粉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为[a]__________。

(2)图中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此过程后,血液变成了营养丰富的_______血。

(3)物质a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___________次流经心脏,才能到达下肢肌肉细胞。

(4)肌肉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随血液流到肾脏,经过_________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___________作用,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

 

专题8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专题9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图乙黑猩猩堆木箱摘香蕉

图甲小鸟喂鱼

(1)图(填“甲”或“乙”)所示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图甲所示美国红雀的行为有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2)美国红雀有辅助肺呼吸。

黑猩猩在繁衍时具有的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我国是动物各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图中所示动物的类群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这直接体现了的多样性。

2、阅读下列资料并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

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它们都能经过训练形成一种新的行为。

某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结果表明,蚯蚓大约经过200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

资料二:

把一块牛肉分成大小相同的三块,分别放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广口瓶中,

然后作如下处理和保存:

分组

处理方法

灭菌

灭菌后接种细菌

不作任何处理

保存方式

无菌环境

无菌环境

自然条件

根据资料一回答: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看,蚯蚓和小白鼠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

(2)蚯蚓与小白鼠相比,学习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

根据资料二回答:

(4)若要证明“细菌能分解有机物",则只能选择甲组与________组进行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丙三组中,牛肉块会腐烂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10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下图是豌豆花色的遗传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豌豆的亲代都是紫花,而后代中出现了白花,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豌豆花的紫色和白色在遗传学上称为。

(2)根据豌豆紫花和白花在亲代与后代的表现规律可以判断出是隐性性状。

(3)若用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则亲代紫花的基因组成是;后代白花的基因组成是。

(4)豌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是(填“成对”或“单一”)存在。

2、番茄的圆果与长果是一对相对性状(设遗传基因为A和a),下表是番茄的果形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组合

亲本性状

子一代的性状和植株数目

圆果

长果

圆果×长果

105

112

圆果×圆果

316

108

圆果×圆果

268

0

(1)根据组合可以判断出为隐性性状。

(2)组合一中,亲本圆果的基因组成是。

(3)组合三中,亲本圆果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