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基坑开挖监测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262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道路基坑开挖监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市政道路基坑开挖监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市政道路基坑开挖监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市政道路基坑开挖监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市政道路基坑开挖监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市政道路基坑开挖监测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市政道路基坑开挖监测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道路基坑开挖监测方案.docx

《市政道路基坑开挖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基坑开挖监测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政道路基坑开挖监测方案.docx

市政道路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市政道路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市政道路基坑开挖监测方案提要:

基坑监测主要掌握基坑围护桩的水平位移、周边建筑物、管线的沉降和水平位移,立柱桩的隆沉量及水平位移,支撑的变形及弯矩、支护桩的弯矩等

更多精品源自方案

市政道路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1.监测目的及监测内容

1、监测目的

为确保基坑周边的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和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以便地下室工程施工,使不安全因素得以及早预报,及时采取措施,故对本基坑进行变形监测。

基坑监测主要掌握基坑围护桩的水平位移、周边建筑物、管线的沉降和水平位移,立柱桩的隆沉量及水平位移,支撑的变形及弯矩、支护桩的弯矩等。

2、监测内容

⑴、水位监测

监测基坑外侧水位在降水以及开挖过程中的变化。

⑵、周边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

监测基坑南侧住宅楼及东北侧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及开挖以后的垂直变化。

⑶、围护桩深层测斜

监测围护桩在开挖过程中各深度的水平位移量,以监测建筑物或土体的变形。

⑷、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基坑围护体系在开挖过程中的水平变化。

⑸、基坑圈梁垂直位移监测

监测基坑圈梁在开挖及施工过程中的垂直变化。

⑹、支撑轴力监测

监测支持轴力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轴向受力变化情况,防止其超过警戒值。

⑺、立柱桩垂直位移监测

监测立柱桩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垂直位移。

⑻、围护桩身应力监测

监测支护桩在基坑开挖后,因侧向压力的变化引起桩身应力在各个不同高度的断面处的变化情况,防止其超过警戒值。

2作业依据

1、建设部《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

2、省建委《某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2/111-95。

3、本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3支护结构安全监测点布置

1、基坑围护桩的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

沿圈梁顶每隔10-20米设一沉降位移、沉降观测点,并在远离基坑(大于50米)的地方设基准点,开挖过程中每天测一次,当位移过大时加密测量。

2、围护桩身应力测试点

选择4根围护桩,在其18米深处布设应力盒,以监测桩身的压应力。

3、立柱桩监测点

立柱桩监测观测点直接布置在立柱桩上方的支撑面上,每根立柱桩测隆沉量、位移。

4、支撑轴力监测点

支撑轴力测点设置在主撑跨中部位,每层支撑布置3个断面。

本测试选用应变式钢筋计法。

5、基坑深层搅拌桩位移监测点

基坑深层搅拌桩位移监测点每边布置1个,公布设8~9个。

6、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

坑外地下水位监测,每边布设1个观测井,共8-9个,观测井深度为10m。

4监测工作方法与技术

1、水位监测

⑴、水位孔布设

在基坑外边线外2~4米处先用钻机成孔,将PVc管(底部开口,管壁开小孔)埋于其中,用纱布绑紧,孔壁四周用细砂填实。

约两天后测其初始值。

设计埋设深度。

⑵、测量仪器

我公司自主开发的水位仪。

⑶、测量方法

降水前测得各水位观测孔孔口高程及各孔水位道孔口高度,在计算出各水位孔水位标高。

初始水位为连续两次均值。

本次水位观测值减去初始值即为水位累计变化量。

本次水位观测值减去前次观测值即为本次水位变化量。

监测过程中要定期检测孔口标高。

2、围护桩深层测斜

⑴、测斜管预埋

在基坑外边线处用钻机成孔,将PVc测斜管埋于其中,测斜管管口封闭,接头处连接牢固并密封,四周用膨胀球填实,埋设深度为16~18m。

埋设时,一组导槽应垂直于基坑圈梁,另一组则平行于基坑圈梁。

为防止后续施工中的测斜管损坏或阻塞,在测斜管上部应加大口径套管予以保护。

⑵、测斜方法

测斜管内壁有二组90度的纵向导槽,导槽控制了测斜方位。

垂直于基坑圈梁的一组导槽,实测位移指向基坑内为正,反之为负。

测试时,测斜仪探头沿导槽缓缓下沉至孔底,在恒温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以为间隔逐段测出位移,测完后,将探头倒转180度,重新观测一次。

用高精度经纬仪测量测量管顶位移。

如管顶存在位移,则对测斜仪测得的位移值进行修正,得到所测实际位移量。

⑶、测量仪器

cX-01A测斜仪。

3、基坑及护岸水平位移监测

⑴、测点布设

在基坑拐角外边线外4~5m处,用钢筋混凝土浇灌3个观测墩,墩顶面埋设光学经纬仪中心螺丝,用以经纬仪的强制对中,其中误差应小于。

在基坑圈梁方向上的远处建筑物上设置观测目标,用于经纬仪照准;在圈梁上埋设活动觇牌基座强制对中螺杆。

对中螺杆应尽量设在视准轴线上,其偏离距离以不超过活动觇牌读数尺的读数范围。

强制观测墩中心螺旋及对中螺杆应加螺套,以防止后续施工中被损坏。

⑵、测量方法

采用视准线法观测或小角度法。

经纬仪架设在观测墩上,盘左照准定向点,读取测点上牌读数,再盘右照准定向点,读取牌读数,取其均值。

本次观测值减去初始观测值,即为累计位移量;本次观测值减去上次观测值即为本期位移量。

采用小角度法时,用全站仪测定观测墩到测点的水平距离,用经纬仪二个测回观测测点方向与基准方向之夹角,根据其夹角的变化值计算出累计位移量。

在观测成果的处理中,应计及根据基准点或稳定的检核点用视准线端点的偏差改正。

初始观测应进行两次观测,求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⑶、测量仪器

瑞士产woRD-T2精密光学经纬仪

4、周边建筑物及圈梁垂直位移观测

⑴、测点布设

西侧住宅楼及东北侧观测标志采用市建筑质量检测中心制作的隐蔽式沉降观测标志,点位埋设距地30cm。

圈梁沉降观测标志直接利用水平位移观测对中螺杆。

市政道路基坑开挖监测方案提要:

基坑监测主要掌握基坑围护桩的水平位移、周边建筑物、管线的沉降和水平位移,立柱桩的隆沉量及水平位移,支撑的变形及弯矩、支护桩的弯矩等

更多精品源自方案

⑵、方法

在远离基坑区选择2个基准点,确定其中一个基准点的假定标高,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分两次观测其高差,并推求出另一基准点的标高,作为垂直位移观测的高程基准。

各测点与基准点布设成附合或闭合水准网,采用逐次趋近法严密平差程序,由计算机求出其各点的标高。

采用建筑变形测量二级精度进行观测,观测视线长度应小于规范规定值,一般不超过15m,标尺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基辅分划高差之差≤,环线闭合差≤(n为测数),每测站高差中误差≤,水准仪工角≤10",水准仪的补偿误差Δa≤2",初始观测应单程双测观测,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测量过程中应经营检核水准仪工角;观测时应使用同一根标尺,如使用两根标尺进行观测时,应注意观测点间采用偶数站观测,以消除标尺零点不等差。

本次标高减去上次标高为本期沉降量,本次标高减去初始标高为累计垂直位移量。

⑶、测量仪器

苏州光学仪器厂DSZ2型精密水准仪(带FS1测微器);西安测绘仪器厂2m铟瓦标尺。

5、支撑轴力监测

⑴、测点布置

支撑轴力监测点布置在主撑跨中部位,每层支撑布置3个断面。

⑵、测试方法

在支撑予加反力之前,用频率仪测出轴力计的初始频率,然后每次测出变化后的频率,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支撑的轴力。

6、桩身应力监测

⑴、测点布置

选择4根围护桩,在其18米深处每设应力计。

⑵、测试方法

开挖前测出初测值,根据开挖过程中的频率的变化值计算出桩身各处的应力。

7、立柱桩沉降观测

⑴、测点布设

在每根水平钢支撑立柱桩处焊接测标。

⑵、观测方法

采用三角度高程法观测。

首次观测用全站仪测定观测墩到测点的水平距离。

经纬仪架设在观测墩上,二测回观测各测点的倾角值,计算出测站与测点的高差,作为初始观测值。

以后各次的高差值减去初始高差值,即为累计沉降量;减去上次高差值即为本期沉降量。

每次观测前,均应用水准测量方法对观测墩进行稳定性检测,并在观测成果的处理中,对测点沉降量进行偏差改正。

初始观测应进行两次观测,求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⑶、测量仪器

瑞士产woRD-T2精密光学经纬仪

5监测周期

围护桩深层测斜孔、水位监测孔及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点布置后,即进行连续两次观测,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基坑开挖前期(一次开挖)每3天观测一次,中期(二次开挖)每2天观测一次,底板浇捣结束后,按间隔5~15天逐渐加大观测间隔天数。

基坑或周围环境位移变形较大时,每天观测一次,基坑出现险情时,随时观测。

观测工作至基础施工到±为止。

6成果质量的检查与计算

1、为保证测量成果的真实可靠,所有记录均采用手簿记录,不得使用电子手簿。

2、对实测成果需进行200%的检查,并观测手簿上签署检查姓名。

3、观测成果及计算资料经质检员审核后,成果方可报委托方签收。

7监测成果提交

每次监测工作完成后,及时提供有关监测数据资料。

检测工作结束后,提交总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水位变动曲线图、深层位移观测孔的位移-深度曲线图、水平圈梁位移曲线图和周边房屋及圈梁垂直位移曲线图、轴力变化曲线图以及综合分析报告。

8应急措施

1.当基坑开挖至某一深度发现止水帷幕漏水时,应立即组织人员立即在漏水处进行双液压密注浆,以求快速止水。

2.当基坑挖至某一深度时发现某段支护桩位移过大,超过警戒值,应立即停止开挖,会同有关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制定措施纠正,再继续施工。

如位移继续加大,则立即回填土于位移较大的支护桩处,并采取钢支撑进行支撑,以控制其桩顶位移量。

3.当基坑降水开挖时,若发现基坑外路面、房屋沉降过大,引起路面开裂,应立即在基坑外打几口回灌水井,进行内抽外灌,以确保路面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设施的保护与加固措施

1、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图,对于距基坑周边距离小于10米的构、建筑物及地下管线采取保护、加固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