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286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docx

汇编浅析高教管理的解释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目录

高教管理

《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1

教育部:

我国非学历教育考试发展…………………………………………………4

周济:

偏重学历文凭的用人制度亟待改革…………………………………………19

周济:

高校科研"两头够不上"应"弯下腰来………………………………………18

32所重点大学负责人讨论,高校如何真正弯腰服务基层…………………………11

高教论坛

高校学术后备力量前景堪忧…………………………………………………………2

青年教师“成名”还有多少路要走?

………………………………………………20

中国职业教育要突破三大瓶颈………………………………………………………5

我国网络科普现状不容乐观…………………………………………………………14

我国将诞生世界首个“人造太阳”…………………………………………………4

论文咋就成了杀人的刀?

……………………………………………………………19

我国高校“严进宽出”弊病多………………………………………………………22

高校体制弊病不应归咎于“近亲繁殖”……………………………………………24

院士直言国内高等教育弊病…………………………………………………………25

他山之石

英国:

科研评估已经被扭曲…………………………………………………………15

澳大利亚:

学费高昂带来技术人员短缺……………………………………………14

调查显示英国高校教师压力较大,并归因于高层管理者要求过高………………17

牛津大学校长等待改革决议…………………………………………………………10

南京师大设立本科生导师制…………………………………………………………6

教育信息

河南教育厅:

高校教师可凭科技成果当校企"股东"…………………………………10

浙江14所高校实行教师互聘………………………………………………………6

上海部分高校明年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7

郑州投资6亿元建设职业教育基地…………………………………………………16

当前五种因素诱发大学生传销值得关注……………………………………………10

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群体出现新变化…………………………………………………15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教师职业声望最高……………………………………………17

只是频道………………………………………………………………………………7

《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

2006-09-14  教育部   

教育部介绍资助贫困生及国家助学贷偿资办法(教育部第20次新闻发布会)

  一、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政策的意义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51号)有关精神,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该项政策的出台,在完善高校资助体系,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一)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政策对加大资助贫困学生的工作力度,减轻家庭贫困学生的还款负担,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政策有利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

《助学贷款代偿办法》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和基层单位的人才紧缺状况,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政策对于创新工作机制,完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理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教育、财政和银行各方关系,化解贷款风险,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有积极作用。

  二、《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代偿办法》)主要内容

  

(一)“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的含义

  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是指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指县级以下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艰苦地区的艰苦行业)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其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将由中央财政代为偿还。

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参照办法规定的原则,制定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本辖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办法。

  

(二)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的申请条件

  一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是在校期间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良好,学习成绩优良;

  三是毕业时自愿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

  四是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三)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的工作程序

  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在办理离校手续时向学校递交《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申请表》和毕业生本人、就业单位与学校三方签署的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服务3年以上的就业协议。

高校根据上述材料,审查申请资格,将符合条件的毕业生相关材料集中报送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批。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一个月内将审批确定的获得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资格的学生名单通知给有关高校及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同时将有关审批文件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

国家对获得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的高校毕业生采取逐年代偿资助的办法,毕业后第一年和第二年各代偿助学贷款本息的30%,第三年代偿本息的40%,三年代偿资助完毕。

每人代偿资助总额以该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实际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为限。

每所学校每年上报的代偿资助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当年高校毕业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人数的5%,农林、水利、地质、矿产、石油、师范、民族、航海等专业学生占在校生比例较大的高校可适当提高比例,但不得高于8%。

  

  (四)享受代偿政策毕业生违约处理办法

  除因正常调动、提拔、工作需要换岗而离开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外,对于未满3年服务年限,提前离开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人事部门应要求其及时向办理代偿资助的原高校申请取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资格,并与银行重新签订还款计划书,改由毕业生本人负责偿还全部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

就业单位应当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给高校,并凭毕业生重新签订的还款计划书为其办理离职手续。

高校应将有关情况及时通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并将毕业生返还的资金及时上交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对于不及时向高校提出取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资格申请、不与银行重新签订还款计划书、提前离岗的高校毕业生,一律视为严重违约,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要将其不良信用记录及时录入国家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在王师精舍举行的北大清华两校古代文学研究生的小型演讲会上,傅刚教授曾就此专业高校研究生的趋向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大致意思是说当下的研究生面临着此前所不曾面临的严峻问题,高校科研岗位的饱和不能更多的吸纳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参与其中而使其改辙,从而形成学非其用的专业人才流失或者浪费问题。

傅教授之所以有此称,大抵也是深有体会的。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特别是稍前的一段时期,高校培养的硕士生即可留校从事科研工作,从而在学术的继承性上有了延续香火的保证之举。

但降至现在,高校毕业的文科研究生却很难有这样的机会,甚至是不可能的。

相比之下,其中况味令人凛然惆怅!

偶与仁兄杨洪升博士谈及其毕业后的去向问题,杨兄不觉有些许愁绪。

杨兄正师从杜泽逊教授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翌年即将谋求高校科研教师岗位以图生计。

杨兄亦深感谋职的现实压力,并对当今权势关系左右谋职甚或升迁的污浊势力表示了无奈。

此外,杨兄把自己的个人经历现身说法,称在四年之前哈尔滨师大攻读硕士学位毕业之际尚能留校任教,但放弃此机而转而攻读南京大学博士学位,没想到博士毕业之后学历倒是提高了而哈尔滨师范大学反而进不去了。

现在山东大学博士后即将出站,哈尔滨师范大学这一层次的高校依然门庭紧闭,反而愈发严峻而无从进入。

其实,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应该说是普遍的现实。

缘由就在于岗位虽逐年有所增加,但高校扩招之量远远已逾所增加之工作量,所以便会出现这样的闹剧。

基于这样的现实,不会不警醒一部分身在高校之学子而有心存魏阙之下的私念,即趁早谋好生计而缓求慢慢发展,似乎已成为很大一部分人的现实选择。

以高校为例而言,大凡硕士毕业即留校者,后经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或者博士后研究,已经满足了高校提高在校教师的学历层次的冠冕般的设计。

这里面几乎不会出现因学历不达标而解聘的情况,一方面在职这一终南快捷方式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另外高校管理体制在人事制度上实行事业单位在编制,一旦在编很难有权力随意解聘。

因而有限的岗位却始终有人居其位,故高校毕业生在谋职上出现瓶颈现象,即高学历也很难根据专业而进入高校。

实践证明,根据导师意见,高校所培养的一部分研究生适当留校任教,并非坏事。

因为一者可以继续从事未竟的研究,从而延续优秀的学术传统;二者有利于一贯的连续性培养,从而在培养高层次科研后备军方面具有效率。

黄征教授在《也谈近亲繁殖》一文中,曾有这样的一段话:

“‘近亲繁殖’理论是纯自然科学理论在人文社会方面的滥用,其实是不懂装懂,自以为高明。

学术研究非常重视传承,所谓‘灯灯相传’、‘薪传’,都是‘一脉相承’的意思。

如果我带的学生,不能连续学习,三年后就离开,另招一批丝毫没有本专业领域的培养(学术研究分得是非常细的,不象世人所感觉的就几个学科类别)的学生来读博士,那就又要从零做起。

事实上许多有成就的学者,都是在自己导师的连续指导下成才的。

只是近些年来,高校留校名额日渐减少,美其名曰避免“近亲繁殖”。

的确,在科研教学岗位“近亲繁殖”的现象有所衰退,但是另一层面的“近亲繁殖”却大肆猖獗起来。

靠着权势关系网的构建,一些高校行政岗位在编人员皆无甚高层次学历者,全凭关系引进,无疑又使得高学历谋职者又多了一层眼障。

在上述诸种情况下,一些高校为了谋求学校更大的发展,招聘人才就瞄准了“海归派”,凡是洋博士或者有国外学历教育或者工作资历背景者,皆了高调入选,国内高校培养的研究生包括博士生在内再次被冷落吊挂起来。

耳闻美国哈佛大学丘成桐教授曝料,某高校海外引进人才近半是欺世之众,不禁令人慨然心伤。

在这样的压力下,所以大批量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开始到中学谋职,或者角逐公务员考试,应该说此二途皆与学术无甚关联,是巨大的人才浪费。

人文学科本来就不受到高层重视而任其自生自灭,又横遭此祸,高校学术后备力量的前景实在堪忧。

作者:

朱振国   出自:

扬子晚报2006-11-01

从教育部考试中心获悉,全国教育考试系统自1994年开展非学历教育考试工作以来,取得持续健康发展,证书考试的种类逐年增多,考试规模稳步增长,考试质量不断提高,考试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宽,各项证书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仅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独立开考或合作开考的非学历教育考试项目,年报考规模从2000年的171万人次增长到2005年的515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25%。

从1994年至2005年,累计报考人数超过2350万人次,约800万考生获得了不同种类的证书。

  部分省级考试机构为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些非学历教育考试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根据对全国20多个省市的初步统计,2005年省级考试机构自主开发或与地方部门合作开发的非学历教育考试,项目数量大约30个,报考规模超过200万人次。

其中,浙江省报考规模约65万人次,江苏省报考规模约51万人次,山东省报考规模约73万人次个别省市的非学历教育考试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报考人数已超过其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的报考人数,初步形成了自学考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的态势。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非学历教育发展方向呈现多元化。

从已有的项目看,既有通用类的证书考试,又有面向部门行业的证书考试,既有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开设的项目,也有为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开设的项目,既有适合专科层次的证书,也有适合本科层次的证书,既有适合社会人员学习提高的项目,又有适合在校学生扩充知识的项目。

虽然现在证书的数量还有限,但证书的种类、层次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覆盖面,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丰富的证书系统的雏形。

按照考试项目开发主体或合作对象的不同,目前的非学历教育考试项目已形成几个主要发展方向或类别:

以NCRE、PETS、NIT等为代表的考试机构独立开发的项目;为特定部门或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和提高在岗人员素质,由考试机构与行业协(学)会或部委共同举办的考试项目。

从2002年至2005年,与部门行业合作开考全国性的证书项目8个,开考地方性的证书项目约25个。

业内人士指出,这类项目发展前景广阔;最后就是与高校和国外合作开发项目。

摘自:

中华学习网

我国将诞生世界首个“人造太阳”

2006-11-28中国高等教育网

9月28日,由中国自行设计、研究的世界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英文名称:

EAST,也称“人造太阳”)在进行首轮放电试验过程中,成功获得电流超过200千安、时间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

目前放电试验还在进行中,各项参数正在不断提高。

这表明世界新一代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据悉,EAST装置放电持续时间设计值是1000秒,温度将超过1亿度。

作者:

童大焕   出自:

东方早报

2006-11-29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有关专家围绕职业教育进行座谈。

这是国务院继教育形势、基础教育之后举行的第三次教育工作座谈会。

温家宝称,职业教育已经列入中南海的议事日程(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电)。

  职业教育列入中南海的议事日程,一方面说明中央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还远远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中央计划投入140亿元发展职业教育[被屏蔽广告]。

近两年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0%以上。

但这些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

目前我国的技工中,经过职业培训的不到三分之一。

  几年之前,一些技校的就业率就保持在98%左右,比应届大学毕业生还抢手,但技校的招生情况却并不乐观。

今天,市场上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回炉”读技校、高级技工人才薪酬“看齐”甚至高于应届硕士毕业生的现象,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们教育体系中的一块短板。

职业教育总体上存在社会认可程度低、家长和学生不积极、行业和企业不能积极有效参与等问题。

  职业教育的短板,又反过来加大高等教育的压力,千军万马挤高考的独木桥,大学大规模扩招仍供不应求,使大学教育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双双滑坡。

此外,在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中,产品以低端为主,资源消耗大,安全事故多,劳动生产率不高和劳动者收入低并存。

这也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关。

  职业教育得不到良好发展,主要原因是,在它的面前有三只拦路虎,这三个瓶颈成合力包围之势,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处境尴尬。

  第一个瓶颈,是职业教育有一个无形的“天花板”,不能及时有效地实现向本科教育的渗透和转化。

在西方许多教育发达国家,社区学院不能颁发学士学位,但只要学生前两年的成绩足够优秀,便可申请转到文理学院(相当于我们这里的一般本科院校)再学习两年,最后获得学士学位。

社区学院的学费比普通文理学院和名校低得多,学生的入学条件、入学成绩要求也较低。

我们不妨多学习这方面的经验,通过学分制,对于在职业院校获得的学分,一般本科院校和名校也承认或部分承认,或者承认百分之几十,这样便于学生以较低的成本突破职业教育的“天花板”,同时大大增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这样既可以使贫寒学子以较低的代价获得学位,也有助于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行高考模式。

  第二个瓶颈,是社会上不公平不合理的人才管理体制,人为地将人才的身份等级化并且固化,使职业教育人才在人力资本市场上几乎一辈子被固定在“二等人才”的位置上。

我们的相关管理制度,把大专毕业以上的视为“人才”,归人事部门管;把其他包括的视为“人力”,归各级劳动部门管。

高职、技校生毕业,也就归属“劳动力”、“打工仔”的行列而已。

这样的人为划分三六九等,使高职、技校生几乎自始至终处在社会评价不平等的地位上,可能成为他们一生挥不去的阴影。

第三个瓶颈是社会权利上的不平等。

职校生就业再容易,薪酬待遇再高,也往往脱不了“工人”身份,在城市入户、企业职级晋升、党政机关录用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障碍。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很多城市的落户标准,最重要的一条往往就是“本科毕业”以上,条件稍宽些的也要“大专以上”,这等于给高职、技校生毕业的正常人才流动设置了屏障。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既面向经济,又立足以人为本,为提高全民素质服务。

职业教育是长期积累的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突破以上的瓶颈。

摘自:

中华学习网

南京师大设立本科生导师制

作者:

未知 来源:

人民日报 

针对本科生与专业任课教师接触较少,很多专业性问题、涉及职业和人生理想等重大问题无法及时得到指导的情况,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近期推出了本科生导师制,38位教师担任了首批本科生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7名。

  据了解,这批本科生导师分为紧密型和相对紧密型两种。

紧密型导师主要面向大三、大四学生,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积极应对学生就业问题;相对紧密型导师主要面向大一、大二学生,重在帮助他们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指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学风、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主动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协助解决学生生活实际困难,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浙江14所高校实行教师互聘

作者:

未知 来源:

中国中国青年报

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在浙江迈出实质性一步。

今天,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14所高校签订教师互聘协议。

  协议规定,14所高校教师在校内聘任的基础上,可以在这些高校间受聘兼课,在教师隶属关系不变的情况下,由过去的身份聘任改为工作聘任。

聘任可采取多种方式,既可互聘,也可联聘、兼聘。

凡跨校间聘任的教师,各高校相互间承认教师互聘期间的授课时数和工作量,教师无论在哪所高校任教,其工作业绩都被所在校纳入年终考核,作为评选先进、评定职称和晋升、晋职的依据。

  长期以来,由于受区域、利益分配以及教育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高校往往自成一体、封闭运行。

以师资队伍为例,不少学校大多注重单独引进或自行培养,而忽视师资的共建共享,浙江省副省长盛昌黎说,实际上,对大多数高校来说,既使规模最大、实力最强,也难以单独建设一支学科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师资队伍,“最后往往是一方面各校仍嫌教师数量偏少,另一方面有的教师在本校又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与此同时,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在校生增加,学校规模扩大,一些专业的师资严重短缺,又出现少数高校互争人才,造成教师无序流动的局面。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郑继伟认为,实行校际间教师互聘可以更好地挖掘各高校的师资潜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师资得以科学有序流动,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据了解,签约互聘的14所高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1.5万人、专任教师近万名。

互聘教师一般要求具有副教授以上或教学特别优秀者,承担的教学内容包括上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指导青年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与实习等,可以按学期聘任,也可以跨学年聘任。

  签约的14所高校分别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浙江财经学院、杭州师范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学院和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部分高校明年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2006年10月20日6:

02文新传媒

 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确定明年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将改变目前研究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一考定终身”、“几分之差就天壤之别”的现状,不再分“计划内”、“计划外”培养。

但没有参加试点的学校将仍按计划内和计划外招生。

据悉,目前国内高校招收研究生,计划内的由国家拨款,学生不需要交培养费(学费),而计划外的则要由委培单位或个人承担培养费。

试行研究生收费改革之后,研究生将只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全日制指的是每年1月通过全国研考进来的学生,非全日制则是每年10月通过在职人员专业硕士联考招收的学生。

上海交大副校长印杰表示,把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简单理解为取消自费和公费,或实行全面收费是不准确的,通过奖助学金的方式来减轻大部分学生的经济负担,学校的投入将会加大。

据悉,华东师大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还在研究中,具体改革实施方案将另行公布。

知识频道

短线自考文凭国家承认吗?

短线自考发的文凭是主办学校和自考办发的文凭。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国家的一种考试制度,短线自考是相对于国家统一自考科目中尚未开设的专业、由主考院校组织出题、在每年6月、元月单独组织考试的一种自学考试办学形式。

短线自考制度是学历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它不设入学门槛,为各类求学人士、尤其是年龄较大、又迫切希望提高学历层次或不参加普通高考而又想体验大学生活的人提供难得的求学机会。

长线自考是主考院校和自考办发的文凭。

短线自考发的文凭是主办学校和自考办发的文凭。

主考院校一般是本省在这个专业有名气的学校,而主办学校可以是一般的院校。

短线自考的费用一般一年要几千元,考试容易通过一些。

一般是利用双休日或平时白天及晚上集中授课,大部分科目由主办学校命题,公共课程参加全国统考。

长线自考费用低,但难得通过一些。

一般全国统一命题,部分课程由主考院校命题。

-----------------------------------

应用型(短线)与社会(长线)专业异同答疑

1、什么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专业?

答:

所谓应用型专业,是相对与自考委已经面向全社会开考的高教考试专业而言的,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社会急需、紧缺的原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通用性、针对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职业教育的特色.与社会自学考试相对,俗称短线专业。

2、自学考试应用型(短线)与社会(长线)专业异同答疑?

答:

两者比较,不同之处在于:

(1)专业设置原则不同.原甘肃省教委:

考委字(1993)03号文件指出:

“开办应用型专业是高等教育结合高大教育自学考试,探索专业改造,具有实验性质,学历层次与规格必须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水平,有些专业社会、经济建设急需,而不宜由社会力量等办学机构进行培养,必须通过普通高校相应学科全日制教学,有些专业、课程还需实际操作、实验、实习等环节的严格训练.因此,应用型专业只能有计划地在我省部分高校内设班,全日制进行教学,将学生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不在社会设班”。

(2)举办教学辅导班的机构不同.原甘肃省教委:

考委字(1993)03号文件明确规定,应用型专业只能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不得审办这类专业的辅导班.凡举办应用型专业的学校必须以学校名义向省考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