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2897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6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麓版 八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历史知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

导入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

2、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经过

2、中国军民的英勇斗争

三、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2、《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3、鸦片战争的影响

[小结]

回顾鸦片战争的过程,点明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

[作业]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

[第2课时]

第2课 

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知道太平军抗击洋队的事迹。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1)通过将《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变成简表,培养学生制作历史简表与寓史于图的基本技能。

(2)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的主权和领土,以及外国侵略势力到达的地区,初步形成一定的对历史知识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通过听、看、议,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是西方侵略者的贪婪和清政府的落后,落后必然要挨打)。

(1)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积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外国侵略者的暴行和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政府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的理解。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逐渐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和制作表格的方法,并逐步感知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激发学生对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并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和光荣传统。

火烧圆明园。

在于如何认识俄国“蚕食鲸吞”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过程以及如何认识俄国与英法对中国侵略的方法方式与追求目的的差异性。

主要由学生读、看、议、说,来了解这一时期的主要史实,然后由教师点评。

(1)关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教师提问:

哪一位同学从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中,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学生读和议为主:

读圆明园的宏伟壮观,议“痛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教师点拨:

除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外,还有一个趁火打劫的国家得益最多。

过渡到第二部分。

(4)关于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主要通过学生看图来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遣责沙俄野蛮割土占地。

(5)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教师讲故事来引导学生认识:

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第二 

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直接出兵,俄、美积极参与的又一次侵华战争,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的半殖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太平军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英雄气概。

[第3课时]

第3课 

(1)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2)讲述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3)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1)通过评价左宗棠,培养学生辩证唯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对收复新疆与甲午战争与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综合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3)通过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危害,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4)通过观察《奋勇冲向敌舰的致远舰》图和《时局图》,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看图说史能力;

通过观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和《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示意图》,培养学生正确识读历史图表的能力。

(1)感知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血战黄海的史实,积累对近代民族英雄的认识,理解中国近代爱国主义以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为重要内涵,学会从优秀历史人物身上学习优秀品质以完善人格的方法。

(2)感知新疆危机、甲午战争、瓜分狂潮等史实,积累对19世纪晚期时代特征的认识,理解当时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会从宏观高度把握时代特征的方法。

(1)新疆危机、甲午战争和瓜分狂潮是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由此进一步认识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弱的外部根源。

(2)制度落后、国力衰弱和投降路线是中国近代对外战争失败的内部根源。

由此进一步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和提高综合国力的信念。

(3)认识近代日本是一个富有侵略性的国家,并且十分残忍,增强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警惕性。

(4)通过左宗棠收复和开发新疆、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的史实,认识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学习左宗棠、邓世昌等近代民族英雄坚决反击外来侵略,维护中家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

(1)左宗棠收复和开发新疆;

(2)邓世昌黄海血战。

(1)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2)《马关条约》。

问题导学探究法

一、左宗棠收复新疆

感知历史:

教师指导学生通读本目教材,并使用课件讲述基本史实。

探究问题: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哪些外国势力侵略新疆?

目的是什么?

(2)左宗棠是怎样收复新疆的?

为什么他能收复新疆?

(3)左宗棠为开发新疆做了哪些贡献?

(4)伊犁是哪年收回的?

(5)新疆在哪一年建省?

新疆建省有何意义?

实践创新:

(1)“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赢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赞扬了左宗棠的哪些功绩?

(2)你怎样评价左宗棠?

(3)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明这一点。

二、黄海大战

先指导学生通读本目教材,再用课件讲述本目史实。

(1)甲午中日战争哪年爆发?

为什么称为甲午战争?

(2)日本为什么要挑起甲午战争?

(3)讲述黄海大战中邓世昌血战的主要事迹。

(4)甲午中日战争哪一年结束?

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5)中国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

(1)邓世昌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观察《奋勇冲向敌舰的致远舰》图,描绘该图反映的战场场景。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沉痛教训?

(4)谈谈你对旅顺大屠杀的看法?

(5)根据《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讲述战争的主要过程。

三、中日《马关条约》

指导学生通读本目教材,用课件讲述本目基本史实。

(1)《马关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清政府派谁签订的?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相对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哪些进一步的危害?

(3)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表现在哪些方面?

(4)租借地、势力范围是什么意思?

(5)“门户开放”的含义是什么?

美国为什么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产生了什么影响?

(1)有人说《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最严重的卖国条约之一,对中国祸害深远,试用史实说明。

(2)观察《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示意图》,讲述英国是怎样一步一步侵占香港地区的?

香港哪一年回归祖国?

香港的割让与收回的过程说明了哪些道理?

(3)观察《时局图》,谈谈你的感想。

通过提问,以师生互动方式进行。

[第4课时]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

(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1)通过对“扶清灭洋”、义和团失败等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观察《义和团运动形势》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

(3)通过对畅想天地栏目中材料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理解,提炼信息和正确评价的能力。

(1)感知八国联军侵华暴行、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争、《辛丑条约》等史实,深化对中国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时代特征的认识,理解当时民族危机的全面加深与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通过梳理八国联军、义和团、清政府之间的活动,学会整理历史发展线索的方法。

(3)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1)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国近代重大的国耻,由此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侵略者凶恶而贪婪的本质,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弱的重要根源之一,从而增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警惕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2)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又一次伟大的抗争,义和团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值得弘扬。

(3)抗击八国联军的失败,说明在综合国力落后的形势下,落后阶级领导的采用落后观念与斗争方法的反侵略斗争是无法抵挡用强大的物质力量和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侵略者的;

进一步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决心,培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学习先进、勇于革新的思想意识。

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

《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

“读、讲、议、评”四步教学法

引导学生回顾上课内容,然后教师指出: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列强对中国的新侵略——八国联军侵华,以及中国人民的又一次伟大抗争——义和团运动。

一、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读:

要求学生阅读本目内容,观察《义和团的旗帜》图。

讲:

请学生来讲:

(1)义和团的前身叫什么?

在哪一带活动?

参加者主要是些什么人?

他们是怎样开展活动的?

(2)义和团运动是哪一年在山东兴起的?

旗号是什么?

说一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时的两件大事。

(3)针对义和团运动兴起,清政府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此后,义和团得到怎样的发展?

议:

(1)19、20世纪之交,为什么会爆发义和团运动?

(2)为什么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爆发?

(3)你怎样看待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4)清政府为什么对义和团由镇压改为招抚的政策?

评:

(1)分析义和团爆发原因和在山东兴起的原因,要结合已学知识和时代背景去分析,着眼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2)评价“扶清灭洋”口号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

(3)分析清政府招抚义和团的原因,可以从清政府与义和团和列强的三角关系,来看政策选择的可能性。

2、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内容。

讲学生讲一讲:

八国联军是什么时候发动侵华战争的?

参加联军的是哪八个国家?

(1)八国联军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的参加国中,哪一国对中国侵略时间最长?

哪一国侵占中国领土最多?

哪两国侵略中国的开始时间也比较早?

还有哪两国侵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19世纪末示开始起步,但来势凶猛?

分析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可以从根本原因的借口两层次进行;

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深入趋势和要求来看根本原因,从义和团运动兴起看侵略的时机和借口。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要求学生阅读本目内容及相关图片。

(21)义和团与清军抗击八国联军有哪三次重大战役?

(2)要求学生依照地图讲述八国联军的入侵路线和大致经过。

(3)你们还了解哪些抗击八国联军的故事,将你感触最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1)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2)有人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只是由于武器不良之故”。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请说说理由。

(3)义和团运动有哪些功绩和教训?

(1)分析失败原因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进行,也可以从综合国力的强弱、文明程度的高低、组织战争的水平三个层次着手。

(2)分析教训应从失败原因进一步引申,立意应在怎样才能避免失败,走向成功。

2、八国联军的暴行

要求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内容。

(1)请学生讲讲史海拾贝栏目里的故事。

(2)请学生讲讲八国联军的其它暴行。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暴行后,你有何感想?

对八国联军暴行感受,可从三个角度谈:

对其本质的认识、对其影响的认识、对其教训的认识。

三、《辛丑条约》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内容。

(1)《辛丑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有哪11个国家强迫中国签订?

(2)为什么这个条约抵消《辛丑条约》,这个条约的赔款叫庚子赔款?

(3)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近代以不定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的有哪些?

哪个条约中的赔款最多?

(2)《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根据板书所列问题,师生互动进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第5课时]

第5课 

洋务运动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

(2)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通过理解洋务派、近代企业、新式海陆军的内涵,培养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2)通过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会遇到哪些困难及思考当时中国除向西方学习外还有没有别的强国之路的问题,培养切入历史情景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

(3)通过对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

(4)通过评价洋务运动与李鸿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品质。

(1)感知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陆军建立、介绍西学与兴办新式学堂等史实,积累对洋务运动的认识,理解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并启动了中国近代化。

(2)学会从生产力标准和从人类文明演进高度运用历史标准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1)在中国由封建王朝发展模式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社会转型中,洋务运动作了最初的努力,启动了中国近代化。

由此培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追求进步的精神。

(2)学习洋务派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3)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改革未触动封建体制,由此认识到实行体制创新和建立近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洋务派的出现;

近代工业的创办。

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对李鸿章的评价。

[课时]1课时

一、洋务派的出现

1、洋务派产生的时间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3、洋务派的主张

4、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区别

二、近代工业的创办

1、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

2、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

3、新式海陆军的建立

4、介绍西学与兴办新式学堂

三、洋务运动的作用

1、洋务运动的失败及其教训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以师生互动方式进行。

提问1:

什么时候,洋务派出现,洋务运动兴起?

提问2:

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洋务派的主张是什么?

提问3:

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可以分哪两个阶段?

各阶段分别提出了什么目标?

创办哪些著名企业?

提问4:

洋务派除了兴办近代工业外,还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活动?

提问5:

洋务运动有哪些进步作用?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车上书、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以及戊戌变法的内容等历史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和历史文献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找出戊戌变法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次改良运动,是进步的,爱国的。

从而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及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重点的突破:

运用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等人的活动入手,结合问题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维新变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意义

难点的解决:

先让学生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讨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后我再加以引导,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探究法提问启发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资源】

1、含梁启超、康有为等人图片的演示文稿;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学生编排历史短剧

【板书设计】

维新变法拉开序幕 

公车上书(1895年)

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及其机关报——强学会、《中外纪闻》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及结果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9月(百日维新) 

1、维新变法拉开序幕

2、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3、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及其结果

【教学过程】

我是通过介绍当时中国社会背景而进行导入的,但也可以让学生作复习小导师自行导入,不过我认为第一种还是比较好的,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了当时社会背景的情况下,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便于解决重点和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我国一部分先进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戊戌变法。

一、维新变法拉开序幕

设计思路:

在讲第一部分维新变法拉开序幕时,先打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让学生介绍康有为、梁启超的资料,我认为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为下一步讲授开展变法的原因做好铺垫。

关于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很容易找出答案,即“公车上书”。

随后教师设问:

康、梁等人为什么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外,还要求变法?

学生展开讨论,并从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康、梁等人的思想主张两方面得出结论。

接着教师再启发学生思考,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我们能通过这件史实学习到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这时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调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认为第一部分这样设计,可以达到既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促进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维新变法的开始——“公车上书”1895

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图片 

学生介绍两人的资料,教师总结:

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本主义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

然后设问:

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

导入“公车上书”学生介绍“公车上书”的过程,教师强调:

公车上书标志着变法维新运动拉开序幕。

随后设问:

同学们结合所学内容,想一想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原因都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清朝统治阶级腐朽无能,一味妥协退让(3)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日益高涨(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要求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提高自身地位

2、“公车上书”的结果

学生回答完公车上书的结果后,教师提问:

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讨论后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为开展维新变法运动进行了哪些活动?

”进而导入第二目

教学反思:

通过实际授课,我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课下查找的资料也特别多,但是如果教师不在上课之前对资料进行筛选的话,很容易出现用时过长的情况,因此必须提前精选学生资料。

一切以教学需要为目的。

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第二部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我计划的授课时间较少,主要让学生围绕“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维新变法的开展又进行了哪些工作?

”这个问题自学,最后教师再总结维新派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和舆论宣传,先后创办了多份报刊和政治团体。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外纪闻》和强学会,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中外纪闻》是强学会的机关报。

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内容重点不多,只要学生掌握几个知识点就可以了。

1、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及其机关报——强学会 

《中外纪闻》

根据导入第二目所提的问题,学生首先自己阅读课文相关内容,然后回答: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又继续创办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和团体,其中有《中外纪闻》和强学会。

教师紧接着提问,康梁二人的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教师小结:

我们知道维新变法运动从一开始就遇到重重阻力,因而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更是极为曲折,提问:

维新变法运动遇到哪些阻碍?

2、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在讲到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时,我先让学生结合当前的改革开放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