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73028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5.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

2015年修订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从全面学习苏联经验到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

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苏联共产党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

”毛泽东,毛泽东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在1952年之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

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退,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在此处的建设费用。

大连的行政归还中国管辖,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于1950年内由中国政府接收。

苏联政府贷款3亿美元给中国政府(年利1%)。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五”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提供156个工业项目的援助;50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多名专家;6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联学习。

赫鲁晓夫,1953年斯大林逝世。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随即发生了动荡。

如何对待斯大林、如何对待苏联经验的问题,尖锐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对斯大林的批判:

斯大林破坏法制;斯大林搞个人崇拜;斯大林肃反扩大化,性格暴躁,杀人如麻;斯大林对战争毫无准备,靠地球仪指挥战争;斯大林对农民剥夺过多;斯大林在南斯拉夫问题上有错误。

毛泽东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作用有两点:

一是他揭了盖子,一是他捅了漏子。

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完全照搬苏联不行,这就破除了迷信。

说他捅了漏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没有经过党内充分酝酿,草率提出,纰漏百出;暴露和纠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如此重大而长期的问题,事先不与各国共产党通气,难免引起巨大震荡和思想分歧。

在1956年6月波兹南事件发生后复出的波兰党领袖哥穆尔卡,匈牙利十月事件,波兰波兹南事件,波莱斯瓦夫贝鲁特“苏联道路”,哥穆尔卡“波兰道路”,1948年,被免去总书记职位,1956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标语:

我们要面包,1956年6月28日,波兹南策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厂的约16000名工人聚集起来,进行示威游行,向政府要求更好的待遇和较低的税赋,并派了一位代表去华沙向政府陈情,然而因为传言代表遭到当局的逮捕,示威演变成了暴动,政府为了阻止暴动,出动了400辆坦克和10000名士兵,当天晚上,暴动方告平息。

十月风暴,哥穆尔卡(19051982年)1956年10月担任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后,重新提出“波兰道路”,着手改革政治经济体制。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推倒,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法制,引起人民强烈不满。

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第一书记格罗辞职,游行者推倒了市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安部队发生武装冲突。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向布达佩斯行进的苏联坦克,匈牙利局势混乱,开始时是由于人民群众对匈牙利领导人拉科西的工作失误不满,引发了示威游行,反革命分子则乘机挑拨,国外帝国主义势力也大肆鼓噪,情况越来越复杂而紧张。

这时,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进一步策动匈牙利军队叛乱,到处发生反革命复辟。

匈牙利政府出于无奈,邀请驻匈境内的苏军帮助恢复秩序。

在震惊世界的13天中,900多万人的小国,就有上万人伤亡,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福林(匈牙科货币),给匈牙利人民造成了一场历史性悲剧。

西方国家的破坏活动,1947年,美国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它宣称共产主义“危害着自由世界和美国的安全”,美国当时拨出巨款,借援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为名,扩大势力范围,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封锁,以达到分化东欧的目的。

1951年,美国制订了“向世界共产主义发动政治进攻的纲领”,加紧他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破坏活动。

美国国会通过法案,从国家预算中拨款一亿美元用于对社会主义阵营各国进行破坏活动。

“匈牙利民族委员会”,“旅美匈牙利人同盟”等反动组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靠这些经费维持的。

美国极其重视意识形态方面的破坏活动。

资产阶级的宣传家通过电台、散发传单、书刊等方法,宣扬西方文化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甚至对人民民主制度进行直截了当的诽谤。

美国之音”每天都用匈牙利语播音14次,宣传反对社会主义的观点。

1951年开始播音的“自由欧洲”电台,则公开号召采取恐怖行动,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人民民主制度。

赫鲁晓夫(19531964年当政),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的墓碑,代表了赫鲁晓夫毁誉参半的一生,苏东社会主义的结局,1991年11月25日晚9时,飘扬了70余年的苏联国旗黯然降下,三色沙皇国旗代之缓缓升起。

社会主义国家由:

155个;占陆地面积由:

247.5;人口由:

16亿12.7亿;共产党由:

180130家;共产党党员由:

9100万6400万。

围绕苏共二十大以及波匈问题,中共中央先后发表上述两篇重要文章。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毛泽东指出,苏共20大反对斯大林,我们自己要从中得到教训。

他认为最重要的教训就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

小结:

1956年的复杂形势迫使每一个执政的共产党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时代在呼唤着新的认识、新的思想的出现。

曾经为马列主义思想宝库贡献了极为丰富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中国共产党自然而然地迎接了这场挑战,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探索。

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1949年,出席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会议的中共代表在中南海合影。

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崭新的课题。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1、意义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内容-确立了一个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前五条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生产力各方面;

(1)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4)国家、生产单位和成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后五条涉及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与非党的关系(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34,中共八大是初步探索的高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956年9月,中共举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正确方向。

八大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之后的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做出了正确判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执政党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正确的思想和方针。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第十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做了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

又是什么性质的矛盾?

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了这些矛盾?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以赞成、拥护社会主义建设,或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科学文化上的问题,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

第一、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失调(重太重,轻太轻,农无足轻重),第二、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重积累、轻消费),第三、管理体制过分集中统一,第四、所有制结构过分单一,苏联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为序。

两条路走路的方针:

-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毛泽东:

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太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毛泽东:

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成果一: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成果二: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中共八大,成果三:

经济建设方针,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探索,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毛泽东提出了不能剥削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家经济计划等观点。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

他提出了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提出了我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等等。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探索,A、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不应成为彼此合作的障碍,只要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是可以求同存异和相互合作的。

他还强调,我们既不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强加于人,也不允许别人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强加给我们。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B、三个世界和两个中间地带,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亚洲(除日本外)、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两个中间地带,一指亚非拉各国;二指除了美国之外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C、永远不称霸,毛泽东认为,中国是个世界大国,应当对人类作出贡献。

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是为了增加世界和平的分量,中国绝不能对外扩张,不能走过去帝国主义走过的道路,坚决反对大国沙文主义。

毛泽东说,我们自己曾是被人欺侮的,知道受欺侮的滋味不好受。

我们决不可有傲慢的大国主义的态度,决不应当由于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上有了一些成绩而自高自大。

许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社会主义社会要有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

图为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作报告,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就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虽然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犯过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在经济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仍然是巨大的。

虽遭挫折成就巨大,改革开放继往开来,1966年首次导弹核试验成功,1967年首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首颗人造卫星上天,1973年,首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1975年,袁隆平等研制的籼型杂交水稻通过鉴定,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

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

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

”(1985年8月),邓小平指出:

“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

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探索过程出现严重失误1957年夏1960年底,学习苏联不能代替对本国的建设道路的探索,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国内和党内相继出现了一些问题。

而毛泽东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过程中也逐步觉察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陆续发现苏联的一些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

开始产生了探寻中国自己道路的思想。

1956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发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风云突变的1956年,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关于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掀起轩然大波.,整风运动,反右扩大化,党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挫折与失误:

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5月,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确定了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

会议还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

会后,全国开始了全民炼钢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同时,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也都开展“全民大办”,把“大跃进”运动推向了高潮。

这就使经济建设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开来。

直到1960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跃进”才被停止。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大食堂,1958年,全国刮起了共产风,产生了“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盲目乐观情绪。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指在“大跃进”运动的高潮中,在我国部分农村合并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全国范围的运动。

餐饮连锁江南人民公社,大炼钢铁,工业提出“以钢为纲”口号,搞起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各地竞相提出高指标、高纪录,农业大跃进提出“以粮为纲”,今年是个丰收年,秋后粮食堆成山,不知粮食打多少,压得地球打转转。

稻粒赶黄豆,黄瓜象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象山芋,山芋赶冬瓜。

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放出小麦高产卫星,亩产达到2105斤。

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放出一颗水稻高产卫星,水稻亩产13万多斤。

高产卫星,一九五八年视察河南农村,总的来说,“大跃进”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是党的领导人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企图用过去行之有效的群众运动的方式,把经济建设迅速搞上去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它带有浓厚的主观唯意志论和经验主义的色彩,它想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经济建设新路,但除了一些主观蛮干的“创见”之外,最终也未能摆脱旧的经济模式。

人民公社带有浓厚的平均主义和军事共产主义色彩。

人民公社运动,实质上企图在落后的生产力的基础上,依靠人为地提高和扩大公有制,缩小商品交换和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来迅速达到建成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目标。

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存在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性,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阶级斗争,在政治思想方面“左”的错误再度发展起来,反右派斗争:

1957年,在整风运动中,由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状况和右派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把本属必要的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注意:

反右派斗争没有错,对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进行反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错误在于扩大化。

1958年夏,反右派斗争基本结束。

1957年国庆游行的队伍中的“反右派”标语,探索误入歧途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红卫兵召开批斗王光美大会,王光美在迎接刘少奇骨灰的专机上,骨灰撒入大海,“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十年文革,是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是对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极大破坏,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

阶级敌人品种众多:

“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知识分子”。

大批人受到诬陷和迫害。

受迫害的人达到70万,34000多人被迫害致死,受株连的1亿多人。

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踢开党委闹革命,造反派“打派仗”,造成了全国秩序大乱。

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损失高达5000亿人民币。

当时城市里安排就业已非常困难,于是出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1976年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影响,少培养100万大学生,造成后来的长达10年的人才断层。

(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中共八大,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发生的原因:

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

大跃进的表现: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大跃进的危害: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破坏了自然环境,给国家带来了十分严重的损失。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党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挫折与失误:

“文革”的错误,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的通知,和8月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是“文化大革命”错误发动的重要文件。

在经济建设上忽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在政治上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党指导思想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表现,原因,认识有待于继续探索,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本章复习题,1、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具体的成果有哪些?

意义何在?

2、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走过哪些弯路?

留给我们什么的经验和教训?

思考题: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那些重大理论成果?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