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308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希望你沉着冷静,让智慧在笔尖流淌,用细心为成功奠基,老师期待这次语文考试能让你的自信尽情挥洒,能让你的实力充分展示,为自己的成长积蓄无穷的力量!

衷祝:

理想的目标实现,信念的花蕾绽放。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徙(tú)脑髓(suǐ)头晕目眩(xuán)

B.满腔热忱(zhēng)狭隘(yì)干涸(hé)

C.拈轻怕重(zhān)澄澈(chè)蜷伏(quán)

D.庇护(bì)姊妹(zǐ)随声附和(hè)

2.请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

A.人迹罕至急燥浑为一谈B.眩耀神采弈弈畏罪浅逃

C.咄咄逼人诀别花团锦簇D.分岐各得其所神通光大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传播恪守规则B.传承保守规则

C.传承恪守准则D.传播保守准则

4.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果实”“太阳”中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展开叙写,与前一句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2分)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绿;

,;

,。

5.默写填空。

(共15分,每空1分,每空错一字不得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其一)

③,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⑤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⑥,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⑦《观沧海》中描写诗人的奇特想象,反映作者博大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是:

,;,。

⑧.默写《纪念白求恩》“现在大家纪念他……文章结尾。

”(5分)

100

6.名著阅读。

(8分)

①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怀念长妈妈的《》、描写童年生活的《》、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

(3分)

②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

……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

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

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A.这段文字节选自创作的《》(作品)。

(2分)

B.文中的“裙钗”指的是。

(1分)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2分)

7.你所在的学校要举行以“吸取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经典诗词朗诵比赛。

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3分)

二、阅读(54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

(18分)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内容。

(2分)

2.第一段中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

(4分)

“悄悄地”

“偷偷地”

3.文中,作者两次写到了母亲要推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

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用意:

作用:

4.文中的划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

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3分)

5.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2分)

6.本文写的是怀念母亲的内容,文题却是“秋天的怀念”,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么?

为什么?

(3分)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20分)

一个七美元的梦

(1)“求购:

小提琴,无力出高价。

有意出售者请打电话给……”

(2)为什么我偏偏注意到这则广告呢?

连我自己也不清楚。

我平时很少看这类广告的。

(3)我把报纸摊在膝上,闭上双眼:

往事便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那时全家人备尝艰辛,靠种地勉强度日。

我也曾想要一把小提琴,可家里买不起。

(4)我的两个孪生姐姐爱上了音乐。

哈丽特·安妮学弹祖母留下的那台竖式钢琴,而苏姗娜学拉父亲的那把小提琴。

由于她们不断地练习,没多久,简单的曲调就变成了悦耳、动听的旋律。

陶醉在音乐中的小弟弟禁不住随着节奏跳起舞来,父亲轻轻地哼着,母亲也吹起口哨来,而我只是注意听着。

(5)我的手臂渐渐长长了,也试着学拉苏姗娜的那把小提琴。

我喜欢那绷紧的琴弓拉过琴弦发出的柔美圆润的声音。

“我多么希望能有一把琴啊!

”但我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6)一天晚上,我的两个孪生姐姐在学校乐队演出时,我紧紧闭上双眼,好把当时的情景深深印在脑海中。

“总有一天,我也要坐在那儿。

”我默默地发誓。

(7)那一年年景不好,收成不像我们所盼望的那么好。

尽管岁月如此艰难,可我还是急不可待地问道:

“爸爸,我可以有一把自己的小提琴吗?

”“你用苏姗娜的那把不行吗?

”父亲问。

“我也想加入乐队,可我们俩不能同时用一把琴呀?

”父亲的表情显得很难过。

那天晚上,以及随后的许多夜晚,我都听到他在全家人晚间祈祷时向上帝祷告:

“……上帝啊,玛丽·卢想要一把自己的琴。

(8)一天晚上,全家都围坐在桌旁,我和姐姐们复习功课,母亲做针线活,父亲在给他大俄亥俄州哥伦布城的朋友乔治·芬科尔写信。

父亲曾说,芬科尔先生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家。

父亲边写边把信的部分内容念给母亲听。

几个星期之后我才发现信中小一行字他没念:

“请留心帮我三女儿寻觅一把小提琴好吗?

我付不起高价,可她喜欢音乐,我们希望她能有自己喜欢的乐器。

(9)过了几个星期,父亲收到哥伦布城的回信。

于是我们全家驱车前往哥伦布城的爱丽斯姑姑家。

到姑姑家后,父亲打了个电话,我在旁边听着。

他挂上电话后问我:

“玛丽·卢,你想和我一起去看望芬科尔先生吗?

”“当然想。

”我回答道。

(10)父亲把车开进一个居民区,停靠在一座古老而漂亮的楼房前的车道边上。

我们按响了门铃。

开门的是一位比我父亲年纪大些的高个儿先生。

“请进!

”他和父亲亲切地握手,两人马上攀谈起来。

“玛丽·卢,我早就听说过你的一些情况。

你父亲为你准备了一件礼物,定会叫你大吃一惊。

”说完,芬科尔先生把我们领进客厅,拿出一个箱子,打开后拿出一把小提琴,便开始拉了起来。

乐曲忽而高亢嘹亮,忽而又似瀑布飞泻。

“哦,要是能像他那样拉该多好啊!

”我心想。

(11)奏完一曲,他转过身来对父亲说:

“卡尔,这是在一家当铺里找到的,才花了七美元,是把好琴。

这下玛丽·卢可以用它演奏优美的乐曲了吧。

”说完他把琴交给了我。

(12)看到父亲眼里的泪水,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我有了自己的琴了!

我轻轻抚摸着琴。

这把琴是用一种金光灿灿的棕色木料制成的,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那么温暖。

“多漂亮啊!

”我激动得气都透不过来了。

(13)我们回到爱丽思姑姑家,一进门,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我,看到父亲向母亲挤眼,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有我还蒙在鼓里,我明白我和父亲的愿望已经得到了实现。

(14)我带着小提琴到学校上第一堂课的那天,当时那种万分激动的心情谁也无法想象。

随后几个月里,我天天坚持练琴,感觉抵在额下的那温暖的琴木就像我身体的一部分,

(15)加入学校乐队的时候,我激动得浑身发抖。

身着白色队服,我俨然像个女王,坐在小提琴组的第三排。

(16)首次公演是学校演出的小歌剧,当时我的心狂跳不已。

礼堂里A(一个空座位都没有,形容人多)。

我们乐队成员轻轻给乐器调试音调的时候,观众席里还嘁嘁喳喳说个不停。

当舞台聚光灯射向我们时,台下立刻变得B(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

父亲和母亲也都看着他们的小女儿,唇边挂着自豪的微笑。

他们的小女儿怀抱着她那把珍爱的琴,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赞赏它。

(17)岁月似乎过得更快了,两个姐姐双双毕业后,我便坐上了首席小提琴手的座位。

(18)两年后,我也完成了学业,把珍爱的小提琴放回到琴箱里,步入了成年人的世界。

先是接受护士培训,然后是结婚。

在医院工作的几年里先后生育了四个女儿。

(19)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每次搬家,我都带着这把琴。

每次打开行李布置居室时,我都要小心地把琴存放好,忙里偷闲时,想着我仍然多么珍爱它,且对自己许愿,不久以后还要用这把琴演奏几支曲子。

(20)我的几个孩子没有一个喜欢小提琴的。

后来,她们相继结了婚,离开了家。

(21)现在我面前摆着这张登着求购广告的报纸。

我极力不再去回首往事,而把这则引起我对童年回忆的广告又看了一遍,放下报纸,心想:

“一定得把我的琴找出来。

(22)我在壁橱深处找出了琴箱,打开盖,把安卧在那玫瑰色丝绒衬里中的小提琴拿出来,我手指轻轻抚摸着金色的琴木,令人惊喜的是琴弦仍然完好无损。

我调试了一下琴弦,紧了紧弓,又往干巴巴的马尾弓上涂抹了点松香。

(23)接着,小提琴又重新奏出了那些铭记在我心中的最心爱的曲子。

也不知拉了多久。

我想起了父亲,在我孩提时他竭力满足我的一切愿望和要求,而我都不知是否感谢他。

(24)最后,我把小提琴重新放回箱子,拿起报纸,走到电话旁,拨通了那个号码。

(25)当天晚些时候,一辆旧轿车停靠在我家的车道旁。

敲门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先生。

“我一直祈祷着会有答复我登在报纸上的那则广告。

我的女儿太希望有一把小提琴了。

”他边说,边查看我的那把琴,“要多少钱?

(26)我知道,不管哪家乐器商店都会出笔好价钱。

可此时,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回答说:

“七美元。

”“真的吗?

”他这一问,倒使我更多地想起了父亲。

“七美元。

”我又说了一遍,接着道:

“希望你的小女儿也会像我过去那样喜欢它。

(27)他走后我随即关上门,从窗帘缝里看到他妻子和孩子们正等候在车子里。

突然车门打开,一个小姑娘迎着他双手托着的琴箱跑过来。

(28)她紧紧抱住琴箱,接着双膝跪在地上,“咔嗒”一声打开箱子。

她轻轻抚摸着红彤彤的夕阳辉映下的那把琴,转过身,一下子搂住了面带微笑的父亲。

1.根据(16)段的语境,按括号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写出两个相应的成语。

(2分)

答: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2分)

3.本文采用了那种记叙顺序?

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3分)

4.文中写“我”在得到小提琴后多次用到“激动”、“珍爱”,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我”的这种情感的?

(3分)

5.第(12)段中,作者写道:

“看到父亲眼里的泪水,我终于明白了一切”,你认为“父亲眼里的泪水”表达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

(2分)

6.第(26)段中“不管哪家乐器商店都会出笔好价钱”的一把小提琴,“我”为什么只卖“七美元”?

(3分)

7.文中两次提到求购小提琴的广告,这两则广告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分)

8.一把七美元的小提琴圆了两个小女孩的梦。

文章题目是“一个七美元的梦”,对这个“梦”你是怎样理解的?

(3分)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16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作者(朝代)文学家(姓名)。

(3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①缀行甚远:

__________②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

③目似暝,意暇甚:

______④只露尻尾:

________

3.翻译句子。

(4分)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学而时习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

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眼泪虽无声,却有着丰富的生命内涵。

成功时喜悦的眼泪,分别时不舍的眼泪,读书时感动的眼泪,做错事后懊悔的眼泪……让我们在这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感受生命的印记吧。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文题二】不知不觉间,我们在初中度过了一个学期的美好时光。

在这段日子里,环境的熏陶、活动的参与、书香的陪伴、朋友的鼓励、老师的教导……让我们发生了一些变化,促使我们悄悄地成长。

请以“初中生活”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内容具体,情感真实;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2.C3.C4.略5.略

6.①《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②吴承恩、《西游记》(2分)“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1分)原因:

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要“为子怀仇恨泼猴”。

(2分)

7.示例: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古典诗词是其中的瑰宝。

诵读诗词能陶冶情操,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国学素养,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次比赛中吧!

(或下面我宣布乌丹第五中学“吸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诗词朗诵比赛现在开始!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

(18分)

1.一位身患重病的母亲,帮助双腿瘫痪的儿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气的故事(1分)。

2.“悄悄地躲起来”表现了母亲为了让儿子尽情发泄心中的痛苦,以恢复平静,又不忍心看着儿子受折磨的心理。

(2分);

“偷偷地听”是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1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爱(1分)。

3.用意:

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唤起我生存的欲望,激发“我”战胜疾病的勇气。

(2分)

作用:

借景写人,表现“我”摆脱了痛苦的心境,变得坚强起来,照应上文。

(2分)

4.插叙(1分)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那步田地(1分),突出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突出了母爱的伟大)(1分)

5.第①段母亲说“好好儿活”,不希望儿子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

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会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6.不好。

①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1分);②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已经长大,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不再徒叹命运的不公平,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2分)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

1.A.座无虚席;B.鸦雀无声。

2.父亲以七美元买琴圆了“我”的梦,“我”又以七美元卖琴圆了另一个小女孩的梦。

3.倒叙;一把小提琴(或:

“我”对小提琴的珍爱之情。

4.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5.对朋友无私帮助的感激之情,为满足女儿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6.当年“我”以七美元的价格买到这把琴,得到别人的无私帮助,今天“我”也愿意以同样的方式帮助别人。

7.第一次出现引起下文的回忆,第二次出现呼应开头。

8.这个“梦”既是指“我”及另一个小女孩渴望得到一把小提琴的心愿,也是“我们”周围的人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一种心愿,同时也是“我”希望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爱心永远传递下去的心愿。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

1.《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3分)

2.①紧跟②攻击③神情、态度④屁股(4分)

3.①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着屠户。

(2分)

②(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诱惑他。

(2分)

4.D

5.①狼的角度:

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如何狡诈,终归是自取灭亡。

②屠夫的角度:

对待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