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禹州市二高历史组组长 侯丙锋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3174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禹州市二高历史组组长 侯丙锋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禹州市二高历史组组长 侯丙锋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禹州市二高历史组组长 侯丙锋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禹州市二高历史组组长 侯丙锋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禹州市二高历史组组长 侯丙锋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禹州市二高历史组组长 侯丙锋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禹州市二高历史组组长 侯丙锋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禹州市二高历史组组长 侯丙锋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禹州市二高历史组组长 侯丙锋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禹州市二高历史组组长 侯丙锋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禹州市二高历史组组长 侯丙锋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禹州市二高历史组组长 侯丙锋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禹州市二高历史组组长 侯丙锋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禹州市二高历史组组长 侯丙锋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禹州市二高历史组组长 侯丙锋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禹州市二高历史组组长 侯丙锋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禹州市二高历史组组长 侯丙锋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选考题15分)※①中国近代史部分(39分,其中必修24分,选修15分):

28题,中国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后中印消费英国棉布、棉纱的差异(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

29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1898年康梁发动举人废除八股取士而受到众举人的抵制的情况(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

30题,近代中国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

41题,抗日战争·

对我国60年代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抗日战争目录的修改(必修1政治史)12分;

46题,对清末预备立宪的认识(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②中国现代史部分(必修部分:

4分):

31题,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情况(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

3、世界史部分:

43.5分(必修·

客观题和主观题28.5分,选修·

选考题15分)※①世界古代史(4分):

32题,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

雅典的民主政治(必修1政

3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比较分析的能力,12道选择题均为材料解析题,而且,在选项的设置上比2013年更加科学规范;

(3)从能力考查来看,试题仍然突出考查“四种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4)从考察的知识点分布来看,侧重于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对外贸易、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华民族反侵略求民主党潮流、近代东西方的科技、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等,这些均为教材中的主干知识,不偏不怪;

另外,三大板块(即必修部分的政治史、经济史和科技文化史)分布与去年相比大体稳定;

从中外历史的角度看,仍然是中国历史比重较大;

(5)对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适度地给与关注,如35题对欧洲一体化的考查,实际上关注当今的中欧关系,41题考查抗日战争,实际上是关注当今的中日关系;

(6)2014年选择项的设置继续保持2013年的模糊性的特点,12道选择题中第24、25、28、32、34题都是“反映”类试题,第27、29、30、35题都是“表明”“表现”类试题,而“反映”“表明”“表现”“说明”类试题要求回答的是现象、原因、特征,还是本质、影响、意义,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这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相对作答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同时,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在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创新,其其调整和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最大的变化是第41题的变化。

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连续出了三年的小论文型题目,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也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在2013年的高考变成了信息说明题(称为“比较说明题”),即给出了两幅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的41题在承接2013年变化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创新,变成了“修改说明题”,该题给出了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这是今年试题的一大创新和亮点,该题在选材上别具匠心,既突出了时政,又突出了历史的教育功能。

其次,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整体难度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卷I文综历史部分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难度大幅度增加,尤其是非选择题难度增加幅度相当大,导致学生的40题和41题的得分大幅度降低,也导致了2013年文综的

4总体得分创了历史新低。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在总体设计上,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2014年选择题选项的设置在字数、语言上更加完备、科学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文字阅读量;

(2)2014年的40题,在材料的选取上和问题的设置上,均没有超出高中学生的认识范围,17世纪东方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相对而言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另外,试题的答案与材料的关系还是相对比较密切的,只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材料,还是可以作答的;

(3)2014年的41题在虽然由2013年的“比较说明题”变成了“修改说明题”,但是这仍然是说明题开放型试题,另外,经历了去年的变化,在2014年的复习备考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2014年试题的变化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因此学生不会像2013年那样面对41题而茫然无措。

第三,2014年40题的设计除了上面提到的难度降低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今年的40题没有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

2011、2012和2013年的40题均或明或暗的关注了热点问题,如2011年40题考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和标准,实际上关注的是2011年公务员考试的热潮和当时中国进行的大部制改革;

2012年考查的是交通信号灯的变迁与工业革命及科技的进步,实际上关注的是中国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尤其是一些大城市;

2013年考查的是对海洋的利用问题,实际上关注的是2012到2013年中国周边的海洋局势和海洋安全问题,中日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矛盾及菲律宾侵占我国南海的岛屿导致了我国海疆局势的空前紧张,从而使我国的海洋主权和海洋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而今年的40题考查的是17世纪东方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这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热点可以说关系不密切吧。

第四,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克服和避免了2013

年试题设计的一些不足和缺陷。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有两大缺陷和不足:

一是2013年选择题的第34题考查了选修二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内容,这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违背了课改的精神,也给高中历史的教与学将带来很多的困惑与困难;

二是试题的设置和考查的内容有重复的嫌疑,选做题的第45题考查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比较(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6题考查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方面的不同和产生的不同影响(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这两个题目均涉及到维新派和维新变法运动,虽然考查的角度和内容不同,但总感觉考查的知识点有些重复;

还有29题和46题均涉及和考查了洋务运动。

今年的试题设计避免了以上问题的出现,这是今年试题的一个进步吧。

第五,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中国古代史的比重相对2012年和2013年的试题而言有较大幅度上升,而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比重略有降低。

2012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39分、58分、48分,2013年中国古代史、中

5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45分、55分、45分,2014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58.5、43、43.5。

我认为这不具有规律性,仅仅是出于命题的需要而出现的巧合和偶然的现象。

还有今年文言文的阅读材料明显减少,我认为可能是命题者出于降低历史试题难度的考虑吧。

第五,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45题,即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又回到了考查教材意外改革的轨道上。

新课标文综试卷的45题,即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2010、2011、2012年考查的均是教材之外的改革,2010年考查的是刘晏推行的榷盐法,2011年考的是清朝在蒙古地区实行的盟旗制度,2012年考查的是王莽改制,而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卷I文综历史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考查内容涉及了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考查的是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异同点,但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的45题又回到了考查教材之外改革的轨道上,2014年的45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法律改革,这是现行选修教材之外的改革。

这也算是今年试题的一个变化吧。

总之,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命制是非常成功的,仔细研究这套试题,对我们2015年的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2015年高考的复习备考对策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高考题每道题都在考查学生的能力。

体现了《考试说明》中考核能力要求的四个基本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这四种能力的考核,是历史学科考核的主要目标,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

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能力的考核是高考的核心并贯穿始终。

基于此,在下面的复习备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课标要求、考纲内容,这样,才能在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做到有的放矢,才有针对性。

第二,抓好第一轮复习,不求速度,要求质量,夯实基础。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抓好主干知识以及主干知识中的细节知识点,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必须要弄清楚,

理解透彻,对于历史事件必须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认识;

(2)要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三本必修教材中的每个专题都有自己的知识脉络和知识结构,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是相通而不是割裂的,要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

(3)要注意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和同时期东西

6方历史的比较,今年的40题就是东方的传统科技与西方的近代科技的比较。

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切忌以题海战术代替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第三,要精选试题,规范训练。

一是试卷要标准化,训练试卷要跟高考模式保持一致,使试题有示范性,采用12+2+选做题模式;

二是能力要求高考化,即试题难度、能力要求要与高考试题相当,总之,要练速度、练准确、练感觉、练规范、练能力。

第四在加强选择题训练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对非选择题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解答非选择题的能力(包含审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组织的能力等)。

材料的选取必须多样化,既要有文字标题解析题,还要有表格数字资料、文物遗迹资料、地图人物资料等,让学生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引导学生一定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多角度,全方位的论述,以充分的史实来支撑自己的论点,

加强结合材料分析史实的能力。

第五要和语文老师适当地结合,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

近几年的历史试题均采用“三新”模式,即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以新史料统领试题,最大限度的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比较分析的能力,而且在文综试卷的政治、历史和地理三科中,历史试题的文字最长,阅读量最大,而且材料的阅读理解的难度也最大,而高考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因此就要求学生必须快速准确地阅读理解并提取所提供材料的信息。

而现实是,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高考中,许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导致历史学科失分率相当地高。

基于这种状况,有必要常态地、长期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理解的训练。

第六,作为历史教师,尤其是作为高三的历史教师,要读书,要关注历史学研究的前沿,开阔眼界,不断充实自己。

具体途径和方法:

一网上搜索资料,从网上看一些历史资料;

二看历史专著,如被誉为“当代资治通鉴”的美国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北师大刘宗绪教授编写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三十讲》、白寿彝的《中国通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等;

三是订阅一些历史方面的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

第七,无论老师或者学生都要关注时事热点、周年大事等重要问题,要关心国内外重大事情,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是现实的热点问题,如十八大的召开、民生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乌克兰问题、中东的政局问题、巴西的世界杯足球赛等,二是重大周年纪念问题,2015年高考备考要关注有关05或15年的事件,也要关注次周年

7纪念的事件,如04或14、06或16年的事件等。

第八,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复习备考工作。

一是要加强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集合大家的智慧,这样才能把高考的复习备考工作做得更全面更扎实。

二是加强综合科相关教师之间的合作,要设置一个得力的综合科备课组组长,协调好综合科学科之间的合作。

 

政治分析一、试题分析

此次考试政治得分情况,济源市文科参考2829人,本市最高分82分并列2人,80分以上7人(0.25%),70分以上106人(3.75%),60分以上482人(17%)。

从整体试卷的知识点选择和题型设置来看,老师们普遍感觉这是对2013年河南用全国卷的模仿。

从得分情况看难度也相似于2013年的高考。

选择题的12题、13题、21题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突破,相对较难,整体来说选择题的难中易的比例分配还是科学的。

主观题相对于客观选择题来说是比较难的,学生失分较多,难在对于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对知识的筛选整合能力、对答案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达不到试题答案所要求的。

下面具体分析每个小题。

12题,正确率33.2%,难度0.33,区分度0.41.学生计算错误之后,选另外三项的几率都在20%左右。

这个计算题并不是特别复杂,只考虑两个计算关系,一个是社会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一个是汇率的变化。

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是“人民币对欧元贬值2%”的计算。

13题,正确率23.84%,难度0.24,区分度0.21。

学生选四个选项的几率都在20%至30%之间,说明对学生来说“需求弹性”是个难点。

如果单纯的考察“价格对需求弹性不同商品的影响”来说这个题不会这么的难,很多学生错在了不理解“需求弹性与薄利多销”的关系。

这说明学生学习的知识理解不深刻,不灵活。

14题,正确率33.42%,难度0.33,区分度0.3.学生主要错选了C项(29.4%)和D项(24.5%)。

这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虽然一直强调,还是有部分同学没有掌握。

教材中有“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所以很多学生认为题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不对的。

关于③选项更是个难点,题干要的原因,而③说的是措施。

关于原因型的选择题,设置选项如果与题意有关且表述正确,但不是原因,这个对学生来说绝对是难以排除的。

15题,正确率83.51%,难度0.84,区分度0.17.此题容易的原因是学生很容易就能判断出②选项“消除”和④选项“规避”都是夸大“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或者说是无关,所以排除。

16题,正确率66.3%,难度0.66,区分度0.47。

学生主要错在A和B项,区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区分“民主决策的几种方式”本来就是训练的重点,所以大部分考生还是能突破这个难点的。

17题,正确率55.4%,难度0.56,区分度0.27。

学生主要错在D项23.6%,题干是“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这与党的执政方式和先进性、纯洁性都是无关的。

说明部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信息解读能力还是不高。

18题,正确率87.39%,难度0.87,区分度0.18.此题少数错误的学生误选了B项,看不出“限制部分网民的言论自由”是错误的。

19题,正确率46.18%,难度0.46,区分度0.28.学生错选C项的有31.92%,这说明部分学生做题,对于题干的要求就没注意,审题有严重的低级错误。

②选项的表述“对网络信息要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非哲学观点,不是从哲学上看的。

20题,正确率40.91%,难度0.41,区分度0.2.有30.71%的学生误选了A项,①选项说的是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材料未涉及。

此题还是难在学生对题意的把握上。

21题,正确率33.6%,难度0.34,区分度0.33.有40.73%的学生误选了C项,是关于“牵牛要牵牛鼻子”与“高屋建瓴”的区分,谁符合题意与“顶层设计”哲学思想一致。

其实这不该是难点,因为平时一致用的,“牵牛要牵牛鼻子”是抓主要矛盾的典型例子。

22题,正确率75.17%,难度0.75,区分度0.35.此题学生误选另外三项的几率都在10%左右。

这个题之所以比较容易是因为“规律作用的多变性”和“就可以”学生基本都能判断出来是错误的表述。

关于规律的错误说法,学生见到的太多了。

23题,正确率71.92%,难度0.72,区分度0.33。

此题难点在于②和④选项,“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种错误的表述很多学生能判断出来,因为在以前的试题中出现过,社会实践才是动力。

而学生没有见过的表述“科技手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必要条件”相对于学生来说显得更难以把握,善于逆向思维的学生也很容易判断是错的,难道没有科技手段时候人们就不能认识世界了吗?

是重要条件不是必要条件。

38题,

(1)。

满分率0.11%,难度0.43,区分度0.34.满分14分,平均得分6.38分。

此题答案的第一个要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80%“的考生答出,因为教材中有此表述;

第二个要点关于企业的,大约有50%的学生知道朝着“企业”这个方向答,但是表述不准确;

第三个要点有约30%的学生答出“人民生活水平”;

第四个要点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出,因为属于教材修改的部分,经过强调学生印象比较深刻;

第五个要点,基本没有学生能够想到,可见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是比较弱的。

关于“科技创新”在经济生活中也算是一种常考的内容,学生相对见的题型也比较多,所以总的来说得高分不容易,但也不至于得分非常少。

从卷面来看只要是学习差不多的学生都能得到八九分。

38题,

(2)。

满分率0.69%,难度0.34,区分度0.32.满分12分,平均得分为4.3分。

此题学生的感觉是第一遍读题,根本不知道答什么,习惯上的“政治主体”不明确,教材中又没有固定的内容可直接用。

实际上此题是以“发展科技的政治意义”为标准筛选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这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筛选整合能力要求是很高的。

学生只能答出少数与答案相符合东西比如“综合国力”、“国际地位”、“长远利益”,只是零言片语。

学生主要答出的是政府的相关知识,朝着政府什么应该发展科技去答的(酌情给分了)。

所以此题大部分学生都是五六分。

39题,

(1)。

满分率为零,难度0.33,区分度0.3.此题满分8分,平均得分为2.7分。

虽然说题干“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知识指向非常明确,但是学生根本分析不出材料是如何体现的,所以也就是把原理方法论写上胡乱分析。

这也是这个题的难点所在,确实不好分析出来。

关于第一个要点大部分学生答出的不是“矛盾双方的转化”而是要看到主次方面,分清主次方面。

答案的第二个要点学生理解为抓主要矛盾是“经济建设”,次要矛盾是“抓党风政风建设”,这与答案完全不一致。

所以此题的难点在于材料信息不太明确,学生提炼信息有困难。

39题,

(2)。

满分率1.02%,难度0.38,区分度0.39.此题满分12分,平均得分为5.3分。

此题对于学生来说有话可说,比如学生能答出“文化作用”、“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核心价值”等等。

但是关于答案中的“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节约社会资源、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学生是打不出的。

学生失分还在准确度上,比如虽说答出民族精神,但答的是民族精神的内容。

39题,(3)。

满分率1.28%,难度0.4,区分度0.37.满分6分,平均得分为2.42分。

此题的知识限定范围也很明确,但是范围也不算小,这里面有很多原理呢。

所以学生很难答出三点与答案的三点刚好相符,所以满分也是不好得到的。

当然这种题的答案设置的主观性也是很强的,按理说应该是在这个范围内的要点,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但是卷子评起来就不容易把握了。

所以学生得分在4分左右的比较多。

二、建议

总体来说试卷质量还是很好的,都是原创试题,很新颖。

难度基本与高考一致。

与做过的很多模拟试题相比还是比较好的一套。

1.试题的背景材料都是时政热点,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

试题的设置都比较注重考察学生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

但是材料大部分属于长效热点,并且时间范围都是2013年的,2014年背景材料几乎没有,所以选材上可以更全面一些,更广泛一些。

再一个就是试题背景材料没有贴近学生生活方面的,都是国家层面的,很宏观,离学生生活很远的东西。

2.试题所考察的考点分布很合理,分值设置也很科学,题型布局也很像2013年高考全国卷,从整体上看,这是这套试卷最大的特点和成功。

但是2014年的高考试题难保没有创新,模拟题还是应该有一些创新,最好朝着高考改革方向上的创新引导。

3.选择题难度适中,比较接近高考试题。

选择题选项的设置有创新,不是照搬教材知识表述。

但是选择题每个题考察或者涉及的知识点有点少,选项的设置如果从多角度考虑,就能多涉及几个知识点,这样整个试卷考查的知识就多了,相应的考试带来的偶然性就减少了。

4.主观题的难度有点偏高,应该稍微降低一些。

主观题的设问有创新,有新意,比较灵活。

特别是38题的两问。

这能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但是无形之中也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所以,在主观题设问的设计上可以再改进一些。

5.主观题所制定的答案与材料所给的信息,二者联系不是很紧密,比如38题

(2)和39题

(1)。

也就是说材料的信息不是很丰富,学生很难从材料中提炼出足够的信息从而答出答案。

考生都答不出来的要点,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问题的,更谈不上区分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