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3486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6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docx

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

2019年普通高考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测试

2019.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V51Fe56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实验发现,肝细胞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在血糖浓度偏高时能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在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该种载体蛋白决定了葡萄糖的转运方向

B.葡萄糖被转运至肝细胞内的速率与血糖浓度成正比

C.血糖浓度偏低时葡萄糖被运出肝细胞才消耗ATP

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载体蛋白将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2.将一个原始生殖细胞(DNA被15N标记)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4个子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促使核仁解体的酶在细胞分裂前期活性较高

B.该细胞培养期间完成了两次有丝分裂或一次减数分裂

C.4个子细胞中含15N染色体的比例一定是100%

D.该细胞培养期间发生的变异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3.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携带特殊“癌症蛋白”的“微泡”结构。

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癌症蛋白”作为信号分子促进新生血管异常形成,并向肿瘤方向生长。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癌症蛋白”的形成需要核糖体、高尔基体参与

B.“癌症蛋白”作为膜蛋白成分参与新生血管的生长

C.“微泡”的活动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且消耗能量

D.“癌症蛋白”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发热症状,是由于感染病毒引起免疫细胞等发生一系列反应的结果。

体温升高至39~40℃后往往会保持一段时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要消灭入侵的流感病毒,需依赖抗体的清除功能

B.人体接触流感病毒后,通常需要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C.在体温持续高热的这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当

D.一定程度的体温上升可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动,有利于人体抗病

5.人们利用恢复生态学技术改造盐碱化草地,可使重度盐碱化草地恢复至中度盐碱化草地,并最终恢复至轻度盐碱化草地和良好草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盐碱化草地的改造使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B.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种类的牧草来改善盐碱化草地,可提高生物多样性

D.盐碱化草地中物质循环的速率决定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6.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是指当花粉落在自身柱头上时,花粉不能够正常萌发或不能穿过柱头,无法完成受精作用而不能结实的现象。

下图为培育自交不亲和油菜的过程,其中A、C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自交不亲和现象有利于防止自交退化,保持油菜的遗传多样性

B.油菜可能是由两个不同物种通过自然种间杂交后直接获得的物种

C.F1是由AAC组成的三倍体,其中C组有9条染色体

D.选育的油菜自交不亲和是由于来自于白菜的不亲和基因所致

7.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工开物》中“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丝、麻”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D.《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

8.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8g由乙烯与丙烯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碳碳双键的数目为NA

B.4.6g乙醇完全氧化生成乙醛,转移电子数为0.2NA

C.25℃,1L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A

D.标准状况下,2.24LC12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含氯的微粒总数为0.2NA

9.下列关于有机物1-氧杂-2,4-环戊二烯(

)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

互为同系物B.二氯代物有3种

C.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D.1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5molO2

10.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20。

其中X、Y处于同一周期,Y的单质与水反应可生成X的单质,X、Y、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

Z>Y>XB.WX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C.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X>YD.常温常压下Z的单质为气态

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12.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废水处理,实现碳氮联合转化。

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其中M、N为厌氧微生物电极。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COO-—8e-+2H2O==2CO2↑+7H+

B.电池工作时,H+由M极移向N极

C.相同条件下,M、N两极生成的CO2和N2的体积之比为3:

2

D.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NH3+2O2==NO3-+2H++H2O

13.常温下,将盐酸滴加到Na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OH[pOH=—lgc(O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N表示pOH与

两者的变化关系

B.NaHX溶液中c(X2-)>(H2X)

C.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HX-)+2c(X2-)

D.常温下,Na2X的第一步水解常数Kh1=1.0×10-4

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迭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8年3月27日,华为、小米不约而同选在同一天召开发布会。

发布了各自旗下首款无线充电手机.小米MIX2S支持7.5W无线充电,华为MateRs保时捷版则支持10W无线充电.右图给出了它们的无线充电的原理图.关于无线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线充电时手机接收线圈部分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B.手机外壳用金属材料制作可以减少能量损耗

C.只要有无线充电底座,所有手机都可以进行无线充电

D.接收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与发射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相同

15.滑雪运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某滑雪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由坡道进入竖直面内的圆弧形滑道EF,从滑道的E点滑行到最低点F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沿EF下滑过程中

A.所受支持力大小不变B.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

C.合外力对运动员做功为零D.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16.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零刻度均在表盘的正中间.分别用横截面积相同的单色光

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得到光电管两端的电压与相应的光电流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的强度比c光的大

B.

光的光子能量比

光的小

C.

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比

光照射时的大

D.测量遏止电压时开关S应扳向1

17.如图为理想变压器,其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

1,原线圈接有交流电压

;图中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RT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即当温度升高时,阻值减小),R0、R1为定值电阻,C为电容器.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表的示数和A2表的示数都减小B.V1表的示数和V2表的示数都增大

C.通过R1的电流始终为零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

18.理论上已经证明: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万有引力为零.现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球体,O为球心,以O为原点建立坐标轴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一定的小物体(假设它能够在地球n内部移动)在

轴上各位置受到的引力大小用F表示,则F随

变化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19.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有两个质量相等、带异种电荷的小球A、B(均可视为质点)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现将两球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0向右抛出,最后落到水平地面上,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两球之间的静电力和空气阻力均不考虑,则

A.A球带正电,B球带负电

B.A球比B球先落地

C.在下落过程中,A球的电势能减少,B球的电势能增加

D.两球从抛出到各自落地的过程中,A球的动能变化量比B球的小

20.如图所示,在倾角

的固定粗糙斜面底端有一小物块,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2.2N的恒定拉力作用下,从t=0时刻开始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位移x的变化关系为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取g=10m/s2,sin37°=0.6,cos37°=0.8,斜面足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B.物块的质量为0.4kg

C.t=2s时物块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为4.8W

D.0—2s内拉力F做的功为8.8J

21.如图所示,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间距为d.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质量为m的金属棒被固定在导轨上,距底端的距离为s,导轨与外接电源相连,使金属棒通有电流.金属棒被松开后,以加速度

沿导轨匀加速下滑,重力加速度为g.在金属棒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

A.末速度的大小

B.通过金属棒的电流大小

C.通过金属棒的电流大小

D.通过金属棒的电荷量Q=

第Ⅱ卷

注意事项:

第Ⅱ卷11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三、非选择题:

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29分

22.(6分)一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步骤如下:

①将气垫导轨调水平后在气垫导轨上固定两个光电门;

②在两个滑行器上分别安装上宽度为d的挡光片,在滑行器B左端安装弹性架;

③令两个滑行器放在导轨两端处作为运动起始点,用手同时推动两个滑行器使其相向运动,让它们分别通过光电门,在两光电门之间发生碰撞,发生碰撞后两滑行器均反向运动,分别再次经过光电门,计数器记录滑行器A先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1、t2,滑行器且先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2、t4.

④用天平测量出A、B两滑行器的质量分别为m1、m2.

⑤设向右为正方向,计算出系统碰撞前的动量为________碰撞后的动量为_________.

若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则动量守恒定律得以验证

(2)下列中哪些操作可能会对验证结论产生影响_______

A.两滑块碰撞后粘在一起通过一个光电门

B.开始实验之前,气垫导轨没有调至水平状态

C.给气垫导轨供气的压力泵工作异常,使导轨喷气不均匀

D.在测量挡光板宽度时,由于读数误差使读数偏大

23.(9分)某PPP3电池,标称电压9V,内阻r约为40

,最大允许电流为100mA.现设计如图甲电路图精确测量其电动势和内阻.图中V为电压表,R为电阻箱(阻值范围为0~999.9

),R0为定值电阻,

 

(1)电压表有以下规格,本实验应选用________.

A.10V,约1K

B.10V,约10K

(2)备有的定值电阻R0的规格有以下几种,则本实验应选用_______.

A.50

,1.0WB.500

,2.5W

(3)接入符合要求的R0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改变电阻箱阻值R,取得多组数据,作出了如图乙的图线.由图线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____V,内阻r=_____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4.(14分)如图所示,水平面内的两根足够长的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MM’和NN’相距L,左端M、N之间接一质量为m、阻值为R的电阻,一根金属棒

垂直放置在两导轨上,金属棒和导轨的电阻均不计.整个装置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0、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t=0时金属棒

在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求:

(1)金属棒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2)若在t=T时刻时,金属棒已经做匀速运动,在0~T时间内,回路中产生焦耳热为Q.求0~t时间内金属棒的位移.

25.(18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有一质量为km,的木块,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在长直木板右方有一坚直的墙.使木板与木块以共同的速度v0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设木板足够长,木块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碰后,木块与木板第一次相对静止时的速度大小;

(2)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

(3)分析后的取值是如何影响第

(2)问中求出的时间的.

26.(14分)甘氨酸亚铁[(NH2CH2COO)2Fe]是一种补铁强化剂。

实验室利用FeCO3与甘氨酸(NH2CH2COOH)制备甘氨酸亚铁,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省略)。

 

查阅资料:

①甘氨酸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甘氨酸亚铁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②柠檬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酸性。

实验过程:

I.装置C中盛有17.4gFeCO3和200mL1.0mol·L-1甘氨酸溶液。

实验时,先打开仪器a的活塞,待装置c中空气排净后,加热并不断搅拌;然后向三颈瓶中滴加柠檬酸溶液。

Ⅱ.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进行蒸发浓缩;加入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并干燥。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与a相比,仪器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盛有的试剂是:

_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向FeSO4溶液中加入NH4HCO3溶液可制得FeC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I加入柠檬酸促进FeCO3溶解并调节溶液pH,溶液PH与甘氨酸亚铁产率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pH过低或过高均导致产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柠檬酸的作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程II中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制得15.3g甘氨酸亚铁,则其产率是_____%。

27.(15分)工业上以钒炉渣(主要含V2O3,还有少量SiO2、P2O5等杂质)为原料可以制备氧钒碱式碳酸铵晶体[(NH4)5(VO)6(CO3)4(OH)9·10H2O],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1)焙烧过程中V2O3转化为可溶性NaV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沉钒”得到偏钒酸铵(NH4VO3),若滤液中c(VO3-)=0.1mol·L-1,为使钒元素的沉降率达到98%,至少应调节c(NH4+)为____mol·L-1。

[已知Ksp(NH4VO3)=1.6×10-3]

(4)“还原”V2O5过程中,生成VOC12和一种无色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浓盐酸与V2O5反应也可以制得VOC12,该方法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称量ag产品于锥形瓶中,用20mL蒸馏水与30mL稀硫酸溶解后,加入0.02mol·L-1KMnO4溶液至稍过量,充分反应后继续滴加1%的NaNO2溶液至稍过量,再用尿素除去过量NaNO2,最后用cmol·L-1(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bmL。

(已知滴定反应为VO2++Fe2++2H+==VO2++Fe3++H2O)

①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②粗产品中钒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以VO2计)。

③若(NH4)2Fe(SO4)2标准溶液部分变质,会使测定结果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8.(14分)1,2-二氯丙烷(CH2C1CHClC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加成法制备,主要副产物为3-氯丙烯(CH2=CHCH2C1),反应原理为:

I.CH2=CHCH3(g)+C12(g)

CH2C1CHC1CH3(g)△H1=—134kJ·mol-1

II.CH2=CHCH3(g)+C12(g)

CH2=CHCH2C1(g)+HC1(g)△H2=—102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H2=CHCH2C1(g)+HC1(g)

CH2C1CHC1CH3(g)的活化能Ea(正)为132kJ·mol-1,则该反应的活化能Ea(逆)为______kJ·mol-1。

(2)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H2=CHCH3(与)和C12(g)。

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I、Ⅱ,容器内气体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①用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压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即

,则前120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CH2C1CHC1CH3)=______kPa·min-1。

(保留小数点后2位)。

②该温度下,若平衡时HC1的体积分数为

,则丙烯的平衡总转化率

_______;反应I的平衡常数Kp=_____kPa-1(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保留小数点后2位)。

(3)某研究小组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H2=CHCH3和C12,分别在A、B两种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H2C1CHC1CH3的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代号)。

a.使用催化剂A的最佳温度约为250℃

b.相同条件下,改变压强不影响CH2C1CHC1CH3的产率

c.两种催化剂均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H不变

d.提高CH2C1CHC1CH3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控制温度

②在催化剂A作用下,温度低于200℃时,CH2C1CHC1CH3的产率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p点是否为对应温度下CH2C1CHC1CH3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

为探究光照强度对不同植物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况相同的A、B两种植物的幼苗,分别栽种在25℃的相同环境中,测定结果如下。

已知A、B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5℃,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0℃。

回答下列问题。

(1)磷是细胞内多种化合物的重要组成元素,植物缺磷会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明显减少。

缺镁也会影响上述化合物的生成,原因是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对光能的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120Lx时,两植物都有气体释放,A、B两植物释放的气体分别来自于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

适当提高温度后,A植物的光补偿点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此时消耗[H]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1500Lx时,B植物O2释放速率大于A,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超过1500Lx时,A、B两植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结合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

若将温度由25℃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B植物的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的最小光照强度)降低。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0.(8分)

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将生长两周的拟南芥幼苗叶片分别进行A、B两种处理(A——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浸泡;B——在上述相应浓度的IAA溶液中,分别加入适宜同浓度的等量乙烯利溶液浸泡),3h后测定的细胞膜透性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拟南芥幼苗中的生长素是其体内_______转变来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在韧皮部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选填“极性运输”或“非极性运输”)。

(2)实验结果表明,在________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

B组随IAA浓度的提高,拟南芥叶片的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IAA处理的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趋势存在平行关系,请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乙烯能够降低植物的抗低温能力。

现将拟南芥幼苗分别在22℃常温和4℃低温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移至—8℃的致死低温下,发现后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前者。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31.(9分)

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的“胡焕庸线”(如图)是由中国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于1935年提出的,它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的奥秘。

这条线的东南侧,36%的国土面积,养育全国96%的人口;线的西北侧,64%的土地,养育4%的人口。

令人惊奇的是,中国人口从1935年的4.7亿增长到2018年的13.95亿,这条神奇的分界线勾勒的人口疏密关系仍稳固不变。

“胡焕庸线”既是一条我国人口疏密程度的分界线,又是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分界线——由东部的青山绿水变成了西部的草原、大漠与雪山。

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经济文化等因素导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密度相差约42.6倍。

人口密度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造成两侧人口密度明显差异的直接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位于“胡焕庸线”西北侧的宁夏沙坡头是以沙漠生态治理与旅游胜地闻名于世的沙漠自然生态系统。

沙坡头在生态恢复治理过程中通过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得到恢复。

恢复后的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区分其中不同的生物群落需要首先分析____________。

(3)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自然沙漠景观、天然沙生植被、治沙科研成果、野生动物、明代古长城、沙坡鸣钟等人文景观及其自然综合体。

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_________(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