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3516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高补班Word下载.docx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废墟上的生命

程相崧

①机器轰鸣着,那些房子转眼间便成了废墟。

②很快便有几个拆迁工人把残存的钢筋、木料、完整的砖块挑拣出来,归类,码垛整齐,接着几辆三轮车把归类后的东西装上载走,然后他们坐下来喝几口水,等着尘埃落定,再进行下一拨工序。

③此时我分明听到自己在恳请他们停下,可那声音却细若游丝,在废墟上空飘荡,和那些漠然的面容似乎有天然的隔阂,因为他们都只活在当下,不属于过去,也不向往未来。

他们当中谁还会记得这里曾经是一个个家?

这里曾经有老人,有孩子,有女人,有锅灶,有饭菜,有热炕头和炕头上的梦;

这里曾经让一个个外出上学和打工的年轻人魂牵梦绕。

而现在,这里只有废墟,风穿过这片废墟,发出像穿过荒原一样的尖利呼啸。

④现在站立在这些废墟上的生命,还有那些树:

枣树、香椿树、石榴树、柿子树。

这些树并不珍贵,就像每家都要有厕所、厨房一样,每家都要栽些这一类的树。

叶落归根,这些树是不会离开了,它们还在用自己一身的碧绿守候着脚下的土地。

⑤和树相伴的还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不是所谓“钉子户”,那些人早已满足地离开了。

这些老人一想到自己的父亲、爷爷还有那些跟自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人百十年来都深深地扎根在这块土地上,他们就被一种想法折磨:

如果离开这块土地,他们不知道自己还拥有什么。

如果上了高楼,便可能一辈子都下不来了。

纵使下来,也是被年轻人背着,丧失了尊严,像一个被人抱在怀里的婴儿。

想到这里,老人们便哭了。

但是年轻人并不这样想,他们没有老人那份对故土的眷恋,一切仪式都迫不及待地简化到极致:

放鞭炮,雇辆搬家公司的车,找上人,带上值钱的家具和电器,说走就走了。

⑥其实,站在这里的每一棵树,都能讲出一段感人的故事,它们记得年轻的媳妇进门之后,倚在它们身上说话时候的羞涩模样;

它们更懂得自己身上承载的中国人朴素而简单的梦想,枣树包含着早生贵子的福梦,石榴则寄托了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梦想。

于是在时光的催促下,年轻的媳妇被催成了婆婆,再接着婆婆的媳妇又熬成了婆婆。

孩子们在树下玩耍,背着书包去上学,回来之后便在树下喝水,写作业……今年的枣子还挂在枝头上,青着,它们或许已经等不到成熟了。

而从前那些外出上学或者打工的游子,上了火车,翻开背包,便会看见家人塞进包里的红枣和石榴。

于是家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记忆,便都如同放电影一样,伴着铁轨声,一帧一帧地慢慢放映着……

⑦在这些房屋被夷为平地的那几个晚上,总是有几条毛都有些脱落的狗在废墟边上狂吠。

那是些找不到家的流浪狗,它们不停地吠叫,令附近居民楼上的住户焦躁不安。

于是住户们叫来保安,将它们诱骗进尼龙袋子里,然后这些流浪狗被愤怒的人们踩踏踢打。

可即使这时候,它们还在凄厉地呼喊着自己的家园。

⑧当然,除了这些树,和人们曾经生活在这些院落的,还应该有其他的生命,像老鼠、蛇和昆虫。

毛老鼠跟人类一起共处了几千年,但它们见异思迁,重利轻义,在人们陆续搬出这片房子之后,也便仓皇地追随着人们的足迹而去。

蛇更不用说,它们比人们跑得还快。

昆虫是常在锅灶边啃噬散落的饭粒的,但自从锅灶冷寂了之后,便再也听不到它们的歌唱了。

废墟上的那些树啊,真是寂寞极了,但连这寂寞,也在一分一秒地慢慢损减着了。

⑨这些树仍旧站在那里,朝废墟上望着,望着……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选对两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有选错的0分)

A.文章列举了老人、树、流浪狗等始终坚守在废墟上的生命,表现了他们对故园的眷恋和对固有生存方式的坚守。

文章结尾用“树”“朝废墟上望着,望着”深化这个主题。

B.文中写作者看到那些房子转眼间便成了废墟,拆迁工人将拆下的东西运走,作者请他们停下的声音“却细若游丝,在废墟上空飘荡“,是因为“我”的求无人倾听、无人在意。

C.文中的老人失去脚下这片土地,就失去了生活的依托,一无所有,他们主要为将来的物质生活没有着落而忧虑,因此他们不愿意离开故土。

D.文章以拆迁的一处废墟作为典型场景,描写了它的过去和现在,涉及各种不同的人和事物,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狗等物人的情感,极具感染力。

E.文中描述了拆迁之地的废墟、灰尘、噪音等,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盲目拆迁的忧虑,同时对青年人外出打工、对故园漠不关心等重利轻义行为的批判。

7.文章第②段作者写一些人在废墟上忙碌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4分)

8.文章第⑥段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叙事技巧的运用上各有怎样的特点?

请具体分析。

9.文章从多个角度向读者传达了作者的思考,请任选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探究。

(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25分)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

作者卞毓方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

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

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

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

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

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

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

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成。

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惟一终身教授”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

季先生说:

“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

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2006年,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

这又是一顶高帽。

组织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测,高占祥、李国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评估,且说季先生。

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

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是票友。

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

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

季先生讲:

“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

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

7月29日(2005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

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

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

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

”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

“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中国牌”的荣誉有它本土特色的游戏规律:

往往,在你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千推万阻,避而不见;

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它却是不邀自来,蜂拥而至。

——算了,撇开这些背后的玄机不谈,话题还是回到季先生。

笔者觉得,仅就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

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

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2008年12月21日,97岁了,又拿出来修改,在一处添了三行24字:

“万木争高,万卉争艳。

争而不斗,和谐自然。

天人合一,宛然实现。

”其他几处亦有修改。

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

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

嘻嘻,胡为乎来哉!

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

证以笔者的目睹:

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内来见季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

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

“他还很得意。

”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

“文革”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此职。

季先生么,婉拒了。

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

为此,有人曾当面讶怪:

“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

”季先生说:

“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

”——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节选自《文汇报》)

10.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但他一生发表的诗,不超过十首,因此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B.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一诗。

97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恰恰说明了“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出”。

C.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

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D.“文革”后,有人建议季先生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

季先生婉拒了。

而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

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

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

这种笔法在传记中颇有说服力。

11.文中说:

“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请简要概括季老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12.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请简略分析“心迹”的内涵。

(6分)

13.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接评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

休璟少以明经擢第。

调露中,单于突厥背叛,诱扇奚、契丹侵掠州县,后奚、羯胡又与桑乾突厥同反。

都督周道务遣休璟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

永淳中,突厥围丰州,朝议欲罢丰州,徙百姓于灵、夏,休璟以为不可,上书,朝廷从其言,丰州复存。

久视元年秋,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骑数万寇凉州。

休璟以数千人往击之,临阵登高,望见贼衣甲鲜盛,谓麾下曰:

“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乃被甲先登,与贼六战六克,大破之,斩其副将二人,获首二千五百级,筑京观而还。

是后休璟入朝,吐蕃亦遣使来请和,因宴屡觇休璟。

则天问其故,对曰:

“往岁洪源战时,此将军雄猛无比,杀臣将士甚众,故欲识之。

”则天大加叹异。

休璟尤谙练边事,自碣石西逾四镇,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

长安中,西突厥乌质勒与诸蕃不和,举兵相持,安西道绝,表奏相继。

则天令休璟与宰相商度事势,俄顷间草奏,便遣施行。

后十余日,安西诸州表请兵马应接,程期一如休璟所画。

则天谓休璟曰:

“恨用卿晚。

”以契丹入寇,授安东都护。

时中宗在春宫,将行,进启于皇太子曰:

“张易之兄弟幸蒙宠遇,数侍宴禁中,纵情失礼,非人臣之道,惟加防察。

”中宗即位,顾谓曰:

“卿曩日直言,朕今不忘。

初欲召卿计事,但以遐远,兼怀北狄之忧耳。

”景龙二年,致仕于家,年力虽衰,进取弥锐。

时尚宫贺娄氏颇关预国政,凭附者皆得宠荣,休璟乃为其子娶贺娄氏养女为妻,因以自达。

休璟年逾八十,而不知止足,依托求进,为时所讥。

休璟初得封时,以绢数千匹分散亲族,又以家财数十万大开茔域,备礼葬其五服之亲,时人称之。

延和元年七月薨,年八十六,赠荆州大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旧唐书·

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贼六战六克克:

战胜。

B.恨用卿晚恨:

埋怨。

C.致仕于家致仕:

退休。

D.又以家财数十万大开茔域茔域:

墓地。

1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B.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C.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D.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休璟作战勇敢,屡立战功。

他先在独护山打败叛军,受到朝廷破格重用;

后来又在与吐蕃大将麴莽布支的战斗中,身先士卒,以少敌多,大败吐蕃军队。

B.唐休璟声名远播,威震敌胆。

他在洪源与吐蕃战斗中,斩杀了对方很多将士,当吐蕃使者在宴席上谈到他雄猛无比时,引起武则天的大加赞叹。

C.唐休璟熟悉边防,受到重用。

他能记住从碣石向西绵延万里的山川要害,支援安西时,他所估计的兵马程期和实情一致,于是便被武则天任命为安东都护。

D.唐休璟忧心国事,深得信赖。

他在中宗皇帝当皇太子之时向其进言,希望皇太子防备失礼的张易之兄弟。

中宗登上帝位后,还记得这番话。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朝议欲罢丰州,徙百姓于灵、夏,休璟以为不可。

(2)休璟年逾八十,而不知止足,依托求进,为时所讥。

四、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________。

________,故克之……(《曹刿论战》)

⑵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

⑶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

雁儿落过得胜令

无名氏

为浮生两鬓白,观镜里朱颜迈。

忙辞了白象简①,紧纳了金鱼带②。

绿柳倚门栽,金菊映篱开。

爱的是流水清如玉,那里想侯门深似海。

幽哉,袖拂白云外。

彭泽,清闲归去来。

【注】①白象简:

官员上朝时携带的笏扳。

②金鱼带:

即金鱼袋,唐制,二品以上官员佩金鱼袋。

19.上片中的“忙”“紧”二字生动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0.作者在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来间接抒发情感的?

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

21.指出句子中的错误并改正。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七、作文

22.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最近,朋友陪我在小区里闲逛,不知不觉走到了别墅区。

别墅区人口密度小、环境好,再加上美丽的湖景,顿时让人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而一些别墅的主人在花园里侍弄着花草,满园的花香随着轻风徐徐吹来,让别墅外的我也陶醉不已。

还有一些别墅的主人在花园里,放置了藤椅、秋千或棋盘,小夫妻依偎在一起说着甜言蜜语。

我忍不住问朋友:

“同在一个小区,人家住别墅,你住电梯房,心理有过不平衡吗?

再看看,你只有一个小小的封闭阳台,人家却拥有大大的私家花园,会不会因此怨上天不公?

”朋友笑着说,“再大的房子也不过是一个家,我不会艳羡不属于自己的别人的家。

至于别人的花园,那是关也关不住的风景,别人辛苦忙碌着打理,我却成为坐享其成的欣赏者。

我们的人生需要有一双发现美、发现风景的眼睛,更需要有一颗淡定从容、容易满足的内心。

其实,只要内心充盈和丰满,“别人的花园我的景”便能实现,快乐也就触手可及了。

面对这样的情景,你会有怎样的感想?

请仔细阅读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体(除诗歌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A

6.CE

7.①内容上表现了这些人漠视废墟上的生命的麻木心理;

②结构上与下文作者回忆的废墟上曾有过的一幕幕温馨美好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8.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树和人的亲密关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过去的温馨岁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女子从年轻的媳妇变成了年迈的婆婆、树下玩耍的孩童变成了外出的游子的过程,使文章充满了怀旧的情愫。

9.

角度一:

从拆迁工人的角度,强调应该留住生活的温情,尊重生命的存在。

角度二:

从老人和年轻人对比的角度,思考人应该活得有尊严,留住生命的记忆;

角度三:

从树和狗与老鼠、蛇、昆虫对比的角度,强调要懂得坚守,不要轻易改变人格操守等:

(任选两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8分)

10.CE

11.(学识)学贯古今,知识渊博;

(品质)诚实谦虚,严谨执着;

(精神)超凡脱俗(答“清高”亦可);

(情怀)热爱教育。

每答对一点给2分。

答出三点即可。

12.①对官场,敬而远之,了无兴趣;

②对艳羡高官厚禄、投机钻营之人,充满鄙视(或:

鄙视那种爱慕虚荣之人);

③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显示其献身精神。

意思答对即可。

13.季先生是国学大师。

他既精通国学又拥有崇高人格,学堪人师,行堪世范。

①季先生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他的研究涉及到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

②季先生人格崇高,淡泊名利,不计荣辱,只想当一个教书匠。

季先生的研究不局限于国学,不像传统国学家那样一味钻故纸堆,也是研究佛学和梵文的专家。

他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是一位不可超越的“国学大师”。

观点明确,给2分;

理由充分,给4分;

论述严密,给2分。

14.B

15.B

16.C

17.

(1)朝廷商议要放弃丰州,把百姓迁移到灵、夏二州,唐休璟认为不可以。

(关键词:

“罢”“徙”“于”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唐休璟年过八十,却还不知满足,依托权贵以求晋升,被当时的人所讥讽。

“逾”“而”“进”的翻译各1分,被动句式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唐休璟,是京兆始平人。

他年轻时考中明经科。

调露年间,单于突厥背叛朝廷,引诱煽动奚、契丹侵犯掠夺州县,后来奚、羯胡又与桑乾突厥一同谋反。

都督周道务派遣唐休璟领兵在独护山打败了叛军,斩杀俘虏了很多叛兵,唐休璟因此被破格授任丰州司马。

永淳年间,突厥围攻丰州,朝廷商议要放弃丰州,把百姓迁移到灵、夏二州,唐休璟认为不可以,向朝廷上书,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丰州又保存了下来。

久视元年秋天,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领数万骑兵进犯凉州。

唐休璟统率数千人前往迎击,来到阵前登高观察敌情,看见敌兵穿的铠甲颜色鲜艳,便对部下说:

“自从钦陵死去,赞婆投降之后,麹莽布支新任敌兵首领,想要炫耀武力,所以他国内的权贵子弟皆随从而来。

人马虽然看似精良,却不懂得军事,看我为诸君攻取他们。

”于是唐休璟披甲上马,抢先冲入阵地,与敌人六战六胜,大破吐蕃军队,斩杀吐蕃副将二人,斩获敌人首级二千五百个,并将敌兵尸体堆起来封土筑成大坟丘以后而归。

此后,唐休璟入朝,吐蕃也派使者来求和,在宴席上吐蕃使者多次偷看唐休璟。

武则天询问原因,使者回答说:

“去年在洪源交战时,这位将军雄猛无比,杀了我们很多将士,因此想记住他的相貌。

”武则天大加赞叹。

唐休璟尤其熟悉边防事务,从碣石向西越过四镇,绵延万里,山川要害,他都能记在心中。

长安年间,西突厥的乌质勒与诸蕃不和,起兵相争,安西通道断绝,表奏相继上报朝廷。

武则天命令唐休璟与宰相商讨事态,顷刻之间拟好奏章,武则天便批准施行。

十几天后,安西各州上表请求接应兵马,行程和日期与唐休璟所估计的完全一致。

武则天对唐休璟说:

“只遗憾重用你太迟了。

”因为契丹进犯边境,他又兼任安东都护。

当时中宗李显当皇太子时,唐休璟出发之前,进宫报告皇太子说:

“张易之兄弟侥幸受到恩宠的待遇,多次进入后宫参与宴会,纵情任性有失礼节,这不是朝臣应该做的,希望防备观察。

”中宗登上帝位后,望着他说:

“您从前对我的直言,我到现在还没有忘记。

当初想召您进京议事,只是因为您在边境路程遥远,又考虑到北方边境的安危。

”景龙二年,唐休璟退休在家,身体和精力虽然已经衰退,但获取功名之心更加强烈。

当时尚宫贺娄氏经常干预国政,依附她的人都得到恩宠和官位,唐休璟就为儿子娶了贺娄氏的养女为妻,借以使自己的官运通达。

唐休璟年过八十,却还不知满足,依托权贵以求晋升,被当时的人所讥讽。

唐休璟起初得到皇帝封赏时,把几千匹绢分别散发给亲戚和族中之人,又拿出家里的几十万钱财重修家里的墓地,用完备的礼节重新安葬他五服之内的亲属,当时人都称赞他。

延和元年七月,唐休璟去世,终年八十六岁,赠荆州大都督,谥号忠。

18.⑴三而竭。

彼竭我盈⑵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⑶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9.(4分)“忙”“紧”均为“急忙”的意思,生动地描绘出作者辞官去职的急迫心情和决绝态度,(2分)表现了作者对在污浊官场中虚度光阴的懊悔之情和对回归田园的渴盼之情。

(2分)

20.(4分)①借景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