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3660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的研究,而对儿童具体道德行为的养成的研究不是很多。

我国的教育对学生习惯的培养相对欠缺,对学生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往往注重“知、情、意”这几方面的研究。

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的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等,其中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关于“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最为著名。

“以研兴校”一直是我们的办学思想,学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一支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

瓦埠中学是所老校,在全校教职工辛勤耕耘下,在教育科研、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被评为六安市特色示范学校、市绿色学校、市家校名校、文明单位、省级优秀校团委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培养了一大批的业务骨干,其中市级教坛新星、教学能手若干名,多人在省级等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和论文评选中获奖,学校形成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

教师的教科研热情更是高涨,教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是经过精心选拔的,他们具有较好的理论修养和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是骨干教师,课题组多数成员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科研能力,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人,中学一级教师1人,助教2人,长期从事一线教学,都承担过班主任的工作,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较好的研究水平,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力保障。

学校在养成教育软件方面的建设也是非常丰富的,学校建校伊始,就确立了加强德育研究的办学思路,选准了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办学举措。

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学校总结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

学校按照“人人是窗口,处处显风范”的标准,制定了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班风,瓦埠中学文明礼貌用语》、《瓦埠中学一日常规管理要求》等制度。

学校把各部门工作及各类人员职责明确细化,分别制订了《班级管理目标》、《瓦埠中学领导成员量化评估细则》、《瓦埠中学教师量化考核方案》、《瓦埠中学班(队)量化考核方案》、《瓦埠中学关于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的规定》及《团委常规管理量化细则》、《文明办公室创建规范》等一系列制度。

严格要求每一位师生,以文明的形象展现个人的素养,从仪容仪表,到举止言行,以至精神风貌等各方面都做了严格要求,不断加强行为修养,处处强化人格力量,形成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独特管理风格。

二、理论依据

1.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最新发展就是将多种认知过程(如思维、知觉、期望、自我陈述)融入行为主义的框架中。

这些新理论认为,学生存在一些有缺陷的认知过程,这些有缺陷的认知过程引导或控制他们的行为,如果改变了这些认知,行为也将随之改变。

2.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格。

其理论精髓是“认知——发展”,他认为道德发展的核心是道德思维的积极发展,而道德发展同理智发展一样有着一个明显阶段特点和顺序的连接过程,道德发展及道德认知是循序发展的。

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知行统一,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研究目标

1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探索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3.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4.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研究内容

按照《中学生德育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拟订研究目标。

其主要内容是:

1.学习行为:

学生学会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勤于思考,认真、按时完成各科作业等。

2.生活行为:

学生穿着打扮有讲究,争做文明学生等。

3.劳动行为:

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节约利废。

4.交往行为:

学会和他人和谐相处,正确的接人待物,文明礼貌礼仪等。

5.如何完成学生习惯养成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教学常态下进行,以行为训练法为主,辅以个案研究法、活动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文献研究法,以实验前后的学校习惯、家庭习惯和社会习惯的横向比较作为对照结果。

1、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是养成教育的最好方法。

因为只有通过行为训练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身体力行,知行统一,才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形成好思想、好品质、好的习惯会使他们受举益终身。

在具体的训练中做到:

(1)要坚持经常,持之以恒。

(2)严格要求。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检查与评比结合起来。

 

2、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组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反映或说明一般性问题。

3、文献研究法。

查阅了有关中学生养成教育研究的文献,全面综合分析《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等各种规范性文本,清理、筛选出了有关中学生道德行为要求的内容因素,进行归纳整理,使之规范化、系统化、序列化,进而概括出永恒的21天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内容及标准。

4、活动教育法:

我们针对中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开展丰富多采的养成好习惯的活动。

5、榜样示范法:

用典型去给学生做榜样,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努力,经常对照检查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六、研究原则

1.从实际出发原则养成教育研究在我校仍处在探讨阶段,每个人的现有情况和生活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一下子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或是所有的学生所达到的水平一致,这是不现实。

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有阶段有层次的逐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2.整体性原则要用素质教育整体观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导本研究课题的实施,既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遵循符合农村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3.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合作者,采用以师生活动为主的研究,给师生提供足够的研究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师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给予主动感知知识的机会,尊重其个体的选择。

4.渐进性原则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要经过长时间的日积月累,才能形成持久、稳定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6月)

第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3项任务:

1.确定、论证实验课题,成立课题组,资料组,确定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

2.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有关教师学习中外优秀德育理论。

3.确定学校开展研究的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1年4月)

本阶段目标:

目标一:

学。

通过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目标二:

做。

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

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通过激励评优树立典型,带动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目标三:

管。

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我管理,自主管理。

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第三阶段:

形成成果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

在第二阶段全面深入研究之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并申请专家鉴定。

六、研究过程

1、环境导行—以认知来引领孩子的行为

校园的环境氛围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映,它对学生言行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学校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就必须将这种文化映射到学校的办学宗旨、管理模式、师生意识甚至学校外部建设上。

我校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把我们的养成教育文化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养成教育的要求,并转化为个体的意识和动机。

(1)营造人性化的学校大环境

学校在环境创新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符合学生思维、学习、成长的规律和特点,校园环境既洋溢着生动活泼、又体现着文明素养。

首先让学校的墙壁说话,走廊上张贴名人名言启迪学生奋进,悬挂伟人、科学家、英雄模范人物的画像,让学生与之天天见面,以他们为榜样来激励自己;

把学生各种活动的图片张贴于校内校外的宣传栏,及时传递着学校的最新时讯,鼓励学生多实践,多体验;

开辟专门的涂鸦墙,让学生参与设计,亲自动手,孩子们将各种好学、诚信、孝亲的小故事以及生活小场景幻化成一幅幅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图画,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便于学生接受和效仿。

学校更是见缝插针,草坪上错落有致的树立着各种标语,提醒学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励志雕塑”坐落草坪四周,告诉学生要勤学苦读励志成才;

校园中间的走道旁,刻有校风、学风、班风、校训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展板挺立两边,学生每天进入校园就可以看见,耳闻目染的熏陶将外在的规矩默化成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

我们还注重无形环境的营造,学校通过广播站,进行《瓦埠中学文明礼貌用语》、《瓦埠中学一日常规管理要求》等制度的专题讲座,大力宣传文明礼仪教育内容。

设计了“我在养成教育中成长”、“文明礼仪标准我知道”、“我来评一评”等丰富而又充满趣味的节目形式,吸引了学生的热情收听和积极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组成学生记者团,及时报道优秀班级的养成教育成绩,如“课间活动报道”、“公益劳动报道”、“卫生区管理报道”等,推广管理经验,引导学生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校环境创新的过程中,学校把一切因素按照教育者的意志纳入学生的直觉和感兴趣的范围内,从而影响、诱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心理和生理的成长,使教育阵地进一步扩展,使教育内容进一步扩充,从而形成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激发创造的良好环境,提高教育的整体性。

(2)创设个性化的班级小环境

班级是学生交往的基本场所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学生在学校的活动主要在班级中进行。

它是学生良好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主要阵地。

为此,我校开展了系列的班级文化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和谐、宽松、充满人文气息的班级环境氛围。

如何在几间教室里做文章,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有的班级充分利用教室后墙的黑板报,每周一期,每期板报因时因事确立一个明确的的主题,如逢母亲节就以“母爱”为主题,遇到国庆节就以“爱国”为主题,如果班级里学风有问题,就以“好学“为主题……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板报成了很多班级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有的班级设立了“班级日记”,“留言簿”等师生对话阵地,在里面记下每个人的点滴进步;

有的班级设立了图书角,宣传栏,墙壁上张贴着同学们自己搜集、自己书写的名人名言和励志警句;

有的班级实行了值日班长、纪律卫生监督员制,每天一轮换,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主人翁,体验到班级管理的苦与甜,充分调动了全体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有的班级在黑板上设立新闻角,摘抄每日的国内外新闻,鼓励同学们关心国家大事。

精心的布置让我们教室的每一寸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浸润着人文的馨香。

学校在创建班级特色文化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班级文化建设异彩纷呈。

在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之中,学生的道德行为水平得到了潜移默化的规范和提高。

(3)家校联手共创和谐的家庭环境

福禄贝尔有一句名言: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在纷繁的环境因素中,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就是家庭环境,我国古代的“孟母三迁”“陶母据鱼”的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

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青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

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对孩子有一种熏陶、感染和影响作用,有益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更有益于孩子人文素质的提升。

我校是市级家长学校名校,各种形式的家长座谈会成为我们与家长联系,传递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共建良好育人环境的桥梁和纽带。

比如我们要求每个家庭要尽可能的准备一些人文藏书,父母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并把它同化为自己的学习兴趣与行为模式。

还要求家长在生活中处处能以身作则,让孩子在模仿中,在天长日久的熏陶中,达到道德认同的更高境界。

2、体验践行——在活动中规范孩子的行为

(1)加强常规教育的管理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来自严格而有序的常规教育管理。

为此,我校把每学年的第一个月确定为常规养成教育月,每学期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

在这些宣传活动中,学校通过广播站、晨会、周会、学生座谈等形式向学生宣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瓦埠中学一日常规管理要求》等规章制度。

各班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

每年学校都要重点对初、高中的新同学进行宣传教育,每年的高一新生都进行军训活动,对他们的各种行为进行集中规范和培训,让学生以各种方式了解学校,认识学校,让刚入学的学生很快融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为接下来养成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行为学家认为,考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不能以特定情形下的特定行为作为评价标准,更多的应该是依据一个人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因为它更接近常态,所以也更为真实。

我们学校的养成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常态的生活德育教育,强调养成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时时进行、处处体现,对学生不搞“应景式的教育”,不搞任何形式的突击性迎检。

我校的养成教育是全天候的,从早晨进入校园的仪容仪表和个人卫生情况的检查到课堂坐姿、精神状态的检查,从课间活动是否安全文明的检查到早中晚室内外卫生的检查,养成教育涵盖了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常规管理要从严要求,更重要的是讲究方法,如校园卫生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题,早晨可能干干净净,晚上地面就是一层纸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划片包干制、分班级值周、课间互纠互查等方法,我们这个近一千人的学校,每天放学校园是干净如初,一天下来全校垃圾也只有一小板车。

工作中我们注意了别人没注意到的细节,坚持了别人没能坚持到底的好的做法,因此我们的养成教育做的扎实有效。

(2)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主题活动

我们按照“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的思路,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教育资源,摈弃机械的说教方式,寓教于情,寓教于乐,通过形式多样、学生自主参与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有计划的开展系列喜闻乐见的团队活动。

我们有许多的传统活动,如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师生同台,举校联欢,歌咏、舞蹈、表演、绘画、棋艺,形式多样的项目几乎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释放自我的机会和舞台;

每年的十一月份要举行瓦埠中学冬季运动会,踢毽子、跳绳、田径赛、拔河,人人参与,层层选拔,最后评出各项运动的体育健将,学生从学习中解脱出来,通过比赛,增强了体育观念,体验到了公平竞争的快乐;

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写字比赛、朗读比赛,阅读比赛、习作比赛,这些比赛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另外,我校团队部每学期都要开展一个主题活动,如以“爱”为主题,引导同学们探讨如何爱祖国、爱父母、爱自己、爱学校;

以“安全”为主题,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地震、火灾、洪灾等灾难来临时应急逃生,同时组织各种形式的逃生演练;

以“世博会”为主题,引领学生关注世博,了解世博的历史文化,感受先进的科技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除了这些常规活动,还有许多别具一格的临时活动,比如针对现在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这一现象,学校举行了“小鬼当家”的比赛,我们把家庭场景搬到操场,模拟早晨起床的情景,从穿衣、叠被子、刷牙、洗脸、吃饭到最后背书包上学,比一比谁做的最快最好。

家长们都反映,通过活动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还有很多,比如母亲节我们组织了“为母亲洗一次脚,孝敬父母一辈子”的活动,环保日我们走上街头打扫社区,禁毒宣传日我们更是走进社区散发传单,中秋节猜谜语吃月饼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父母,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起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活动中,我们尽量让学生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视角去参与体验,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并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道德的判断与选择,形成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检查督行——在评价中强化孩子的行为

(1)实行量化管理,坚持结果通报

长期的养成教育实践,我校形成了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以教师引导督促为辅的养成教育机制,以学生干部为骨干,以值周生为主体的检查机构,做到事事有人查,处处有人管。

从进入校园开始,每位学生的一言一行就进入了我们的量化范围,从穿着卫生、课间活动、两操路队以至班级卫生、课堂纪律等方方面面都有细致的量化分值。

量化结果分类分项每日通报,每天放学后结果公示在教学楼前的黑板上。

这样每天学生就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前一天的量化成绩,而在进入班级之前驻足量化考核黑板前已成为了我校学生的一个习惯,同学们在黑板前三三两两的议论评价也成为我校的一道风景和一种文化。

看着同学们浏览时或高兴骄傲或沮丧神伤的面孔,你会发现,量化考核已走入了孩子们的内心,成为了他们自我鞭策、自我激励、赶学赶超的一个推动力量。

与日通报制度相连贯的还有周小结,月展示、学期总结制度,完备的量化管理制度保证了养成教育目标的实现。

大家肯定会怀疑如此细致的量化方案我们是如何去执行的,的确,为了保证量化方案的切实贯彻,我们的督管制度要求做到“严”和“恒”两个特点,“严”,就是严格执行规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恒”,就是持之以恒,始终如一,任何时候都不放松标准。

学校实行了多层的督导管理网络,每天有专门的值班领导全面巡查、值日教师分楼层巡视,团委值周的小干部随时抽查,班级之间、班级内部的互查。

这样的严密的督导体制,像一张大的滤网,将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过滤出来,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引导,使养成教育有始有终。

(2)评先比优,创新评价体系

“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这是我校的一种理念。

我们改革了对学生的评价制度。

在养成教育中,我们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奖励优秀个人、先进集体来督促后进。

我们坚持每学期结束时,以一学期量化考核成绩为主要标准,评出优秀班级和优秀个人,这些荣誉涵盖了学生发展的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

这些荣誉无疑会化作学生成长前进的动力,激发同学们的荣誉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优秀者有了动力,落后者有了压力,而且会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

这样,每一个孩子都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成为“星级少年”。

这样一种评价方法,少了粗暴的训斥,少了严厉的惩罚,而多了一份激励,多了一份温暖。

这种评价还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既关注终结性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这样使得所有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追我赶,为争做“星级少年”而时时刻刻自觉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养成教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3)多方联手,形成督导合力

一个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仅靠学校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我们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家校联动,内外并举。

我校高度重视家庭、社会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成立了家校委员会、家长监督委员会,成立了以公安、司法、家庭、学校为一体的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将养成教育的内容分化到家庭和社会中去。

现代家长虽然学历层次高,但对孩子过分溺爱,怕让孩子吃苦,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影响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针对这样的普遍情况,我校聘请教育专家给家长讲教育孩子的知识,借家长会这个平台和家长交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分享成功的教育方法。

使用《留守儿童之家》也是我们与家长沟通的一个重要的桥梁,老师将孩子在校各方面的表现以及老师的评价和建议记录在上面,同时家长也可以将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反馈回来,这样孩子点滴的进步都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从而激发孩子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信息交流的畅通也为家校联手开辟了一个便捷高效的交流平台,电话、短信实现了教师、家长一对一的及时交流,学生中有什么异常情况,家长都能在第一时间获知。

“家校通”、网络更是加深了师生、生生、教师和家长的交流讨论,一些当面不便说的话,不好提的建议和意见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大家的真诚交流。

我们还定期开展亲子共同参与的“心灵的沟通”主题班会,让孩子、家长、教师相互走进了对方的内心世界,构建和谐的家校共建的氛围。

通过家校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形成了合力,帮助孩子养成习惯、建立自信,健康成长。

七、研究成效

1、从学生方面来看,学业和品行相互促进

养成教育研究实施一年来,到底给学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在学校七至八年级做了一个抽样调查,根据语、数、外三门任课老师的反映,综合情况如下:

行为习惯

学习成绩

习惯明显改善

习惯有些改善

习惯没有改善

习惯变坏

成绩明显进步

成绩有些进步

成绩没有变化

成绩退步

(1)班50人

25人

16人

8人

1人

18人

27人

4人

(2)班52人

28人

14人

10人

20人

21人

9人

2人

(1)班55人

29

15人

24人

(2)班58人

32人

3人

23人

29人

以上抽样数据反应出了这样一个客观的事实,自我校实施养成教育课题研究以来,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学业成绩上都有明显的进步。

而且清楚可见,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是彼此关联、互相促进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不断进步的学业成绩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能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