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3663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docx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题

汝阳一高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30分)

一、积累与运用:

(18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北京四中网校

A.曲肱(gōng)社稷(jì)稽首(jī)鲜克有终(xiǎn)

B.熊蹯(fán)弑君(shì)信禀(bǐng)上下相蒙(mēng)

C.衮职(gǔn)嗾使(sǒu)忿懥(zhì)观其辟丸(pì)

D.孝悌(dì)舟舆(yú)布橐(tuó)靡不有初(mǐ)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守陈规拾人牙慧披星带月英雄辈出

B.班门弄斧川流不息一愁莫展迫不及待

C.责无旁贷草菅人命和衷共济首屈一指

D.贻笑大方功亏一匮脍炙人口自顾不遐 

3.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的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二十四史”在编写的过程中沿用了《史记》开创的编年体例,由朝廷主持编纂并得到了认可,因而又被视为“正史”。

C.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被尊称为“亚圣”。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认为人性本善,认为人人都能做圣贤。

D.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它以合手礼法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水是万物之源,能否从根本上_______“旱魔”,成为我区发展的重大课题。

这个沉甸甸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水管站全体技术人员的肩上。

 ②一位的士司机遭到了3名自称是“城管的”男子的殴打。

事后,虽有警方到场________并将打人者控制,但得知此事的数百名的士司机仍迅速聚集到现场,围住打人者齐声要求其道歉。

 ③当下有些人对茶的重视很不够,________形成偏见,以为中国的茶只是普通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一些进口饮料。

  A.降服 处治 甚至   B.降伏 处置 甚至

  C.降服 处置 因而   D.降伏 处治 因而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楼市步入调整期后,放松“二套房贷”政策的呼声不绝如缕,但银行界普遍担心,房价正在下降,房贷风险较高,不敢轻易改变政策。

B.中国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正月初一在台北木栅动物园正式与游客见面,台北市十室九空,纷纷涌向动物园,一睹熊猫风采。

C.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在国际上的地位举重若轻,中美之间也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贸合作格局,可以说,中美双方在很多领域的合作已经具有全球性的意义。

D.凡事过犹不及,我们应当尽量避免极端的思想和做法。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的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B.2008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在北京揭晓,当选人覆盖了证券、新能源等行业和领域。

解读名单,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2008年中国经济的热点和脉搏。

C.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我国民营企业遇到了困难和挑战十分严重,在改革开放30年中创造了巨人经济奇迹的广东民营企业能挺过这一关吗?

D.“山寨”一词既然有了全新的解释和丰富的社会内涵,就不能有任何的“匪”气,不能成为当作无视知识产权、制假贩假的挡箭牌。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晋灵公不君《左传》

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

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

“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

“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

曰:

“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

对曰:

“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

“不然。

”对曰: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宣子曰:

“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

“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越竟乃免。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患之,使锄麑贼之  贼:

刺杀

B.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

急骤,强烈的意思。

C.晋侯饮赵盾酒饮:

给……喝

D.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书法:

记事的原则

8.下列四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晋王之将终也

B.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C.今近焉,请以遗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而望幸焉

9.下列内容可以反映赵盾是“古之良大夫”项是(  )(3分)

(1)盛服将朝   

(2)宣子骤谏(3)见灵辄饿,问其病

(4)宣子曰:

“呜呼!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A.

(1)

(2)(3) B.

(2)(3)(4) 

C.

(1)

(2)(3)(4) D.

(1)

(2)(4)

10、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厚敛以雕墙;多多地征税用来涂饰墙壁。

B.弃君之命,不信:

放弃君主的命令是不守信用。

C.晨往,寝门辟矣:

天快亮时到了赵盾家,卧室的门还关着。

D.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穿好朝服准备上朝,天还早,坐在那闭目养神。

第二部分(120分)

11.按照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7分)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分)

(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4分)

12.背诵默写(16分,每空1分)

1、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3、君子坦荡荡,。

4、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5、无,;有,。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皆知善之为善,。

7、,而攻坚强者,。

8、六十而耳顺,,。

9、小国寡民,,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10、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仁焉。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7分)

行香子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孔子在雨中歌唱

林语堂

尽管孔子缺点难免,言行不一,经常疏忽大意,但他不失为一位富有魅力的人物。

其魅力在于他具有强烈的人情味和幽默感。

《论语》中记载的许多格言,只有当作孔子与其亲近弟子之间轻松幽默的谈话来读,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弟子在郑失散。

有人看见孔子站在东门,便告诉子贡说:

“东门有人其颡(sǎnɡ,脑门)似尧,其项类陶皋,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他们重逢后,子贡把那人说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

“形状未也。

而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我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孔子,他强挣扎,时而得意,时而沮丧,但总是保持自身的魅力和良好的幽默感,也不惜自我嘲弄。

这是真实的孔子,他并不是儒家学者和西方汉学家欲使我们相信的那种圣洁完美、无可指责的人物。

  实际上,人们只有通过孔子的幽默感才能真正鉴赏他的人格美。

他的幽默不是庄子式的睿智和讥讽,而是和蔼可亲、听天由命的幽默,这更具典型的中国特色。

孔子的人格美经常不为批评家所注意,要感知他身上的巨大吸引力和真正可爱处,惟有与他朝夕相处,形影相伴,就像他与其门徒那样的亲密无间。

在我看来,孔子的伟大不在于他是社会公德的光辉典范,也不在于他是中年初出茅庐便杀少正卯的激进改革家,而在于他是中年老成的孔夫子。

他在政治上失败后才彻底放弃政治抱负,潜心从事学问研究。

  《史记》记录他一生中这段时期的事迹,其动人心魄的力量,可与《新约·福音》写客西马尼园的一段相媲美,不同的是前者以幽默的情调结尾,因为孔子总是敢于嘲笑自己。

那时,孔子周游列国,想找到信任他的统治者,让他掌权,结果四处碰壁,饱受羞辱。

他两度被捕,还曾与弟子挨过七天饿,因为他要像疯狂的预言家一样游说各国,而得到的却是轻蔑、嘲笑和闭门羹。

他愤然离开齐国,连半小时就能够做熟的午饭也等不及吃,仅带上从锅里舀起的湿米就走了。

在卫国他羞辱地坐在车上跟随卫公夫人的车子招摇过市,他只得自我解嘲说: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他论说仁义时卫灵公仰头看着凌云展翅的大雁,于是他在陕西涉黄河往见赵简子,却又遭间阻,他呆在黄河边叹道:

“美哉!

水洋洋乎!

丘之不济此其命也乎。

”因此离开卫,又回到卫,再离卫后,接连去了陈、蔡、叶、蒲诸国,跟随的有几个忠诚的弟子,犹如一群流离失所的人,这时弟子也露出了失望的神色和些微的懊悔,但据说孔子“仍旧讲诵弦歌不衰”。

《史记》里说,孔子那个时候正是“温温无所试”。

  那时孔子及其追随者发现自己困于陈蔡之间,他们当时的谈话深深感动了我。

这是孔子一生的转折点,从那以后孔子便回到故乡鲁国致力于编著书籍。

  孔子在雨中歌唱,谁能不为雨中高歌者所感动?

他在那里,带着弟子飘泊荒野,无计可施,无路可走,像一群难以言状的叫化子或流浪汉,但他仍会开开玩笑。

他没有愤怒的情绪。

我不明白,中国画家为什么不绘出一幅最能表现孔子其人的荒野图。

14.孔子幽默感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对孔子人格美的体认与批评家有何不同?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全文,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一本《论语》,博大精深,从人立身处世准则,到治国之道,无所不包。

弱水三千,只取其中一瓢饮,就够我们琢磨的了。

请选取《论语》中你所欣赏并有感悟的一则话进行阐发,表达你的感想。

(不少于200字)(10分)

三、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一个黑人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

每天早上,他将木桶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

令他生气的是:

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男孩很生气,父亲摸着孩子的头说:

“儿子,别伤心,我们可能对风本身没有办法,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

”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去井边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把水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去了。

翌日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地爬了起来。

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只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只被风吹倒,也没有一只被风吹歪。

小男孩高兴地笑了。

他对父亲说:

“不想木桶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自身的重量。

是的,我们可能改变不了风,也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我们自身的重量和我们自己心灵的重量,这样我们就可以稳稳地站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不被风或其它东西吹倒或打败。

生活中也有同样的情形,请认真阅读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汝阳一高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答题卷

第二部分(120分)

11.按照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7分)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分)

(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4分)

12.背诵默写(16分,每空1分)

1、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

”(1分)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2分)

3、君子坦荡荡,。

(1分)

4、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2分)

5、无,;有,。

(2分)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皆知善之为善,。

(2分)

7、,而攻坚强者,。

(2分)

8、六十而耳顺,,。

(2分)

9、小国寡民,,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1分)

10、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仁焉。

”(1分)

三、诗歌鉴赏:

(7分)

13.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4分)

15.(4分)

16.(8分)

17.(8分)

18.阅读延伸(10分)

200

五、写作(60分)

700

800

900

汝阳一高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1.B2.C3.B4.B5.D6.A7.B骤:

多次,屡次的意思。

8.CA代词/取独,B语气副词/代词D兼词/助词9.A10.C

11.略

12.略

13.答案:

(1)《行香子》一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3分)

(2)示例1:

动静结合。

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

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

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4分)

示例2:

白描手法。

例如“有桃花红”三句,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再如“正莺儿啼”三句,在客观的再观中,营造一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图画。

示例3:

寓情于景。

整首词通篇写景,描绘了“小园”一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字里行间贮满盎然的意兴。

(如果答其他表现手法,如渲染、拟人、移步换景等,可酌情赋分)

14.孔子的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