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试题集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3772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学试题集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理学试题集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理学试题集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理学试题集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理学试题集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理学试题集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理学试题集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理学试题集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理学试题集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理学试题集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学试题集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理学试题集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学试题集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理学试题集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选择题

1.药理学是研究:

A.药物效应动力学 

 

B.药物代谢动力学

C.药物的学科 

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原理

E.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是: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制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E.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取决于:

A.药物剂量的大小 

B.药物脂溶性大小

C.药物Pk大小 

D.药物在体内吸收速

E.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

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A.原发作用与继发作用

B.防治作用与副作用

C.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

D.预防作用与治疗作用

E.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5.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往往呈现:

A.毒性较大 

B.副作用较多

C.过敏反应较剧 

D.容易成瘾

E.以上都不是

6.下列关于副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B.大剂量时产生的

C.由于病人有遗传缺陷而产生的作用

D.停药后出现的作用

E.药物反应危害性大

7.下列药物中,化疗指数最大的药物是:

A.A药LD50=50mg 

ED50=100mg

B.B药LD50=100mg 

ED50=50mg

C.C药LD50=500mg 

ED50=250mg

D.D药LD50=50mg 

ED50=10mg

E.E药LD50=100mg 

ED50=25mg

8.可表示药物的安全性的最佳参数是:

A.最小有效量 

B.极量

C.治疗指数 

D.半数致死量

E.半数有效量

9.药物被动转运的特点是:

A.需要消耗能量 

B.有饱和抑制现象

C.可逆浓度差转运 

D.顺浓度差转运

E.需要载体

10.药物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 

B.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

C.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 

D.消耗能量,无选择性

E.无选择性,有竞争性抑制

11.酸化尿液,可使弱碱性药物经肾脏排泄:

A.解离↑,再吸收↓,排出↑

B.解离↓,再吸收↑,排出↓

C.解离↓,再吸收↓,排出↑

D.解离↑,再吸收↑,排泄↓

E.解离↑,再吸收↑,排出↑

12.在碱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C.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D.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E.排泄速度不变

13.药物的首关效应可能发生于:

A.舌下给药后 

B.吸入给药后

C.口服给药后 

D.静脉注射后

E.皮下给药后

14.1次给药后,约经过几个T1/2,可消除约95%:

A.2—3个 

B.4—5个

C.6—8个 

D.9—11个

E.以上都不对

15.肝药酶:

A.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B.专一性高,活性很强,个体差异大

C.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

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E.专一性高,活性很高,个体差异小

16.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A.起效快慢 

B.代谢快慢

C.分布 

D.作用持续时间

E.与血浆蛋白结合

17.药物消除的零级消除动力学是指:

A.吸收与代谢平衡 

B.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

C.单位时间消除恒定比值的药物

D.单位时间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E.药物完全消除到零

18.体液的PH影响药物转运是由于它改变了药物的:

A.水溶性 

B.脂溶性

C.pKa 

D.解离度

E.溶解度

19.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k(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是:

A.0.693/k 

B.k/0.693

C.2.303/k 

D.k/2.303

E.以上都不是

20.某药的半衰期是6h,如果按0.5g/次,一天3次给药,达到稳态血浆浓度所需的时间是:

A.5—10h 

B.10—16h

C.17—23h 

D.24—30h

E.31—36h

三、填空题

1.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 

、 

和 

2.受体占领学说中的“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的 

,也有较强的 

,而“拮抗药”则无 

3.肝药酶的特点是 

性低,有 

现象。

4.药物的不良反应有 

、 

等。

5.联合用药的结果可能是药物原有作用的增强称为 

,也可能是药物原有作用的减弱称为 

6.药物的转运方式为 

7.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包括 

-

及 

四、是非题

1.变态反应与药物的剂量大小无关,且不易预知。

2.大多数药物在体内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3.弱酸性的药物中毒通过碱化尿液来促进药物经肾排泄。

4.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则药物的作用维持时间长。

5.肝药酶诱导剂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

6.血浆半衰期长短与原血浆药物浓度有关。

7.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往往呈现出副作用较多。

8.影响生物利用度较大的因素是给药剂量。

9.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的效应逐渐增强。

10.药物的治疗指数越大,表明该药物越不安全。

11、药物的最大效能与效价强度成正比关系。

12.药物的极量是指疗程用药的总量。

13.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最小治疗量与最小致死量间的距离。

14.反复用药后,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原因是出现了耐受性。

15.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机体和药物两方面。

参考答案:

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药物效应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效应增加到最大程度后,剂量再增加而其效应不再增加时的效应。

5.首关效应(firstpasseffect):

药物通过肠黏膜及肝时,经过灭活代谢而进入全身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的现象。

自胆汁排进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现象。

药物制剂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份量及速度。

表示体内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

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又称恒比消除。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属于一级消除动力学的药物,经恒速恒量给药后,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的状态。

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患者的生理生化功能,使患者的机体恢复正常。

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是痛苦的反应。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药理效应。

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的现象。

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

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

与受体既有较强的亲和力而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的药物。

与受体只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1.D 

2.C 

3.E 

4.E 

5.B 

6.A 

7.D 

8.C 

9.D 

10.A 

11.A 

12.B 

13.C 

14.B 

15.D 

16.D 

17.D 

18.D 

19.A 

20.D 

1.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2.亲和力、内在活性、内在活性

3.专一、个体差异

4.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

5.协同、拮抗

6.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7.转运、转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