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3818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产30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注重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

6、客观进行投资估算和综合经济评价,使报告成为决策者的可靠依据。

7、节约用地,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农田。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

一、项目背景

根据公司发展长远战略规划,抓住kk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高速发展的机遇,zzxx陶瓷公司与陶瓷基地签订协议,拟筹资在kk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内,规划建设大型建筑陶瓷生产设施,实现公司总体战略结构调整及完成战略发展目标。

目前,已注册成立zzxx陶瓷有限公司,开始进行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

二、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为zzxx陶瓷有限公司拟征用土地449.57亩,建设轻质高强多功能陶瓷墙体材料和高档环保型陶瓷装饰装修材料生产线6条,生产各类高中低挡抛光砖,年总产量3000万m2,其中:

普通渗花抛光砖生产线2条,产量1000万平方米/年;

中档微粉抛光砖生产线2条,产量1000万平方米/年;

高档聚晶微粉砖生产线2条,产量1000万平方米/年。

三、项目管理与实施

本项目建设单位为zzxx陶瓷有限公司,为做好项目的各项工作,将成立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该项目各项手续的办理、项目报批、组织设计与实施等工作。

项目建设期2年。

四、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工程总投资为48639.20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45314.96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118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136.24万元。

本项目资金筹措由项目单位申请银行贷款20000万元,自筹资金28639.20万元。

项目正常年运营,年需流动资金总额为7120.76万元。

除自有铺底流动资金2136.24万元外,正常年需申请银行流动资金贷款4984.52万元。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1

生产规模

万m2

3000

6条生产线

其中:

渗花抛光砖

1000

2条生产线

微粉抛光砖

聚晶微粉砖

2

用地面积

449.57

3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186690

生产设施面积

162990

办公生活设施面积

23700

4

容积率

0.62

5

建筑系数

32.94

6

道路面积

24000

7

围墙

2400

8

总绿化面积

30000

9

绿化率

10

用水量

m3/d

451.38

11

用电负荷

KvA

16130

计算负荷

年总用电量

万kwh

5808

12

年用煤总量

101500

平均6000大卡

13

总投资

万元

48639.20

14

资金筹措

申请银行贷款

20000

企业自筹

28639.20

15

产品销售收入

69000

正常年

16

销售税金及附加

4623.11

17

总成本费用

53719.20

达产年

18

净利润

7993.27

19

所得税

2664.42

20

总投资收益率

20.33

21

资本金净利润率

34.41

22

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20.90

税前

23

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19.91

24

投资回收期

6.49

含建设期

25

贷款偿还期

4.71

26

投资财务净现值(万元)

25725

Ic=12%

27

盈亏平衡点(BET)

54.725

六、结论与建议

项目建成后,可提高瑞源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也符合我国合理高效利用资源的产业政策。

本项目的建设将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可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项目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行。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有利条件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

近十年来,中国的建筑陶瓷产量连续稳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生产和消费大国。

尤其是在全国范围内城市基础建设的持续升温和房地产市场空前利好的环境下,中国建筑陶瓷行业一直呈强势发展。

目前中国的建筑陶瓷生产企业约为3000家,其中在广东、山东、四川、河北以及华东地区的建陶企业数量占全国的63%以上,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86%,其产销量占世界销量的40%。

随着收入和欣赏品位的提高,消费者和组织用户对中高档陶瓷的需求量在增加,中高档陶瓷供应总量高于需求总量,用户对品牌和品种的可选性很强。

从目前国内国外的市场供求情况看,近两年陶瓷抛光砖、内墙砖和仿古砖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

二、kk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规划概况

kk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位于kk省ff市东南部素有ff“金三角”之称的rrttyy三镇交界处,是ll批准的pp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距aa、ss高速公路uu大型出入口仅10km,qq公路穿境而过。

kk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自2007年3月建设以来,严格按照省政府提出的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高效益的“四高”要求,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到2007年12月31日止已启动二期用地工程,共引进陶瓷及陶瓷配套企业47家(其中上亿元以上的项目14家,五亿元以上项目8家),合同引进资金100.69亿元,拟建生产线136条,目前有25家企业开工建设,有13家企业14条生产线已投产或即将投产。

预计2009年将有100条以上生产线投产,到2010年200条生产线将全部达产达标,年产建筑陶瓷产品6.5亿平方米,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20亿元,年利税18亿元,从业人员3.6万余人;

到2012年将有400条生产线投产,年产建筑陶瓷产品14亿平方米,年销售收入350亿元,年利税50亿元,从业人员7.2万余人。

三、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kk是历史有名的陶瓷产地,原材料丰富,陶瓷生产发展历史悠久。

从地理位置看,就销售半径而言kk可以很好地辐射中部地区,并因位于中部紧邻东部地区,企业可以将经营东部地区的市场经验进行很好的移植与衔接。

从管理半径上讲,因kk距离华南在“3小时交通圈”之内,非常方便企业对该地区新上马项目的直接领导与管理。

而且kk有着国内唯一一所陶瓷学院,方便企业聘用并拥有大量高素质的陶瓷行业人材。

根据国内建筑陶瓷产业高集中度、产业集群发展的形势和对建陶产业态势的理性判断,ff市委市政府决定:

整合全市建陶产业资源,大量吸纳沿海建陶发达地区结构调整的转移资本,将ff建成陶瓷产业基地,基地的核心区域布置在市域北面的新街、独城、八景三镇的交界处,以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实现建陶产业从跟随式发展向跨越式战略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

产业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发展道路,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升级,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拓宽国内、国际市场,全面振兴ff市的建筑陶瓷产业。

2、zzxx陶瓷有限公司发起人陈光辉,现任ff市最大外墙砖生产企业kk瑞阳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法人代表),ff市政协委员,从事陶瓷生产行业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对陶瓷市场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拥有一支专业的生产、技术、管理团队。

3、本项目选址于kk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内,属于重点工程项目,ff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项目的投资合作事项与瑞源公司进行了多次具体洽谈,已正式签定了《项目投资合同书》,并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会议,要求各部门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尽快依法依规完善各项审批手续。

目前,zzxx陶瓷有限公司正按部就班地进行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三章市场分析

建筑陶瓷业属于传统产业,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建筑陶瓷产品整体实力较强。

由于中国在原材料资源、劳动力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近年来,我国陶瓷行业发展迅速,产量已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国内产量超过50亿平方米,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

我国的建筑陶瓷出口量不断增加,已经成为陶瓷产品出口的第二大类品种。

在全国范围内城市基础建设的持续升温和房地产市场空前利好的环境下,中国建筑陶瓷行业也一直呈强势发展。

目前中国的建筑陶瓷生产企业约为3000家,其中在广东、山东、四川、河北省以及华东地区的建陶企业数量占全国的63%以上,生产能力约占了全国的86%。

第一节建筑陶瓷市场供需现状

一、国内市场供求现状

自1993年以来,中国建筑陶瓷总产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现在已经占据全球产量的半壁江山,建筑陶瓷制造大国的地位无可动摇。

建陶产业在宏观经济调整的大背景中不断地完善、发展,曾经出现过波折,但基本保持产销两旺的势头。

截止2006年,我国建筑陶瓷总的生产能力已超过50亿平方米。

表2-1为近年来我国建陶产品的产销状况。

2005年燃料与原材料涨价、运输限载、劳动力涨价等因素导致建筑陶瓷行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市场需求也似乎饱和,加上房地产政策调控、环保和税收政策进一步严格,建筑陶瓷行业景气下降,低调进入2006年。

2006年经济宏观面向好,在国家经济总量两位数增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政全面实施、大批农村人口城市化、建筑陶瓷出口增加的带动下,建筑陶瓷产业迅速回升,产销两旺,活力十足。

据初步统计,全国陶瓷砖产量50.24亿平方米,比2005年增长20.16%。

表2-22006年中国建筑陶瓷制造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工业总产值(亿元)

同比增长(%)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

同比增长(%)

产品销售收入(亿元)

利润(亿元)

542.94

31.96

254853

11.72

491.79

35.6

22.44

34.26

二、国际市场供求现状

2006年全世界墙地砖的产量已超过70亿平方米,产销率约为94%。

主要生产国及产量:

中国45-50亿平方米;

西班牙6.5-6.8亿平方米;

意大利5.7-5.8亿平方米;

巴西5.7-6亿平方米;

印度3.1亿平方米。

出口国主要有:

中国5.4亿平方米;

意大利3.9亿平方米;

西班牙3.5亿平方米。

美国是世界墙地砖第一大进口国,每年进口3亿多平方米。

2006年我国建筑陶瓷产品出口保持大幅度增长,达5.44亿平方米,增幅29.2%,出口额为17.64亿美元,增长41.05%,增幅列陶瓷各品种首位。

但出口量占世界建筑陶瓷出口总量的份额并不高,近5年来中国建筑陶瓷出口量平均增长率为24%,出口额平均增长率为9%。

2005至2006年建筑陶瓷产品出口美国市场大幅增长,2005年比2004年翻一番。

随着巴西、墨西哥建筑陶瓷的快速发展,产品大量出口美国市场,我国出口美国的建陶产品会受到一些冲击,增幅减小。

2007年中国的建筑陶瓷产品出口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将相对放缓,估计增幅在20%左右。

随着我国建筑陶瓷产业的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将进一步提高,产品形象在国际市场将逐步好转,出口份额将逐渐扩大,并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

表2-32000~2005年建筑陶瓷的进出口量及进出口额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出口量(万m2)

2426.22

5312.27

12486.14

20647.26

31717.81

42072.79

出口额(万美元)

7650.68

15518.82

32486.84

52187.32

83976.96

120472.8

进口量(万m2)

319.32

207.80

183.90

172.31

172.90

182.10

进口额(万美元)

1634.72

1175.50

1233.26

1261.28

1536.87

2028.80

我国的建筑陶瓷产品出口态势良好,但是问题也很多,主要还是自身的问题。

从2001年起,建筑陶瓷出口就受到了众多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一些国家已经裁决征收高额关税。

反倾销案件的频繁发生,给我国建筑陶瓷出口带来了很大损失,丧失了部分很有竞争力的市场。

我国虽是建陶生产和出口大国,但多为中低档产品。

2006年上半年,出口建筑陶瓷平均价格仅为2.55美元/平方米左右,而进口产品价格高达6.53美元/平方米。

1999-2003年,我国陶瓷墙地砖产量增长了48%,但价格却下降了23%,年均降幅为6.5%。

在同一阶段,意大利产量增长率为4.6%,价格上涨了8.3%;

西班牙产量增长率为10.1%,价格上涨了9.1%。

表2-2为我国同意大利、西班牙建陶产品出口价格比较。

三、中国建筑陶瓷的主要产地和产量

1、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分布

我国建筑陶瓷生产企业的区域化集中程度非常高,产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六位的有广东、山东、四川、福建、华东(地区)和河北省,拥有建陶企业数量占全国的63%以上,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生产总能力的86%,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四川、福建、河北、上海周边地区、浙江及河南八大建筑陶瓷生产区域,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3%;

其中年产70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数量增长速度较快,规模最大的企业年产量已达1亿平方米以上。

建陶主要产地和产能分布如下:

泛佛山地区(佛山、肇庆、清远、河源):

22亿平方米;

山东淄博:

8亿平方米;

四川夹江:

5亿平方米;

福建晋江:

4亿平方米;

华东(上海地区、浙江):

1亿平方米;

河北高邑:

1亿平方米;

沈阳法库:

其他:

2亿平方米。

kk省的建陶产量在全国位居第d,而且呈现后来居上的发展势头。

2、民营建陶企业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扩大

中国建筑陶瓷企业的经济成分,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独资、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最近5年,民营企业队伍不断壮大,企业数占行业的一半以上,发展很快,一跃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民营企业通过加大硬件投资,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装备,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扩大。

3、市场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

2006年中国建筑陶瓷行业整体处于产业调整的成熟期,优势企业集中度大大提高。

据统计,2006年行业前十名企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所占行业比重分别由上年的19.29%、21.90%、33.11%增加到22.18%、24.23%、34.17%,大型企业集团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显现。

第二节市场需求预测

一、建筑陶瓷市场需求趋势分析

受宏观经济向好的刺激和出口贸易的带动,未来几年我国建筑陶瓷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主要影响因素和需求趋势分析如下:

1、城市化水平的影响

201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要达到45%左右,2020年将达到60%左右,在未来15年里,我国将有2-3亿农民迁入城镇居住,按人均建筑面积25平方米计算,需新建住宅50-75亿平方米。

现有城市居民住房面积也将增加,加上拆旧建新等因素,15年内预计新建住宅面积达70-90亿平方米。

因此,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刺激建筑陶瓷的需求不断扩大。

2、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建陶产品开辟农村市场创造了机遇。

市场信息表明,2005年起农村建陶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不少企业的新增产品主要在农村市场消化。

广东大多建陶企业在农村的产品销量普遍高出同期20个百分点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3、建陶产品是木制品的主要替代品

国家开始调整消费税政策,对实木地板开征5%的消费税,无疑将影响部分消费人群的选择,陶瓷地砖是实木地板的主要替代品,这将给建筑陶瓷行业带来更大的商机。

4、国际市场对我国建陶产品需求增加

据预测,今后国际建筑陶瓷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预计未来几年国际市场对建筑陶瓷产品的需求将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中国建筑陶瓷产品出口年均递增将超过50%。

(1)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筑陶瓷产品进口税率的降低刺激了需求,如澳大利亚从1988年起已连续降低陶瓷产品的进口税率,使陶瓷进口额猛增10多倍;

台湾则将瓷砖进口税从35%降至17.8%,后又减至12.5%。

近年来英国、德国等国陶瓷出口量减少造成欧美市场的供应缺口,也将形成新的需求。

(2)欧美国家建筑陶瓷产品本土市场供应缺口很大。

如美国市场年消费瓷砖约3亿m2,由于本国仅能满足30%左右,其余70%要靠进口,进口产品金额达到10亿美元左右。

(3)中亚及周边国家建筑陶瓷市场广阔。

俄罗斯、中亚、蒙古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长期以来以资源和重工业生产为主,轻工建材产品非常缺乏,未来一个时期对建筑陶瓷产品的需求量将达到2亿m2左右。

(4)南亚国家建筑陶瓷市场亟待开发。

以印度为例,其面积超过320万km2,人口10亿,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但本国陶瓷企业规模小,年销售额总3亿美元,仅占全球销售总额230亿美元的1.3%。

可见,我国建陶产品在国际市场将呈现持续稳定的增长势头。

二、建筑陶瓷市场的发展趋势

目前,建筑陶瓷市场销售中,70%以上的产品属于中低档产品,30%为高档产品(包括进口产品)。

低档产品充满市场,产品大量积压,市场销售疲软。

产品质量低,配套能力差,产品结构不合理,特别是缺乏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致使一些高档产品还依靠进口。

国外进口的建筑陶瓷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的销售状况也不太好。

其主要原因是是国的经济基础差,国外进口产品的价格较高,百姓手中的资金有限,经济条件达不到购买高档产品的水平。

但是高档建筑陶瓷对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是具有相当大吸引力的,在未来,高档装修在中国有广阔的前景。

中国是世界上建筑陶瓷的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中国的消费市场已引起国外建筑陶瓷界的关注和青睐。

展望我国建筑陶瓷工业的前景,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蕴藏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由于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涂料、复合木地板、有机材料、复合材料等)的出现,使内外墙及地板等装饰材料等呈现出多元化局面,竞争十分激烈;

中国加入WTO之后,关税降低,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尤其是卫生洁具产品进口将会增加,国产品牌高档产品市场占有率将会进一步减少;

占我国建筑陶瓷产品产量60%—70%的沿海企业,因燃油价格持续走高,劳动力成本增加,当地市场严重饱和,销售费用、运输费用成为影响企业盈利的主要因素,企业将面临改变产品结构和企业布局调整的重大抉择。

与此同时,建筑陶瓷工业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架构的形成而快速发展起来的。

股份制、合资、独资、民营和私营企业所占比例超过国有企业比例,其产权结构合理、机制灵活、潜力巨大;

通过“九五”、“十五”国内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达到国外同类企业水平;

建筑陶瓷占总产量40%左右的工厂达到经济规模水平,产业结构相对比水泥、玻璃要合理;

中国加入WTO和亚洲金融危机的结束,给我国中高档产品的出口带来商机。

意大利、西班牙等主要出口国已感觉到来自中国产品竞争的压力;

本部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新一轮经济稳定成长期的开始及房地产业的复苏,国内现有的建筑陶瓷市场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这些为我国建筑陶瓷工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陶瓷产品结构的合理调整,迎合了人们的消费需求。

为了适应国际市场消费的新趋势,英、德、中等国家重要生产和出口国,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从生产日用陶瓷转向生产高科技陶瓷,并开始向艺术化等方面发展。

2、陶瓷产品的趋向为高质低产,陶瓷产品总量将逐渐减少。

目前,日本与台湾一直是亚洲陶瓷生产技术最高、质量最好和出口额最大的地区,近年因资源减少、工人费用高造成利润率下降,已开始转向低产高质。

3、欧美国家陶瓷进口量猛增,其市场大有可为。

近几年来,虽然英国、德国等国陶瓷进口量减少,造成欧美市场的供应缺口。

但是东欧的几个主要陶瓷餐具生产国对西欧出口呈上升趋势;

成套的餐具在欧美仍有很大市场,销售约占总销量的60%。

4、陶瓷产品进口税的降低,刺激着陶瓷产品的国际流动。

为扩大陶瓷产品加快进口,澳大利亚从1988年起已经连续降低瓷器、艺术装饰陶瓷产品的进口税;

从而使陶瓷进口额猛增10多倍,台湾则将瓷砖进口税从35%降至17.8%后又减少至12.5%。

5、陶瓷工业在我国发展较快,销售市场逐渐转旺。

我国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对陶瓷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从国内市场情况看,近年形势喜人,名特优新陶瓷产品供不应求,高档建筑陶瓷和中高档卫生陶瓷十分抢手,质量好的传统产品继续畅销,滞销的只是质量差的产品。

三、项目当地市场分析

kk的陶瓷工业占尽区位、自然资源、人材储备、陶瓷工业基础、与广东等陶瓷产区特殊的人脉等优势,以及对上世纪90年代痛失发展建筑陶瓷大好机遇的重新体认,使其在承接新一轮陶瓷行业转移中出位。

可以预见,kk在新一轮产业调整中将成为新的产业中心。

作为一个为全国的陶瓷业提供了源源不断资金、资源、智力支持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