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3844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2013年5月24日

学位授予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

中国达州

2013年5月

目录(文法经管类)

————————————————————————————————————————————

目录

摘要……………………………………………………………………………………………Ⅱ

Abstract………………………………………………………………………………………Ⅱ

引言……………………………………………………………………………………………1

1、“时势造英雄”——文化对李安的影响………………………………………………1

(一)“发乎情止乎礼义”——东方传统文化对李安的影响………………………………1

1、感情压抑………………………………………………………………………………

2、性压抑

(二)“蛰伏六年,一鸣惊人”——西方现代文化对李安的影响…………………………2

1、对李安创作历程的影响

2、对李安影片主题的影响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文化在李安电影里的表现………………………3

(一)“和而不同”——中西文化在李安电影中的碰撞……………………………………3

1、社会背景文化的冲突

2、家庭伦理道德的冲突

(二)“左右逢源”——中西文化在李电影里的交融………………………………………4

1、对“爱”的包容

2、对“家”的重视

3、李安对影视创作方面的影响……………………………………………………………5

(1)深刻的文化内涵………………………………………………………………………5

(2)强烈的民族意识………………………………………………………………………5

(3)对影视技术的发展与创新……………………………………………………………6

参考文献………………………………………………………………………………………7

致谢……………………………………………………………………………………………Ⅲ

论李安影片中的中西文化的冲击与融合

广播电视编导2009级3班李明指导教师兰景婷

摘要:

享誉国际的导演李安,在太平洋两岸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影视作品跨越中西题材,透视中西文化深刻内涵,融中西文化所不能融,取其之长,在中西文化之间寻求到平衡点,架起中西文化沟通的桥梁。

他以独特的艺术敏感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一部部独具特色的影片,取得了艺术与商业的双重成功,同时对中西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以及《冰风暴》、《理智与情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几部著名影片,分析中西文化对李安的影响、两种文化在其影视作品里冲击、融合的表现以及李安对影视创作方面产生的意义及影响。

关键词:

中西文化;

冲击;

融合;

影视创作

TheoryoftheimpactandfusionbetweenChineseandwesterncultureinanglee'

sfilm

Abstract:

Internationallyfamousdirectoranglee,onbothsidesofthePacificarethegreatachievements,thefilmandtelevisionworksacrosssubjectsofChineseandwestern,theprofoundconnotationofChineseandwesterncultureperspective,integratingChineseandwesterncultureisnotharmony,takeitslong,tofindabalancebetweentheChineseandwesternculture,canhelpbuildabridgeofcommunicationbetweenChineseandwesternculture.Inhisuniqueartisticsensitivityandprofoundculturalbackground,creatingauniquerepositoriesofthefilm,theartisticandcommercialsuccess,aswellasthedevelopmentandfusionofChineseandwesternculturehasimmeasurableinfluence.Thisarticleby"

thefamilytrilogy"

"

drivingforce"

"

theweddingbanquet"

and"

eatdrinkmanwoman"

icestorm"

senseandsensibility"

youngfantasyofrafting"

andsoonseveralfamousfilm,?

analysisofChineseandwesternculture.

Keywords:

Chineseandwesternculture;

Theimpact;

Fusion;

Thefilmandtelevisioncreation

谈论影视艺术的发展,李安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作为台湾籍的国际知名导演,在国际影坛屡获殊荣。

自从在1991年拍摄其成名作电影《推手》,紧随其后拍摄的《喜宴》《饮食男女》更是获得中外观众的好评,因为这三部影片都以家庭伦理为主题,所以被称为“家庭三部曲”。

之后李安涉猎西方伦理文化,拍摄了以西方家庭伦理为主的《冰风暴》《理智与情感》等影片。

尤其是2013年85届奥斯卡奖项,《少年派》在《暮光之城4:

破晓(下)》、《林肯》等大片的夹击之下,同时获得最佳导演奖、最佳视觉效果奖、最佳摄像奖、最佳配乐奖等四个奖项。

2009年2月,美国《娱乐周刊》评选出25位最伟大导演,李安作为唯一一位在榜的华人导演,可见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举足轻重的。

因李安1954年生于台湾,但又长期在美国发展,所以其电影的文化背景既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又不失美国的现代文化,既包涵东方文化的含蓄内敛和西方文化的自由开放,又包括两者文化的碰撞摩擦与融会贯通,他以自己对艺术的敏感及独特的视角,以镜头的形式传播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总之,李安游刃有余的行走于东西方文化之间,架起了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在中西文化的冲击下拍摄出一部部成功的影片,对中西文化的发展、融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时势造英雄”——文化对李安的影响

(一)“发乎情止乎礼义”——东方传统文化对李安的影响

李安出生于传统中国,其祖上是江西望族,是正统的士大夫家庭,而儒家文化是中国士大夫的主流选择,并且他父亲是中学校长,典型的传统文化代表,所以李安从小被灌输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以至后来李安的影片中贯穿的伦理道德多受儒家文化影响。

儒家基本道德核心为“仁义”,那如何做到仁义,“克己复礼为仁”,人能战胜私欲,遵行以爱心为基础的礼,即为仁。

李安接受访问时谈到:

如果说我的所有影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压抑”。

这就说明了要想“为仁”就必须“克己复礼”,也就是必须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来遵守伦理文化。

我们可以看到在李安“家庭三部曲”中“父权”的影子一直贯彻始终,这正是因为李安生于传统中国,从小在“父权”的笼罩下成长,父亲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教育他的同时也压抑了他思想情感的正常表达,以至于“压抑”这一主题贯穿于他的各部影片中。

当然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儒家思想教育,使东方传统对感情问题比较含蓄的同时备受压抑,这是造成压抑的根本原因。

1感情压抑

中国保留下来的儒家传统真正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审美追求和思维特色,中国儒家文化所掌管和操纵的礼乐文化,确实规范了人们的社会行为,而且丰富和传达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使人们逐渐文明化,但是由于儒家文化过分强调伦理而难免抑制了情感的自由发挥。

对于感情的压抑,很多人受传统文化社会舆论的影响,宁可“相忘于江湖,”也不会冲破传统礼教的约束而去争取“相濡以沫”,与此同时还要压抑自己的感情达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境界。

更可怕的是长久以来大家已经认识不到,自己的本性早已被压抑变形,从小时候开始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我们能够随心所欲的做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由此我们都早已习惯了压抑自己,来维护看不见伦理道德。

在李安的电影中很好的表达了“压抑”这一主题,而且在影片中当人们被压抑到一定的程度,便选择冲破伦理纲常,做了一次自己感情的主人。

比如在影片《饮食男女》中的老少恋,本片中的父亲长期处于漂泊和分裂的状态,他的漂泊是生活历程和个人情感的漂泊,他的分裂决定于中国传统文化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的典型的分裂状态,饮食是台面上的东西,可以发展成为一种令人羡慕的艺术,男女则是台面下的东西,各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

随着女儿的长大成人,要么克己守欲,继续让自己终身孤老;

要么接受现代生活,选择新的情感道路。

在看到女儿都快找到自己幸福的时候,老父亲终于忍受不住压抑,在“最后的晚餐”中,他宣布与比他年轻30岁的锦荣结婚,这是一种解脱,也是对传统礼教的一种挑战。

影片的开始父亲爱护子女、注重家庭观念、对亡妻不离不弃,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好父亲的形象。

这时的父亲用精神分析理论来讲,父亲还处于潜意识阶段,也就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系统中的自我,自我阶段追求的是现实原则,也就是父亲的行为受到道德因素的制约,让父亲压抑自我的本性。

再看后来的父亲形象,他宣布与比他年轻30岁的锦荣结婚,这时他的人格面具一下脱落,父亲不再受到传统道德的制约,这时的父亲正处于这个系统中的本我阶段,这个阶段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顺从心理冲动、追求快乐。

在释放压抑的同时他终于摆脱了正统父权形象的面具,在脱下了人格面具后,受本能的支配,朱父最终重新获得了感受幸福的能力。

2性压抑

斯坦利·

梭罗门曾指出:

“电影业认为当代人是有观淫癖的,这就使许多制片人不得不使用两性关系的画面,而不问是否同叙事有关。

但是一般的电影创作者绝不能以此为借口而摄制黄色镜头以满足公众的观淫癖,或者是取悦那些以为公众爱看这种影片的制作人。

”中国的传统教育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甚至于连男女正常的交往都会有一些规矩来加以约束,压抑了男女正常感情的发泄,这是对大家“真性情”的摧残。

而两千多年的封建儒教思想教育,是在《喜宴》婚礼上产生当众“意淫”疯狂行为的根本原因,看“闹洞房”的行为有多疯狂就知道人们平时被压抑的程度有多深。

在2007年上映的《色戒》之所以会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强烈而持久的回应,就是因为他在满足了观众的窥视心理的同时也触碰了人类最敏感的道德神经。

影片深受西方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影响,片中人物人格面具的形成和脱落成为情节转变的因素,而“力比多”则使人深藏的受压抑的心理被呈现出来,弗洛伊德把它看作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是性欲、性本能的冲动。

最终人的潜意识暴露出来,成为人格面具脱落的原因。

《色戒》是根据张爱玲的小说改编,但比较前几部《喜宴》、《饮食男女》里隐性的“性”,色戒则是显性的,他大胆的把性这个问题放到台面上来探讨,在床戏心理学中,张爱玲的文字中有“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和“到女人的心里去的路通过阴道”两句线索,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但李安却要让观众看得见看得明白,从而大胆的铺设出三段激情床戏。

但他并不仅利用情色来吸引观众,最主要的是“情之所动”,一位如此爱过的女大学生,在看到如鹅卵石一般的宝石戒指时,她突然意识到“他是爱我的”,仅凭她对他的爱意,王佳芝就毅然决定弃国家正义于不顾,一句“快走”,就把所有人的努力都弃之不顾。

在个体的爱进入历史的插曲中,再次出现了一个历史事件,和情人们在他们的拥抱中构成的宇宙中的失落,这两方面的意义是不可调和的显著特征。

当然影视作品中出现两性关系的场面要适度,必须符合电影观念和电影创作的要求,而不能仅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

正如在李安的电影中最重要的还是对感情的描写。

虽然他明白色之必要,性之必要,但他也做到了牺牲小我是色戒,完成大我是电影艺术。

李安就是这样顺应潮流,利用色与性达到了艺术与商业的双丰收。

(二)“蛰伏六年,一鸣惊人”——西方现代文化对李安的影响

1对李安创作历程的影响

李安于1978年赴美,在伊利诺斯大学戏剧系导演组学习,两年后获艺术学学士学位,1980年又入纽约大学电影系,1985年毕业获得电影硕士学位。

毕业作品《分界线》获得该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

1995年,李安结束早期台湾电影的辉煌转战好莱坞,由东方家庭伦理探讨转向对西方家庭伦理的研究。

先后拍摄了几部英文片,如1995年《理智与情感》,1997年《冰风暴》,1999年《与魔鬼共骑》,从此步入好莱坞大门。

李安在西方现代文明社会学习生活将近二十年,这使他对美国的家庭伦理及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不同的文化对李安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很大的影响。

西方家庭伦理侧重的是“个人本位”,其精神核心是人性论、幸福主义和个人主义。

“个人本位”指的是在家庭和个人关系中更加重视个人,强调个人的生存,个人的利益,个人的意志,个人的发展,主张个人独立和自由,要求家庭服从个人。

在成功之前,李安隐忍在纽约郊区六年,他的太太林惠嘉是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博士,在这六年间,一家人只靠林惠嘉微薄的薪金度日,这在传统的中国是令人无法理解的,可见李安的成功离不开妻子林惠嘉对他的支持,正是有了这“蛰伏的六年”才能使李安专心致志的研究中西文化的精髓,才有了后来的“一鸣惊人”。

也正因为李安受西方家庭伦理侧重“个人本位”的影响,才不会为了近期家庭的生计舍弃自己的理想,才会有李安现在的成功。

2对李安影片主题的影响

在西方社会的长期生活使李安的影视作品深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是先进自由开放的,对于长久生活在西方的李安,深深的被这种先进和自由所吸引,他把对西方文化的欣赏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就像在影片《卧虎藏龙》中,玉娇龙作为父系文化传承者同时也代表了中华正统文化的含蓄与内敛,但当代表外域文化的罗小虎闯入他的生活时,玉娇龙完全被他热情、叛逆的性格所吸引,最终臣服在罗小虎的爱情之下,他俩关系的转变代表了李安对西方现代文化的欣赏。

在《理智与情感》中,主人公玛丽安是位贵族女子,但是她并没有把自己约束在伦理规范中,相反的她为了向往的爱情而执着反抗,为了理想的生活而奋斗,最终她以失去生命的代价打破了伦理规范,肯定了人类生命和意志的自由。

像在《冰风暴》中的“钥匙派对”,代表了西方人提倡解放人性,不会被规矩所压抑,人们思想开放意志自由,敢于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他在倡导“个人本位”的同时,也造成了亲情冷淡,导致家庭解体,像是《理智与情感》的悲剧结尾。

同时这也是李安思想的矛盾所在,他既钟情于祖国的传统文化,但西方先进的现代文化又将他深深吸引,当然正是这些欣赏与矛盾所在,才会触发他创作的灵感,将西方的文化拍摄给国人欣赏,让大家对西方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以此来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使其更好的发展。

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千差万别,就像“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中西文化显然是人类文化之树上两片不同的树叶。

在近代以前中西文化基本是独立发展的,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一方面出现了向西方文化趋同的情形,这是以西方的经济强势为凭借的;

另一方面,非西方文化的民族担心本民族文化特性被西方文化的趋同化所淹没,纷纷强调认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突显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尤其是西方民族的文化差异性,由此形成了文化多元化的格局。

李安将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同时展现在他的电影里,在其中肯定会有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下面我们看一下李安在其电影里是如何巧妙的处理这种碰撞,又是如何使其融合的呢。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文化在李安电影里的表现

(一)“和而不同”——中西文化在李安电影中的碰撞

成长于传统文化环境中,受教于西方前卫的现代文化,使李安对两种文化都存有特殊的感情,80年代赴美后,使他对传统的文化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怀疑,但对西方的现代文化又不能完全信任,因此其作品中多表现东西两种文化的碰撞,在不同社会背景下表现家庭观念及个人情感的冲突。

东方传统文化主张大事化了,小事化了,受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个人情感备受压抑,而西方现代文化主张表达自我,通过宣泄表达自我情感,对抗压抑。

因此不同的社会背景是导致这些冲突的根本原因。

李安经常会把东西文化的碰撞放在同一个镜头来表现,如在电影《推手》中,父亲和儿媳的对峙,代表中西文化的书法和电脑,打太极拳和穿紧身衣等不同的运动方式,以及蔬菜沙拉和炒饭等不同饮食文化,更重要的是对于孩子的管理方式。

这些都在同一个镜头表现,使观众能更加清晰明了的认识中西文化的不同。

这些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背景文化的冲突。

受各自文化的影响,东方人好面子铺张,重形式,自尊心强,喜欢做表面文章,而西方人重视内容,要求实惠,讲求实用。

中国饮食过分强调口感以及用餐的精神享受,忽视营养分析和营养的合理搭配,有其片面性;

而西方饮食注重科学分析与营养,对维护人体的健康发展是积极的,但也有其机械性。

例如西方人的沙发和席梦思以人为本,讲究舒适,而中国的红木家具和“千工床”讲究形式美,用起来却不方便。

又比如在中国,楚霸王项羽输给了刘邦,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竟在乌江抹了脖子,而且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享有一种特殊的恩惠,就是被杀头时准许穿戴官袍,死的时候也要保住“面子”。

而西方人恰恰相反,二战时候敦刻尔克大撤退,几十万大军得以逃亡被视为最大的胜利,这在东方人的观念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

东方人中有一些比较好面子,重形式,所以铺张浪费;

而西方人比较重视实质内容,以节俭为本、勤俭为先。

李安很巧妙的将这种差异成功的表现在了影片中。

例如婚礼形式的不同,西方人习惯在教堂简单庄重的举办婚礼,而东方人则会隆重的铺张浪费来举办婚礼。

在《喜宴》中,伟同和威威本打算计划简单的办个婚礼,但这一计划却被来自台湾的将军父亲和母亲打乱了,他们觉得那样会委屈了威威,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会觉得非常没有面子,最后,还是在曼哈顿最好的中国馆子隆重的举办了婚礼。

又如在《推手》中表现的饮食差异,在同一个镜头中,朱先生吃的中国式色香味俱全的炒饭,而儿媳妇吃的则是西方式科学搭配的蔬菜沙拉。

2、家庭伦理道德的冲突。

东方人讲感情、顾人情,西方人讲原则,重规则。

东方人深受儒家文化社会家庭化的思想影响,讲究人情,善于变通,中国人讲究的就是“关系”,过去叫“关系”现在叫“人脉”。

西方人重视法治,讲究原则,很少顾及人情和关系。

如《喜宴》中的同性恋,在美国像赛门伟同会因为互相喜欢而在一起,不会介意所谓的同性恋之说,而周围的人更不会对他们说三道四的。

但这要是在中国,受“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陈旧观点的影响,这绝对会引起“天下大乱”的,就在高父高母要来看看“儿媳”的时候,塞门和伟同不得不想出了雇用女友这个荒唐的主意,来“对付”高父高母。

在中国的婚姻里,很多人就像高母所说:

“结婚是为了跟人家交待”,这就导致了有些人而不能选择和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在一起。

像在《饮食男女》中的“家庭本位”及老少恋现象,所谓“家庭本位”就是强调家庭观念至高无上,大女儿家珍,自从母亲走后就一直担当这母亲的角色,帮父亲照顾两个妹妹,为此一直不谈恋爱不出嫁,而家倩无意间在医院看到父亲去看病的时候,心里感到非常的不安,觉得这些年对父亲的关心太少,为了这个家庭,她毅然决定放弃去阿姆斯特丹当办公室助理的机会。

而片中最压抑感情的是国厨朱师傅,他和家倩的同学锦荣互相喜欢,但因为年龄悬殊两人不敢表明,以至于让锦荣的母亲误会,在最后的宴会中,当锦荣的母亲知道自己喜欢的,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朱师傅喜欢的竟然是自己的女儿,以至于失声痛哭道:

“你这个杀千刀的,是你拐走了我的女儿”。

在表现西方家庭伦理道德的影片中,西方人是不会刻意压制自己的情感,她们敢于表现,不被束缚,如在电影《冰风暴》中的“钥匙派对”,就是所谓的换妻游戏。

而在中国人们会在婚礼上疯狂的调戏新郎新娘,更有疯狂的闹洞房习俗,而之所以会在婚礼上有这些疯狂的举动,就是因为平时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制约,人们被束缚太紧,压抑太久。

这种游戏和风俗在对方的社会环境中都是不能被理解认可的。

因此中西文化的冲突有其必然性,但是中西多元文化的支流“条条大路通罗马”,两者各有长短,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

(二)“左右逢源”——中西文化在李电影里的交融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西文化碰撞引发自我反思,两次战败中国警醒,改变了传统自我封闭之“华夷”观念,中国真正引进接触近代西方文化,从这时期开始国文馆设立,迈向了向西方学习之路。

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为中西文化的交融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中西文化的融合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李安更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成功的拍摄了一部部东西文化共荣的电影,架起了中西文化沟通的桥梁,对中西文化的融合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的作品中很多方面都表现了两种文化的交融,如在《推手》中,混血儿杰米,既通英语又会讲中文,典型的一个中西结合。

他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作为漂流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华人,既不忘以传统中华文化作为创作源泉,同时也兼顾了西方人的欣赏视角,两种文化达到了共荣的效果。

东西方文化在李安电影里的交融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1、对“爱”的包容

尽管大家认为在东方社会以道德和感情为主,西方国家以法制为主,讲究公平与自由,但在理智与情感对立的时刻,大家都本能的站在情感一边。

在李安的影片中,无论是正常的男女之爱,还是有悖于伦理道德的《断背山》里的同性恋及《饮食男女》中的老少恋他都能在影片中一包再包。

在他所有的电影里无论是东方题材的“家庭三部曲”,还是西方题材的《少年派》,最终都是情感战胜了理智。

在《少年派》中,即使有之前“羊入虎口”般血淋淋的事实警告着派,但是当少年派和孟加拉虎漂流到一个奇幻的“食人岛”上,在对比了美妙的白天与可怕的夜晚之后,少年派决定放弃长居此地的打算,并坚信帕克在自己的一个哨声之后便会跟自己再次同行,在一段让人紧张的等待之后,出现了激动人心的场面——帕克果然从远处向他奔跑而来。

在这227天的相处与患难与共中,派依旧相信人类与兽类是存在真实的感情的。

托尔斯泰曾说过:

“人活着完全是靠爱”,在李安的影片就是以“爱”为主题,包括男女之爱、同性之爱,当然最主要的是父女之爱,在李安作品中始终贯穿着“父亲”这一形象,从对“父系”权威的挑战到对“父亲”形象的重建,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偏爱,正是这种偏爱,使他在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后,揭示了传统文化里的政治权力、传统文化权威。

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下,传统伦理道德必然会暴露出它的某些弊端,这样长久以来会让大家产生对它的反抗心理,只有对伦理秩序的目的性有了清晰的认识,利用外国先进的文化对其进行补充,然后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群众,才能让观众心悦诚服的接受它,李安电影中从畏惧“父权”到双方的退让,从中西的冲突到交融,都体现了不同文化的共存融合的理念。

2、对“家”的重视

在李安的电影中,家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主题,李安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他对家庭的改变和解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