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3928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

2、掌握并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技巧,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阅读方法

难点:

运用阅读方法、技巧解答常见的中考阅读题。

教学流程

一、师导入:

记叙文的阅读我们已经训练有一段时间了,从同学们交上的作业中、从和大家的交流中以及在对大家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我发现了大家在做题时所犯的一些共性错误,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再一次一起商讨研究记叙文的一些常见题型以及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齐读

二、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师:

针对目标,结合同学们的具体情况,我们总结了以下这几种中考常见题型。

一起来看看:

三、展示中考常见的题型

1、概括一篇文章、几段文字、一个片段的主要内容,弄清楚文章的主旨。

2、品析句子,有自己的见解。

3、联系上下文理解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用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5、谈自己的阅读看法和体会。

四、结合例文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方法技巧。

师:

下面我们结合例文,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记叙文阅读的方法技巧。

请同学们阅读短文,并思考文后的问题。

《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

医生轻轻地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

“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

”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

“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

”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

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

“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

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

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

当晚,我告诉了妈妈。

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

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

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

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

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

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

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1、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及中心。

师:

请同学们说说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的方法。

说得很好,跟着老师,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

边看边理解边记。

一、明确题干的要求。

(从答题范围来说,要清楚题目要求概括的是文章哪些段所叙述的事件;从答题语言来说,看清楚题目要求中有没有对字数或者句式的要求。

二、具体的答题方法:

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

3、看题目找线索,组合文中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词语。

4、一般陈述的格式为:

谁+什么情况+事+结果。

其中“人”,特指主人公。

5、用凝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中心,一般格式为:

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赞扬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2、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

“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师:

某某同学你来回答,回答得不错,说说你的方法。

我们一起总结回顾,加深印象。

分析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

1、句子在开头的作用:

⑴开篇点题。

⑵引起下文。

⑶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

⑷渲染气氛。

⑸总领下文。

⑹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⑻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

2、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

⑴点名事件的意义。

⑵抒发作者的情感。

⑶承上启下。

⑷照应题目、开头及前文。

⑸强调的作用等。

3、句子在文章末尾的作用:

⑴画龙点睛,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

⑵言有尽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

⑶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⑷总结全文。

⑸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

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

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

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

3、本文语言朴实却耐人寻味,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简要赏析。

师:

谁来说说赏析句子赏析语言的方法技巧。

说的不错,看大屏幕。

品析句子的应对策略对策:

(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①修辞之美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作用:

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

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

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作用:

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和情感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

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2)品味句子和关键词。

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

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4、“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运用联想写出此刻作者的内心想法。

师:

谁来说说做这类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5、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读完这篇短文的感受和受到的启发教育。

师:

这类题的方法技巧是什么?

谈阅读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

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五、当堂检测:

本节课大家掌握得怎样呢?

请同学们打开《渔夫阅读》第60页,这是我们本堂课的当堂检测题。

六、大家还有哪些问题,说出来,请同学老师帮忙解决。

七、谢谢指导。

第二篇:

《中考记叙文复习指导》教学设计

《中考记叙文复习指导》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把记叙文的要素作为知识切入点,结合中考典型范例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进而提升学生

的阅读分析能力。

二、教材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近几年各省市的中考题,在记叙文阅读方面主要考查“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

基于此点考虑,特选取中考语段《第二次冒险》这篇文章,因为它的隐含信息点比较突出,所以学习此文就用寻找隐含信息的方法寻找本文的六要素,进而概括内容,提炼中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等,那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三、学情分析

初四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也有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但他们在记叙文阅读中往往失分很多,究其原因,主要缺少阅读技巧方面的指导,只有通过对学生不断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文阅读技法,学生才能够在解答上游刃有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即使学生做上千上万道题,也可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所以,本节课想从学生认为很简单但又很重要的六要素入手,教给学生阅读技巧,提升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

四、教学设计:

知识能力目标:

①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②用概括内容或寻找隐含信息的方法找出文中的六要素

③由六要素切入概括文章内容,提炼中心,把握感情,分析人物性格及写作手法等

教学重点:

记叙文的六要素

教学难点:

1、学会找寻文中的隐含信息

2、学会从六要素切入概括文章内容,提炼中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法

2、品读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很快就要迈进中考的考场,但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烦恼:

“怎么我的语文成绩总也不见提高?

我的语文总会在阅读上丢很多分?

”有这种烦恼的向老师示意一下,(有很多同学举手),那么同学们想不想摸索阅读技巧,找寻阅读规律,来尽可能快的提升你们的阅读分析能力呢?

(同学点头示意)今天我们师生合作由记叙文的六要素作为切入点对记叙文阅读分析做一尝试。

二、教师讲述:

如何寻找记叙文的六要素呢?

同学们会认为这个问题非常简单,甚至不值得一提,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做下面的练习。

(一)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

1、请你说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爬过铁道买桔子”一段的六要素。

同学回答,最后明

确。

时间:

开车前地点:

月台上人物:

父亲和我

起因:

父亲怕我途中口渴经过:

父亲爬过铁道为我买橘子

结果:

我和父亲在南京浦口车站分别教师归纳:

这篇文章时间、地点、人物三个要素在文中是找不到原话的,它需要我们根据文章内容自己去概括。

这是第一种情况。

(多媒体展示:

用自己的话去概括)

2、第二种情况:

时间、地点、人物需要我们寻找文中的隐含信息(多媒体展示)那么如何

去寻找呢?

①多媒体展示中考语段《秋天的怀念》

文段⑴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是根据哪些语句判断的?

同学回答,最后明确:

春天。

(根据文中的两个句子判断出来的。

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2、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

人们的常识:

秋天大雁南飞,本文开花的季节、北归的雁阵就表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春天。

②多媒体展示第二个中考语段《华老师,你在哪里》这是一篇写实性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同学回答,最后明确王蒙(文中学生的名字叫王蒙)

③结合中考篇目《第二次冒险》回答:

第(10)段“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一句中“当时的情况”是指什么?

同学研读,师生互动,最后明确:

①那时差不多天亮了(时间)。

②唯一的农舍外是一片田野(地点)。

③德国兵有条不紊地搜索着(人物)。

教师总结:

这个题是寻找文中的三个隐含信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这个题的训练,同学们会发现原来寻找记叙文的要素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师讲述:

(二)起因:

不同于背景;

举两位同学因前后座位大小的问题打架的例子来区分。

打架的起因:

前后座位大小的问题;打架的背景:

两位同学原来就有矛盾经过:

人物+事件(语言精练即可);

结果:

分为两种情况

1、叙事类文章:

只要事情的结果。

如:

2003年河北省中考题《木笛》事情的结果:

朱丹

被音乐大师录用。

2、感悟类文章:

事情的结果+感悟如:

举《中考复习指导》的一篇,文章《种一片树叶》为例,事情的结果:

我知道我的梦想不可能实现,(即树叶长不出大树)但我为我拥有的这

份童心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结合教师讲述学生归纳《第二次冒险》的六要素:

最后明确,多媒体展示:

时间:

1944年春(或大规模反攻的前夜)

地点:

法国诺曼底地区

人物:

六个德国冲锋队员、安道特、法国一家人

起因:

德国兵搜捕安道特。

经过:

安道特向法国一家人求助,结果法国妇人的丈夫被击毙,安道特逃脱后又再次向法国

妇人求助。

结果:

安道特获救。

三、教师讲述:

寻找文章的六要素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这个阅读题,我们会发现,找到了六要素会为你读这篇文章开启一扇门。

比如,我们发现,记叙文阅读经常考查的第一个题是:

1、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概括文章内容)。

那么如何概括呢?

老师在这里不妨教给你们一个公式:

主人公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

即:

人物+时间+事件+结果

结合公式,学生归纳,教师明确答案:

安道特在德国兵搜捕时两次冒险向法国妇人求助,最

后安道特顺利获救。

2、“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教师启发:

在当时根本没有逃生希望的情况下,安道特却得以逃生,谁的功劳?

法国妇人。

明确:

本文从一个侧面表现女主人的崇高品质。

(提炼中心)

3、为什么“言语不多”的安道特谈及他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

教师启发:

老师想问为什么一个普通的法国农妇会奋不顾身甚至牺牲一家人的幸福去救一个陌生的美国兵呢?

这还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战时期,法国人民深受德国法西斯暴行的蹂躏,而美国是法国的同盟国,法国妇人不止代表他们自己,代表的是法国人民,他们是法

国人民的杰出代表。

明确:

法国人民反法西斯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使安道特深受感动。

(把握思想感情)

4、你认为女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塑造女主人这个形象运用了什么法?

同学讨论明确:

性格特征:

镇定、坚强、勇敢、善良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语言、动作、外貌

5、你是如何理解题目“第二次冒险”的含义的?

(题目的双重含义)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安道特在女主人家被捕出逃之后,又一次冒险到女主人家避难;

(2)女主人在救助安道特、丈夫遭枪杀之后,又一次冒险把安道特藏了起来。

6、本文运用第几人称及作用?

教师讲述:

阅读中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

读起来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第三人称:

写起来自由开阔,不受任何限制。

本文运用第三人称。

7、本文写作顺序及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倒叙。

作用: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8、文中有两个“推进”,但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他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含义)学生品读回答,教师明确:

文中有两个“推进”,但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第一个“推进”表现了对法国农夫毫不犹豫行动果断的赞美。

第二个“推进”表现了对德国法西斯野蛮行为的憎恨。

9、“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

品读,最后归纳:

(1)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残暴。

(2)进一步突出了法国妇人的崇高品质。

(6—9题可根据学生实际及教学时间灵活处理)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结合《第二次冒险》进行了阅读分析,不仅找出了文章的六要素,而且以它为切入点引发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如: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概括人物性格、分析写作特点等。

找准了切入点,就为你的阅读开启了一扇门,运用这种方法,当我们读到《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里面的好文章时,不但能读出很多信息而且还可以编出一些题来,这样理解文章的内容就更加深入,阅读分析能力提升会更快,找到了阅读规律,就为你的中考开启了一扇成功之门,相

信同学们在中考中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五、延伸拓展,布置作业:

结合2007年河南省中考题《让我看着你》试着用六要素这个切

入点来进行阅读分析。

教学反思初四的同学很快就要迈进中考考场,在毕业复习这有限的时间里,怎么样为他们的阅读点睛,一方面引起他们对阅读的重视,一方面又不至于陷入题海战术,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多年的毕业班教学我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这节课就是其中的一节,本节课以几个中考语段为典型范例,以六要素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进而概括内容,提炼中心,把握感情,分析人物等,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教学环节紧凑,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调动了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学生学到了阅读的技法,但这节课还是有些地方开掘的不够,比如提炼中心,还可结合卒章显志、首尾提示、分析归纳、依托背景等多种方法加强训练,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没办法把它展开,没有讲深讲透,再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也影响了一些课堂效果,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不断

完善,更大限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附板书设计:

概括文章内容提炼中心把握感情人物性格题目含义分析写作特点点评

复习课很难上,讲此课往往无头绪,尤其是记叙文阅读课知识点很多,切入点很难找。

如果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这节课由记叙文的六要素入手,涵盖了寻找隐含信息、归纳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中心、把握思想感情、分析人物性格等中考热点信息及题型,期间又穿插了大量的中考记叙文阅读篇目,看出老师丰厚的知识积淀,课堂上理性认识与感性训练结合,学生乐此不疲、学有所获。

短短45分钟,记叙文的六要素一线贯穿,课堂上亮点迭起,六要素又似一把钥匙为学生打开了记叙文阅读之门,教学设计新颖,有梯度,学生接受却无难度,实为一节效果颇佳的记叙文阅读引领课。

教学设计非常成功。

第三篇:

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的复习指导

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的复习指导

语段阅读是中考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考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阅读理解。

近几年,很多省市只选择两种文体加以考查,其中必考的一种文体就是记叙文。

同时,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因此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此项内容丢分较多。

可见记叙文阅读练习在复习备考中是十分重要的。

一、记叙文的分类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二、记叙文的知识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

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2、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

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3记叙顺序。

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

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

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4、记叙中的描写。

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

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5、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6、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7、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考查要点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4.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阅读小说,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分析描写人物的方众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分析写作方法,明确作者的意图及感情,并进行初步的评价和赏析。

四、题型特点

以主观题为主的综合题型,多数题目的答案要用文字来表述,答案不追求唯一性和标准性,要求“意思对即可”;同时各地的开放性试题也日益增多,成为一种新颖的题型,也越来越被重视。

五、题型归类

1、基础知识类

例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例2.加线词语“情不自尽”中的错别字是什么?

正确的写法是什么?

例3.文中多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2、整体感知类

例1.你认为作者讲的最重要的道理是什么?

例2.从全文看,点明“心存感激”深刻内涵的一句话是什么?

例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例4.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

请作简要分析。

例5.全文以竹笛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例6.本文主要表达了我对奶奶的什么感情?

例7.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人物?

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例8.初步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或其他方面选择一个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

例9.本文没有结尾,文中的“我”经历生活的磨炼,在父亲的引导下,后来取得了怎样的成功与人生感悟?

请联系上文,展开想像,续写一个结尾。

(不超过60字)

3、语言感受类

①分析词句含义:

例1.揣摩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说它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例2.第六段“安徒生童话历久而弥新”中“历久而弥新”的意思是什么?

安徒生童话为什么会“历久而弥新”?

②句子赏析:

例1.文章后三段的议论抒情部分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精彩语句。

请摘录一句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并写出你的心得体会。

4、评说类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答案多元化,一般不设唯一答案,允许和提倡答题者有个性化的认知。

①要注意把握正确的观点。

即尽量客观地看待事物,实事求是地评价其作用和影响。

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事物的本质、主流。

②注意抓住要点,讲清主要观点即可,这样会显示思路的清晰;不必面面俱到,尤其是脱离重点的泛泛而论。

一般来讲,评论不宜过长,要考虑篇幅等因素。

③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明,不必刻意追求文采。

5、心得体会类

这类试题的解答,要注意命题者所设定的具体要求,然后紧密结合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谈体会,谈所受到的启示。

这样,才会避免出现“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问题。

另外要注意确定切入点、即在要求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体会真切、认识深刻的一点来谈。

6、联想、想像类

这类试题值得注意的是,其主观性极强,但是无论是联想还是想像,都应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即合于情理。

出人意料,但也应该是情理之中的。

7、知识迁延类

这类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生活积累的综合运用能力,考查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等。

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

如:

考查课外名著阅读积累和语言表述的试题、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考查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的试题等均属于这类题型。

8、探究问题类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在这里指的就是思考。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是要注意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和准确把握。

其次,探究的结果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不能一味追求新奇而失去其可信度。

9、比较类

这类试题是近年来出现的比较新的题型。

解答这类试题,也需要注意整体感知,除此之外,要注意比较的“点”,即从哪些方面作比较。

有的试题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则需要自己去确定。

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和训练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及做题技巧,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提高对现代文知识的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

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

现代文阅读的能力提高教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