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3994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docx

新店镇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基本概况

一、镇域概况

(一)区位交通

营山县新店镇,因治地新店场而得名,位于营山县城东北部13.5公里处,是县内中心地带。

始建于康熙四十年间,已有300年发展史。

镇东邻大庙、盐井乡,南接东升镇、济川乡,西靠朗池镇、法堂乡、福源乡,北连安固、安化、通天乡。

(二)自然地理

镇内地势东、南、北高,西南低,属浅丘宽谷地貌。

仪陇河由西北安固下磴子河流入,途经4、10、9、12、13、11、14、15等八个村,向东南流入盐井、黄渡,全长23.7公里,流量28.8立方米/秒,水能资源丰富。

1959年元旦倒鱼滩电站建成正式送电,结束了营山无水电的历史,照珠滩建有1000千瓦发电站,形成了梯级开发。

(三)产业概况

粮食主产水稻、小麦、红苕,年产粮12108吨。

经济作物以油菜、水果、花生、黑瓜子、莲藕为主,其中种油菜4500亩,产量660余吨,水果(梨、柑桔、柚、桃、李、杏)3000亩,产量3000余吨,花生5000亩,产量600余吨,黑瓜子1000亩,产量120余吨,藕2000亩,产量2400余吨。

养殖业发展迅猛,养猪、牛、羊、鸡、鸭、鹅、鸽、蜂已初具规模,年出瘦肉型商品猪23500余头,商品肉牛1800余头,肉鸽10万余只,肉禽20万余只,禽蛋10万公斤。

农业总产值21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9元。

企业蓬勃发展,其中酒厂8家,年产白酒上万吨,个体工商户812户,年总产值达2045万元。

凡来镇内投资兴办企业、种养(殖)业、场镇建设及路带经济发展的实行优惠政策。

(四)社会经济状况

1、人口

2013年全镇总户数7089户,总人口23384人,(其中农业人口20580人,非农业人口2804人),外出务工5097人。

2、经济

2013年底,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65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300万元,第二产业6600万元,第三产业6600万元,财政收入1000万元,人均纯收入5910元。

全镇耕地总面积15910亩,林地4740亩,水库27座,堰塘128口。

二、镇区概况

(一)位置交通

新店镇位于镇域中部,南距营山县城15公里,县道自南向北从镇区中部穿过,是周边各乡镇的物资集散地之一,商贸繁荣。

(二)城镇建设状况

2013年底,城镇现状常住人口4000人(不含在校学生),场镇地处山区狭窄河谷地带,现状建设用地沿营万公路呈带状分布,有镇政府、邮电所、电信分局、供电所、中小学、商业集市、商品住宅、自建住房、农业服务设施等。

2013年底,现状建成区面积约为22.46公顷。

其用地的人均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详见附表一。

1、行政管理

镇政府、信用社、农行、工商、法律服务等行政管理机构主要位于新政街、新市街两侧,其中镇政府地处镇区中心位置,平桥头,占地约900平方米。

2、教育机构

现有中学一所位于规划区南部,小学一所,位于规划区中部。

3、文体科技

镇区文体科技设施较少,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4、医疗卫生

现有中心卫生院一所。

5、商业服务

镇区现状商业服务主要有饮食店、副食、日杂、五金门市等数个,主要沿新市街两侧分布,现有1处集贸市场,但用地较小,条件较差。

6、工业仓储

新店镇的工业基础薄弱,镇区中没有工业用地。

7、道路交通

镇区主要道路为营万公路、新市街、新政街及老街。

其中,新市街是镇区主要生活性道路,同时兼顾过境功能;老街路面宽度较窄,目前主要为步行通道。

8、市政设施

镇区现有一所供电所,电源来自县城110kv变电站,主要为场镇和周边村供电;现有自来水供水设施一处,该水厂供水能力100立方米/日,占地面积700平方米,以地下水为水源;现有电信、邮政所各一处,位于镇政府附近;现状无消防站;排水以道路暗沟为主,淤塞破坏严重;缺少公厕等环卫设施。

第二章规划背景

一、区域定位

(一)政策背景

1、成渝经济区发展进入国家战略,辐射带动新店镇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的大发展

成渝经济区是国家重点发展区域、国家着力打造的“第四经济增长极”,融入成渝经济区是南充市、营山县以及新店镇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川渝两地就加快推进川渝经济合作,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规划建设,新店镇所在的营山县处于成渝经济区的辐射范围内。

2、四川提出“多级多点、次级突破”发展战略,打造川东北发展极,扶持小城市和小城镇加快发展

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多级多点、次级突破”发展新战略。

未来将更重视区域平衡、城乡统筹发展,四川开发建设资金将更多的投向川东北等欠发达地区及小城镇,以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科学规划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城镇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

3、上级政府对营山城市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协同发展,承接转移

依据最新修编的《川东北城镇群规划》,川东北城镇体系空间规划为“双核五带”的外向开放性空间结构。

其中对南充的定位为:

区域中心城市;嘉陵江畔生态、人文并蓄的山水城市;区域产业聚集、科教文卫、商贸物流和金融中心,交通信息枢纽;突出石油化工产业发展。

在此大环境下,南充市委市政府在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修编中提出了“市域协同发展,构建大南充”的规划理念,建设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

以上政策的提出,都将改变营山县整体发展条件,为新店镇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二)区域基础设施发展背景

1、四川建设西部交通枢纽,加快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的建设

四川省到“十二五”末,将基本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破解“蜀道难”的历史问题。

内地国省干线基本达到二级公路及以上标准,全面实现“油路到乡、公路到村”的目标;三州地区国省干线基本达到二级或三级公路标准,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油路(水泥路)和建制村通公路。

这有利于新店镇依托便捷的交通路网扩宽发展区域合作路径,发展“通道经济”,有利于乡村经济发展,引导村庄合理布局。

2、区域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实现了贯通高铁、建设高速的历史突破

南(充)-大(竹)-梁(平)高速公路已于2014年正式开通,巴(中)广(安)高速、仪(陇)达(州)、营(山)仪(陇)高速已分别纳入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前期工作已启动,十二五期间将陆续开工建设。

西部第一条高铁达成复线贯通营山,已于2009年通车。

随着成达高铁的运营、南大梁高速的贯通、巴广高速的建设,实现了营山贯通高铁、建设高速的历史突破,使昔日偏僻闭塞的营山正成为快捷畅通的交通要塞,将加快营山融入成渝经济区,并打通南充的出海大通道,加强与华东、华北经济区域的合作创造更加便捷的交通,对推动营山乃至南充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营山北部地区发展滞后,急需构建地区性重点城镇,聚集资源要素

营山北部地区腹地广阔,人口众多,毗邻仪陇、巴中等县市,区域战略地位显著。

但是地处山区狭窄河谷地带、远离区域性交通干道的不利条件限制的城镇的发展。

目前新店镇已经出现了城市公共空间缺乏、建筑拥挤,公共绿地不足、城市静态交通设施如广场、停车场严重缺乏等问题。

从历史上看,新店镇扼营山至北部城镇方向的交通要道,是营山北部区域进出的咽喉所在地。

自古辐射营山北部区域,是北部各乡镇教育医疗服务、农产品交易的重镇,其未来的建设需要更大等城市发展空间,围绕他们的相关职能用地量更是巨大。

因此,唯有跳出老场镇的用地局限才能实现城市发展目标。

而便捷的交通为城市的跳跃式发展提供了可能,新店镇至北部次乡镇的县道交通改造提升为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城镇的骨架也完全可能跳出现有的用地局限,适时扩展。

这就为营山周边城镇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新店镇作为县城北部生态旅游发展城镇,其东部建设用地条件良好,完全能够承担北部地区性中心城镇的重要角色。

(三)上位规划相关内容

1、《营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1)县域产业结构

在县域范围内构筑“一廊三轴一组团”的产业空间布局形式,其中:

核心产业发展走廊:

以省道204线、达成铁路为骨架,串联县城及沿线重点乡镇,以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现代服务业为主,形成支撑全县经济的核心产业发展走廊。

重点建设全县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型工业集中区以及商贸物流服务区,成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示范走廊。

三轴:

回龙—绿水特色产业轴:

以黑瓜子、花生、水产养殖为特色

蓼叶—新店特色产业轴:

以万亩血橙为特色

茶盘—星火特色产业轴:

以水禽养殖、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为特色

一组团:

双流—消水—老林山区产业组团:

重点发展山区生态农业、黑山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和旅游业。

(2)综合经济分区

营山县域经济分区分为南部平坝经济区和北部山地经济区,北部山地经济区包括新店、绿水、清水、老林、双林、消水、双流等乡镇。

该区地形以深丘低山为主,交通供水和用地条件较差,重点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旅游业,抓好山区特色农产品开发,增强农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

应做好退耕还林,大力营造生态林,同时应大力发展经济林和果园,形成全县主要的畜牧生产基地。

该区还应大力改善交通条件和完善基础设施。

(3)县域城镇体系结构

营山县县域规划至2030年,形成“一带两轴五点”的城乡空间体系。

坝区核心城镇带:

以省道204线、达成铁路为骨架,串联县城以及沿线的渌井、东升、洛市、小桥等重点乡镇。

该区域是全县城镇密集、产业聚集、发展用地条件最好的区域,既是营山县域最主要的城镇发展带,也是贯穿县域东西的核心经济带。

未来将重点打造成为营山县特色产业聚集区、核心城镇发展带,成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示范走廊。

两轴:

依托仪达高速、巴广高速为骨架,沿线乡镇为支撑,形成“一横一纵”城镇发展轴线。

五点:

回龙、骆市、消水、小桥、新店五个重点中心镇。

(4)县域交通规划

在县域范围内形成“两横一纵”的干道交通网络,形成联系各乡镇和主要农村社区的主体交通骨架。

其中:

南大梁高速在渌井设置营山南出入口,巴广高速在蓼叶设置营山北出入口、星火设置星火出入口、东升设置营山东出入口,仪达高速在回龙设置营山西出入口、老林设置老林出入口。

(四)与周边乡镇的协调规划

营山县全县辖53个乡镇,其中19个镇、34个乡,17个居委会,657个行政村。

新店镇位于县城北部,其定位及发展方向在必须认清周边地区的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找准突破口,以提升新店镇整体竞争力,成为营山县域北部增长级核、县域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1、县域整体发展概况

营山县53个乡镇间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差异较大,城镇密集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坝和重要交通干线沿线;乡镇数量多,规模小;城镇职能单一,城镇缺乏特色,横向联系薄弱;县域城乡统筹能力较弱

可见,营山县城镇体系结构不完善,缺少除县城以外的能够辐射周边乡镇、农村的次级中心城镇,各城镇人口规模偏小。

新店镇城镇环境较好、经济发展条件突出,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成为县域旅游城镇的条件。

2、与周边乡镇发展条件对比

(1)交通区位条件

目前新店镇主要通过县道与县城相连,县道将提高等级,升级为二级道路。

新店镇距巴广高速下道口较近,具备较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2)人口及经济条件

新店镇与周边乡镇条件对比表

规模

(万人)

城镇数量(个)

总规模

(万人)

平均规模(万人)

比重

(%)

城镇名称

>10

1

34

34

54.8

县城

2-5

5

14.5

2.9

23.4

骆市、小桥、回龙、新店、消水

0.5-2

11

9.3

0.85

15

渌井镇、灵鹫镇、老林镇、双流镇、绿水镇、蓼叶镇、三兴镇、星火镇、西桥镇、太蓬镇、福源镇、清水乡

<0.5

16

4.2

0.26

6.8

---

Σ

33

62

---

100%

---

由上表可见新店镇城镇规划人口在县域北部各城镇中较为大,且环境资源较好。

(3)产业发展情况

新店镇有比较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同时离县城较近,具有发展旅游产业、商贸流通产业的基础。

(五)镇域的区域定位

新店镇是营山县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旅游发展乡镇,从交通关系和腹地范围来讲,新店镇更靠近县城。

扼营山北部乡镇通道则统领营山北部广大区域。

二、镇域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

1、经济规模较小,产业初级化现象突出

2、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空心村现象明显。

3、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抗风险能力弱。

4、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共奔小康难度增加。

三、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临河建设,以街代市,城镇纵向空间拓展严重不足,城镇功能特色不明,主次不分。

2、过境交通与城镇内部交通混杂;路网组织凌乱,丁字口、错交口过多,尽端路、断头路过多,环形路较少,道路设施简陋,缺乏社会停车场地。

3、公共活动广场、游憩场所、公共绿地、道路绿化严重匮乏,文化体育设施缺乏。

4、以自建住房为主,镇区中部尤其是回绿路两侧建筑密度大,建筑风貌杂乱,且部分老旧民房,存在安全隐患。

5、城镇市政基础建设亟待加强,排污系统不完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环卫设施缺乏,城镇环境卫生欠佳,较大影响其凝聚力和吸引力。

第三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6、《四川省镇总体规划编制办法法》(2013)

7、建设部村建(2000)36号文件《建设部关于发布〈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

8、建规(2002)204号文件《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9、环发(2002)82号文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关于印发〈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

10、《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

11、《营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12、《营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30)

13、《营山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

14、其他相关基础资料

二、规划期限

根据《城乡规划法》,营山县新店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确定为:

2014年——2030年。

其中:

近期:

2014至2020年;

远期:

2021至2030年;

三、规划指导思想

1、拓展规划视野,从营山县、新店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入手,论证新店镇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比较优势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研究新店镇城镇发展模式,为城镇人口和城镇综合承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新店镇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以人为本,处理好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关注和满足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根据城镇的环境容量确定城镇的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水资源等各类资源的管理,处理好城镇与自然生态、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等各种关系,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3、贯彻“因地制宜、尊重现实”的规划路线,确定城镇近期的发展需求,考虑目标的可行性和前瞻性,使规划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4、综合考虑城镇的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的工作生活需要,对城镇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提高城镇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镇景观的艺术水平,努力塑造和充分展现新店镇的城镇特色和城镇风貌。

四、规划原则

(一)整体优先、突出特色

从营山县、新店镇的整体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思路出发,优化新店镇产业布局与商贸业发展思路,使新店镇经济社会发展既符合营山县整体战略,又能快速促进新店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重点优先、逐步平衡

优先发展中心城镇,重点扶持部分极具优势的中心村,通过经济轴线发展与区域发展逐步平衡。

充分发挥村镇网络体系的整体作用,以商带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规划立足于2030年布局,合理选择用地发展方向,节约用地。

远近期结合,提高近期建设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

新建与改建相结合,重点发展新区。

遵循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确定适宜的建设标准。

(三)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在镇村建设的同时,加强对镇域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做到镇村环境改善、生态优化,最终达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注意保护自然景观,保护水资源,突出地方特色,体现时代精神,不断改善村容镇貌。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自然,创造优美协调具有地方风格的村镇景观。

(四)适应需求,便于发展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为目标,用市场经济推动城镇发展,增强规划的弹性和应变力,满足政府宏观调控要求,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五、规划目标

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结合城镇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综合交通等发展条件,力争到规划期末,把新店镇建设成为县域中北部片区中心城镇,以农副品集散、商贸流通、旅游服务为主导的综合性小城镇。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店镇作为县域中部区域旅游休闲观光城镇的地位,强化其作为绿色生态观光、特色养殖的基础产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改善城镇生活环境质量,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建设富有地方文化和山水相依的特色城镇。

包括高度发展的城镇经济、高效能的基础设施、高度完善的社会服务、高素质的城市文化、独特的城镇风貌、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高水平的城镇管理。

2、发展生态农业、健康产业,培育特色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和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延伸产业链,结合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特色食品、手工艺品加工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新店镇城镇化的步伐。

3、发展文化、体育、卫生事业,与城镇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

完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弘扬优秀的民族文艺,为地方文化服务;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创造条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要求;完善和提高城乡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基本保障体系,全面推进新店镇乡社会文明进步。

六、规划重点

1、根据营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结合新店镇自身的条件,为实现营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及长远发展目标服务,为“十三五”计划奠定良好发展基础,确定一、二、三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科学合理地确定镇域村镇体系,促进区域“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快速实施。

2、科学预测城镇发展规模,把握城镇发展定位,明确城镇性质和空间发展模式,合理确定产业布局与空间布局。

3、优化城镇布局结构,完善城镇功能,尤其是处理好老镇区、新区关系,整合城镇空间,充分考虑城镇近、远期建设的需要,并为远景留有发展余地;协调城镇建设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关系,城乡发展合理渗透。

4、理顺现有交通,充分考虑与营山县城和周边乡镇的衔接,处理好内外交通关系,构建合理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市政设施布置,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环境容量和城镇防灾能力。

5、加强城镇自然、文化保护与传承,塑造特色鲜明的城镇风貌和人文景观,加强人工环境建设,合理组织城镇公共空间系统,创造具有川东北地域特色的山水宜居环境。

第四章镇域总体规划

一、镇域经济发展目标

201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65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300万元,第二产业6600万元,第三产业6600万元,人均纯收入5910元。

全镇耕地总面积15910亩,水库27座,堰塘128口。

根据新店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结合自身发展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和发展趋势,预测2014-2020年GDP年递增率15%左右,2020-2030年以后GDP年递增率10%左右。

各阶段新店镇经济发展水平预测如下表:

2014-2030年新店镇经济发展水平预测表

 

2013年

比重%

2020年

比重%

2030年

比重%

地区生产总值

16500

100

18975

100

20872

100

第一产业

3300

20

3795

20

4174.4

20

第二产业

6600

40

6641.25

35

6261.6

30

第三产业

6600

40

8538.75

45

10436

50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由现有产业的一、三、二结构形式向一、三、二结构转化,以一产业为基础,三产业为主导、二产业为推动,快速带动新店镇经济的发展。

二、镇域人口预测与城镇化路径

(一)人口规模预测

新店镇是营山中北部的一个综合性旅游乡镇,其人口规模是营山众多小城镇中是较多的。

2013年底新店镇总人口23384人。

根据新店镇自身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南充市、营山县城经济辐射“先吸纳、后外溢”的过程,我们认为新店镇域人口规模在规划近期会略有提升,依综合增长率法测算:

近期2014—2020年人口综合增长率为3‰、远期2021—2030年人口综合增长率为2.5‰。

Pn=P0(1+A)n

其中:

Pn=规划期末总人口

P0=基年总人口

A=总人口综合增长率

n=规划年限

据此计算新店镇全镇2020年总人口25000人,2030年26900人。

新店镇域人口、建设用地预测一栏表

序号

村(居)名称

现状人口数(人)

2030年人口数(人)

1

新店村

458

400

2

鲜鱼村

1387

1500

3

山寨村

1323

1400

4

千秋村

1164

900

5

茶盘村

864

600

6

老店村

923

700

7

石伞村

1132

900

8

高观村

1591

1000

9

帽盒村

1477

1000

10

玄真村

822

600

11

暗滩村

1058

800

12

高龙村

936

700

13

黄柳村

917

700

14

蓼叶村

1497

1000

15

龙顶村

1572

1700

16

铧镆村

561

500

17

飞龙村

989

700

18

柳树村

1038

800

19

社区

871

11000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2013年底新店镇城镇人口为4000人,城镇化率为17.1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3.5%),城镇人口增长缓慢。

随着新店镇经济的快速发展,预测2014—2020年城镇人口增长率为2%;远期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2014—2030年的城镇人口增长率为5%。

(三)城镇化途径

城镇化途径是指城镇人口增长以及农村从事非农业人数增长的具体方式和过程。

未来新店镇城镇化进程中,城镇人口的增长大致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自然增长、外出打工人口回流、户籍制度改革等几条途径。

三、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战略

1、第一产业

(1)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延长产业链,发展生态观光、生态安全餐饮。

(2)重视种血橙产业的集约化品牌化发展,重视培育和扶持规模种殖大户。

(3)引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基地建设积极性。

2、第二产业

在新店镇建立绿色农产品加工及流通基地,引入业主,建立农畜产品加工厂、蔬菜(净菜加工、包装、储藏)加工厂。

逐步淘汰落后的建材、木材制造业。

3、第三产业发展战略

(1)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

进一步发展以生态观光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成为靠近营山县城的休闲后花园。

依托水库、鱼塘资源基础,逐步建立起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生态饮食于一体的基地,发展水产品交易和物流业;引入连锁超市、百货商店,为镇区居民和周边乡村居民提供丰富的生产生活用品。

(2)培育发展农村中介服务。

发展多门类的农村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农产品收购、存储、保管和销售,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技术和农村信息的提供工作。

(二)产业布局

1、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