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卷八doc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049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卷八doc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卷八doc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卷八doc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卷八doc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卷八doc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卷八doc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卷八doc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卷八doc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卷八doc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卷八doc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卷八doc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卷八doc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卷八docWord格式.docx

《学年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卷八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卷八doc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卷八docWord格式.docx

(  )

①扩大了城邦普通民众的参政权②直接导致雅典城邦走向衰落

③容易造成政府官吏素质参差不齐④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协定关税和□□□□□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

“□□□□□”应为(  )

A.五口通商权B.领事裁判权C.最惠国待遇D.内地传教权

7.《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8.“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由此导致了(  )

A.君主立宪制度确立B.责任内阁制形成

C.社会主义运动高涨D.1832年议会改革

9.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

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描述“设立厂房,置机两座,……巨机上架横梁,下置轮盘,绕以皮条,联于通力轮轴,轴置铁条,各缀铁球,以通蒸釜”,这主要反映了(  )

A.轮轴的开始使用B.工厂制度在中国的出现

C.机器设备在中国的广泛使用D.蒸汽机在中国的运用

11.1920年12月到1922年12月瞿秋白在苏俄考察时记载:

“第二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

街市上人山人海……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

多得很呢!

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苦尔斯克(即库尔斯克)农民对于_______很满意。

”横线上应该填上(  )

A.余粮收集制B.义务交售制C.粮食税D.收购制

12.①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

②俾斯麦是“现实主义政治”大师。

③他在就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即宣称:

“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④德国的统一确实是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的。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商帮在沉寂100多年之后再度崛起。

今日的浙商、苏商、粤商、闽商等比起传统的商帮更具开拓性、创新性,更具全球的眼光和谋略。

抚今追昔,鉴古今而知未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正明《中国十大商帮》

材料二山东商帮里面,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

这也决定了山东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业资本的流向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

鸦片战争后,尤其是民国时期,宁波商帮中新一代商业资本家脱颖而出,把商业与金融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宁波商帮以新兴的近代商人群体的姿态跻身于全国著名商帮之列。

他们所经营的银楼业、药材业、成衣业、海味业以及保险业,也是名闻遐迩。

(1)据材料一,概括商帮的特点。

从明清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货币演变、社会价值观念变化方面分析商帮兴盛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二,指出山东商帮和宁波商帮发展的不同趋向。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4(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

“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

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

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

“始于据乱(世),立君主;

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里虽然率埃及人民抵御了英、法殖民主义侵略,但是也经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洗礼。

他审时度势,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材料二 阿里发展工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因此工厂的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带来任何利润,从而使工厂得不到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而厂长大多是一些现役或退役军官,对组织生产一窍不通,对贪污和剥削工人却颇为在行。

此外,外国商人利用埃及人不懂技术,将一些老式的、使用过的,或完全报废的机器高价卖给埃及政府。

这一切造成工厂产量下降,亏损巨大,难以维持下去。

材料三 为了逃避服兵役,许多埃及妇女在生下孩子不久,便含着泪水悄悄地把孩子的眼睛弄瞎或截断他的四肢,使之终生残废;

一些成年男子则被迫伤害自己的躯体。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阿里怎样的改革思想?

他又是怎样实践的?

(2)据材料二、三分析阿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解体后,美国发动了3场战争;

科索沃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然而,阿富汗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留下了恐怖活动和游击战争的后遗症。

由此看来,……把阿富汗和伊拉克分裂成几个国家可能就会避免恐怖活动和游击战。

虽然这是犯罪,但是经常犯罪的美国是不介意多犯几条罪的。

——(美)R·

格兰特《现代战争》

材料二美国军事战略主要采取两种手段:

一是直接利用战争或军备竞赛增强美国的经济实力,使美国的霸权系数加大;

二是借助战争削弱其他国家的经济实力,使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增强,实现全球霸权。

军事战略不仅是达成经济目的、捍卫美国霸权的主要工具,而且也是应对其他潜在竞争对手的手段。

——《揭开美国对外政策的迷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外发动的几场战争造成的恶果,并分析美国为什么“不介意多犯几条罪”。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军事战略实施两种手段的根本目的,举例说明美国两种军事战略手段取得的成功。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

材料二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不错,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

——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有关论述发表的时代背景。

为此,苏俄和中国政府分别实行了什么政策?

(2)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评述列宁和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共同之处。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可以得出“单级”的世界格局,“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可以得出“多级”的世界格局,故A项正确;

题中一再强调“合作”或者“联合行动”,并没有涉及诸强争霸,故B项错误;

“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可以得出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同样受到其他大国的牵制,故C项错误;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多级世界中大国并不是实力相当,故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劝导或强迫承认明朝宗主权”可得出航海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政治,故A项正确;

明朝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海禁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故B项错误;

明朝在对外贸易中是“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成本,没有促进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

D项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所给材料中不能得出,故D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位文学家受启蒙思想影响,追求自由平等,充满革命激情,对未来社会满怀憧憬,这符合浪漫主义特征,因此A项正确。

现代主义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B项与材料不符;

现实主义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具有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C项与材料不符合;

古典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以轻易得出,李克强总理强调的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到底该如何做。

亚当.斯密经济学强调自由主义,与题干精神一致,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调节经济,政府要少干预,故精神也与题干精神相一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福利国家”制度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里根经济学也强调国家应到少干预,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答案】C

【解析】克里斯提尼改革后,雅典民主制得以确立,并非导致其走向衰落,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期,因此可以排除含有②④的选项,选择C项符合题意。

6.【答案】B

【解析】五口通商权是指《南京条约》中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与英国实行自由贸易,与材料意思无关,故A项错误;

领事裁判权指《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外国人在中国犯法,要由外国领事裁判,与材料“让夷人管夷人”意思相符,故B项正确;

最惠国待遇是《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中国给予英国在进出口贸易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利益、提供必要的方便、享受某些特权等方面的一项制度,因其为单方面的,故又称片面最惠国待遇,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

内地传教权是指允许西方列强在中国内地自由传播基督教的权利,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可以说明理学博大精深;

又从材料“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说明理学有一定的封闭性。

8.【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及各阶层社会地位变化的影响,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在工业革命前已经确立,故A、B项错误;

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是夺取资产阶级政权,而材料显示资产阶级处于无权状态,故C项错误;

1832年议会改革增加了城市资产阶级的议会席位,实质上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治权力,故D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结合1787年宪法可知,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说明1787年宪法没有给予印第安人、黑人同白人同等的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这违反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C、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巨机上架横梁,下置轮盘,绕以皮条,联于通力轮轴,轴置铁条,各缀铁球,以通蒸釜”可知是指蒸汽机,故D项正确;

材料突出的不是轮轴,故A项错误;

材料虽涉及厂房,但不是重点,故B项错误;

机器设备广泛使用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粮食税属于新经济政策内容,与材料时间相符,故C项正确;

A、B、D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B、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①是陈述性的不是解释性的,不符合题意;

②交代了俾斯麦是怎样的一个人,是解释性的,符合题意;

③是陈述性的,不符合题意;

④解释了德国是如何完成统一的,是解释性的,符合题意,选择C项符合题意。

13.【答案】

(1)特点:

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

诚信真善、义利并举、开拓创新;

兴盛于明清时期。

条件:

农业产业结构:

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货币演变:

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便利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集聚。

社会价值观念变化:

工商皆本的思想。

(2)趋向:

山东商帮仍然是传统封建社会商业之路,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宁波商帮成功的转型,一是由从事纯粹的商业活动转为投资于现代产业,二是从传统的银号、钱庄转入现代银行。

这种转型使传统封建社会商人转变为资本主义企业家。

原因:

山东商帮: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重农抑商”影响很深。

宁波商帮:

资本主义萌芽较早;

鸦片战争后,最早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着中国自然经济;

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西学的影响等。

【解析】

(1)第一小问,注意结合材料一中相关信息进行回答,从商帮名称可以看出其以地域为中心,重血缘、乡谊,从经营理念可以看出其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注重诚信、义利并举,从存在时间可以看出其兴盛时期是明清;

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从农业产业结构、货币、社会价值观念三方面进行分析。

(2)第一小问,从山东商帮的人员构成和资本流向可看出其依然属于传统封建商业,而宁波商帮从事行业和人员构成可以看出其成功转型,发展成为近代资本家;

第二小问,注意二者不同地域对于其发展趋向的影响,如山东受传统思想文化影响较深,因其实儒家思想发祥地,而宁波地区则与其较早开口通商,受欧风美雨的冲击有关。

14.【答案】

(1)不同之处:

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

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

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

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迁移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思想主张的特点及董仲舒的儒学主张,对比分析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解读材料一中韩愈的言论及韩愈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的关键信息,迁移宋明理学的特点分析概括。

(2)问,解读材料一韩愈关于儒学的论述与材料二康有为对儒学的看法,从对待孔孟儒学地位、后人发展儒学的态度及目的等方面概括归纳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第(3)问,从儒学的现代价值及局限性的角度,分析指出对待孔子与儒学的原则,言之有理即可。

15.【答案】

(1)建立近代化工业和建立近代化军队。

实践:

经济方面:

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开办技校,培养本国技师;

以创办军事工业为重点,同时发展民用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保护民族工业。

军事方面:

创办步兵学校,招募训练步兵,壮大步兵力量;

大力发展海军。

(2)经济上,面临资金匮乏和经营管理不善的问题。

军事上,为了壮大军事力量、进行对外战争,征收沉重赋役,强制人民参军,给埃及人民带来苦难,激化了阶级矛盾。

【解析】第

(1)问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只要能提取出阿里改革的思想是发展近代工业、建立近代化军队,则阿里为此进行的实践就迎刃而解了;

(2)问考查学生理解、归纳材料的能力。

16.【答案】

(1)恶果:

留下了恐怖活动和游击战的后遗症,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和不安,使世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美国一贯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政策,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2)目的:

实战争夺维护霸权地位的经济基础,进而独霸全球。

举例:

“军备竞赛”政策最终拖垮了苏联;

“借助战争”削弱伊拉克经济。

(言之成理即可)。

(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可以总结恶果是留下了恐怖活动和游击战的后遗症,从而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和不安,尤其是恐怖活动威胁人民的安全;

第二小问可以从美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对外政策进行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军事战略不仅是达成经济目的、捍卫美国霸权的主要工具,而且也是应对其他潜在竞争对手的手段”可以总结美国军事战略根本目的是争夺维护霸权地位的经济基础,进而独霸全球;

第二小问结合史实举例即可,例如对苏联和伊拉克的影响。

17.【答案】

(1)时代背景: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政治危机严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政策: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2)打破教条,从国情出发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途径;

在国家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大胆采取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发展经济;

为后来有计划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苏俄和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题要紧扣“时代背景”作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者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相关措施。

(2)题的回答要紧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回答其共同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