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4092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docx

中药调剂技术总复习考试重点

《中药调剂技术》期末考试闭卷部分总复习下篇

第一卷【闭卷】问答、填空、名词解释の背多分

1.什么是中药调剂?

中药调剂可分为哪几类?

答:

中药调剂是指中药房、中药店的调剂工作人员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按医师处方要求,根据配方程序和原则,及时,准确地调配和发售药剂,直接供患者应用的一项操作技术。

中药调剂主要分为中药饮片调剂和中成药调剂。

2.中药调剂中级工考试的内容有哪些?

答:

[理论]基础:

中药知识、中医知识、方剂学知识、中药炮制知识、药用植物知识。

专业:

业务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质量标准与检验知识、工具设备知识。

[技能操作]实际操作能力:

审查处方、调配药品、中药150种的处方应付。

计算能力:

处方计价、文字能力、经营管理能力。

质量管理能力:

经验鉴别方法。

工具设备使用维护能力、分剂量准确。

3.中药调剂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

①调剂工作者首先要讲“医德”;②按照医师处方要求,依据中药调剂常规、中药炮制规范、药品管理法等有关规定,进行中药饮片调配、中成药调配;③中药饮片调剂按调剂规程要求和传统调配习惯进行调配;④中药饮片调剂严禁以伪充真,以生代炙,生炙不分,乱代乱用;⑤毒性中药调配严格按《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进行调配;⑥根据中药煎煮常规进行煎煮;⑦解答中成药中药饮片的功效、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用药咨询;⑧根据中医辩证论治原则,合理推荐中成药。

4.简述调剂人员道德规范与准则。

答:

①爱岗敬业,尽职尽责;②关心病人,热枕服务;③一视同仁,平等对待;④尊重人格,保护隐私;⑤尊重科学,精益求精;⑥语言亲切,态度和蔼;⑦不为名利,廉洁奉公。

5.什么是中药的性能?

中药性能包括哪些内容?

答:

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以及治疗法则为理论基础,以药物作用为依据,加以概括和总结得出的。

药物独特的偏性,可以以偏救偏,能够针对病情,发挥扶正祛邪、清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失衡等作用。

6.中药配伍的概念?

答:

根据病情和药物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法则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称为中药的配伍。

其目的是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

7.配伍七情的内容?

答:

①单行:

是用某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如独参汤。

②相须:

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如麻黄配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作用。

③相使:

是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可增进主药某方面的功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健脾利水的茯苓合用,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作用。

④相畏:

是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例如生半夏和天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天南星畏生姜。

⑤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天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天南星的毒。

⑥相恶:

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

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⑦相反: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

相须相使配伍,协同作用,提高药效。

相畏相杀配伍,制约毒性,保证要用安全。

相恶相反是配伍用药的禁忌。

8.中药的用药禁忌有哪些?

答:

中药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禁忌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配伍禁忌:

是指某些药物配伍使用,会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或破坏和降低原药物的药效,故临床应当避免配伍使用,如“十八反”、十九畏“。

②妊娠用药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

③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

9.叙述十八反的内容,并解释之。

答:

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八反:

即两种药物同用,发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毒副作用。

属配伍禁忌。

10.戥称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答:

使用戥秤时首先检查戥盘与戥砣的号码是否相符;然后检查戥砣放在定盘星上是否平衡,灵敏度如何,如平衡而灵敏则可使用,否则应修理后再用。

提拿戥秤时不宜过远或过近,太高或太低。

在称量时,左手握戥杆,稳住砣线,右手抓药放入戥盘内,提起戥纽,目视戥星,左手将砣线在戥杆上移动至欲称量的指数位置上随即放开,当戥星的指数和戥杆取得平衡时,即是所称药物的重量。

如称重1g以下者,就需选用分厘戥。

分厘戥的制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与戥秤相同,其体型较戥秤小,戥杆长约30cm,多用兽骨或金属制成。

其称重范围在200mg~50g之间,主要用于调配细料、贵重和毒剧药处方。

戥秤用过后,戥盘应擦干净,将戥砣放在戥盘中,挂在适当的位置,防潮防锈,以免影响准确度。

分厘戥应放在木盒中保存。

11.处方的类型有哪些?

答:

根据不同时期或条件形成的药方,可以分为古方、经方、时方、法定处方、协定处方、验方、偏方、秘方、医师临症处方等。

(1)古方:

泛指古医籍中所记载的方剂。

(2)经方:

指《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中所记载的方剂。

(3)时方:

泛指从清代至今出现的方剂。

  (4)法定处方:

指《药典》颁布标准及地方药品标准所收载中的处方,它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5)协定处方:

指医师和药师,根据临床需要,相互协商制定的处方。

(6)验方、偏方:

指在民间流行,有一定疗效的简单处方。

(7)秘方:

有一定的独特疗效、而秘而不传的处方。

(8)医师临症处方:

指医师根据辨证论治,临时所拟的处方。

12.处方分析的内容有哪些?

答:

①处方头:

医院名称、科别,患者姓名、年龄等;

②脉案:

病因、症状、脉象、舌苔、治法;

③正文:

处方药味、剂量、剂型、用法;

④处方方尾:

日期、剂数、医嘱、医师签字。

(1)检查是否有违反“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

(2)中药名称常见的一字之差;

(3)处方用量是否合理;

(4)特殊煎药方法:

先煎、后下等。

13.根与根茎类中药有什么区别?

答:

(一)根类中药

(1)就根部而言,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

(2)根通常为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有的肥大为块根,呈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3)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根横断面有一圈形成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大,中央无髓部,自中央向外有放射状纹理,外表常有栓皮。

(4)单子叶植物根一般为须根系;横断面有一圈内皮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小,中央有髓部,无放射状纹理,常无栓皮。

有的断面可见分泌物散布。

(二)根茎类中药

 外形上与地上茎一样有节和节间,单子叶植物尤为明显;侧面和下面有细长的不定根或根痕。

  双子叶植物根茎:

横断面外表面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木部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中央有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茎:

横断面外表无木栓层,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髓不明显。

14.大黄、何首乌的来源分别是什么?

答:

大黄来源: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何首乌来源: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15.大黄的功效是什么?

其炮制品的功效有什么区别?

答:

大黄的功效:

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其炮制品功效:

酒大黄:

清上焦血分热毒。

熟大黄:

泻下力缓,泻火解毒,逐瘀通经。

大黄炭:

凉血化瘀止血。

醋大黄:

消积化瘀,清热化湿,消积散痞。

16.川贝的来源与功效分别是什么?

比较松贝、青贝、炉贝的区别。

答:

川贝来源:

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成熟鳞茎。

川贝功效: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松贝:

“怀中抱月”:

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大鳞片呈心脏形,小鳞片镶嵌于大鳞片之中露出部分,似新月形。

青贝:

“形如荷花瓣”:

外层鳞叶两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新芽和小鳞叶。

炉贝:

“马牙状”:

色白炉贝,形似马牙;“虎皮斑”:

表面具深黄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状。

17.处方写半夏,应付什么?

答:

生半夏为毒性中药,生用辛烈毒甚,不宜内服,故处方单写半夏,应付经过炮制的各种制半夏,如法半夏。

18.请列举来源于伞形科的药用部位是根类或根茎类中药五种,并分别说明其功效。

答:

①川芎,根茎。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②白芷,根。

功效: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③当归,根。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④防风,根。

功效:

解表祛风、胜湿、止痉。

⑤前胡,根。

功效:

散风清热、降气化痰。

19.当归的来源及功效是什么?

答:

当归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当归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20.请简述黄芩与黄芪的来源与性状,并说出其功效。

答:

(一)黄芩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性状:

黄芩片:

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

酒黄芩:

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棕褐色,切面黄棕色,呈放射状纹理,略带焦斑,

中心部分有的呈棕色。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二)黄芪

来源: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性状:

黄芪:

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切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有放射状纹理。

“金井玉兰”:

皮白、木黄。

炙黄芪:

外表皮黄褐色,切面淡棕黄色,滋润,有蜜糖香气,味甜,略带黏性。

功效: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利尿。

21.属于毛茛科的根及根茎类中药饮片,请举出三个例子说明其药用部位及功效的不同。

答:

①黄连,根茎。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②川乌,主根(母根)。

功效: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③白芍,根。

功效:

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22.皮类中药药用部位为根皮、支皮的中药是什么?

其来源及功效是什么?

答:

厚朴是皮类中药药用部位为根皮、支皮的中药。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皮、根皮和支皮。

功效: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23.试述三七的来源,性状鉴别术语与功效。

答: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术语:

“铜皮铁骨狮子头”。

“铜皮”:

外皮呈灰黄色,似金属铜的颜色;

“狮子头”:

根及根茎药材头部臌大,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似狮子头部。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

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

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

体重,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

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苦回甜。

24.试述川乌与附子来源。

川乌与制川乌的区别是什么?

答:

川乌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主根(母根)。

附子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子根)的加工品。

川乌与制川乌的区别:

川乌——乌头的干燥母根,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制川乌——川乌的炮制加工品,附子乌头的子根加工品。

25.黄芩、黄连、黄柏的功效有什么区别?

答:

相同点: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引起的黄疸、泻痢、淋证、湿疹湿疮,

热盛引起的高热、烦躁、痈肿疮毒等。

同中之异:

黄芩善清上、中焦湿热;黄连善清心经热和中焦湿热;黄柏善清下焦湿热。

不同点:

黄连与黄芩又同能凉血医,治疗血热妄行证,其中黄芩尚可安胎,治疗热扰胎元之胎动不安;

黄柏又能泻火除蒸,治疗肾阴虚、相火妄动之遗精、骨蒸发热、盗汗等。

26.试述菊科的中药有哪些?

它们的药用部位有什么?

功效分别是什么?

(举3种以上)

答:

①红花,花;功效: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②菊花,头状花序;功效: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③款冬花,花蕾;功效: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27.试述红花、金银花、菊花、蒲黄、桑叶的来源及功效。

其别名分别是什么?

答:

红花:

[别名]草红花、红蓝花。

[来源]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

[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金银花:

[别名]二宝花、忍冬花、双花。

[来源]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菊花:

[别名]寿客、金英、黄华。

[来源]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蒲黄:

[别名]水蜡烛、蒲棒。

[来源]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功效]止血,化瘀,通淋。

桑叶:

[别名]霜桑叶。

[来源]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28.试述菊花饮片的商品类别有哪些?

桑叶与菊花功效有什么区别?

答:

菊花饮片商品类别:

白花菊(豪菊、怀菊、川菊、祁菊、德菊),滁菊,贡菊,杭菊。

桑叶与菊花功效区别:

相同: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潜阳,用于风热表证、瘟病初期、肝热目赤、视物昏花、肝阳上亢之类头晕头痛、目眩等。

同种之异:

疏散风热,桑叶优于菊花;清肝明目、平肝潜阳,菊花由于桑叶。

不同点:

桑叶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血热证,白汗盗汗等;菊花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是二者之异。

29.果实种子类中药饮片在应用时,用时需要捣碎的中药饮片有哪些?

请举出五种以上。

答:

时需要捣碎的中药饮片:

①女贞子(木犀科,果实);②牛蒡子(菊科,果实);③决明子(豆科,种子);

④苦杏仁(蔷薇科,种子);⑤砂仁(姜科,果实);⑥桃仁(蔷薇科,种子)。

30.请说明已学习的中药饮片中,属于蔷薇科的品种。

举出五种以上说明其药用部位和功效。

答:

①枇杷叶,叶;功效: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②山楂,果实;功效: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③木瓜,果实;功效: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

④苦杏仁,种子;功效: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⑤桃仁,种子;功效: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31.请说出果实种子的中药饮片中,药用部位不是果实或种子的中药,各举出三种。

答:

果实类中药饮片:

①桑葚,桑葚科,果序;②山茱萸,山茱萸科,果肉;

③橘络,芸香科,中果皮维管束;④枳实,芸香科,幼果。

种子类中药饮片:

①龙眼肉,无患子科,假种子;②肉豆蔻,肉豆蔻科,种仁;

③莲子心,睡莲科,胚;④绿豆衣,豆科,种皮。

32.木瓜,女贞子,决明子的别名分别是什么?

答:

木瓜别名:

宣木瓜。

女贞子别名:

冬青子。

决明子别名:

草决明,马蹄决明。

33.比较苦杏仁和桃仁的性状鉴别的区别。

药材名

苦杏仁

桃仁

来源

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或成熟种子

蔷薇科植物桃、山桃的干燥或成熟种子

形状

扁心脏形

扁长卵形

边缘

肥厚

基部

左右不对称

钝圆而偏斜

表面颜色

黄棕色至深棕色

黄棕色至红棕色

表面特征

无颗粒状突起

密布颗粒状突起

微苦

答:

 

34.试述石斛的来源、功效,并说明环草、马鞭、黄草、金钗、耳环石斛的性状鉴别。

答:

石斛来源:

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铁皮石斛或金钗石斛的新鲜或干燥茎。

石斛功效: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性状鉴别:

环草石斛:

呈细长圆柱形,常弯曲或盘绕成团,表面金黄色,具细纵纹。

断面较平坦。

(最细)

马鞭石斛:

呈长圆锥形,表面棕黄色至暗黄色,有深纵槽,断面呈纤维性。

(最长)

黄草石斛:

呈细长圆柱形,表面金黄色至淡黄褐色,体质轻实,嚼之有粘性。

(淡黄褐色)

金钗石斛:

表面金黄色或黄中带绿,有光泽,具深纵沟及纵纹。

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

(绿色)

耳环石斛:

呈螺旋形或弹簧状,一般2~4个旋纹。

(耳环状)

35.属于唇形科的全草类药材有哪几种?

并说明其功效。

答:

①益母草,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②薄荷,地上部分;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

③半枝莲,干燥全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

④泽兰,干燥地上部分;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⑤荆芥,干燥地上部分;解表散风、透疹。

⑥香薷,干燥地上部分;发汗解表,和中利湿。

⑦广藿香,干燥地上部分;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

36.动物类饮片包括昆虫类和甲、壳、骨、角、胶类及全身、皮、肉、脏器类,分泌物、排泄物类等,请各举1~2例。

答:

昆虫类:

土鳖虫。

甲、壳、骨、角、胶类:

龟甲,蛤壳,水牛角,阿胶。

全身、皮、肉、脏器类:

全蝎,鹿肉,蛤蟆油。

分泌物、排泄物类:

珍珠,五灵脂。

37.简述水蛭的来源、炮制品种、性状鉴别要点、功效。

答:

来源:

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体。

炮制品种:

水蛭、烫水蛭。

性状鉴别要点:

[蚂蟥]呈中段状,宽者可达2cm,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后端钝圆,两端各具1吸盘,

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

[水蛭]扁长圆形,宽0.2~0.3cm。

[柳叶蚂蟥]狭长而扁。

功效:

破血,逐瘀,通经。

38.试述龟甲的来源、炮制品种、性状鉴别要点、功效。

答:

来源:

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

炮制品种:

生龟甲,醋龟甲。

性状鉴别要点:

[生龟甲]呈长方形、类方形或不规则的块片,有向斜上方弯曲的甲桥(墙板),

有的上表面具背状隆起,类方形者厚薄不匀,气微腥,味微咸。

[醋龟甲]具焦臭和醋气。

功效:

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

39.试述水牛角,地龙,全蝎,牡蛎,鸡内金,穿山甲的来源。

答:

水牛角:

牛科,干燥角。

地龙:

巨蚓科,干燥体。

全蝎:

钳蝎科,干燥体。

牡蛎:

牡蛎科,贝壳。

鸡内金:

雉科,砂囊内壁。

穿山甲:

鲮鲤科,鳞甲。

40.什么是中医处方?

中医处方的分类有哪些?

中医处方的格式是怎样的?

答:

中医处方是医师辩证论治的书面记录和凭证,反映了医师辩证立法和用药的要求,是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的凭证。

根据处方正文内容的来源不同,中医处方分为:

分为古方、经方、时方、验方、秘方、法定处方、协定处方和医师临症处方等。

中医正规处方包括四个部分:

处方前记、脉案、处方正文、处方后记。

41.什么是中药饮片处方应付?

处方应付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

中药饮片处方应付系指调剂人员根据医师处方的要求,选择符合规定的中药饮片炮制品或生品进行处方调配。

处方应付一般包括中药别名和并开药应付、中药炮制品应付。

42.中药饮片调剂常规有哪几部分?

答:

按工作内容分为:

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五个程序。

43.什么是贵细中药、毒性中药和麻醉药品?

毒麻药品的处方保存年限和用量要求是什么?

答:

贵细中药:

指来源不易,经济价值高,稀少而名贵,需要特殊管理的品种。

毒性中药:

指药理作用剧烈、治疗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一类中药,在药品管理法中被列为特殊管理的品种。

麻醉药品:

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毒性中药处方保存2年,麻醉药品处方保存3年。

毒性中药用量要求:

每次不得超过2日极量。

麻醉药品用量要求:

注射剂不得超过2日量,片剂、酊剂、糖浆剂不得超过3日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

44.饮片斗柜的排列原则是什么?

答:

饮片斗谱的排列原则是:

“横七竖八”或“横八竖七”。

45.什么是斗谱?

常用斗谱的排列方式是什么?

答:

斗谱是指药斗柜药物的编排法。

常用斗谱的排列方法:

①按常用方剂编排,如麻黄汤的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等。

②按药物性味功能近似排列:

即根据药物性味功能相近而又经常在中医处方中

同时使用的药物进行排列,如麻黄、桂枝。

③按处方常用“药对”排列:

如二术(苍术、白术)。

④按药名及功用近似的品种排列:

如羌活、独活。

⑤按同一品种的不同炮制品排列:

如生大黄、熟大黄。

⑥按药用部位排列: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动物、矿物。

46.特殊煎药方法有哪些?

答:

(1)先煎

(2)后下(3)包煎(4)烊化(5)另煎(6)冲服(7)对服(8)煎汤代水

47.试述中药汤剂一般煎煮法。

答:

1、煎煮器皿:

首选沙锅或沙罐,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且导热均匀,保暖性好。

次选不含铅的陶瓷器具或不锈钢器皿。

但忌用铁、铜、铅等金属器具,因这些金属元素易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2、煎煮水量:

一般用水量为将药片适当加压后,水面淹没过药片约2cm为宜。

质地坚硬、粘稠或需要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些。

质地疏松、含挥发性成分的芳香类药或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水面淹没药物即可。

绝大多数药物煎煮前宜冷水浸泡,浸泡时间20-30分钟。

但如果是以种仁、果实为主的药物可浸泡l小时。

夏天气温炎热,为防止药物腐败、变质,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15分钟为宜;

3、煎煮火候、次数及时间头煎:

解表药及其他芳香类药物一般用大火迅速煮沸,然后改用小火保持沸后煎8-12分钟。

一般药物沸后需煎15-25分钟。

矿物、动物贝甲骨质类及滋补药煮沸后需煎30-45分钟。

二煎:

解表药煮沸后煎5分钟左右。

其他药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即可;

4、特殊药物的处理:

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但有些药物由于它的性质、性能及用途不同,不仅煎煮时间有异,有的还需要在煎煮中进行特殊处理,包括先煎、后下、泡服、包煎、另煎、冲服,这类药物药师在发药时都会有特别交待。

48.切制前的水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切制方法有哪些?

答:

切制前药材用水处理的目的是:

使药材吸收一定量的水份,质地变软便于切制。

常用的切制方法有手工切制和机器切制。

其他切制包括:

镑片、刨片、挫。

49.炒法分为哪两种?

炙法分为哪几种?

答:

炒法分为:

清炒和辅料炒两种。

清炒又包括炒黄、炒焦、炒炭三种操作工艺;

加辅料炒有麸炒、土炒、米炒、砂烫炒、滑石粉炒等。

炙法分为:

酒炙、醋炙、盐炙、蜜炙、姜炙、米泔水炙、乳炙、鳖鱼炙等。

50.什么是中成药?

中成药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

简单地来说中成药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中药成方制剂。

中成药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自行购用中成药时要征询药店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不能盲目够用。

(2)不要仅以中成药名称选药,中成药品种繁多,在名称上虽仅一二字之差,但功效应用却往往不同。

还有一药数名的情况,必须详细阅读其说明。

(3)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来决定不同的服法,才能确保疗效。

(4)服药次数与剂量,应遵守剂量规定,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5)注意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和饮食禁忌。

一般而言,服用中成药时应忌食寒凉、辛辣、腥荤等。

(6)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严格掌握适应证,慎重使用,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51.感冒类中成药分为哪几类?

请说明其症状,并指出各自的代表药是什么?

(各举3种以上)

答:

(一)风寒感冒

症状:

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鼻塞,喷嚏,流清涕,咽痒咳嗽,四肢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代表药:

正柴胡饮颗粒、玉屏风口服液、感冒清热颗粒、风寒感冒颗粒。

(二)风热感冒

症状:

发热重、恶寒轻,无汗或有汗、头痛、咽喉肿痛,口渴、痰稠黄,小便黄,舌苔薄黄,脉浮数等。

代表药:

感冒退热颗粒,板蓝根颗粒,小柴胡颗粒,银翘解毒片。

(三)暑湿感冒

症状:

发热恶寒,微汗或无汗,肢体酸重或疼痛,头重头痛,鼻流浊涕,胸闷纳差,恶心呕吐或泄泻,舌苔薄黄而腻,脉浮数。

代表药:

藿香正气口服液、保济丸、六和定中丸。

52.内科常见病有哪些?

请分别举出2种中成药。

答:

(一)感冒用药

①风寒感冒:

正柴胡饮颗粒、感冒清热颗粒

②风热感冒:

感冒退热颗粒、小柴胡颗粒

③暑湿感冒:

藿香正气口服液、保济丸

(二)咳嗽用药

①风寒咳嗽:

通宣理肺丸、二陈丸

②风热咳嗽:

川贝枇杷糖浆、急支糖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