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4103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docx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docx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

一、名词解释(12分)

1.艺术创作:

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过程

2.艺术作品:

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

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

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1. 艺术语言:

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1.艺术语言:

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艺术直觉:

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现代主义创作方法:

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

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艺术风格:

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

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艺术流派:

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

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1、艺术意象:

是艺术家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作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

2、基形意象:

是客观具体事物最基础的局部形态在人脑中经过想象加工形成的局部意象。

3、艺术风格:

体现艺术家成熟而稳定的艺术特征的代表性面貌。

4、艺术直觉:

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直接迅捷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5、艺术心理定势:

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6、艺术思维:

艺术思维就是主要利用形象思维来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并最终物化为艺术形象(作品)的思维活动。

7、素材:

是未经作者艺术加工的感性生活材料或原创的艺术资料

8、期待视域:

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艺术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它圈定了理解可能的限度。

7.形象思维:

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8.造型艺术:

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9.意境:

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

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

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

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线条与组合;  (2 ) 具象与抽象;  (3 ) 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

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10、雕塑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

  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物质与技艺的统一;

(2)  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1、什么是灵感?

   灵感或灵感思维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新概念和新意象的顿悟式和突发性的思维方式。

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等特点。

   

2、什么是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创作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的特点,是由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特点和作品的客观特征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貌。

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艺术家的创作见解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表现,是一个艺术家在全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基本特色和创作个性。

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创作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3、什么是艺术传播?

   艺术传播就是艺术的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徙、变动、蔓延,达到公共化或社会化的过程。

艺术信息、受传者、传播主体和传播媒介(或加上传播效果),就是艺术传播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4、 共鸣 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5、什么是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指的是艺术作品之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体系,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其中,典型人物是艺术典型的主体,典型性格是典型人物的核心。

   

6、建筑艺术的涵义及其审美特征是什么?

 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建筑的基本特征:

 

(1)  造型的形式美追求; 

(2)  环境的人格化体现;  (3)  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7、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

8、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什么?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指客体对象与审美主体在审美关系的生成中所体现出的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具有某种社会性的客观属性。

   

9、什么是悲剧?

 悲剧是同崇高有密切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一个范畴。

悲剧的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10、音乐 ?

音乐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

音乐以旋律、和声、配器、复调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

其中旋律是最具表现力的因素。

 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1)  情感的涌流;

(2)  想象的自由;(3)  象征的意味。

1、艺术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艺术的具体功能有多种,但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也可回答为娱乐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2、什么是艺术鉴赏?

 欣赏性的艺术消费活动就是艺术欣赏,其内涵主要是指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3、什么是艺术家?

 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

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

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

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4、什么是审美期待?

 欣赏者的审美期待可呈现为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

文体期待是指艺术欣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意象期待是指欣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某种特定意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意蕴期待是指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及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待指向。

 

5、舞蹈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舞蹈是以审美规范化了的有组织、 有节奏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

  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动作与姿态;

(2)  抒情与表现;(3)  节奏与韵律。

   

6、什么是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7、工艺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工艺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可以体现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工艺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实用与审美;

(2)物质与精神;  (3)  技能与创造。

   

8、什么是艺术中的讽刺?

 讽刺是以真实而夸张或真实而巧妙之类的手段,及其简练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引发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

     

9、什么是艺术意象?

 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的心理形态,同时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

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

 

10、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艺术作品的内容的存在方式,即艺术作品内容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表现形态。

艺术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艺术作品的结构和语言。

1、美育:

即“审美教育”,是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正式提出的。

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使人认识美育。

 

2、 实用艺术:

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

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3、建筑艺术:

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

实用、坚固、美观。

 

4、现代设计: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产品设计,从家具、餐具、服装等日用品到汽车、飞机等高新技术产品,特点是将造型艺术与工业产品结合起来,使得工业产品艺术化。

2、环境设计,指人类对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和人工环境因素加以改造和组织,对物质环境进行空间设计,使之符合人的行为需要和审美需要。

3、视觉设计,指人们为了传递信息或使用标记所进行的视觉形象设计。

 

5、造型艺术:

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6、中国画:

简称“国画”。

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其特点是:

一、表现在工具材料上,采用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

二、在构图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三、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结合,相互补充,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四、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7、摄影艺术:

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再经过暗房工艺处理,塑造出可视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样式。

 

8、表情艺术:

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9、交响乐:

是用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是音乐艺术的精髓,是音乐创作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文明的积淀。

包含四个独立乐章的器乐套曲。

 

10。

芭蕾舞:

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国。

古典芭蕾舞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式和规范,尤其是脚尖鞋的运用和脚尖舞的技巧。

  

 11.综合艺术:

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

它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合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2。

悲剧:

是戏剧种类一种,被认为是戏剧之冠。

具有崇高的地位,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的人格。

 

13。

电影艺术:

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想结合的产物。

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由于电影诞生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之后,所以常被人们称做“第七艺术”。

 

14。

蒙太奇:

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

包含三层含义:

一、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二、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三、从美学层面上讲,它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

 

15。

主人公:

指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作品中的主要任务,或叫中心人物。

是戏剧影视作品集中刻画的任务形象,是作品内容的中心,是矛盾冲突的主体,是情节展开的依据。

塑造鲜明、生动、富有个性的主人公形象,是戏剧影视艺术最根本的任务。

 

16.小说:

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再线生活。

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缺的基本要素。

 

17.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

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即审美需要。

 

18.形象思维:

是人类能动的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它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特点是:

一、思维过程离不开感性形象;二、思维过程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三、整体性。

 

19.艺术风格:

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20.艺术语言:

指任何一们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赌局饿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

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艺术语言。

 

21.艺术形象:

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是具体可感的,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可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和文学形象。

 

22、 典型:

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23。

审美体验:

是整个审美活动过程的中心环节,指鉴赏主题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的生活到艺术作品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的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

 

 24。

审美升华:

是艺术鉴赏活动的最高境界。

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