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113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料沈阳师范大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博学”,出自对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引申,意在培育一种良好学风并获得广博知识;

  “厚德”,出自《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在培养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尚美”是马克思“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思想的贯彻,意在确定一种崇尚美、追求美、构建和谐的价值取向;

  “健行”出自《易经·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在形成一种自强不息的行为方式。

  博学厚德、尚美健行

  从文化意义上看:

体现了中外优秀文化的有机结合。

  从内在含义上看:

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

  从逻辑关系上看:

体现了通过知识理性“博学”走向实践理性“厚德”的自觉与升华;

体现了“知”(“博学厚德”)与“行”(“尚美健行”)的统一;

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

校歌:

《点燃太阳》

走过风雨走过沧桑

我们自强不息步伐雄壮

呼唤春风播种理想

我们为祖国点燃太阳

啊光荣的沈师希望的沈师

用执着踏过艰辛的道路

用热血浇灌蓓蕾的绽放绽放

滋兰沃土蕴积希望

我们辛勤耕耘拼搏向上

接风沐雨桃李芬芳

我们为祖国造就栋梁

用科学建树千秋的大业

用创造开拓未来的辉煌辉煌

三、师资力量与研究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职称结构优化、学历层次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年龄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1617人,其中二级教授24人,教授269人、副教授611人。

涌现出一批国家及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此外,还聘请了多名“两院”院士和学术造诣精深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的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另有多名外籍教师受聘于我校。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比利时、丹麦、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58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签订了国际学术交流及合作协议,并互派师生交流、讲学,进行科研合作。

辽宁省根底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辽宁电化教育馆设在我校。

学校具有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25个,省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省特色学科2个,省培育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示范性专业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创新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

设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院校研究中心、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根底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延松剧场艺术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所、书法教育研究所、梅兰芳艺术研究所、法律文化研究中心、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等校属各类研究机构。

教育部与我校共建“教育法制与教育政策调研协作基地”。

四、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于文明

校长:

林群

党委副书记:

贾玉明

副校长:

陶秀伟、张辉、关松林、李铁军、夏敏、郝德永、王大超

校长助理:

刘中海

校务办公室主任:

邵永运

组织部部长:

宣传部部长:

人事处处长:

韩国海

教务处处长:

学科与科研工作处处长:

郭洪渊

研究生处:

合作发展处处长:

赵为

学生处处长:

招生就业指导处处长:

财务与资产管理处处长:

卢权

后勤工作处处长:

校园安全与管理处处长:

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

张伟

离退休工作处处长:

马大为

校团委书记:

赵东方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国际教育学院书记:

彭学刚

国际商学院院长:

李峰

国际商学院书记:

吴玉伦

外国语学院院长:

闫怡恂

外国语学院书记:

邵学军

软件学院院长:

刘杰

软件学院书记:

刘利群

戏剧艺术学院院长:

李刚

戏剧艺术学院书记:

姚泳全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田鹏颖

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

秦晓波

法学院院长:

贾海洋

法学院书记:

孙书光

社会学院院长:

刘平

社会学院书记:

张立新

教育技术学院院长:

李兆君

教育技术学院书记:

张佳

体育科学学院院长:

周莹

体育科学学院书记:

李春阁

文学院院长:

赵慧平

文学院书记:

李庆勇

音乐学院院长:

程岩

音乐学院书记:

刘海邦

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张鹏

美术与设计学院书记:

王新

司徒安国际雕塑学院院长:

司徒安

司徒安国际雕塑学院书记:

刘立恒

古生物学院院长:

孙革

古生物学院书记:

杨建杰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书记:

晋贵堂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邓玉福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书记: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杨明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书记:

于世明

管理学院院长:

夏学英

管理学院书记:

韩福文

旅游管理学院院长:

毛金凤

旅游管理学院书记:

徐庆江

粮食学院院长:

肖志刚

粮食学院书记:

田斌

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朴雪涛

教育科学学院书记:

迟艳杰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院长:

但菲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书记:

韩宝财

五、学院特色

国际商学院

学院特色: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创建于2003年2月,是沈阳师范大学与美国堪萨斯富特海斯州立大学合作实施学士学位教育并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学院成立伊始,便结合高等教育的新形势确定学院的定位和办学思路,秉承"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中心"

的办学理念,坚持"

国际化、正规化、现代化、特色化"

的办学原则,通过与国际接轨,努力培养外语水平高、专业知识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强的开拓型、复合型、国际型的经、贸、法、管类高级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

外国语学院

学院现为东北三省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单位、辽宁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全国翻译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理事单位、辽宁省翻译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单位、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单位。

学院现有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5个语种,拥有英语(师范、应用)、俄语(商务)、日语、法语、翻译(笔译、口译)等5个本科专业及7个专业方向,其中英语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辽宁省省级示范性专业,翻译专业为东北地区首家本科翻译专业。

多年来,学生参加专业四、八级考试通过率一直远远高于全国平均通过率。

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大赛连续多年获得佳绩。

在第九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中,学院代表队夺得了全国亚军;

在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中,我院代表队获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

在每年一度的沈阳市日语演讲大赛中,我院学生连续多年荣获冠亚军。

在2008年全国俄语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三等奖。

学生年终就业率在95%以上;

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考取国内重点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逐年增多。

本科、硕士毕业生凭借坚实的语言基础、广博的知识、娴熟的技能和敬业务实的精神,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与好评。

学院十分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黎巴嫩、约旦等国家的多所高等院校及各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

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出国学习深造,选送优秀学生到美国、日本、俄罗斯、黎巴嫩等国家留学和教育见习。

学院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己任,现有教育部考试中心雅思考点、托福网考考点、日本语能力测试、韩国语能力测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全国翻译证书考试、剑桥少儿英语考试、伦敦三一学院口语考试等考点,立足辽宁,服务东北,辅射全国。

学院先后被国家教委,辽宁省妇联、辽宁省教育厅授予“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被中共沈阳师范大学党委、沈阳师范大学授予“优秀人才培养标兵单位”,并连续多年获沈阳师范大学先进集体、先进党总支、优秀教学管理单位等荣誉称号。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是沈阳师范大学办系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

其前身是1953年创建的教育研究室,1980年成立教育科学研究所;

1984年组建教育系;

1985年和2000年招收首批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2003年4月正式更名为教育科学学院。

现设教育学系、心理学系以及东北教育史、高等教育、教育政策法规、心理咨询等研究所(中心);

拥有生理、心理两个实验室,和一个图书资料中心。

法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是隶属于沈阳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

1993年4月学校创建法学专业,1995年9月15日正式成立法律系,2006年5月10日法律系更名为法学院。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与建设,法学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骄人的业绩。

1996年4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法律系取得了民商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当时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第三个法学硕士学位点。

2007年4月民商法专业被辽宁省委宣传部批准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3月民商法专业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省重点培育学科,2009年3月民商法专业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2003年9月和2006年1月,我校分别取得法学理论、诉讼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又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2010年我校获批法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

与此同时,我校成功成为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2010年10月我院获得国家财政部高校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目前,法学院法学综合实训中心正在筹建中。

文学院

文学院前身为中文系,创建于1951年,著名文学家吴伯箫、修辞学家吴士文曾在此任教。

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长期积累,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办学传统,为国家培养、输送本、专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4万多人,为辽宁省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辽宁省省级示范性专业、沈阳师范大学重点建设专业;

对外汉语专业为沈阳师范大学重点扶持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文艺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是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

文学院是辽宁省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新闻学等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

文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年龄、专业方向优化,教学水平高,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授21人,副教授24人,博士(含在读)35人,分别毕业于24所国内著名的高校。

其中,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者2人。

多名教师已成为本学科领域里知名的学者,并担任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老舍文学奖,辽宁文学奖及国家、省、市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的评委,是国家、省、市重要专业学会的负责人和理事。

近5年来,学院教师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级项目共计100余项,获国家、省级教学、科研等成果奖励100余项。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近几年来,学院教师在应用数学、控制理论、运筹学、系统工程、管理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先后在《中国科学》、《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等重要学术期刊及ACC、CDC、WCICA等重要国际会议发表科研论文330余篇,其中EI检索收录60余篇,SCI检索收录30余篇;

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教改项目20余项,其中多项获国家级、省级奖励。

学院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就业竞争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学院目前拥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34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0名,教育硕士100名。

近几年来,学院以大学生科研项目和专业竞赛为载体,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就业竞争力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近三年,组织学生共申请学校大学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A类7项、B类38项,共发表省级以上论文42篇。

在全国和东北三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12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46名学生获得省级奖励。

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9名学生荣获国家级奖励。

在第七届"

挑战杯"

辽宁省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3名学生获得辽宁省二等奖。

特别是2007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学院学生组成的三个参赛队均获得了国际三等奖的好成绩,学生的参赛水平已达到了全国师范院校的中上游,超过了许多重点师范大学。

学生通过参加科研项目和专业竞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

软件学院

学院采用全新的办学体制、先进的教学理念、实训式的教学模式,更具实用性、灵活性的教学计划,紧密衔接IT行业发展,使学生毕业后具有软件编程、项目开发及工程规划的实际工作能力。

在2007年第二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我院代表队获国家级二等奖;

在2007年举行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我院代表队获国家级二等奖、辽宁省一等奖;

在ACMInternationalCollegiateProgrammingContest大赛中,获得东北赛区三等奖。

同时,学院与国内外一些大学和知名IT企业及研究院所(如中科院沈阳计算所、辽宁省信息中心等)合作,使其成为软件学院教学、科研及毕业实习的基地,实现了学业与职业的“零距离”对接,提供与国内知名IT企业就业的直通渠道。

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优良、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

毕业后适合从事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尤其是中学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工作,能在党政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从事日常管理工作、党团工作和思想宣传工作等,并可以成为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合格生源。

教育技术学院

目前拥有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下设现代教育技术系、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部、实验教学部、电视制作部、技术服务部等10个部门,主要承担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校内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各学科教学软件和网络课程的研制与开发、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学校相关技术服务等工作,是一个集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为一身的综合性单位。

体育科学学院

学院下设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系、运动训练系、民族传统体育系、公共体育部、竞训中心、场馆服务中心、体育社科研究中心、院务办公室、招生工作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设立运动生物学科研所、学校体育科研所、体育健康科研所,另设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运动人体科学教研室、大球教研室、小球教研室、体操艺术教研室、田径冰水教研室、武术散打教研室。

学院拥有可容纳4000名观众的文体馆、综合训练馆、大型标准田径场地和游泳馆各1座。

南、北、东3个运动场区,包括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足球场共63块。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具备承担教学、训练、比赛多种功能,可为学校社会体育提供全方位服务。

音乐学院

目前,音乐学院拥有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在本科教育层次里包括音乐学、音乐表演二个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包括美声、民声、钢琴、西洋管弦乐(涵概所有西洋乐器)、流行音乐演唱、流行音乐演奏(吉它、电贝司、流行打击乐、流行键盘、双排键盘电子琴、萨克斯)等六个专业。

音乐学院建筑面积7896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MIDI实验室和先进设备的录音棚、电钢琴教室、专业音乐厅。

配套齐全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为全系师生提供了广泛的施展空间,为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美术与设计学院

学院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美术文化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引进优质资源、引进名师、互派师生留学等形式,先后与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日本新泻国际艺术学院等学校联合培养学生,实现学分互认,充分发挥师范大学优势、加大文化的培养力度,形成极具特色的学院形象。

近年来,学院教学与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及横向课题30余项,出版教材、著作50余部,作品专集60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作品400余幅,近百件优秀创作作品在国家级各类美术与设计专业展中荣获奖项,10本设计类系列教材列入全国教科“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美术学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普通高校美术教育本科课程改革试点,美术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成为全国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教材范本,教师作品专集被列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书系。

学生作品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大赛中获多项奖励,设计产品获专利30余项。

司徒安国际雕塑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司徒安国际雕塑学院成立于2010年9月,是我国首家以学院为建制的雕塑专业学院,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中外合作办学的雕塑专业学院。

学院立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体制,站在国际化的平台上,致力于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拥有国际一流大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和硬件设施先进两个国内同类学校一流的制高点,学院师生先后有近10部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司徒安院长的作品《从雅典到北京》永久陈列于北京鸟巢的三号沉厅前。

学院整体呈蓄势待发蓬勃发展时期。

  面向未来,雕塑学院将坚持“国际化、专业化、现代化、特色化”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专业能力强、外语水平高、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突出的开拓型、复合型、国际型的雕塑高级应用型人才,打造国际一流的雕塑学院。

古生物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于成立于2010年12月,是我国首家以学院为建制的古生物学专业学院,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一所古生物学院。

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家美国科学院D.Dilcher院士担任学院名誉院长。

野外教学实验基地包括辽宁本溪,北票以及黑龙江嘉荫等多处化石产地。

国外合作教学单位包括德国图宾根大学地学院,俄罗斯联邦远东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阿穆尔国立大学地质系,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生命科学系等。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古生物学,地质学,古人类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英国“自然”杂志,美国科学学院院刊,北美古脊椎动物学报等发表了多篇论文,首次发现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带羽毛恐龙“赫氏近鸟龙”,迄今世界上最早的真双子叶植物“李氏果”,中生代最早的会滑行的蜥蜴“赵氏翔龙”,以及沈师鸟、渤海鸟、盛京鸟、辽龟等重要化石,为鸟类起源,被子植物早起演化等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成果先后入选2009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两院院士评选的200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赫氏近鸟龙标本曾于2010年参展与上海世博会,受到国土资源部嘉奖。

学院现已于美,英,德,俄,法,比利时,韩国,印度,巴西以色列等20个国家在古生物学研究机构或科学家开展了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先后在本溪、沈阳、朝阳、伊春等地多次主持国际古生物与地质学术研讨会,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动物学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学科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两个学科均在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优势特色学科;

学院现有三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一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三个省高校实验室,一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两个校级重点实验室。

我院还设有应用化学、特种菌业和生物工程三个研究所;

另外IUCN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蛇蛙研究丛书》和《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专辑》编委会、辽宁省动物学会、校级昆虫研究所挂靠在我院。

应用化学是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优势特色学科,拥有“特种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二氧化碳减排与资源利用”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析”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先进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沈阳市重点实验室。

旅游管理学院

学院是中国旅游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单位、辽宁省旅游教育与研究分会会长单位,是辽宁省旅游业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旅游教育培训基地、旅游高级人才研修基地,辽宁省旅游局指定的导游员资格考试定点培训单位。

近两年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先后获批为辽宁省“省级示范专业”、国家级“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我院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辽宁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已在北京、深圳、上海、海南等地的高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区(点)、会展企事业和物流中心单位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2004年以来就业率在我校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粮食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是全国第一所以“粮食”冠名的二级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学院拥有一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和粮食工程专业是辽宁省示范性专业、辽宁省品牌专业。

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省级重点支持专业项目、省级教改项目共计12项。

学院拥有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设有谷物加工研究所和食品加工研究所,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省级以上实践教学基地8个。

并与中粮、中储粮、益海嘉里等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和国际上十余所院校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某高校在2+2办学模式上取得显著进展。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下设物理系、电子工程系和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现有物理学、电子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有理论物理、基础物理、实验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五个教研室,一个图书资料室(藏书8000余册),拥有管理规范、设备完善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办学设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02年以来学院承担的各级科研课题60项,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课题一项,获得国家专利26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16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