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137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元素观: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7.2019年4月1日,备受市民期盼的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商业运营,这将会大大缓解济南交通拥堵的现状。

为保证安全,严禁乘客携带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

打火机内液体主要成分是丁烷,若用X代表丁烷,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2X+13O2

8CO2+10H2O,则丁烷的化学式为(  )

8.伽利略说: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践中得来”。

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B.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三个条件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9.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变大

C.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D.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溶液中都存在

10.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排序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原子的核电荷数:

C.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

D.生活中常见物质溶液的pH:

1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用如图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D.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

3

12.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溶液X,下表记录了向X溶液中分别加入三种物质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则溶液X可能是(  )

所加物质

氯化钡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实验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

出现蓝色沉淀

无现象

溶液B.

溶液C.

溶液D.

溶液

1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操作方法

A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足量水,过滤

B

CuSO4溶液

H2SO4

加入过量CuO粉末,过滤

C

NaOH溶液

Ca(OH)2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D

KNO3溶液

K2CO3

加入适量CaCl2溶液,过滤

A.AB.BC.CD.D

14.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Cu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Cu和MgB.滤液一定为蓝色

C.滤液中只含两种溶质D.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15.将10g镁、铝的金属混合物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经测定溶液质量增加了9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

A.19gB.50gC.58gD.63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我们应充分学好、用好它们。

按要求从氢气、硫酸、氧化钙、氢氧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镁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______;

②一种难溶于水的碱______;

③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______;

④一种不易挥发的酸______;

⑤一种可作化肥的盐______。

17.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前不久,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爆红”,再次激起人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西北工业大学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研制的“蓝藻人造叶片系统”让人类移民火星成为可能。

在太空极端环境下,蓝藻可以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还原成人类必需的氧气(O2)和蔗糖(C12H22O11)等碳水化合物。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C12H22O11属于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②蔗糖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蔗糖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

④电影中男主刘启在危急时刻想起爸爸说,木星上都是氢气,当地球和木星靠近时,地球的氧气和木星的氢气会混合,利用地球的能量可以引爆氢气,再利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使地球逃离木星的引力。

试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

信息时代,5G让手机飞起来!

手机芯片是智能手机终端的关键。

制备该电子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可以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得,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工业上制取硅的主要反应为:

SO2+2C

Si+2CO,该反应的反应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生成的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之一)。

②二氧化硅还是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

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写序号)。

A.玻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B.玻璃钢属于金属材料

C.塑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D.生铁和钢都属于合金

19.

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

Na2CO3和NaCl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将15g的Na2CO3加入100g水中可得到______(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一)。

②t2℃时,等质量的Na2CO3和Na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后,此时得到______的溶液质量较大。

③检验“夏天晒盐”所得的NaCl样品中是否混有碳酸钠杂质的方法是______(请从稀盐酸、NaOH溶液、CaCl2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并简述操作、现象及结论)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石灰石样品进行探究,在烧杯中加入含CaCO3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样品25g,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石灰石样品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缺钙会得骨质疏松症,CaCO3常作补钙剂,这里的“钙”是指钙______(填“元素”“单质”“原子”之一)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______。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一项明显现象为______。

(3)当滴入稀盐酸73g(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4)当滴入稀盐酸146g(即图中B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2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用CO气体(含有少量的CO2和水蒸气)测定氧化铁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

现取2ag氧化铁样品进行相关测定,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CO气体→B1→D→C→B2→尾气处理(B1、B2为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假设杂质不发生反应,质量也不变化,各装置的作用都是充分的)。

①装置B1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若通过B2装置质量的变化进行测定,假设B2装置增重ag,则该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③若不连接B1装置,通过测定反应前后C处大玻璃管的质量变化,来计算该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

若其他操作正确,则计算结果将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之一)

22.现欲探究一种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H4NO3、MgO、BaCl2、Na2SO4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1)气体C的气味为______,该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______7 

(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2)滤液E中的溶质有______种,沉淀F的化学式为______。

(3)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是______(写化学式)。

(4)溶液B中存在的酸根离子为______(写离子符号)。

(5)写出过程①中生成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分析

1.【答案】D

【分析】

A、瓷器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项错误;

B、冰川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打造金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C

A、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可减少空气污染,符合要求;

B、督查运送沙土的车辆,实行遮布或洒水降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符合要求;

C、放任露天烧烤会污染空气,不符合要求;

D、严禁水源地开设农家乐,形成常态化保护机制可减少水体污染,符合要求;

C。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是:

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植树造林;

合理开发新能源;

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答案】A

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喧软,故正确;

B.亚硝酸钠有毒,所以不能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烹调食物,故错误;

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错误;

D.工业石膏或医疗废弃石膏的有毒物质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故错误;

A。

A.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发酵的原理判断。

B.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进行解答。

C.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结构的性质判断。

D.根据工业石膏或医疗废弃石膏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4.【答案】D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

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B

A、微粒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原子,A正确;

B、17号元素是非金属氯元素,B错误;

C、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容易得到电子,C正确;

D、氯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是-1价,D正确。

B。

A:

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B、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分析;

C、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7得电子分析;

D、根据氯元素的化合价分析;

掌握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关系就能解答。

6.【答案】C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故A正确;

B、金属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故B正确;

C、2g氢气和2g氧气反应,氢气过量,生成水的质量小于4g,故C错误;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

A、根据水的构成和分子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金属镁的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质量之和进行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7.【答案】B

由2X+13O2

8CO2+10H2O可知,反应后碳原子是8个,反应前应该是8个,包含在2X中,反应后氢原子是20个,反应前应该是20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氧原子都是26个,因此丁烷的化学式为C4H10。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8.【答案】A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B、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灭火方法:

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只要控制三个方法中的一个即可灭火,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

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燃烧条件:

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答案】B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溶液中都存在H+,故选项解释正确。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D

A.金属活动性:

铜<铁<铝,正确;

B.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故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氯化钠溶与水,温度不变;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故正确;

D.肥皂水显碱性,pH>7,食盐水显中性,pH=7,故错误。

A.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B.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来分析;

C.根据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来分析。

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要善于将一些化学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利于化学的学习。

11.【答案】C

由微观过程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方程式应该是:

N2+3H2

2NH3。

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其种类没有改变,故错误;

C.反应中,氮元素由0价变成-3价,氢元素由0价变成+1价,故正确;

D.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

28:

(2×

3)=14:

3,故错误。

根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根据微观示意图解题,重在读图,从图中获取解答题目需要的信息。

12.【答案】A

A、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故选项正确。

B、Na2CO3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C、Na2SO4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氯化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根据题意,向物质X溶液中分别加入三种物质,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反应出现蓝色沉淀;

与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

检查结合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

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2SO4能与过量CuO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OH)2能与过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2CO3能与适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答案】D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比镁弱,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Cu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锌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铜,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

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不含锌。

A、锌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说明滤渣中一定不含镁,故选项说法错误。

B、锌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铜,无法确定反应的程度,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不一定为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硫酸铜有剩余,则滤液中可能含硫酸铜、硫酸镁、硫酸锌三种溶质,故选项错误。

D、锌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铜,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铜的质量,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不含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C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10g-9g=1g,

则在硫酸中氢与硫酸根的关系:

2H~SO4

 

 

96

1g 

x

=

x=48g

所以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48g+10g=58g。

根据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然后计算参加反应的硫酸根离子的质量,最后计算得到固体的质量。

本题难度较大,重点在于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16.【答案】H2 

Mg(OH)2 

CaO 

H2SO4 

KNO3

①提供的物质中,氢气是具有可燃性的气体;

故填:

H2;

②提供的物质中,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的碱;

Mg(OH)2;

③提供的物质中,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所以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aO;

④提供的物质中,硫酸没有挥发性;

H2SO4;

⑤提供的物质中,硝酸钾是一种盐,含有氮元素与钾元素,可用作复合肥;

KNO3。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