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227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见考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利用这一优势,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把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既发挥好了中央的积极性,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发挥好了地方积极性。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在共同富裕。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得到大幅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切身体认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实惠,切身体认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好处。

新旧社会制度以及中外社会制度的优劣对比,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一个真理就是: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过上富裕幸福的美好生活。

事实还将会证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将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请你谈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理解与认识。

答:

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

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第二,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第四,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因而,我们始终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有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

这个主要矛盾,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吧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实现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要求。

要实现中国现代化就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三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战略。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已经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当的十七大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四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我们要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及各方面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

我想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执政60年里能够具有真正与群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担当意识,及其勇于正视错误、修正错误的负责态度和言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其中有四个方面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首先,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人民群众对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充满信心。

其次,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所犯错误一般是动机与效果严重背离导致的。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独立探索寻找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视角来分析,“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错误的发生,反映出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动机与效果的严重背离。

保持革命的纯洁、建立理想的社会主义,这样的动机是无可挑剔的,问题在于目标脱离实际,且达到这一目标的方式和手段出了问题。

再次,即使在困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如果我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就应该承认,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要成就。

从新中国建立到1964年,重工业各主要部门累计新建的大中型项目中,有2/3以上是在“大跃进”期间开工的,初步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体系。

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些开工项目和由此新增工业生产能力获得了扎实的成果。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仍然取得了进展:

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

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

一些工程艰巨的新铁路建成通车;

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投产;

核技术、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更引人注目的是,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至1973年底,中国同西欧国家普遍建交。

与外部世界的交流逐步增加,为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外部条件。

  最后,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对待所犯错误。

对于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中国共产党并不讳言,而是公开郑重地承认并反思错误、改正错误,引以为戒,体现出一个成熟大党应有的风范。

勇于正视错误、修正错误之后,继续发展才会有正确的方向。

不断追求真理,随时纠正错误,就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立于不败之地。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是一条足迹坚实又特色鲜明的道路,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

5、1945年,在回答黄炎培先生如何使国家政权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这一问题时,毛泽东明确指出: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邓小平曾指出: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解。

中国的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根据社会主义民主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而创造、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一部分,所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所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检验党的领导是否正确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程度的根本标准。

第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政治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政治制度上,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确立了与国体相适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实践证明,这些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最能够把13亿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制度安排,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第二,实践“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科学论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努力与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要把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6、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他还强调,本国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

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

因此,我们应当尊重和维护文明的多样性,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请你从汲取中国文化传统和人类文明的精华的角度谈谈如何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扎根中华历史文化土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华。

价值观属于文化范畴,不可能脱离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孕育形成的,反映着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积淀、思想结晶。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把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作为基本的价值资源,②赋予其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涵新诠释,在具体表述上也尽可能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将之烙上中华文化的精神印记,展示出浑厚深沉的历史韵味和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三个倡导”表述中的一些内容,如和谐、诚信、友善等,都是根植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当然,在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走出复古、儒化的误区。

2.借鉴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吻合人类最美好的价值追求。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着眼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吸纳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和价值共识,反映人类最美好的目标理想和价值追求。

我们既要反对把西方的带有鲜明意识形态色彩的价值观念作为“普世价值”,又不能把属于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普世价值”和“普适价值”拱手让给西方。

“三个倡导”表述中的很多内容,如自由、民主、平等、公正、法治等,都借鉴和汲取了人类文明发展共同成果。

当然,在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走出西化的误区。

社会主义价值观内涵: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明星吸毒这一事件说明他们在物质上取得了成就的同时,精神层面的修养并没有得到提高,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使我们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

7、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形成了诸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

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请你任选一种精神,谈谈这种精神的内涵和特征,以及这种精神的现实意义。

1、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2、

(1)学习发扬长征精神。

就是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这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2)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保证。

(3)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密切联系群众,为民谋利益的崇高思想品德,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4)学习发扬长征精神。

就是要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

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

(5)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

就是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为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我省"

十一五"

规划而努力奋斗。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虽然过去70年了,但是长征不朽的精神和光辉永远照耀着我们,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保持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重要法宝,是抵制腐败现象的有力武器。

同时,长征精神又是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是青少年一代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用长征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青少年一代,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我们一定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长征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苏联共产党在20万党员时取得十月革命成功,在200万党员时取得反法西斯和卫国战争的胜利,但在2000万党员时苏共垮台、苏联解体。

那么,苏联共产党为什么会亡党亡国?

结合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谈谈你对中国当前反腐问题的看法。

1、首先不注重发展民生,政党脱离了群众,失去了民心。

其次是靠军事扩张形成的联盟国体具有不稳定性。

俄罗斯在历史上一再对外扩张,征服了一系列其他民族。

苏联时期推行俄罗斯化政策,民族主义被视为苏维埃和社会主义的对立面而受到打压,各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精英多被处决,民族语言文化和民族意识遭到摧残。

对苏联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思想冲击,并加深了各民族的不满情绪。

第三是思想理论混乱导致改革失败,最终亡党亡国。

苏联从1922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改革,并强调更加发扬党内民主。

然而自1926年斯大林当权以来,形成了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虽然在这种体制下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但到了1950年代,弊端日益暴露,阻碍了苏联的发展。

随后,赫鲁晓夫、布里兹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势力,试图把改革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极力促成了苏联解体。

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软禁了当时正在黑海渡假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

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

虽然戈尔巴乔夫在政变结束后恢复了职务,但联盟中央已经无法控制在平息政变的过程中大大加强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势力。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2、3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国情勇敢地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各种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深化改革进入了非常关键的阶段,到了“三个不得不的关口”:

政治体制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关口,两极分化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关口,反腐困境到了不得不突破的关口。

这三个关口,哪个共识程度最大?

哪个见效最快?

当然是反腐败,是整顿“吏治”。

通过“老虎苍蝇一起打”,通过强制施行的“八项规定”,通过“群众路线”教育,迅速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当中岌岌可危的公信力和形象地位。

随之同行的,还要迅速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挽回民心,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大众。

习近平指出,“中国深化改革有两个阻力:

一个是陈旧思维,一个是利益集团。

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冲破这两个阻力。

”最艰巨的工作是政治体制改革,因为我们的改革前提是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允许实行多党轮替。

实行多党制的最根本目的,其实就是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我们如何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个前提下,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党内要形成“决策科学的决策权,执行坚决的执行权,监督有力的监督权”,这应该被视为“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