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265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花卉装饰与应用技术》文档格式.docx

插花艺术:

是以切花为材料,通过艺术构思和适当的剪裁整形及摆插来表现其活力与自然美的一种立体造型艺术。

(六)干燥花

干燥花是将植物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其经过脱水、保色、漂白、染色、定型处理后制成的具有持久观赏性的植物制品。

压花(平面干燥花):

书签、贺卡、请柬、壁画...

干花(立体干燥花):

花篮、花环、花束、捧花、香花、人工琥珀…

“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形式

(七)人造花

•亦称仿真花。

指用绸绢、皱纸、涤纶、塑料、水晶等制成的假花。

•以鲜花为蓝本,加以模仿逼真

•仿真花、仿真叶、仿真枝干、仿真野草、仿真树;

仿真盆景、水果、蔬菜等类型

时尚仿真花——面包花、磁土花、树脂花

(八)组合花卉装饰

•亦称组合盆栽。

是指通过艺术配置的手法,将多种观赏植物同植在一个容器内。

“活的花艺,动的雕塑”

•1个花钵内1~2个主色调花卉,配以相协调的其他花草及其他装饰物

•创意组合盆栽

比盆栽单一品种更具有观赏性,提高了植物的商品价值

也可多个容器,艺术的组合在一起,形成景观

(九)花卉艺栽与瓶栽

•花卉艺栽:

是指以小型、精美的观赏植物作材料,经过巧妙的艺术构思种植在各式器皿中,成为一种优美和谐、趣味性强的花卉饰品。

是伴随现代紧张、拥挤的都市生活而出现的一种花卉装饰形式。

主要应用形式有悬挂式、标牌式、落地式等

•瓶栽:

就是把观赏植物放在透明的玻璃容器中栽培。

•瓶栽多采用封闭式的硕大玻璃瓶,将小型观叶植物栽植其中,使其成为一个美丽的“玻璃花园”。

•这种瓶景,配置在几架或书桌上,玲珑剔透,别有意境。

二、花卉装饰应用范围

•生态农业园、广场、公共绿地、商业空间及写字楼,居室、厅、廊和几案等

•几乎与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步拓展、游乐设施的不断增设同步发展

(一)公共场所的花卉装饰

1、广场入口及建筑周围的应用

2、门厅、过道等的装饰应用

3、休息室应用

4、展览厅与陈列室应用

(二)居住环境的花卉装饰

(三)花卉展览会场的装饰

(四)游览观赏用温室的花卉布置

三、花卉装饰应用的重要性

环境效益——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社会效益——陶冶情操、增进健康

经济效益——

四、花卉装饰应用的特点

1、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生命,能生长,有季相变化,可随季节和岁月的变化而改变其色彩、形状、质地、叶丛疏密度以及全部的特征。

2、花卉种类繁多,观赏特点各异,在装饰应用时可选择的余地大。

3、花卉装饰应用的手法灵活多变。

4、花卉装饰应用的自由度大,可根据需要和个人需要随时调整绿化美化方案,充分体现创造的灵活性。

5、充分利用各种空间,装饰应用范围广。

第二节花卉装饰应用的历史、现状与前景

一、国外花卉装饰应用的历史与现状

•花卉装饰源于埃及和罗马宫廷宴会的布置;

或大束切花瓶插或用绳索把花朵枝叶串编起来,悬挂于墙面、门廊或窗框处

•花坛源于罗马时代的文人园林;

16世纪意大利园林广泛应用;

17世纪法国凡尔赛宫中达到高潮

•插花古埃及古希腊;

16、17世纪欧洲广为流传;

19世纪达到辉煌;

日本突出发展了插花艺术(唐代由中国传入)

•花卉立体装饰:

欧洲运用较早,如吊兰英国100多年历史

•压花艺术:

源于欧洲英国300多年历史,上流社会—民间,各阶层人士的休闲活动

•当今,公共园林、小庭院、居室……花卉装饰日益繁盛

二、我国花卉装饰应用的历史与现状

出土文物:

1新石器时代陶器葫芦形。

2河姆渡文化荷花、金粟兰、百合等。

3大汶口文化五枚花瓣:

蔷薇科花卉苹果属、梨属、桃属、山楂属等;

四枚花瓣:

白菜、萝卜花等。

东汉墓道壁画开红花的盆花陈设于方形几座上

书籍记载:

周朝时花卉用于庆典、分离时赠芍药、后逐渐盛行。

隋唐佛前供莲花,插入水中,最初的插花出现。

宋朝,洛阳牡丹名扬天下,观花、赏花成为时尚。

明代,插花、盆花逐渐盛行,形成东方插花艺术雏形。

清代末期,帝国列强瓜分中国,花卉应用受到破坏,列强进入带来西方花卉装饰应用风格,东西方装饰艺术进行融合。

明代袁宏道《瓶史》中国最早的插花专著

新中国,8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花卉装饰应用普遍,适合人居标准的花卉应用受到重视。

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提高,花卉装饰与应用竟得到蓬勃发展。

现今,国家庆典、节日美化、迎宾礼仪、各种集会;

公共建筑、商场、日常起居活动空间…,花卉装饰不可缺少

三、花卉装饰应用的发展前景

花卉装饰应用的普及,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文明进步、生活美满的象征。

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业:

我国花卉装饰应用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展望发展前景。

(课程小论文A45号字1.25倍行间距)

第一章花卉观赏特性与花文化

第一节花卉观赏的特点及基本特性

一、花卉观赏的特点

◆不同花卉各具观赏特点

大小、颜色、形状、气味、姿态以及生长发育、生存规律的特性。

◆花卉观赏的最大特点:

具有生命,能生长,有季相变化,可随季节和岁月的变化而改变其色彩、形状、质地、叶丛疏密度以及全部的特征。

二、花卉观赏的基本特性

(一)植物大小

——是植物最重要的观赏特性之一

直接影响空间范围、结构关系及设计的构思与布局

木本:

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藤本等

草本:

室内:

大、中、小型盆栽

1、乔木:

一般具有较大体形,大多主干明显;

因其高度和体积而成为显著的观赏要素,常作为庭院或室内的焦点和构图中心;

从景观的结构空间来看,最重要的植物便是大中型乔木

大型乔木:

12m以上,如悬铃木白蜡、雪松等

中型乔木:

9~12m,桂花,广玉兰,法国梧桐等

小乔木:

4~6m,如海棠类,紫荆类

乔木:

高度和面积引人注目,又各有其典型的形态、色泽与风韵之美。

◆常作为焦点和构图中心

设计时先确定大乔木位置,再配置中小型植物

在较小的空间设计中应慎用乔木

小庭院和室内装饰:

树冠离地3~4.5m高的乔木和高度为1.8~2.5m的大型盆栽

在景观设计的综合功能中占主导地位

2、灌木

玫瑰、杜鹃、牡丹、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茉莉、贴梗海棠、沙柳等。

•大灌木:

3~4.5m,能在垂直面上构成空间闭合,还能构成极强烈的长廊性空间,还可替代围墙和栅栏

•中灌木:

1~3m,高、矮灌木之间的视线过渡

•矮灌木:

1m左右,不遮挡视线的情况下限制或分隔空间

3、地被植物:

低矮丛生或贴地爬蔓的植物

4、藤本植物:

攀援、悬挂于各种支架或吸附于垂直的墙壁、山石上的植物

5、观赏植物

•一、二年生花卉

•宿根花卉

•球根花卉

•多年生常绿

•蔓生缠绕植物

•草坪草,观赏草

•…….

(二)植物形态

1、植株形态:

单株或群体植物的大致外形轮廓。

卵形(纺锤形)、圆柱形、圆球形、平顶形(水平展开形、伞形)、圆锥形、圆头形、垂枝形、棕榈形、特殊性……

(列举常见乔、灌木)

2、器官形态:

枝、叶、花、果呈现出的各种各样的形态。

枝:

生长形态

叶片大小:

巴西棕的叶片长度可达20米以上;

柽柳、侧柏等的鳞叶仅长几毫米。

叶片形状:

千变万化。

如变叶木的叶形就千变万化,有似狮耳的广叶种,像鸭脚的戟形种;

蓬莱蕉的叶形孔裂纹状,极像龟背,因而亦叫“龟背竹”;

其他很多观赏价值极高的观叶植物。

花的形状:

奇特的如鹤望兰,整个花序宛似仙鹤的头部,因而得名,又称极乐鸟;

珙桐花序下的两片白色大苞片,宛似白鸽展翅,花盛开时,犹如满树群鸽栖息,被称为“中国鸽子树”;

琼花的花序由两种花组成,中间为两性小花,周围是八朵大型的白色小孕花,盛花之际,微风轻佛,似群蝶戏珠,仙姿绰约;

仙客来的花瓣反卷似兔耳;

拖鞋兰的花瓣形似拖鞋;

荷苞花的冠状如荷苞;

虾夷花的花冠酷似龙虾等等;

果实形状:

如佛手的果实或裂纹如拳形,或裂开呈指状;

槐树的果实如佛珠成串;

秤锤树的果实似秤锤下垂;

等等,均非常美丽。

(三)植物色彩

1、色彩呈现特征:

花色、果色、叶色、枝干颜色、根色等。

供赏红色枝条的红瑞木、红茎木、野蔷薇、杏、山杏等;

可赏古铜色枝的有山桃、桦木等;

而于冬季欲赏青翠碧绿色彩有棣棠、青榨槭等。

2、色彩与视觉:

创造出不同视觉感受的空间

3、色彩与季相:

花期、叶色变化、落叶与常绿

4、色彩与习俗:

5、色彩与景观设计:

(1)近似色的运用

(2)补色对比的运用(3)三色系对比的运用

(4)冷色与暖色的运用(5)基色与特殊色的运用

(四)植物质地

1、粗壮型:

如橡皮树、龟背竹等

2、中粗型:

如龙血树、丝兰等

3、细质型:

如孔雀竹芋、鸡爪槭等

均衡地使用3种不同类型的植物

(五)植物气味

园林建设中,绿化是基础,美化是提高,香化是升华。

园林芳香植物应用前景广阔。

第二节花卉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花卉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亦为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

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极其悠久。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花卉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

一、中国花卉文化形态

(一)花卉——物质文化

 

(1)花卉食品

例如:

花卉粥、花卉甜食与点心、花卉酒、花卉饮料、花卉菜等,不胜枚举。

(2)香花疗法

利用正在生长、开放的鲜花,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品种,或种植于庭园,或盆栽于室内,让病人密切接触,而发挥其康复作用。

香花疗法是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康复学上的一个重要方法。

它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的“园艺疗法”颇为相近。

香花疗法处方齐全,适应症广:

解郁方、宁神方、益智方、散寒方、清热方、止血方、散血方、醒酒方等。

✧花卉的食用

1、我国食花的历史及发展

2、食花的迷人文化

(1)花卉粥

梅花粥、桃花粥、桂花粥、茉莉花粥、白兰花粥、栀子花粥、玉兰花粥、金银粥、蔷薇花粥

(2)花卉酒

菊花酒、桂花酒、玫瑰酒、竹叶酒

(3)花卉饮料

茉莉饮、玫瑰花茶、鸡冠花饮、仙人掌饮

(4)花卉甜食与点心

桂花甜食、月季花酱、玉兰花糖、菊花馅

(5)花卉菜肴

玉兰花溜肉片、桃花溜黄菜、榆钱炒肉片、牡丹花银耳汤

✧花粉的食用价值

✧花卉提炼香料:

白兰花、、栀子茉莉、桂花、薄荷、菊花、月季、玫瑰花油等

(二)花卉——精神文化

(1)中国花卉文学

诗词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杜甫对花溅泪、白居易咏莲吟柳,乃至林逋梅妻鹤子……,历代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不可胜数。

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是咏花诗词。

迄于清代,前人留下来的咏花诗词,不下3万首。

小说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多次提到了桃花、杏花、李花、杨花、石榴花、荷花、菊花、丹桂、梅花、水仙花、迎春花、牡丹花、玫瑰花等,其中《冥判》一折,就涉及花名近40种。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许多篇章中的主人公均是以花仙、花精的身份来塑造的文学形象。

中国古典小说中吟咏花卉最为丰富、亦最为成功的当首推曹雪芹的《红楼梦》。

(2)中国花卉画

花卉,自古即是中国画上“最有力之中心题材,亦即于世界绘画之画材上,占一特殊地位”。

中国的花卉画,很早就成为独立的画科。

无论是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还是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花卉,均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名家辈出、技法独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画苑中的一枝奇葩。

春秋时代,花卉画用于衣裳、旗帜等实用品的装饰。

魏晋南北朝,花卉画作者才稍多。

唐代,中国花卉画有了极大发展,记载中名家辈出,在新疆阿靳塔那墓葬中出土了完整的花鸟屏风壁画。

五代十国期间,涌现出一大批各有擅长的花鸟画能手,并形成徐熙、黄筌两大花卉画流派,画史上称为“徐黄体异”,这是中国花卉画成熟的重要标志。

宋代,是中国花卉画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

画院的兴隆,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花卉画家。

北宋的一些文人兴起的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题材的文入画,把中国的花卉画推进到了“托物言志”阶段,这是中国花卉画史上的一次飞跃。

明、清之际,中国花卉画无论在艺术意境抑或表现技巧上都颇具新意。

特别是清代的”扬州八怪”,多半以花卉为题材,不受成法所拘,笔恣墨肆。

他们的笔墨技法,对近代中国写意花卉画影响很大。

清朝以后,中国画坛上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花卉画家,最为著名的如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干等部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传统的花卉画。

而今,无数中国画家十分珍视中国花卉画这份遗产,在继承古代花卉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刻意求新,努力创作出更多的具有中国气派和时代气息的花卉画。

二、中国花卉文化的特点

(一)闲情文化

 

中国花卉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东方式的闲情文化。

中国人把养花叫“玩花”,这一个“玩”字,表明“莳花弄草”是一种闲暇活动。

它可以调节、丰富生活,但不可能成为生活的主流。

古时的文人逸士,他们有条件和闲暇莳花弄草、欣赏花卉是其悠闲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多功能性

食物和药物来源

幸福、吉祥、长寿的化身,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游艺娱乐。

民俗参与中国民间风俗的形成,极大地开拓和扩展了民俗的内容和范围,给人们带来了某些生活的调节、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

(三)泛人文化

中国的文化,充满着泛人文主义色彩。

泛人文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现实人生联系起来。

中国的花文化就具有这一明显的特征。

在花木观赏活动中,更能体现中国人别具一格的生命感悟方式。

道家思想:

从来不把花木当作外在的自然物,而当成有生命的活物。

认为,宇宙间无非有3种活的生物:

人、禽兽、花木。

这3者都是天、地的产物,并无等级上的差别。

花木也和人一样有智有能。

古代典籍中,许多木神花仙。

就连花木命名也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君子兰、含羞草、仙人掌、罗汉松、美人蕉、湘妃竹……,仅从这拟人化的名称,就可见人与花木亲密相间的程度。

中国古人深信,某些花木就是人变成的。

“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花中十二师”(牡丹、兰花、梅花、菊花、桂花、莲花、芍药、海棠、水仙、蜡梅、杜鹃、玉兰),“花中十二友”(珠兰、茉莉、瑞香、紫薇、山茶、碧桃玫瑰、丁香、桃花、杏花、石榴、月季),“花十二婢”(凤仙、蔷薇、梨花、李花、木香、蓉、兰菊、栀子、绣球、罂粟、秋海棠、夜香),“花王花相”(牡丹、芍药)等等说法不仅表现了以花比人、以人比花的观念。

三、花卉美与欣赏

按照中国的习惯,一般从色、香、姿、韵四个方面来品赏花卉。

(一)花卉的色彩美

色彩,是花卉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花卉的诸审美要素中,色彩给人的美感最直接、最强烈,因而能给人以最难忘的印象。

刘禹锡: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杨万里:

“谷深梅盛一万株,千顷雪波浮欲涨”

范成大诗:

“雾雨胭脂照松竹,江南春风一枝足”

林逋说:

“蓓蕾枝梢血点干,粉红肋颊露春寒”

李商隐诗:

“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

……

不同的花卉种类具有不同的色彩,就是同一花种内的不同品种,其色的变化也足以构成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

月季,菊花……

有的花瓣上还镶着金边、银边,有的同一花朵上嵌有不同的彩纹:

鹤望兰、美人蕉、菊花、月季、梅花、桃花、山茶等。

另有清晨开白花、中午转桃红、傍晚变深红的“醉芙蓉”(木芙蓉的一个名品);

以及初开时为淡玫瑰红色或黄白色,后变为深红色的海仙花等。

花朵的色彩是大自然中最为丰富的色彩来源之一,基本上可以囊括色相环中的每一色彩。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古人在领略花、叶色彩美的同时,没有忘记果实的色彩。

那累累硕果既具很高的食用价值,又有突出的美化作用,有着更高的观赏价值。

果实红色:

火棘、荚弥、琼花、樱桃、山楂、冬青、构骨、构杞、橘、柿、石榴、南天竹、珊瑚树、平枝枸子等;

果实黄色:

银杏、木瓜、甜橙、香圆、佛手、金柑等;

果实蓝紫色:

女贞、紫珠、葡萄、十大功劳等;

果实为白色:

红瑞木、雪果等。

(二)花卉的香味美

花卉的香味美包括“香”与“昧”两个方面。

它们往往难以言传,却给人如梦似醉的美感。

“由茉莉那种强烈而显著的香味,……到中国兰花那种洁净而微妙的香味。

得味越微妙,越不易辨出来是什么花,便越加高贵。

(三)花卉的姿态美

花卉的姿态美是花卉审美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花木中有:

似亭亭华盖的龙爪槐,卵圆形的球桧、圆锥形的雪松、柱形的铅笔柏、匍匐形的铺地柏,以及独特的棕榈形、芭蕉形等等,不同的树种乃至品种都有不同的树形。

草本花卉的株形就更为秀美了,如吊兰、文竹、虞美人的体态也惹人喜爱。

(四)花卉的风韵美

花卉的的色彩美、香味美、姿态美,这三者其实都是指花卉的自然属性之美——纯自然的美,亦即美学家所称作的第一层次的花卉情感化、性格化,从而在获得花卉自然属性美的同时,还可欣赏到人“外射”到花卉身上的主观情感——自然意态之美,或说“人化的自然”,有的美学家将其看作第二层的自然美。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花卉的风韵美。

风韵美是花卉自然属性美的凝聚和升华,它体现了花卉的风格、神态的气质,比起花卉纯自然的美,更具美学意义。

赏花者只有欣赏到了这一风韵美,才算真正感受到了花卉之美;

因为,自古以来,在千姿百态的花木上,人们赋予以各种各样的精神意义,使花卉的风韵美具有许多丰富而深遂的内含。

如被誉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的荷花,人们不仅赞赏它皎洁清丽的自然姿态,更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而赋予它清白、纯洁的象征意义。

松枝傲骨铮铮,柏树庄重肃穆,竹子坚挺潇洒,节格刚直, 

梅,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

花语

是指人们用花来表达人的语言,表达人的某种感情与愿望。

红玫瑰--我爱你;

康乃馨--母爱;

郁金香--魅惑;

波斯菊--纯情、永远快活;

毋忘我--永恒的爱;

凤仙花--惹人爱、拒绝爱情;

红掌--天长地久;

百日草--惜别;

绣球花--美满、团圆;

铃兰—幸福

……

四、花卉与中国文学

(一)文学以花卉为描写对象

(二)花卉因文学的描写而出名或生辉

(三)花卉文学与花卉审美

第三节花卉应用分类

一、以观赏特性进行分类

•观花类:

•观果类:

•观叶类:

•观茎类:

佛肚竹、光棍树、虎刺梅、仙人掌类等

•观芽类:

银芽柳

•芳香类:

米兰、含笑、茉莉、栀子花、白兰花、桂花等

•其他:

观株、观根、观势、观姿、观韵、观色、观趣

二、以栽培应用形式进行分类

(一)园林花卉

•花坛花卉、花境花卉、花丛花卉、花架花卉、水景园花卉、岩石园花卉、地被花卉

(二)室内花卉

•切花花卉、室内观叶、切叶花卉、盆栽花卉、干花花卉

(三)饮食应用花卉

(四)医疗应用花卉

(五)其他功能应用花卉

三、室内外装饰常用花卉

木本花卉:

观花类,观果类,观叶与耐阴类…

草本花卉:

二年生草花,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

藤本植物

凌霄、紫藤、地锦、扶芳藤、牵牛、茑萝….

第二章庭院花卉装饰应用和设计

(花卉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

✧花坛的应用与设计;

花台的应用与设计;

花境应用与设计;

绿篱的应用与设计;

篱、坦、棚架应用及设计;

专类园应用与设计;

花卉立体装饰

✧其他应用与设计草坪与地被植物屋顶花园

第一节庭院花卉装饰概述

一、庭院花卉装饰意义

⏹庭院根据主体建筑的性质可分为:

住宅庭院、公共建筑庭院、企事业单位庭院

⏹庭院花卉装饰:

将观赏植物按美学原理,在庭院中进行装饰表现自然美的造型艺术。

应用各种花卉营造出各式各样图案化的装饰性景观

⏹意义:

美化环境、改善环境质量、丰富人们精神生活

二、庭院花卉装饰的形式

1、自然式(风景式、山水式、不规则式)

⏹创作手法:

效法自然,尽量顺其自然,不采用有明显人工痕迹的结构和材料,设计追求“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植物布置:

没有一定的规律,分布自由,植物配置以自然界植物生态群落为蓝本,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不追求人工造型。

⏹特点:

生动活泼、清幽典雅

2、规则式(整形式、几何式、图案式)

⏹庭院布局:

有明显的轴线,构图多为几何图形,要素立面也常为规则的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分为:

对称式和不对称式

强调秩序,有规则的进行植物种植,以图案式和几何图形为主。

树木多修剪整形,花卉布置以花坛、花台等形式为主,草坪外形为规则形。

⏹特点:

对称式:

华丽精致、庄重大气,给人以宁静、稳定、秩序井然之感,有时显压抑和呆板。

不对称式:

景观布局规律,但有变化,有动感较活泼。

三、庭院花卉装饰的原则

1、科学性:

“适地适花”“适花适地”,

植物配置—师法自然种群间关系合理

2、艺术性:

形式美、色彩搭配、空间布局和质地配置

3、适用性:

满足功能要求

如私家庭院

第二节花坛应用设计

一、花坛的概念与特点

(一)花坛的概念

✓是按照设计意图,在一定几何形轮廓的种植床内栽种观赏植物,以表现群体美(色彩美、图案美等)的设施。

(二)花坛装饰的特点

✓一般外观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属于规则式种植设计,多用于规则式园林构图;

✓主要表现花卉组成的群体美(图案纹样或华丽的色彩),不突出表现花卉的个体美;

✓多以时令花卉为主体材料,需随季节更换材料,以保证最佳景观效果。

(三)现代花坛的特点

(花坛形式的变化)

1.规模扩大

2.由平面发展到斜面、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