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384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Word下载.docx

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

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

1、教具: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用网页上课。

备一块白板和黑板给学生作画用。

2、学具:

教材、16开的纸、铅笔。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分析:

高中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美术欣赏,但对于美术鉴赏这样有着更高的要求,1、是感悟式鉴赏;

2、是形式鉴赏;

3、是社会学鉴赏;

4、是比较式鉴赏。

学生对于艺术的语言和艺术的表现还没有专门的了解。

也就是说,现学生专门的分析和研究艺术的形式美感的也不多,对于艺术的审美表现也较为薄弱。

二、教材分析:

教材有两种含义:

高中生对艺术品接触较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也相对薄弱,对于文字和绘画中的历史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所知不多,教师在参照历史故事讲解画面内容之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美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为特定的消费群体和赞助人而制作的,具有某些特定的功能。

当制作关于历史事件的作品时,会带有某些主观立场,对于真实的历史常有所改变。

在欣赏历史绘画时,引导学生从历史知识和艺术两个角度分析、理解作品。

只有主动在欣赏活动中发现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才能更进一步切实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把其他视觉资料与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将开国大典照片与董希文《开国大典》画作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明白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有何不同。

本课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中外著名作品,从中感受美。

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

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什么是历史画:

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历史。

广义上包括以神话传说、宗教故事为题材的绘画。

画家在表现上,一般都呈现理想化、典型化的方法。

因此,历史画的意义,与其说在于对史实的忠实记录,不如说在于对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宏伟场面情节的追求。

美术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可以说在历史画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历史画的起源,在西方可追溯至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

14世纪,历史画在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广泛流行。

至19世纪初期,历史画被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奉为最正统、最高贵的绘画题材。

在印象主义兴起后,历史画的正统地位迅速崩溃。

中国的历史画始于汉代,现存汉墓壁画及画像石和画像砖上都有表现,至唐代尤其获得重视。

宋代以后,历史画随着水墨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兴盛而式微。

至20世纪,历史画又有新的发展,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就是其一。

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

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

通过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的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差别。

三、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

准备

1、网页课件。

2、白板或黑板一块。

3、天安门的彩图一张,并把图分成16小块,挂在讲台的右边。

4、把16张画纸分发给四个小组,每小组4张。

小组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材料,并做成PPT文稿。

让学生参与挑选材料。

养成善于发现和思考、动手的好习惯。

引入

活动:

要点:

人民是历史的真正的创造者。

1、材料的收集,内容的多样性等,让学生上台展示PPT课件,看哪一组组准备的充分又好。

学生开展小组竞赛。

2、学生上台用自己作好的课件展示,并介绍故宫的一些简况。

3、请有去过故宫参观的学生谈谈对故宫的印象。

让学生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理解绘画的表现成形,激发学习兴趣。

 

一、故宫

1、故宫,既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

它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和人世沧桑,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诉说和生命智慧,以其厚重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和社会、历史的里程碑。

2引导学生欣赏“故宫”的建筑作品,让学生对建筑有一个初步认识。

并请学生画一幅天安门的图片。

3、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故宫》、是怎么巧妙地运用建筑的形式美感来体现皇权的威严和至高无上,有什么象征性。

4、用动画资料介绍古建筑斗拱的构件

5、把一幅《天安门》的图片,分成16个方块,并编好号码,让14组的28位学生来合作完成(因为有两个方块是空的)。

用1分钟的时间观察,其他的同桌学生一起完成一幅古建筑画。

全班的学生都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作业。

老师巡回观看指导学生绘画。

这期间用高清晰度的电子相册播放《故宫》,同时还用了天方听书网的声音一起同步介绍《故宫》。

6、展示学生的作品,老师点评

二、重点介绍《开国大典》,并与《拿破仑加冕》一画比较鉴赏

7、《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从构图、色彩、人物的组合排列等。

为什么天安门城楼上的柱子少了一根?

色彩的对比鲜明强烈,具有民族的传统特点,充满节日的气氛。

以及《开国大典》的历史遭遇。

7、按课本的顺序引导学生欣赏《步辇图》、《荆轲刺秦王》、《文姬归汉图》、、《瑞鹤图》、《加莱义民》、《美杜萨之筏》、《大卫》等著名作品。

布置学生活动:

思考与交流

9、让学生回顾一下,熟悉的《狼牙山五壮士》与《美杜萨之筏》的构图特色,对作品有什么作用…….

10、分组讨论

1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图例,再一次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的巧妙使用。

12、通过鉴赏,采取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的表现能力

13、课堂小结

14、布置作业

A、研究性学习

人与建筑,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比较

《战争与和平》――从历史的眼光研究,历史虽成过去,我们从中得到什么的启示和教训

B、画一幅建筑与环境的设计图

注:

A、B另选一题完成

提醒学生:

A、选用哪些材料主题创作。

B、材料如何组织。

C、如何充分表现艺术的形式美。

1、学生阅读课文、欣赏图例,分析作品的不同美感。

每组选4名学生合作完成一幅天安门的组画。

其他学生自己画一幅古建筑画。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故宫》的建筑特色和建筑的巧妙组合和构思。

3、14组学生28人画好自己相应号码内小方块的画,把画贴在黑板右边的图画纸的相应号码上。

4、学生把合作画好的《天安门》,贴好拿出来展示。

学生欣赏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

5、学生讨论《开国大典》、《拿破仑加冕》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从构图、人物和色彩上去分析研究。

学生一边欣赏图例一边体会“开拓思路,不拘一格的灵活多变的创造手法。

6、学生分组活动(讨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表现能力

让学生对绘画的从感知——认知——创作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研究,集体协作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艺术的表现。

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培养分析能力,团结协助能力,同时也促进个性发展及动手表现的能力。

创作反思。

一个是视死如归,像泰山一样巍峨,一个是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

三角形的构图,体现了庄重和稳定,《美杜萨之筏》是采用对角线的视线的最长,突出画面求生的欲望和本能,金字塔构图。

课后

延伸

在校内举办一个建筑设计作品展览。

让学生体验成功感。

四、作品分析与评价

序号

作品

作者或朝代、国别

构图与形式美感

1

故宫

明清

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左右对称;

“前朝后寝”式布局;

按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营造;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后三宫乾清宫、坤宁宫和交泰殿成对称布局。

体现皇权至高无上、威严、庄重和神秘。

故宫为什么要建9999.5间。

2

步辇图

阎立本宋

皇帝的高大与宫女的娇小的对比

禄东赞的惶恐不安与唐太宗的亲切的对比。

3

荆轲刺秦王

东汉

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偷偷地逃回燕国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

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

文姬归汉图

张禹金

文姬在战乱中被匈奴人掳去,为南匈奴左贤王妻,居12年,生二子,后曹操念蔡邕无后,以金璧赎回。

卷前,一汉人乘马执汉家圆月旗前导,骑下一匹小马驹紧随,以小马恋母暗喻文姬对故乡的眷恋。

构图疏密有致,主体突出,相互呼应,人物表情生动自然,线描遒劲挺拔、富于变化,轮廓比例准确,敷彩简淡,晕染得体。

5

开国大典

董希文现代

1952——1953年

喜庆的节日气氛,民族特色,色彩对比强烈,响亮

人物主次分明,层次感强。

在画中抽掉一根柱子,使画面的视野更加开阔。

6

瑞鹤图

赵佶北宋

7

拿破仑加冕

达维特法国

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皇帝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拿破仑站起来给皇后加冕),又没有使教皇难堪

准备往跪在他面前的皇后约瑟芬的头上戴去

整个气势十分庄严,人物多达百人

构图之宏大,场面之壮观,为画家以前的任何作品所没有。

8

加莱义民

罗丹法国

1886年,英雄纪念碑组雕

六尊雕像,前边三个一组,后边三个一组

最年长、最有声望的欧斯达治,他那刚毅的神情,显示了他内心的强烈悲愤与牺牲的决心

最年轻,显得有点踌躇,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安。

群像富有戏剧性地被排列在一块像地面一般的低台座上。

一种充满着可歌可泣的义举形象的整体

9

美杜萨之筏

籍里柯法国

1816年7月,船上有400多位乘客,船长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了,剩下150多名乘客被抛在临时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筏上发生了一幕骇人听闻的惨剧。

恶风大浪,饥饿煎熬,竟至啃吃死者的肉,直至精神失常,互相残杀,至第13天被救时,筏上仅剩下15人。

其中5人登陆不久便死去。

悲剧性的结局、求生的欲望和本能,金字塔构图。

10

大卫

米开朗基罗

雕像做得很大,有2.5米以上的高度,连基座高约4.34米。

大卫双目凝视着远方,左手拿着挂在肩上的投石器,正准备着投入一场新的战斗。

少年大卫用投石器杀死了哥利亚,挽救了民族。

表现健美人体,典型的英雄形象。

多纳太罗

1430——1432年

优雅安详,表现一个胜利者的愉悦。

贝尼尼

1623——1624年

摆出好战和攻击的姿势。

五、教学评价建议:

(一)、评价内容:

A、能否发现构图的不同形状、色彩效果、明暗调子、雕塑的肌理质感和量感等美感,而恰到好处地巧妙地应用在绘画上和雕塑上,使得绘画作品和雕塑作品美观和富有创意。

B、有否认识到绘画和雕塑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位有否起不可忽视的作用。

评价方式:

(二)、作品欣赏与示范讲解

1.通过网页课件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阎立本的《步辇图》。

针对画面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画面内容以及作品中出现的有趣现象,在不揭示正确答案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做出猜测或回答。

讲述《步辇图》历史故事及其发生的历史背景。

简要讲述阎立本的生平与艺术特长,唐太宗向阎立本提出的绘画任务,以及魏晋以来人物画的发展。

适当放映初唐章怀太子墓中的人物画图像,与阎立本画作进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阎立本所在的初唐人物画的了解。

也可以放映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出行的画作图像,看不同时代帝王乘坐的交通工具。

2.欣赏《文姬归汉图》。

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故事?

同样是和亲题材,它跟《步辇图》表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3.欣赏《荆轲刺秦王》。

要求学生仔细辨认画面上的人物和道具,以及构图上的特点,并且思考:

为什么能够产生一种紧张的气氛?

4.欣赏《开国大典》。

对比美术作品和历史照片,请同学们真实的历史资料照片与艺术创作上的区别。

5.欣赏《瑞鹤图》。

以讲授为主,教师可以对该图所表现的意图和历史事件做简要的介绍。

(三)、分组讨论

1.分组:

第一组:

《拿破仑加冕》;

第二组:

《加莱义民》;

第三组:

《美杜萨之筏》(“思考与交流”);

第四组:

《大卫》(“活动建议二”)。

2.讨论内容:

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选取的是什么样的特定场景?

突出了哪些细节?

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或立场?

3.小组形成意见,然后向全班发表,共同参与讨论。

必要时教师补充一些背景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点评的方式。

3、评价工具:

造型表现

色彩搭配协调

主题创作的巧妙

构思新颖

四、课堂总结

对艺术中的历史与历史中的艺术加以小结。

教师鼓励学生在交流中提出问题,并大胆对问题做出假设性回答。

要求学生在平时留意以历史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品,自己提问并寻找答案。

适当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口头回答自己的发现。

`我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后记

课题

课型

目标

反思

活动效果:

作业评析:

改进措施:

第五课《进入历史》教学反思

龙岩一中  郑金明

通过这节的《进入历史》的教学活动,首先,我主要是用鉴赏的几种方法:

如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鉴赏、比较式鉴赏对课本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寻找到一些教学的教学多媒体课件,比较直观的加深了学生对鉴赏课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还注入了一些新课程的理念,关注和体现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网络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方面等做了一些的尝试。

一、课前的反思,为上好这节课,我做了网页的课件,内容很丰富,过于详尽,内容的容量偏大,按一节课的要求是上不完的,所以,教学的框架做了较多的调整,有所侧重,在不失知识的总体前提下,注意构图形式美感、色彩明暗调子的变化,特别是在尊重历史的真实性的同时,发挥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力。

以能保证在上课的时候,有一定的知识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艺术鉴赏有较系统的可读性、故事性和再创造性,能满足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为此,要正确把握和理解教材与课程中,教学目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经过认真的反思,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预期目标

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在历史中的意义和作用,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创造性的根本区别。

美术作品本着尊重历史,但不是历史镜头的照搬。

构图、形式、线条、色彩在艺术上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过程回顾

1.先由学生展示介绍故宫的课件(5——7幅PPT文件)。

2.请有到过故宫参观的学生介绍故宫简单的情况。

3.老师补充介绍故宫的情况,就建筑的风格、形式和等级等。

4.放映古建筑构件的动画。

5. 

教学活动:

A.把全班的同学分为两大部分:

把一幅天安门的画分成了16格的画,并编好序号,由14个桌的学生28人(同桌两人为一组)来一起画各自方块的画,然后完成一幅天安门的组合画。

B.另一部分的同学,同桌的两人一起完成一幅古建筑画。

6.老师巡回指导学生作画。

7.展示学生的作业,学生互评。

8.按课本作美术作品鉴赏,详细介绍《故宫》、《开国大典》、《拿破伦加冕》。

9.学生分小组参与评论。

10.思考与练习:

请学生作探究性学习,主题是《人与自然》、《战争与和平》。

11.课堂小结。

二、课中的反思:

整个的教学流程的时间安排较为合理,师生的互动也较融洽,学生的参与面也较广,特别是让学生自己来画画,在鉴赏中画,在画中鉴赏,在临摹中画,在创造中画,他们能感受艺术的所在,增加了课堂活动的氛围。

在学生上台介绍故宫的时候,提问同学有谁到过故宫参观时,那位学生回答的比较笼统,就回答:

“故宫很大!

”,没有把故宫的印象谈的更多些,老师在补充介绍故宫时,也没有及时请那位同学来介绍。

本应有一个较为精彩的同学参与的高潮就这样沉默了。

在28位同学合作画一幅天安门的时候,没有达到想像中的效果,挂在黑板上的那张让同学贴天安门画的纸,没有用白纸来挂,而是用了牛皮纸来挂,再则学生画天安门用粉笔来画,影响画面效果。

其他的学生在画古建筑的时候,随堂没有发现较好的作品,但在课后的作品中,有画《牌楼》的和《山海关》的,还比较好看。

三、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

1.用网络的网页课件,丰富和扩大了课本的教学知识及内容,采用了高清晰的图片,达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2.用动画的建筑模型,加深了学生对古代建筑的印象和理解,特别是古建筑拱的构件之复杂,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中国古建筑高超的艺术特色。

3.《故宫》的介绍用网上的声音播放与电子相册的结合,学生在绘画的同时,又能欣赏有关故宫的介绍。

4.美术鉴赏课,既有鉴赏,又有让学生绘画,在欣赏中加深了对中国古建筑的理解。

5.师生的配合还很和谐。

6.这节课比较真实反映出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也真实反映了学生的绘画和美术鉴赏的实际。

本节课的缺点

1.如果能用一些的影视资料,效果会更好些,如影视中的《故宫》、《开国大典》等。

这样更有艺术的感染力。

2.绘画表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事先是没有告诉学生画什么的题材,虽然效果画的没有达到想象里的效果。

但我们是注重过程的,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因为在实验室上课,学生不能按老师设计的座位来坐。

本是分四小组围坐的,这样比较适合小组讨论。

4.我做的是网络课件,有人手一机的网络教室,这样就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与新知识的学习有关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做出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做出结论、解释结论、交流分享,突出了探究学习的过程体验和探究学习方法的运用;

课堂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比较到位,教师充当了一名组织、引导者、交流的伙伴,使课堂学习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做到了师生、生生互动(动手——操作互动、动情——情感互动、动脑——思维互动),达到了一种师生情感交融、言语共鸣、思维共振的境界。

特别是美术教育的适时点缀,学生的绘画表现,对学生是一种创新精神和艺术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美术学习的态度和美术创作中的学习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很好的作用。

当然,如果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能更加充分地进行对自己探究获得的结论的解释的交流,则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会落实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