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4434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河北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其中临床药学、药物分析及卫生检验与检疫为2013年新设专业。

1.2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学校2012~2013学年各类学生共有28916人,折合在校生数为18753。

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0727人,普通本科生6150人、普通专科生677人、硕士研究生3232人、博士研究生360人、留学生308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7.3%。

成人业余专科(非全日制)10244人、成人业余本科(非全日制)7833人,成人函授本科(非全日制)112人。

1.3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2013年河北医科大学本科计划招生1420人,其中普通本科1210人,专科接本科210人。

本年度实际招生1431人,其中本科1216人,专科接本科215人。

1.3.1招生专业

普通本科专业14个,分别是:

临床医学(本硕7年制)、临床医学(5年制)、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临床药学、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分析、护理学。

专科接本科专业3个,分别是: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

1.3.2停招专业

普通本科停招4个专业,分别是:

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

其中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属暂停招生。

1.3.3新增专业

普通本科新增3个专业,分别是:

临床药学、药物分析、卫生检验与检疫。

1.3.4生源质量

2013年面向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实际录取本科生1216人。

各省本一、本二两个批次的投档分差均大幅度地高于往年。

在26个外省市招生计划中,有13个省市投档线高于当地本一批控制线(学校在外省录取情况)。

河北省本一、本二批次理工类录取分数线分别高出省控线36分和55分,居第一位;

本二批次文史类录取分数线高出省控线42分,居第二位。

第二部分师资与教学条件

2.1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截止到2013年9月30日,学校共有专职教师1074人,各直属附属医院教师721人。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情况为:

学历结构:

博士232人,占21.6%,硕士608人,占56.6%;

学士196人,占18.2%,其他38人,占3.5%。

年龄结构:

35岁及以下269人,占25%;

36~45岁346人,占32.2%;

46~55岁321人,占29.9%;

56岁及以上138人,占12.8%。

职称结构:

正高级305人,占28.4%;

副高级293人,占27.3%;

中级384人,占35.8%,初级15人,占1.4%;

未评级77人,占7.2%。

学缘结构:

毕业于我校的593人,占55.2%;

毕业于境内外院校的430人,占40%;

毕业于境外学校的51人,占4.7%。

通过对师资队伍结构整体分析,表明我校专业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院结构、师资配置情况,都是比较合理的,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学校师资队伍中有一批学识渊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教授,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燕赵学者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9名,省管优秀专家31名,有突出贡献的国家和省级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99名,4人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10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并有124人担任国家级专业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

2.2生师比

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074人,各直属附属医院任课教师721人,外聘教师20人。

学校各类在校生共计28916人,折合在校生数18753人,生师比达到15.52。

2.3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2.3.1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学校属教学研究型高校,所有教师以授课为主,且以为本科生授课为主。

鉴于学校专业特点,除社科、外语、体育类课程外所有课程由多名教师共同主讲分段授课,社科、外语、体育类课程实行教师通讲制,学校在编教师均属本科生主讲教师。

2.3.2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学校各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均有教授授课章节。

学校规定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每年不得低于40学时,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达100%。

2.4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2.4.1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2013年度教育经费总额52471万元,教学经费总额16195万元,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总额267万元,教育经费支出7956万元。

2.4.2教学用房情况

学校具有完善的办学条件。

校区占地面积4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9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8.3万平方米,生均20.2平方米。

2.4.3图书期刊、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截止2013年底,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984471册,生均图书52.50册/生;

纸质期刊3008种;

拥有中外文数据库共42个,收录电子图书3197577种(包含在线远程电子图书),其中中文电子图书3149635种,外文电子图书47942种;

电子期刊39190种(包含在线远程电子期刊),全年共接待读者35万余人次,借还图书共计25万余册次。

全年中外文数据库检索次数达760万次,全校文献下载量达72.8万余篇。

2.4.4设备及其应用情况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4120.0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8194.47元;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026.61万元。

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

3.1专业建设

截止2013年9月,学校共设有18个本科专业。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品牌战略,按照“突出品牌专业建设、促进传统专业发展、提高新办专业水平、根据社会需求增设新专业”的建设目标,建成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

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6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品牌特色专业)。

经多次考察、反复论证、积极筹备,我校于2013年7月组织申报了“五年制精神医学”、“五年制眼视光医学”、“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四年制康复治疗学”等4个本科专业,并顺利通过河北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评审。

3.1.1学校的培养方案特点如下

学校各专业培养方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贯彻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并重、将创新思维与专业思维互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各专业本科教学标准的总框架下,构建了逐步趋于完善的适合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的培养体系。

3.2课程建设

3.2.1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

2012~2013学年,学校本科生开设各类课程总门数为215门,891门次:

其中必修课166门,804门次;

选修课49门,87门次。

教授为本科生授课141.37门次。

学校本科层次各专业(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除外)实行学年学分制,总学分包括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和实习实践学分三项。

其中必修课学分包括理论课学分和实践学分。

学校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包括必修课中实验(见习)学分和实习实践学分两部分。

我校五年制各专业教学计划要求总学分平均为255学分,四年制各专业教学计划要求总学分平均为208学分。

2012-2013学年,我校各专业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平均为7.58%,必修课中理论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55.94%,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平均为36.32%。

学校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

同时,为促进课程更新,提高课程质量,学校建立了一整套课程建设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立项申报、中期检查和验收制度,经过多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共有3门国家级建设课程:

分别是“法医学”精品课程、“法医学技术应用与司法公正”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及“生理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共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40门省级精品课程。

3.2.2课堂教学规模

课堂教学以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因授课科目不同,大班授课以相同年级相同科目为主,容量一般在180人左右;

小班授课以专业单开课为主,容量一般在30~60人。

英语和体育以小班授课为主。

3.2.3实践教学

学校本科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实验(见习)教学、专业实习、军训、劳动、社会实践等。

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要求,除药学类各专业实习半年外,其他各专业实习一年。

学校一贯重视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工作。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虽然仪器设备、实验动物、实验器材等逐年涨价,但学校始终坚持“能实不虚”的原则,保质、保量地开展实验教学。

如,解剖学实验,学校克服困难,保证足够的尸体供学生解剖实践。

学校积极探索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卫生资源,不断加强实习、实践基地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保证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例如,目前学校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在3所直属附属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第四医院)和河北省人民医院、唐山工人医院两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学习,五所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共有病床10000多张,具备完善的临床教学条件,学生培养质量均达到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3.2.4毕业论文(设计)

学校药学院2013届(药学、药物制剂专业2009级)共有毕业生137人(药学专业110人,药物制剂专业27人),编成18个实习小组,分别分配在9个实习单位,除河北医科大学及四个附属医院外,还有河北省食品药品检验院、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以岭医院研究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学生于2013年1月10日和2月25日分批下点到各实习单位,6月12日均返校提交论文,并在各实习单位完成毕业论文及毕业答辩。

学校预防医学院2013届(预防医学2008级)共有学生125人(其中预防医学专业95人,预防医学专业卫生检验方向30人),分别分配在11个实习单位,除河北医科大学公卫学院以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省卫生监督局、河北省肿瘤研究所、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石家庄市卫生监督局、石家庄市职业病防治所、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均为学院生产实习基地。

学生于2012年9月2日以及2013年2月25日分批到各实习单位,并在各实习单位完成毕业论文及毕业答辩。

重视实习环节:

药学院和预防医学院认真执行学校对毕业实习的安排意见和要求,由主管教学副院长负责毕业论文的组织领导工作。

根据学生人数、实习单位、论文要求等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包括开题、中期考核、论文撰写要求、答辩、成绩评定等内容。

在学生进入实习单位之前,组织召开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在实习之前明确实习任务,做好各项工作。

严格遴选教师:

选择治学严谨、工作踏实、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有科研背景的教师担任本科生毕业专题指导教师,同时要求每个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控制在3人以内。

个别单位严格控制学生人数在5人以内,以保障教学质量。

重视答辩环节:

论文答辩采取在实习单位分别进行,要求答辩委员会至少有三位答辩委员,其中至少两名讲师以上职称和一名副高职以上职称,并依照学校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综合成绩的评定。

3.3教材建设

3.3.1资助奖励已出版教材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种高水平教材编写工作,并予以资助奖励。

2013年度共资助奖励教材编写8部,其中国家级教材3部,部局级教材5部,资助奖励教师12人次。

3.2.2组织教师申报教材编写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申报教材编写工作,2013年,经教师申报,推荐25名教师参加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27本教材编写;

参加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规划教材编写工作,学校2名教师为主编,3名教师为副主编。

3.4教学改革

更新医学教学理念,深化医学教学改革,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整合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3年度在以下四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3.4.1课程改革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2年5月启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和卓越医师培养计划。

计划以基础医学院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为综合改革试点,以“卓越医师培养”为目标,按照“扎实基础、服务临床”的理念,着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主要内容包括:

(1)开展理论课程整合,通过对课程内部的知识梳理,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以课程群为基础的整合理论课程,扎实学生医学基础知识;

(2)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problem-based-learning,PBL)病例讨论教学,将基础医学课程的知识点和临床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中解决临床问题,提高学生临床思维、沟通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

(3)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着力于实验教学资源与内容的优化与创新,在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构建创新性实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性科研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4)开设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疾病相关联的讲座、选修课等,对新课程体系进行有效补充,引领学生了解医学前沿知识、提升医学人文素养。

3.4.2教学研究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2012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冀教高〔2012〕62号)文件精神,学校认真组织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工作,通过申报评审,学校获得重点教改项目2项,教改项目3项。

3.4.3教学成果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六届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冀教高〔2012〕60号)精神,择优推荐成果参与第六届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审,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3.4.4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拓展各种渠道,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1、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

几年来,共建设河北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30余个,有效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如学校药学院在灵寿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建立的创新创业基地,不断将该县中药材基地建设成为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平台,着力发挥大学生专业和智力优势,以大学生参与基地科研课题研究和依托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服务等形式,一方面为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不断推动大学生科研成果的基地转化,培育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适用项目。

平台的搭建,营造了大学生学以致用、研以致用的良好氛围,培养了大学生科技攻坚、实干创业的创新精神。

2、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为提升创新教育氛围,推动教学改革,学校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学校以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突破口,本着“鼓励创新、兴趣驱动,自主实验,注重过程”的理念,构建创新实验教育运行机制。

充分利用学校科研优势和特色,建立“教学与科研互促、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和课外渗透、自主与引导结合”的创新性实验教育模式,根据《河北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冀医教[2010]3号)和《关于申报2013年河北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文件精神,学校在各教学单位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评出2013年河北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择优推荐2013年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获得省级立项80项。

3、开展科技作品竞赛和科技知识讲座:

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为依托,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科技作品竞赛和科技知识讲座等科技活动,努力在学校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

学校近几年选送的科技作品在“挑战杯”科技竞赛活动中,共有2项作品获得国家级二等奖,4项作品获得国家级三等奖,另外多项作品荣获省级表彰。

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作品成果转化工作,将智力成果第一时间转化为生产力,更加有效的激发了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4、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育: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引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学校开设多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开展“青年论坛”、“创新论坛”等活动,先后邀请社会上一批有成功创业经历和丰富创业经验的社会知名人士和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合理有效地引导青年学生开展创业工作。

第四部分质量保障体系

4.1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任务,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营造勤勉扎实的学风和严谨务实的校风,有效地保证了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校启动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和卓越医师培养计划。

该计划以基础医学院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为改革试点,在知识体系构建上,从强调单学科知识的完整性,转变为注重医学知识整体的完整性;

在教学模式上,从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在培养模式上,从以往只注重知识灌输,转变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岗位胜任力进一步加强的人才培养模式。

4.2校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

学校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将其纳入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学校领导每学期都召开本科教学工作计划会议。

2013年的内容主要涉及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基础建设、招生计划、筹备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201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参加全国临床技能大赛、组织临床教学工作会等问题。

重视教学改革工作。

2013年,学校筹措1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医学教学改革,其中理论课整合40万、PBL教学40万、实验课整合40万、新进展讲座及选修课30万,用于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制定、教师的培训(尤其参加全国的教学工作会议和培训班)、购买教学用书和参考资料、印发各种学习资料、教师补贴、教师发表教学论文及论文奖励费用等。

2013年在绩效工资改革时,经校长办公会讨论,出台了《河北医科大学绩效工资分配暂行办法》,规定了绩效工资重点向教学一线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业务骨干倾斜等政策,进一步稳定了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学热情,巩固了教学的中心地位。

4.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运行与监控

2013年,继续完善全方位、多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从机构建设、指标内涵、工作规范等方面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优化,修订了《河北医科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健全了校、院、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形成了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监控评价体系。

4.3.1完善教学质量责任制

学校党政主要领导是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各二级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是二级教学单位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

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是学校和各单位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4.3.2落实领导干部听课制度

各级教学主管部门、二级教学单位、教研室各级干部按照学校的要求,深入课堂,了解教学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倾听师生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学校领导随机听课,教务处组织教学管理专家督导组随时听评,教务处教学管理人员和学院(部)领导检查性听课,教研室主任按计划听课等形式,使校领导及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工作有了动态的了解;

使教师增强了教学意识,稳定了学校教学秩序,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

4.3.3常规开展教学工作检查和教学工作论坛

根据三级教学检查制度及《学院(部)教学管理评价体系》、《教研室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等文件要求,对所有学院(部)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

检查组在听取了各教学单位教学工作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对各学院(部)的教学管理情况进行逐项检查,并对教研室教学管理情况、教师授课情况进行了抽查,同时召开了学生座谈会,通过检查组讨论,形成检查报告并将检查结果集中反馈给学院(部),并上报学校。

通过教学工作论坛,教务处对2013年度教学工作和2014年度工作计划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部署,各二级学院(部)汇报了本部门教学工作。

4.3.4网络评教

学校在学期末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网络评教,实现了所有评教网络化、评价内容具体化、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对象全员化,实行分层、分专业、分理论课和实验课评价,并将评教结果由单一的学生测评成绩构成改为由学生、同行、专家和教师自评四项成绩共同组成。

同时,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升级网络测评系统,改装多媒体自动录播系统;

加大教学奖励力度,对优秀风采课堂、青年教师授课竞赛、教学研究论文、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行资助和奖励。

4.4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开展情况

学校通过学院(部)规范上报学期教学工作基本数据,总体把握和监控本科教学基本状态。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面临河北中医学院从本校分离的实际,制定审核评估规划,统筹安排审核评估工作;

学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也正在积极准备和筹划之中。

为了更好地完成以上两项工作,学校已申请2017年进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工作。

第五部分学生学习效果

5.1学生学习满意度

学校团委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编辑印制了《河北医科大学大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按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教高〔2008〕9号)的要求,从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三个方面共35项对大学生学习满意度情况进行调研,面向在校本科生进行调研,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27份,有效答卷427份。

整体问卷情况如下:

5.1.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99.3%受访者遵纪守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99.77%受访者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