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4457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打包5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

大小不同;

形状不同;

重量不同;

用途不同;

所用的铁的量不同……

讨论2

都是肌肉骨胳等构成

不同之处:

体重不同;

体形不同;

胖子比瘦子具有的物质多……

讨论3

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1.具体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2.留心生活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3.运用比较法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

二、质量的单位

1.由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去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

2.引导学生列举熟悉的质量单位。

在此基础上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讲解: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板书: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说明:

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4.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一只苹果的质量

你身体的质量

一袋方便面的质量

方便面里佐料的质量

一只鸡蛋的质量

1.交流:

要有反映大小的数值和反映物理意思的单位。

吨千克克毫克

斤两

2.练习:

(1)熟记换算关系。

(2)进行单位换算

一头鲸的质量约为1.5×

105Kg=______t

一枚药片质量约为5×

10-4Kg=____mg

4.学生估测手边物体的质量:

钢笔的质量、

橡皮的质量、

课桌的质量……

进行交流。

1.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总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方法。

2.在活动中学习,练习中巩固能加深学生对质量的理解。

三、质量的测量

1.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的测量工具。

2.杆秤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直沿用至今,几乎家家都有。

3.板书:

实验室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指导学生观察托盘天平对照插图6-1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5.指导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

6.演示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7.突出要点:

(1)在称量质量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1.交流:

生产和生活中质量的测量工具有:

杆秤、磅秤、电子秤、天平……

2.阅读信息快递,掌握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3.观察并交流6-2图中的错误情况和原因,克服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4.www练习3学会认读游码。

1.在具体操作中掌握天平的正确使用,学习借助说明工具的说明书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在交流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3)称量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4)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所表示的质量

四、探究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1.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天平测量自带的橡皮泥的质量。

巡视操作情况,及时纠正操作错误。

2.指导学生借助烧杯测量冰及其化成水后的质量。

方法:

先容器质量,然后再测共同质量,共同质量减去容器质量等于被测对象的质量。

加热时间长同学们可能会得出水的质量比冰的质量少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总结实验结果:

物体的质量不随其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1.先估测,后测量,看看自己的估测能力。

记录测量结果

2.将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测量不同形状的质量。

3.比较归纳结论。

4.每组从保温筒中取一些小冰块测量它们的质量。

5.用酒精灯加热使其熔化再测量其质量。

6.讨论:

杨利伟带到太空中去的某仪器在地上和太空中质量有没有变化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研品德。

冰化成水,质量不等就不等,以此引导学生分析不等的原因。

2.拓宽视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五、学习总结

六、课外练习(教材www12课课练基础与巩固)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或液体质量的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一种测量微小物理量的实验方法和思想方法——累积法。

2.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通过自主的活动创新学习。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实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及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5.树立“知识来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的观念,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了解研究物理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

6.通过对古代天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设计思路

整个活动过程从活动材料的准备到活动的实施,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领悟,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探究活动状态中,充分体验了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模式。

三、教学资源

教材、《学习指导用书》、《物理实验》、《名师导学》及配套教学光盘

四、教学设计

点评

导入:

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对话:

小华:

只要把一枚大头针放到天平上称就行了。

小明:

应该在托盘上多放一些大头针来称。

小月:

应先测一空杯质量,再将一枚大头针放入空杯中测出总质量,两次测量结果相减即得大头针质量。

观察天平,弄清天平的性能和规格,弄清天平的测量范围,标尺的分度值,并按正确方法进行调节。

思考应如何解决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新奇、有趣的物理情境能紧扣学生心理,把他们引入探究情境中,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和求知的热情,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生动。

在物理实验中,了解测量仪器的性能和规格是很重要的。

实验:

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动手实验,也可以边做边商量,看哪组实验做得又快又好。

做完实验后思考,针对上面实验设计提出有关问题,其他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抢答,若某组抢答不完善,其他组可继续抢答,抢答完毕继续自由提问,再抢答,直至完毕。

组长评价:

①如果都动手实验,可获1颗红五角星;

②如果实验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成功,再加获1颗红五角星;

③提出问题或抢答成功的组,按评价小组的评价再加获红五星。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让学生体验到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可以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累积法),此结论应由学生直接去体验。

明确要求,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案后,动手做实验,解决问题。

也可以与相邻组交换意见。

总结、归纳所做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准备提出有关问题及回答其他组的问题。

提问或抢答。

此设计采用开放性实验探索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主探索,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和表现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提出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民主、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容易产生灵感和智慧的火花。

给每个学生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挖掘问题,提出问题,出主意,想办法。

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价的习惯,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这也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给出具体的评价方案,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方法。

(课前教师对组长和评价小组的同学进行培训)

活动6.3测量水的质量

创设问题情境:

怎样设计测量水的质量的实验步骤。

小组讨论后,选择最佳方案步骤,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

小组内学生的分工要明确,但角色要互换;

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作用,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锻炼的机会,充分体现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

增强主体的自主性,培养集体团结协作精神。

此过程学生不断提出的挑战性的问题和随之而来的热烈讨论,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同时在制作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和心理满足,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

自制简易天平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

此设计让学生任意选用桌面上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给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将已掌握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创造性地应用到小制作中去。

眼与心、手与脑、行与知、学与创有机结合,由行动开发思维,由思维发展能力。

此设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测量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感到无比的兴奋,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学习兴趣再度高涨。

归纳、总结有关小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及技巧的问题,准备提问或抢答。

活动课完成时,教师应及时组织进行评价,并及时公布评价结果,充分调动学生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还要及时进行展览,增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思考与训练

1、用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相对比较简便而又正确的是()

A.先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B.把一粒米放在一只杯子中,测出其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

C.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仔细测量

D.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反复测量,再求平均值

2、以下是“用天平测量水的质量”的实验步骤,合理的步骤顺序为()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调节横梁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3)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位置使天平可以平衡

(4)将空杯放在右盘里

(5)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之和就是空烧杯的质量

(6)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7)把烧杯中装水后放在天平左盘中,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8)烧杯与水的总质量与空烧杯质量之差就是烧杯中水的质量

A.

(1)

(2)(3)(4)(5)(6)(7)(8)

B.

(1)(6)

(2)(4)(3)(5)(7)(8)

C.

(1)(3)

(2)(4)(5)(6)(7)(8)

D.

(1)

(2)(5)(4)(3)(6)(7)(8)

3、想测一张邮票的质量,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直接测量一张邮票

B.测一张邮票与一本书的总质量,再减去这本书的质量

C.测10张相同邮票的质量,再除以10

D.测100张相同邮票的质量,再除以100

4、现有9个外形相同的小球,其中一个是空心的,请你用天平最多称两次,将那个空心球找出来,请说出你的思路,方法,并讨论其合理性。

5、如图6-11所示,A、B两块木板是从同一块厚薄均匀的木板上截下来的,其中A是正方形,B的形状不规则,给你一架天平,一把刻度尺,你能测出B木板的面积吗?

A

B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成就感。

物理是研究事物发展普遍规律的。

日常生活实际事例中包含许多物理规律,利用这些熟悉的事例提出问题,能激起学生学有所用的兴奋和继续学习的兴趣,并且找到了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

还会使一些平时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觉得物理现象就在身边,学习物理知识有用,渐渐地喜欢物理,重新点燃兴趣的火花。

布置作业

学习指导P9~10WWW

密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进一步的理解密度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在理解密度概念的基础上,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了解,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3.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主要教育目标

课题引入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辨物质种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看作品

从学生的想法选择比较典型供大家思考,并对进行分析,总结。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

分组讨论

通过先前的观看和思考,进行讨论。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会合作,交流。

评价归纳

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知识结构的评价标准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如何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

复习规律

重点突出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加强密度性质理解,为其的应用打下基础

巩固练习

通过密度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应用

利用几个问题,将密度公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意识。

总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

知识的回顾

作业

制作自制量筒和天平,测量身边物体的密度

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二)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师:

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

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塑料块,一个是铁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a、讨论与交流:

(提出猜想)

生甲:

可以用比较质量大小的方法来区分,质量大的一定是铁

生乙:

难道一大块塑料一定比一小块铁的质量小吗?

师: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

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

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

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1、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塑料的质量与体积;

2、分别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9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导.

把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

d、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不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相同/不相同)的。

3、建立概念:

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

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1]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4、[板书2]密度的公式:

=m/v其中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5、[板书3]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

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3,符号为g/cm3

6、密度的测量:

在设计测量物体密度的时候,要测量质量和体积,测量质量的工具我们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下面和大家介绍一种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板书4]量筒(量杯)的使用:

①观察量筒(量杯)的分度值

②使用量筒(量杯)时,应使视线水平对准液面的凹面

③量筒也可测量一些小而不规则的固体

请大家测量铝块密度的实验,把数据填入课本P10的表格中

学生分组实验

请大家把测的数据与课本P11的密度表中的数据比较,看看结果怎样?

如果不同,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生:

测的数据基本接近,出现的误差可能是由于用量筒测量体积出现的

7、[板书3]密度的应用

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生甲:

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

生乙:

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

8、巩固练习

练习:

请同学们想想,怎样鉴定这枚金戒指的真假?

都需要测哪些量?

各用什么仪器?

解析:

可以用天平测量质量,量筒测出体积。

通过密度公式来计算密度,然后查密度表对照金的密度。

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写道,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原是大禹治水时的一根“定海神针”,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

如果改用国际单位制,该棒的体积约为0.86m3,质量约为6750kg。

你能猜出“如意金箍棒”大概用什么物质做成的吗?

已知质量和体积,可以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密度,然后根据密度表查得“如意金箍棒”其实是铁做的

9、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密度,通过实验和讨论,知道了密度也是表示物质物理属性的一个物理量,它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大小的差别,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

10、布置作业:

P12---P131、2、3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四、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热量的概念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了解一些常见物质比热容的大小,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感知科学归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和增强联系实际及环境保护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设计思路]

1、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本节课又一次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重要特征,全面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对于探究活动的过程要求。

这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组织者和探究者。

2、注重联系实际,在生活和实验中探究知识,本节创设的情境是“中午海边沙子热,海水却很凉;

傍晚海边沙子变凉了,海水却很暖和”,这一情境来源于生活。

在解决问题后又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解决“三峡水库建成对小气候的影响”和“海陆风的成因”,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

1、学生的生活体验(类似于“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的许多事例)。

2、实验探究的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沙子、温度计、搅棒、计时器等。

3、互联网上有关“三峡库区的气候受到影响”等资料。

4、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以及配套用书。

5、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点评

复习引入

1、教师提问: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会怎样变化?

物体放出热量呢?

2、提出实际情境:

中午海边沙子热、海水却很凉;

傍晚海边沙子变凉了,海水却很暖和。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学生口答:

吸热升温、放热降温。

夏天中午游泳池边的瓷砖被太阳晒得很热而水却温度适宜……

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探究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事例,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进行探究?

2、教师提炼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探究的问题:

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瓷砖和水的温度不一样?

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二、猜想和假设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想。

2、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可能是沙子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

3、对学生的其他猜想可有选择地简要板书,并组织讨论,启发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的猜想丰富多样,可能远离主题、甚至错误,切不可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设计实验

1、要求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2、教师说明:

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教师点拨、提问:

①如何才能使沙子和水温度升高?

②如何比较沙子和水哪个升温快?

可以有几种比较的方法(类比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③实验时要注意沙子和水的哪些条件相同?

3、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设计表格,投影部分学生的设计的表格,引导学生评价、改进

物质

质量(kg)

升高200C所需时间(s)

升高400C所需时间(s)

4min升高的温度(0C)

8min升高的温度(0C)

①用酒精灯加热。

②在相同时间内,看哪个温度升高得多或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看哪个需要加热的时间短。

③沙子和水的质量相同。

学生设计记录表格。

学生调整实验方案,完善记录表格。

充分调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在学生有困难的地方适当点拨、教师不能越俎代庖,防止将探究性教学变为陈述性教学。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教师点明:

①烧杯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②实验过程中不断搅拌,注意不要损坏烧杯和温度计③小组内的同学相互配合及时记录下相关数据。

2、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适当的点拨。

学生分组实验。

记录实验数据。

要求学生相互配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友好相处的心态。

五、分析与结论

1、组织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1)沙子和水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沙比水需要的时间短,说明沙比水吸收的热多。

(2)结论: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5“分析与结论”和P16“一些物质的比热”。

4、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1)定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0C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