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附加题断句方法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489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附加题断句方法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断句方法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断句方法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断句方法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断句方法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断句方法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附加题断句方法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语文附加题断句方法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附加题断句方法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附加题断句方法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刻削之道(名),鼻(名)莫如大(形),目(名)莫如小。

鼻大可小(形),小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韩非子·

说林下》

〔注释〕

1)刻削:

雕刻。

道:

指道理,规律。

2)举事:

做任何事情。

然:

这样。

〔译文〕

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

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

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

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

刻大了,就无法改小了。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二)找虚词,定句读

找虚词(句首、句末虚词,如题2)。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夫”、“盖”、“凡”、“故”,“岂”、“微”、“若夫”、“且夫”“今夫”“嗟夫”“窃”、“愚以为”“请”“然则”“是故”“得无”“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 

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

而“乎”、“也”、“矣”、“欤”、“耶”、“耳”、“焉”、“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例2:

蒙鸠为巢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荀子·

劝学》

1)蒙鸠:

鸟名,又叫“鹪鹩”。

为巢:

做窝。

2)羽:

鸟的毛。

3)系:

连结。

苇:

芦苇。

苕:

苇穗。

4)完:

完善,完美。

5)然: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

它用软软的羽毛做窝,并且用长长的发丝编织起来,把它系在芦苇穗上。

大风一刮,芦苇穗就折断,鸟蛋打破了,雏鸟也摔死了。

它所以会这样,并不是窝做得不好,而是筑巢的地方不对头。

(三)对话、引文,定句读

找对话、引文(曰、云、言、谓,如题3。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例3:

拙于用大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已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惠子谓庄子曰: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庄子·

逍遥游》

1)拙:

笨。

拙于:

不善于。

2)惠子:

姓惠名施,宋国人,曾做过梁国相国,是先秦的思想家,据说是庄子的好友。

3)魏王:

即梁惠王,早年建都于安邑,国号为魏;

后来,害怕秦的强大,被迫迁都大梁,改国号为梁,同时僭号称王,故魏王有时也称梁惠王。

瓠:

葫芦。

4)树:

栽培种植。

成:

成活。

5)剖:

破开。

6)瓠落:

平浅的样子。

7)枵然:

虚大。

8)掊:

击破。

惠施对庄子说:

“魏王送给我一棵大葫芦的种子。

我把它栽种活了,结的葫芦能装下五石东西。

我用这个大葫芦去装水或酒,由于它皮薄易脆,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量。

把剖开来做舀水的瓢,又嫌太平浅,盛不了多少水。

葫芦不是不大啊!

可是,我认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砸碎了。

庄子说:

“先生,你真是不善于利用它这个大的特点啊!

断句的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如: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2)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上一讲在提到虚词的作用时,我曾提到过刘勰在《文心雕龙·

章句》中的话:

“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确实如此。

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

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例如: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

焉、也、焉、也;

句首的有:

夫;

分句首的有:

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

“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

“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上面例中的“小小、大大”亦然)

(4)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如《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等。

再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再如: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

“内“”外“是对照。

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如《谋攻》中,“故知胜有五: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

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这是先总后分。

再如: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这是先分后总。

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7)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反复。

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