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503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综合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A.过度樵采      B.过度开垦

C.过度放牧D.过度砍伐

6.A、B两图的荒漠化分别表现为

A.斑点状水土流失 大面积水土流失

B.大面积草场被破坏 斑点状荒漠化圈

C.斑点状荒漠化圈 大面积草场被破坏

D.大面积水土流失 斑点状水土流失

【答案】 5.C 6.C

【解析】  本题组通过图示考查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表现。

由图示A和B被破坏的草地的分布形状可知,这是过度放牧的结果,其中A为荒漠斑点圈,而B则为大面积连片的荒漠。

读下图,回答7~9题。

7.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8.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9.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答案】 7.C 8.A 9.C

【解析】  我国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其形成原因是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在沙漠化地区解决生活燃料最为可取的方式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

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铁路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一直非常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据此回答10~12题。

10.当晚霞洒满正在建设中的青藏铁路时,一群藏羚羊披着金色的余晖,悠闲、欢快地通过铁路。

为了给藏羚羊迁徙让路,铁路建设者们关掉隆隆的机器,有些还撤离了工地。

这样做,可以避免什么环境问题的产生

A.生态破坏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扬沙、沙尘暴天气

【解析】  建设者们的这种做法是为了减少对藏羚羊迁徙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11.为了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种群,我国各级政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下列哪一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藏羚羊

A.青海湖B.可可西里

C.卧龙D.盐城

【解析】  我国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是藏羚羊。

12.“要站到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高度对待青藏铁路涉及的环境、生态、动物保护问题。

”不符合此意的是

A.建成后的铁路中间站,取暖使用燃油锅炉或太阳能等环保型能源

B.车站生活污水要经处理,达标排放,尽量实行零排放

C.客车封闭式管理,垃圾到站集中处理

D.建成后固体垃圾集中焚烧发电,废水可以直接灌溉植被

【解析】  固体垃圾集中处理,废水要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尽量实现零排放。

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383个。

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

西部一批烟波浩淼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据此完成13~14题。

13.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⑤地壳运动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④⑤

【解析】  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是围湖造田,河流的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的泥沙含量增加,湖泊淤积严重,导致湖泊面积减少。

14.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冰雪融水量不足

C.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D.围湖造田

【答案】 C

【解析】  西部地区的人口增多,农业逐渐发达,引河水灌溉量增加,并且蒸发、下渗增多是形成盐湖和干盐湖逐年增多的原因。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据此完成15~17题。

15.图中绿洲能深入沙漠地区,主要是因为

A.此处地势较低

B.风力侵蚀作用弱

C.有铁路经过,人为影响大

D.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解析】  在沙漠中的河流两岸容易形成绿洲。

16.河流a的补给主要靠

A.大气降水B.湖泊水

C.冰雪融水D.地下水

【解析】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河流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17.假如图中山脉为祁连山脉的一部分,那么铁路应为

A.兰新线B.兰青线

C.陇海线D.包兰线

【解析】  祁连山麓的铁路应为兰新线。

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据此完成18~20题。

18.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③④

【解析】  热带雨林的养分主要集中在植物体内是其不利条件。

19.雨林群落高大茂密的原因是

①热量充足②水分丰沛

③生长季节连续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

【解析】  热带雨林由于光热水资源充足,并且常夏无冬,生长季节连续,所以林木高大茂密。

20.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由于热带雨林所在地区常年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旺盛,所以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很容易带走土壤中的养分。

21.(2008·

广东)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解析】  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生态补偿的原因包括多方面,有协调区域发展,国家政策的扶持;

有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

有西部地区是东部大江大河的源头,水源保护区等。

生态补偿力度的加大,从生态角度来看,水源地的保护意义更为重大,故主要原因选D。

(2008·

无锡模拟)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雨林的前途——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据此回答22~24题。

22.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

A.雨林中土壤贫瘠

B.自然灾害的影响

C.人类的开发

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23.热带雨林地区商业性伐木的原因是

A.借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B.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就业机会

C.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

D.扩大牧场,出口牛肉获取经济效益

24.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A.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

B.移民亚马孙平原

C.吸引国外投资者在此开辟肉牛牧场

D.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 22.C 23.C 24.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雨林被毁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雨林生态系统功能强大,生产能力强,自然状态下不容易被破坏,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是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

木材的出口可以换取外汇。

这是商业伐木的重要原因,也是政府允许伐木的原因。

修公路、移民、开辟牧场均为开发措施,只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措施。

据报道,2001年12月18日,中国北方普遍降雪。

但在吉林省的吉林市,却出现了罕见的“黄雪”(黄色的雪)。

原来是大雪中伴着扬沙,沙尘在白雪上涂抹了一层黄色。

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造成土地严重沙化,我国已有相当于一个江苏省的土地面积完全沙化。

这次“黄雪”的沙尘是随着西北风飘过来的。

据此回答25~27题。

25.下列状况最容易出现类似东北罕见“黄雪”的是

A.暖锋过境B.冷锋过境

C.台风过境D.反气旋控制

【解析】  “黄雪”是由快行冷锋带来的天气。

26.民谣说:

“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下列行为或现象容易导致国土荒漠化及沙尘暴频发的是

①以粮为纲、有粮不慌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人口众多并快速增长 ④大量挖采中药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缓解土地荒漠化和沙化进程。

27.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以下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有

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

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

④退耕还牧

⑤大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⑥改变耕作制度,降低复种指数

⑦开展大规模垦荒行动

⑧公布空气质量日报

A.①②④  B.③⑥  C.⑤⑦  D.①⑤⑧

【解析】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大气湿度很小,所以不能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

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加剧荒漠化。

大规模垦荒可以使土地沙化,不利于治沙。

单纯公布空气质量日报对于防沙治沙无太大帮助。

我国科技人员在横断山脉某峡谷地区进行了山地水土流失研究,得到下表数据,回答28~29题。

年份

降雨量

(mm)

地表覆盖

非林地

人工林地

径流量

(m3/s)

土壤侵蚀量

(t/km2a)

1992

475.4

4.5

160.5

1.0

0.2

1990

611.4

9.9

264.6

1.9

6.6

1993

815.9

10.1

272.6

2.4

0.5

1991

884.8

11.1

299.2

2.8

0.9

28.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降雨量与径流量关系为

A.相同的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径流量是非林地的20%

B.当降雨量增加约86%的时候,人工林地径流量增加3倍

C.径流量与降雨量具有线性函数关系

D.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大小具有相关性

【解析】  本题组提供详细的数据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分析数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对比分析能力。

此题从表中可看出:

降雨量增大,非林地和人工林地的径流量也都增大,说明降雨量大小与径流量有正相关的关系。

但从具体数据分析,二者没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29.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是

A.相同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非林地的

B.相同降雨量,非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人工林地的

C.降雨量增加1倍,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1倍

D.降雨量增加1倍,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1倍以上

【解析】  从表中可看出:

在相同降雨量情况下,非林地的土壤侵蚀量远大于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

这主要是由于人工林地有很好的保持水土的作用。

30.关于近年来西北地区环境发展趋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绿洲总体环境趋于好转

B.由于气候变干旱,盐碱地面积增加

C.绿洲以发展农业为主,无环境污染问题

D.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改造作用,绿洲向良性方向发展

【解析】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绿洲环境趋于恶化,气候变干,会使盐碱化更为严重,发展农业也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人类活动对绿洲的影响近年来呈恶性方向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综合题(共55分)

31.读下面漫画《时过境迁》,思考回答。

(10分)

(1)读漫画揭示的主题是____________;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北方的______________天气现象可能与图中做法有关,这种天气现象主要出现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缺水造成干旱,干旱区更应节水。

据报道:

2000年宁夏、新疆等省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均在3000立方米以上,而天津、北京却不足200立方米。

试分析宁夏、新疆单位产值耗水多的原因,并说明我国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怎样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答案】 

(1)荒漠化程度加重 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植被 

(2)沙尘暴 冬春季节

(3)宁夏、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下渗较快,水分损失较多。

 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大生产科技含量,注意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统一调配。

32.读下面三段文字资料,完成各项要求。

(11分)

材料一 公元3世纪以前,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

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与沧桑。

材料二 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罗布泊依然是水波浩淼,飞鸟翔集。

但从60年代开始,胡杨林大片枯死,塔里木河水先退到台特玛湖,后退到大西海子水库。

如今大西海子水库的水时有时无,朝不保夕。

短短40年,塔里木河的流程从1321千米缩短到1001千米,罗布泊完全干涸了。

材料三 在新疆塔里木河沿岸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胡杨林带。

千百年来,胡杨林和塔里木河相依相偎,形成一条绿色长廊,紧紧锁住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急于扩张的沙舌,守护着南疆各族儿女的家园。

长期以来,我们堵坝扒堤,引水漫灌,砍伐了大片胡杨林,发展了农牧业生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但近20年来,流动沙丘步步紧逼,蚕食着绿色走廊,在连接新疆和内地的218国道上,有200多处约65千米的路段被沙舌掩埋,大风、沙尘暴天气席卷全疆,农牧民举家迁移,沦为“生态难民”。

沙尘暴还涉及北京、南京等地。

(1)楼兰古城和罗布泊位于我国的什么地区?

地处什么自然带?

(2)楼兰古城为什么会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罗布泊为什么会成为“西域巨泽”?

(3)该地区的胡杨林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哪些作用?

(4)分析楼兰古城消失和罗布泊干涸的原因?

(5)塔里木河沿岸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环境,促进农牧业发展?

【答案】 

(1)楼兰古城和罗布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的南部 温带荒漠带

(2)塔里木河给楼兰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源,大片的胡杨林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发展了绿洲农业,使之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及其支流在历史上曾多次流入罗布泊,罗布泊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塔里木河上游有大量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夏季流量极大,使得罗布泊成为“西域巨泽”。

(3)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最高可达15米,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在该地区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等作用。

(4)楼兰古城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类活动的原因。

南疆深居温带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温带荒漠分布广,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但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堵坝扒堤,引水漫灌,使塔里木河水量锐减,造成大片胡杨林枯死;

人们还砍伐胡杨,毁林开荒,虽然取得了暂时的经济效益,却使得森林资源枯竭,淡水资源匮乏,沙漠不断扩张,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了楼兰古城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

(5)治理塔里木河,修建水利工程,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应用先进的农牧业技术,节约用水,保证胡杨林生长所需的水源,拯救胡杨林;

抓住育苗、植林工作,严禁乱砍滥伐,尽快扩大胡杨林面积;

培育耐旱作物,防治沙漠扩张;

另外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要加大投入,同时制定有关法规也很重要。

3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建设的巨大生态工程为____________。

(3)图中③地区的水土流失对流经地区的河流产生的影响和对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所学和了解的知识,你认为我国其他地区还存在什么环境问题?

把它写在下面并用序号⑤填在图中相应地区。

【答案】 

(1)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2)过度放牧,毁林开荒、植被遭破坏 三北防护林

(3)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泛滥成灾

(4)略,问题与区域一致即可。

34.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2分)

(1)A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____,该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2)B是______________山脉,对A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

(3)D是______________(洋流),它对A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4)A地区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____________(植被),被誉为“地球之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资源如果遭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F城市名称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

(2)安第斯 安第斯山脉阻挡了信风,增加了A地形区的降水量

(3)南赤道暖流 增温增湿

(4)热带雨林 光合作用强,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

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物种减少,大气中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多发等一系列问题

(5)巴西高原 巴西利亚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贵州威宁的草海像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云贵高原上。

如今的草海,人鹤相亲的场面随处可见。

然而,这里曾经历过堪称残酷的生存竞争。

历史上的草海水面曾有45平方千米,水深有3~5米,因水中长满水草而得名。

1958年人们开始排水造田,到20世纪70年代初,湖水被放干,草海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1975年统计,黑颈鹤只有35只,而水禽几乎绝迹。

1982年重新筑坝恢复25平方千米的水面,草海才得以重现生机。

1992年,连同水面周围120平方千米的湿地也被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草海历史上曾一度出现水禽几乎绝迹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云贵高原的雨季主要是由于来自____________洋的____________带来的降水。

(3)云贵高原的东坡有世界最大的广西乐业天坑群。

其成因是____________。

A.外来星体的撞击

B.流水的侵蚀作用

C.地震的后果

D.火山坑口

(4)贵州草海被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主要作用是什么?

保护湿地有何益处?

(5)谈谈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1)由于人们排水造田,草海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2)印度 西南季风 (3)B (4)为鸟类提供栖息的场所。

湿地在水源涵养、减缓径流、蓄洪防灾、降解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特殊的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

 (5)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a.采取就地、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等实际措施保护物种;

b.运用法律和国际公约保护野生植物;

c.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依靠全社会力量做好野生生物的保护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