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645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64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深圳大学 罗雪晖 郑贤木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采用扫频法(以AS1637作为扫频仪)测量单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3.用示波器观察静态工作点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4.用示波器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四、基本原理

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电路如图1-1所示。

图中,RB1、RB2、RE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从而放大器工作于甲类。

CE是RE的旁路电容,CB、CC是输入、输出耦合电容,L、C是谐振回路,RC是集电极(交流)电阻,它决定了回路Q值、带宽。

为了减轻负载对回路Q值的影响,输出端采用了部分接入方式。

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如图1-2所示。

其基本部分与图1-1相同。

图中,C3用来调谐,K1、K2、K3用以改变集电极电阻,以观察集电极负载变化对谐振回路(包括电压增益、带宽、Q值)的影响。

K4、K5、K6用以改变射极偏置电阻,以观察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变化对谐振回路(包括电压增益、带宽、Q值)的影响。

五、实验步骤

1.AS1637函数信号发生器用作扫频仪时的参数予置

图1-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

⑴频率定标

频率定标的目的是为频率特性设定频标。

每一频标实为某一单频正弦波的频谱图示。

1)频率定标个数:

共设8点频率,并存储于第0~7存储单元内。

若把中心频率10.7MHz置于第3单元内,且频率间隔取为1MHz,则相应地有:

0单元—7.7MHz,1单元—8.7MHz,…,7单元—14.7MHz。

2)频率定标方法

①准备工作:

对频率范围、工作方式、函数波形作如下设置。

(ⅰ)频率范围:

2MHz~16MHz范围(按“频段手动递增/减”按键调整);

(ⅱ)工作方式:

内计数(“工作方式”按键左边5个指示灯皆暗);

(ⅲ)函数波形:

正弦波。

②第0单元频率定标与存储

(ⅰ)调“频率调谐”旋钮,使频率显示为7700(与此同时,“kHz”灯点亮,标明频率为7.7MHz);

(ⅱ)按“STO”键,相应指示灯点亮,再调“频率调谐”旋钮,使存储单元编号显示为0;

(ⅲ)再按“STO”键,相应指示灯变暗,表明已把7.7MHz频率存入第0单元内。

③第1单元频率定标与存储

(ⅰ)调“频率调谐”旋钮,使频率显示为8700(与此同时,“kHz”灯点亮,标明频率为8.7MHz);

(ⅱ)按“STO”键,相应指示灯点亮,再调“频率调谐”旋钮(只需顺时针旋转1格),使存储单元编号显示为1;

(ⅲ)再按“STO”键,相应指示灯变暗,表明已把8.7MHz频率存入第1单元内。

④依此类推,直到把14.7MHz频率存入第7单元内为止。

⑵其他参数设置

①扫描时间设置为20ms,即示波器上显示的横坐标(频率)的扫描时间为20ms。

设置方法为:

按“工作方式”键,使TIME灯点亮;

再调“频率调谐(扫描时间)”旋钮,使扫描时间显示为0.020s;

②工作方式又设置为线性扫描,即示波器上显示的横坐标(频率)为线性坐标。

再按“工作方式”键,使INTLINEAR灯点亮;

③输出幅度设置为50mV。

使“﹣40dB”衰减器工作,并调“输出幅度调节(AMPL)”旋钮,使输出显示为50mV(峰-峰值)。

2.实验准备

⑴在箱体左下方插上实验板6,右下方插上实验板1。

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此时箱体上12V、5V电源指示灯点亮。

⑵把实验板1左上方单元(单调谐放大器单元)的电源开关(K7)拨到ON位置,就接通了+12V电源(相应指示灯亮),即可开始实验。

3.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测量

⑴取射极电阻R4=1k(接通K4,断开K5、K6),集电极电阻R3=10k(接通K1,断开K2、K3),用万用表测量各点(对地)电压VB、VE、VC,并填入表1.1内。

(R1=15kΩ,R2=6.2kΩ)

表1.1

射极偏置电阻

实测(V)

计算(V,mA)

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

理由

VB

VE

VC

VBE

VCE

IC

R4=1k

R4=510

R4=2k

⑵当R4分别取510(接通K5,断开K4、K6)和2k(接通K6,断开K4、K5)时,重复上述过程,将结果填入表1.1,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4.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

一般说来,有两种方法用来对一个系统的幅频特性进行测量:

点测法和扫频法。

这里采用扫频法,并以AS1637作为扫频仪,步骤如下。

⑴实验准备

先按图1-3所示的方法对AS1637、实验板1上的单调谐放大器单元、实验板6(宽带检波器)、双踪示波器进行连接,说明如下。

图1-3扫频法测量幅频特性实验框图

AS1637的输出信号(OUTPUT50)连接到单调谐放大器的IN端,以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

单调谐放大器的输出(OUT)

连接到实验板6的信号输入端,以对输入信号进行检波。

AS1637背面板上的频标输出(MARKEROUT)连接到实验板6的频标输入端。

实验板6把已检波的信号与频标混合后输出。

实验板6的混合输出端连接到双踪示波器CH2(Y)端上。

AS1637背面板上的锯齿输出(SAWTOOTHOUT)连接到双踪示波器CH1(X)端上。

此时需把示波器水平扫描调节旋钮置于“X-Y”档,该CH1输入即用作为外同步信号,便可在示波器上观测到带频标刻度的放大器幅频特性(有回扫)。

改变CH1量程可调节横坐标(时间轴)比例,改变CH2量程可调节纵坐标(幅度)比例。

⑵幅频特性测量

仍取R3=10k、R4=1k,观测放大器幅频特性,并作如下调试:

调实验板6上的“频标幅度”旋钮,可调节频标高度;

调实验板1上的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容C3,可调节谐振频率点;

调AS1637的输出幅度(AMPL)旋钮,可调节频率特性幅度。

最后,把谐振频率调节到10.7MHz,记下此时的频率特性,并测量相应的-3dB频率点和带宽。

⑶观察静态工作点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改变R4的大小,可改变静态工作点。

观察并记录幅频特性曲线的变化规律。

⑷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改变R3的大小,观察并记录幅频特性曲线的变化规律。

六、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图1-2电路的直流通路,计算放大器直流工作点,并与实测结果作比较。

2.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说明静态工作点变化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并画出相应的幅频特性。

3.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说明集电极负载变化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并画出相应的幅频特性。

4.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

实验二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实验准备

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双调谐回路

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放大器动态范围

AS1637函数信号发生器使用说明(参阅附录)

实验板1(双调谐放大电路单元)

AS1637函数信号发生器(用作为扫频仪和高频信号源)

2.熟悉耦合电容对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3.了解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1.采用扫频法测量双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以AS1637作为扫频仪)。

2.用示波器观察耦合电容对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单峰特性、双峰特性)。

3.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动态范围(以AS1637作为高频信号源)。

1.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

顾名思义,双调谐回路是指有两个调谐回路:

一个靠近“信源”端(如晶体管输出端),称为初级;

另一个靠近“负载”端(如下级输入端),称为次级。

两者之间,可采用互感耦合,或电容耦合。

与单调谐回路相比,双调谐回路的矩形系数较小,即:

它的谐振特性曲线更接近于矩形。

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如图2-1所示。

与图1-1相比,两者都采用了分压偏置电路,放大器均工作于甲类,但图2-1中有两个谐振回路:

L1、C1组成了初级回路,L2、C2组成了次级回路;

两者之间并无互感耦合(必要时,可分别对L1、L2加以屏蔽),而是由电容C3进行耦合,故称为电容耦合。

为了减小晶体管和下级负载对回路的影响,它们对L1、L2的接入均采用了部分接入。

2.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电路

图2-2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电路如图2-2所示,其基本部分与图2-1相同。

图中,C3、C6用来对初、次级回路调谐,K1、K2、K3用以改变耦合电容数值,以改变耦合程度。

五、实验步骤

与实验一中的方法完全相同。

⑵把实验板1右上方单元(双调谐放大电路单元)的电源开关(K4)拨到ON位置,就接通了+12V电源(相应指示灯亮),即可开始实验。

3.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

⑴实验准备

先对AS1637、实验板1上的双调谐放大器、实验板6(宽带检波器)、双踪示波器进行连接,其方法与图1-3所示的方法相同,只是单调谐放大器应改为双调谐放大器而已。

⑵单峰(幅频)特性测量

取C7=2.7pF(K1接通,K2、K3断开),然后反复调整C3、C6,使两个回路均调谐在10.7MHz,并使放大器幅频特性为单峰。

记下此时的频率特性,并测量相应的-3dB频率点和带宽。

⑶双峰(幅频)特性测量

取C7=5.1pF(K2接通,K1、K3断开)和C7=12pF(K3接通,K1、K2断开)进行测量,并作记录(应观察到双峰)。

当C7=12pF时,中心频率可能发生偏移,此时应反复调整C3、C6,使凹坑中心位于10.7MHz。

记下C7=12pF时的频率特性,并测量相应的-3dB频率点和带宽。

4.放大器动态范围测量

①仍取C7=2.7pF(K1接通,K2、K3断开),并反复调整C3、C6,使特性曲线仍为单峰,且谐振于10.7MHz。

②AS1637输出信号(OUTPUT50)仍连接到双调谐放大电路的IN端(并以示波器CH1监视),放大电路的输出(OUT)端改接到示波器CH2上。

断开示波器与实验板6的连接,示波器水平扫描则处于常规状态。

③AS1637设置

(ⅰ)工作方式设置为内计数(“工作方式”按键左边5个指示灯皆暗),此时AS1637工作于信号源方式。

(ⅱ)按“REC”键,相应指示灯亮,调“频率调谐”旋钮,使存储单元编号显示为3;

(ⅲ)再按“REC”键,相应指示灯变暗,表明已将10.7MHz频率从第3单元内读出,于是AS1637输出10.7MHz正弦波。

⑵放大器动态范围测量

从AS1637上读取放大器输入电压幅度值,以示波器CH1监视双调谐放大器的输入波形,从示波器CH2上监测放大器输出波形,并读取输出幅度值,便可监视放大器失真,并计算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值。

改变AS1637的输出信号幅度,并把数据填入表2.1。

可以发现,当放大器的输入增大到一定数值时,输出波形开始畸变(失真),放大倍数开始下降。

表2.1

放大器输入(mV)

20

40

6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放大器输出(V)

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

1.画出耦合电容C7=2.7pF、5.1pF和12pF三种情况下的幅频特性,计算-3dB带宽,并由此说明单峰特性和双峰特性的优缺点。

2.当放大器输入幅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输出波形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

3.画出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与输入电压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若把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定义为放大倍数下降1dB时对应的输入电压幅度,试求本放大器的动态范围。

实验三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特点,电压、电流波形)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功率、效率计算

集电极电源电压VCC和集电极负载变化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的影响

实验板2(丙类高频功率放大电路单元)

AS1637函数信号发生器(用作为高频信号源)

2.熟悉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三种工作状态,功率、效率计算。

3.了解集电极电源电压VCC与集电极负载变化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的影响。

1.用示波器监测两级前置放大器的调谐。

2.观察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尤其是过压状态时的集电极电流凹陷脉冲。

3.观察并测量集电极电源电压VCC变化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的影响。

4.观察并测量集电极负载变化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的影响。

1.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原理

图3-1丙类功率放大器原理电路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原理电路如图3-1所示。

图中,L2、L3是扼流圈,分别提供晶体管基极回路、集电极回路的直流通路。

R10、C9产生射极自偏压,并经由扼流圈L2加到基极上,使基射极间形成负偏压,从而放大器工作于丙类。

C10是隔直流电容,L4、C11组成了放大器谐振回路负载,它们与其他参数一起,对信号中心频率谐振。

L1、C8与其他参数一起,对信号中心频率构成串联谐振,使输入信号能顺利加入,并滤除高次谐波。

C8还起隔直流作用。

R12是放大器集电极负载。

2.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如图3-2所示,其第3级部分与图3-1相同。

BG1、BG2是两级前置放大器,C2、C6用以调谐,A、B点用作为这两级的输出测试点。

BG3为末级丙类功率放大器,当K4断开时可在C、D间串入万用表(直流电流档),以监测IC0值。

同时,E点可近似作为集电极电流iC波形的测试点(R10=10Ω,C9=100pF,因而C9并未对R10构成充分的旁路)。

K1~K3用以改变集电极负载电阻。

图3-2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

1.实验准备

⑴在箱体右下方插上实验板2(丙类高频功率放大电路单元)。

⑵把实验板2右上方的电源开关(K5)拨到上面的ON位置,就接通了+12V电源(相应指示灯亮),即可开始实验。

⑶AS1637输出频率为10.7MHz、峰-峰值为80mV的正弦波,并连接到实验板2的输入(IN)端上。

2.两级前置放大器调谐

先将C、D两点断开(K4置“OFF”位置)。

然后把示波器高阻(带钩)探头接A点,(监测第1级输出),调C2使输出正弦波幅度最大,从而相应的回路谐振。

再把示波器高阻(带钩)探头接B点,(监测第2级输出),调C6使输出正弦波幅度最大,从而相应的回路谐振。

需要时,亦可把示波器探头接在B点上,再反复调节C2、C6,使输出幅度最大。

3.末级谐振功率放大器(丙类)测量

⑴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观察

①实验准备

(ⅰ)接通开关K4(拨到“ON”);

(ⅱ)示波器CH1连接到实验板2的OUT点上;

(ⅲ)示波器CH2以高阻(带钩)探头连接到E点上。

②逐渐增大输入信号幅度,并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波形(OUT点)和集电极电流波形(E点)。

可发现,随着输入信号幅度的增大,在一定范围内,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振幅和集电极电流脉冲幅度亦随之增大,说明放大器工作于欠压状态。

③当输入信号幅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振幅增长缓慢,而集电极电流脉冲则出现凹陷,说明放大器已进入到过压状态。

⑵集电极负载电阻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的影响

①VIp-p(AS1637输出信号)为100mV时的测量

(ⅰ)取R12=120(接通K1,断开K2、K3)时的测量

用示波器观察功放级的输入、输出电压波形(B点、OUT点),并测量输入、输出电压峰-峰值Vbp-p、Vcp-p;

用万用表测量集电极直流电流值IC0,并把结果填入表3.1中。

测量IC0的方法是:

在C、D两点间串入万用表(直流电流,200mA档),再断开K4,便可读得IC0值,然后接通K4,取走表笔。

(ⅱ)取R12=75时的测量:

接通K2,断开K1、K3,重做(ⅰ),观察集电极负载电阻减小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的影响。

(ⅲ)取R12=50时的测量:

接通K3,断开K1、K2,再重做(ⅰ),观察集电极负载电阻进一步减小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的影响。

②VIp-p为200mV时的测量:

重复①。

⑶集电极直流电源电压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的影响

实验板2右上方的电源开关(K5)拨到最下面,就接通了+5V电源(相应指示灯点亮),重做⑵,以观察集电极直流电源电压的减小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的影响,并把相应数据也填入表3.1。

说明:

①表中“计算”列内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Ic1m——集电极电流基波振幅;

Po——集电极输出功率;

PD——集电极直流电源供给功率;

Pc——集电极耗散功率;

c——集电极效率。

②作计算时应注意:

在本实验的实测中常用(电压)峰-峰值,而在教材的计算公式中则常用振幅值,两者相差一倍。

表3.1

测试条件

实测

计算

Vbp-p(V)

Vcp-p(V)

Ic0

(mA)

Ic1m

Po

(mW)

PD

Pc

c

VCC=

12V

VIp-p=

100mV

R12=120

R12=75

R12=50

200mV

5V

1.根据实验测量数据,计算各种情况下的Ic1m、Po、PD、Pc、c。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说明输入信号振幅Vbm、集电极电源电压VCC、集电极负载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的影响(工作状态,电压、电流波形,功率、效率)。

3.倘若实验结果与理论学习时的结论不一,请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原因。

实验四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

三点式LC振荡器

克拉泼电路

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实验板1(LC振荡器电路单元)

频率计

2.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熟悉其各元件功能。

3.熟悉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

4.熟悉不同反馈系数时,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的影响。

1.用万用表进行静态工作点测量,用示波器观察振荡器的停振、起振现象。

2.用示波器观察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电压峰-峰值Vp-p,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

3.观察并测量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等因素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

1.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原理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交流通路如图4-1所示。

由图可见,这是一种克拉泼电路,C5是耦合电容,通常应满足C5<C3、C4。

若把C5与L1、R5互换位置,则与一般克拉泼电路画法相同。

⑴振荡频率fosc

令C=C3∥C4∥C5,则有

若取

,则可算得

⑵起振条件:

,是晶体管跨导。

显然,静态工作点电流

会影响

,是电压反馈系数。

③Re是等效到晶体管C(集电极)、B(基极)两端的总(谐振)电阻。

若令

,则R5等效到C、B两端的电阻为

又,R4等效到C、B两端的电阻为

于是,Re=R5′∥R4′=

图4-2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电路

④根据以上分析,总结各参数如何影响起振条件的。

2.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电路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电路如图4-2所示。

图中,C1是旁路电容,C2是隔直流电容。

显然,若把C1、C2短路,并在此基础上画出交流通路,则就是图4-1所示的电路。

图4-2中,W1用以调整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主要影响起振条件);

K1、K2、K3用来改变C3,K4、K5、K6用来改变C4,从而改变电压反馈系数;

K7、K8、K9用来改变R5,从而改变回路谐振电阻;

K10、K11、K12用来改变C5,从而改变振荡频率,亦改变耦合程度。

当然,它们都会影响起振条件。

⑴在箱体右下方插上实验板1。

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此时箱体上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