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668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3 大小:11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3页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3页
亲,该文档总共2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2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暨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选择题首版文档格式.docx

B.对侧视神经

C.同侧视神经

D.视交叉

E.同侧动眼神经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主要依靠_____。

E

脑脊液检查结果

病史

脑电图检查

影像学检查结果

体征

关于眼肌麻痹,不正确的是:

BD

动眼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使瞳孔缩小

滑车神经支配下斜肌使眼球向外下视

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使眼球外展

动眼神经麻痹时眼球呈内斜视

眼外肌麻痹时常有复视

有关颅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正确的表述是:

右三叉神经损害张口时下颌向右偏斜

右面神经损害露齿时口角歪向左侧

右舌下神经损害伸舌时舌尖右偏

右展神经损害出现右眼球向外运动受限

右动眼神经损害可见右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面神经属于混合神经。

有关其运动部分的解剖生理,正确的是:

ABD

面神经的运动纤维由脑桥的面神经核发出

支配面部表情肌

支配咀嚼肌

支配面上部表情肌的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脑干束的控制

支配面下部表情肌的神经元仅接受同侧皮质脑干束的控制

可引起双侧眼裂不对称的病征有:

Horner征

动眼神经麻痹

面肌抽搐

面神经麻痹

重症肌无力

关于眼肌麻痹,正确的是:

额中回后部病变可引起两眼垂直运动障碍

额中回后部病变可引起向病灶对侧凝视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可出现眼球外展受限

核间性眼肌麻痹无瞳孔异常

动眼神经麻痹可见瞳孔缩小

有关瞳孔改变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外展神经麻痹可致瞳孔散大

动眼神经麻痹可致瞳孔散大

颞叶钩回疝时,疝侧瞳孔散大

Adie瞳孔表现一侧瞳孔散大

Horner征表现一侧瞳孔散大

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可有如下表现:

伸舌时舌尖偏向麻痹侧

伸舌时舌尖偏向麻痹对侧

两侧麻痹时伸舌受限或不能

伴舌肌萎缩及肌束震颤

舌后1/3味觉丧失

符合周围性眩晕特点的表述是:

ABE

突发,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头位或体位改变可加重眩晕

无明显眼震

不伴有自主神经症状

多伴有听力障碍

不符合球麻痹概念的表述是:

真性球麻痹是指舌咽、迷走神经麻痹

假性球麻痹为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

真性及假性球麻痹均可出现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假性球麻痹时咽反射消失

真性球麻痹时可伴舌肌瘫痪、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

核间性眼肌麻痹病损部位在:

A.皮层眼球同向凝视中枢

B.脑干眼球水平凝视中枢

C.内侧纵束

D.外展神经核

E.动眼神经核

单眼一过性黑朦常见于以下哪些疾病?

DE

视神经脊髓炎

额叶底部肿瘤

颈内动脉系统TIA

球后视神经炎

典型偏头痛先兆

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

眼睑下垂

瞳孔散大

眼球向下外方斜视

眼球向上、下、内视受限

复视

神经病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骨骼肌疾病

心脏疾病

心理疾患

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区别是前者:

ACDE

患侧不能皱额、蹙眉、闭眼

患侧鼻唇沟变浅

患侧Bell征(+)

不伴同侧偏瘫

可伴同侧外展神经瘫及对侧肢体瘫

用光照左眼只见右瞳孔缩小,照右眼双瞳孔均不缩小,是由于:

左视神经损害

右视神经损害

右动眼神经损害

左动眼神经损害

右眼交感神经损害

单眼一过性黑朦,多提示为______。

大脑中动脉缺血

大脑后动脉缺血

大脑前动脉缺血

眼动脉缺血

脉络膜动脉缺血

关于中枢性眼肌麻痹,正确的是:

为额中回后部皮质侧视中枢病变引起

破坏性病灶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

破坏性病灶时,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刺激性病灶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

刺激性病灶时,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女性,29岁,因视物旋转、呕吐1周来诊,诊断右前庭神经病变。

与其疾病不符的症状、体征是:

严重瞳晕。

转头可使症状加重,闭目不减轻

水平性眼震或水平加旋转性眼震

站立不稳,平衡障碍

伴恶心、呕吐及面色苍白

双侧指鼻试验(+)

关于瞳孔,不正确的描述是:

普通光线下正常瞳孔直径为3-4mm

瞳孔对光反射的传导径路是: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中脑埃-魏核、动眼神经和瞳孔括约肌

散大的固定瞳孔最常见于颞叶钩回疝

中等大固定瞳孔多是中脑水平病变所致

针尖样瞳孔常见于脑桥出血,但更多见于大脑半球病变

可以引起复视的脑神经病变有:

ABC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外展神经

视神经

三叉神经

下列哪项不符合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A

A.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存在

B.眼球向对侧、向上、向下注视时出现复视

C.上睑下垂,眼球不能向上、下和内侧转动

D.眼球向外或外下方斜视

E.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

左侧中枢性面瘫,临床表现为:

CDE

左侧额纹消失或变浅,左侧皱额不能或较差

左侧眼裂增大,左侧闭眼不能或较差

左侧鼻唇沟变浅

左侧口角下垂,鼓腮时左侧不能或漏气

口角向右歪斜,呲牙时左侧不能或较差

与瞳孔对光反射有关的结构是:

ACE

枕叶视中枢

外侧膝状体

瞳孔括约肌

对于延髓麻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也称为球麻痹

可由于舌咽和迷走神经病变引起

可由于面神经病变引起

可由于延髓病变引起

可由于双侧皮质延髓束病变引起

舌咽、迷走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有:

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说话声音带鼻音

患侧软腭活动受限

患侧咽反射消失

舌前2/3味觉丧失

球麻痹的症状包括:

声音嘶哑

饮水呛咳

吞咽困难

构音障碍

呼吸困难

有关神经系统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骨骼肌不属于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神经系统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

下述有关外展神经,正确的是:

支配外直肌

麻痹时出现内斜视

麻痹时向外侧注视时出现复视

麻痹时眼球不能外展

桥脑及颅底损害时可引起展神经麻痹

有助于区别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症状和体征是:

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一侧面下部表情肌瘫痪,而面上部表情肌正常

伴有瘫痪侧舌前2/3味觉障碍

伴有瘫痪侧流泪

伴有瘫痪侧舌瘫

有关神经系统疾病症状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按发病机制,可以将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分为四类:

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和休克症状

刺激症状:

为神经结构受病变刺激产生过度兴奋表现所致

释放症状:

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对低级中枢控制功能减弱,使低级中枢功能表现出来所致

休克症状:

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严重病变以致休克而引起的全身症状

缺损症状:

为神经系统病变引起正常功能缺损所致

动眼神经麻痹可见于:

颅底动脉瘤

中脑病变

颞叶钩回疝

糖尿病

桥脑病变

以下关于视野缺损不正确的病变定位是:

A.一侧视神经病变引起单眼全盲

B.一侧枕叶视中枢病变引起双眼同向偏盲、黄斑回避

C.一侧视束病变引起双颞侧偏盲

D.颞叶后部病变引起双眼同向上象限盲

E.顶叶病变引起双眼同向下象盲

可引起眼裂狭小的病征有:

ABCE

动眼神经不全麻痹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______。

有关眩晕和听力障碍,正确的表述是:

眩晕可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

系统性眩晕又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位置性眩晕是由前庭感受器和内听道内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

听力障碍表现为耳聋、耳鸣和听觉过敏

高音调耳鸣提示为感音器病变,低音调耳鸣提示为传音径路病变

神经系统疾病的最基本诊断方法是:

神经影像学检查

病史采集和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病理检查

脑脊液检查

神经生理学检查

神经性耳聋与传导性耳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

BC

听力较正常下降

RinnerT:

AC>

WeberT:

偏向健侧

出现幻听

出现听觉过敏

下列表述中,符合假性球麻痹的有:

BDE

咽反射消失

下颌反射亢进

舌肌萎缩

发音嘶哑

有关神经系统疾病症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主侧半球脑梗死导致失语、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减退,属于缺损症状

大脑皮质运动区占位性病变导致对侧肢体抽搐,属于刺激症状

脊髓损伤出现双下肢锥体束征,属于释放症状

脊髓横贯性损伤恢复期,受损平面以下痉挛性瘫痪,属于释放症状

急性脊髓横贯性损伤导致受损平面以下出现弛缓性瘫痪,属于休克症状

某患者右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和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向左偏斜,可能的:

右侧中枢性面瘫

左侧中枢性面瘫

右侧周围性面瘫

左侧周围性面瘫

双侧周围性面瘫

有关视觉径路损害的表现,下列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A.一侧视束损害产生两眼对侧同向性偏盲

B.一侧视交叉外侧部病变引起该侧眼鼻侧偏盲

C.视交叉中部受损出现双颞侧偏盲

D.一侧枕叶内侧距状裂皮质损害产生对侧偏盲或象限盲伴黄斑回避

E.一侧视神经损害产生该侧全盲

中枢性舌下神经瘫的症状是:

AD

无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

有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

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侧

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对侧

双眼一过性视力障碍常见于:

A.慢性视乳头水肿

B.颅内压增高

C.双侧枕叶视中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D.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E.颈内动脉系统TIA

滑车神经受损时:

A.眼球向外上方运动障碍

B.眼球向外下方运动障碍

C.眼球向内上方运动障碍

D.眼球向内下方运动障碍

E.以上均不是

符合中枢性眩晕特点的表述是:

前庭神经核或小脑病变可引起

后循环缺血是常见原因

眩晕程度与头位或体位改变无关

伴严重的耳鸣、耳聋

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症状较轻

下列哪项不符合视乳头水肿:

A.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充血,边缘模糊

B.晚期继发视神经萎缩

C.眼底检查有时可见视乳头周围点片状出血

D.常见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

E.早期出现视力减退

左侧周围性面瘫,临床表现为: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按发病机制分为四类,不包括下列哪一类?

休克症状

缺血症状

缺损症状

刺激症状

释放症状

有关步态异常,正确的是:

划圈样步态见于脑卒中后遗症

慌张步态见于晚期帕金森病

醉酒步态可见于巴比妥类中毒

跨阈步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鸭步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小脑性共济失调的表现有:

言语含糊、缓慢或呈爆发式

肢体运动性或意向性震颤

站立不稳

Romberg征睁眼闭眼均不稳

写字大写症

有关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临床表现,相符合的是:

瘫痪分布范围较广,可引起偏瘫、单瘫、截瘫和四肢瘫等

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

出现病理反射

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在急性严重病变时可出现脊髓休克现象

关于感觉的节段性支配,与体表标志相对应的是:

乳头水平:

T4

剑突水平:

T6

肋缘水平:

T8

平脐:

T10

腹股沟:

T12和L1

与Broca失语不相符的是:

语量少

讲话费力

发音清晰

电报式语言

口语理解相对好

与失用症相符的是:

患者无瘫痪、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和感觉障碍

患者无意识障碍,也无认知障碍

不能完成某些有目的性的随意动作

但在不经意情况下却又能完成这些动作

病变部位多认为在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

男性,30岁,双上肢针刺不知疼痛,热水烫无知觉。

查体:

双上肢痛温觉丧失,触觉存在。

最可能的定位诊断是:

脊髓前角

脊髓前角,锥体束

脊髓后索

脊髓灰质前联合

脊髓半侧损害

中脑左侧大脑脚病损可见:

左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左眼球向上、下、内活动受限并出现复视

左眼上脸下垂

左眼不能闭合

右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不同类型的失语症常以一种语言障碍为主。

对不同类型失语症的临床特点,正确的是:

Broca失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口语表达障碍尤其明显

Wernicke失语的特点是:

口语理解严重障碍最突出

传导性失语的突出特点是复述不成比例地受损

经皮质性失语的共同特点是复述较其他语言功能不成比例地好

命名性失语的突出特点是命名不能

大脑皮质运动区病变可引起对侧:

半身复合感觉障碍

躯体相应部位局灶性运动发作

同向性偏盲

上肢或下肢或面部瘫痪

Romberg征(+)

有关意识和意识障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意识包括意识水平和意识内容两个方面

意识水平是指大脑的觉醒程度

意识内容是指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

意识障碍包括意识水平受损以及意识内容改变

只有当意识内容出现明显改变时,才能诊断为意识障碍

不符合闭锁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是:

对刺激有意识反应

四肢瘫,不能讲话和吞咽

能以睁闭眼及眼球水平运动示意

能以睁闭眼及眼球上下运动示意

生命体征平稳

关于传导性失语的正确表述是:

BCDE

病变位于优势半球额中回后部

病变位于优势半球缘上回皮质或白质

听理解正常

自发语言正常

自发讲话能说出的词也不能复述

浅昏迷的表现包括下列哪些?

对疼痛刺激有反应

存在无意识自发动作

腱反射存在

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生命体征无变化

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以下失语症:

Broca失语

Wernicke失语

传导性失语

命名性失语

经皮质性失语

患者近两个月头痛,步态不稳。

体查:

指鼻试验正常,站立不稳,行走时两腿分开,摇晃不定,状如醉汉。

最可能的定位诊断:

小脑半球

小脑蚓部

锥体外系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男性,65岁,突然右口角流涎,言语不清,右上下肢无力、活动不灵,右偏身对针刺不敏感,看不见右侧物体,病变位于:

左侧中央前回

左侧中央后回

左侧额下回后部

左侧内囊

左侧枕叶距状裂

锥体束病损的肌张力改变为:

痉挛性折刀样肌张力增高

强直性铅管样肌张力增高

强直性齿轮样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减弱

去脑强直或去皮层强直

感觉径路刺激性病变可引起_______。

疼痛

感觉异常

感觉减退

感觉过敏

分离性感觉障碍

有关分离性感觉障碍的描述,正确的是:

BCE

触觉受损,痛、温觉保留

痛、温觉受损,触觉保留

深、浅感觉传导路径的不同是分离性感觉障碍发生的解剖学基础

分离性感觉障碍是由于脊髓内感觉传导束排列顺序不同引起的

三叉神经脊束核部分损害可产生面部葱皮样分离性感觉障碍

以下关于失语症正确的病变部位是:

Broca失语:

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

Wernicke失语:

优势半球缘上回后部

传导性失语:

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

命名性失语:

优势半球分水岭区

经皮质性失语:

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

对意识障碍程度判断正确的是:

嗜睡:

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强痛刺激或高声可将其唤醒,醒后能含糊对话

昏睡:

对各种语言刺激无应答,各种生理反射正常,生命体征无变化

浅昏迷:

对疼痛刺激有反应,不能回答问话,存在无意识自发动作及生理反射

中度昏迷:

对强刺激及高声语言仅有轻微反应,瞳孔扩大,光反射消失

重度昏迷:

对强刺激及语言呼唤无反应,存在无意识自发动作,生命体征改变

能引起深反射减弱或消失的疾病有:

急性脑卒中脊髓休克期

周期性瘫痪

小脑病变

慢性脊髓压迫症

男性,50岁,近半年左手活动不灵,静止出现节律性颤动,每秒4-6次,随意运动时减轻,入睡后完全消失。

此症状为:

静止性震颤

舞蹈样动作

手足徐动症

扭转痉挛

意向性震颤

根据意识水平下降的程度,通常将意识障碍分为:

嗜睡

昏睡

浅昏迷

中昏迷

深昏迷

与Wernicke失语不相符的是:

语量多

讲话不费力

语调正常

回答基本切题

传导性失语最突出的特点是:

口语清晰

口语不流利

不能复述自发讲话时轻易说出的词或句

听理解障碍

听理解相对好

导致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障碍、触觉保存)的病变部位在:

脊髓后角

有关失认症的描述,正确的是:

患者无视觉、听觉、躯体感觉、意识及认知障碍

患者不能通过某一种感觉辨认以住熟悉的物体,但却能通过其他感觉识别

视觉失认是指患者无视觉障碍,但看到原来熟悉的物品却不能识别

听觉失认是指患者听力正常,但听到原来熟悉的声音却不能识别

触觉失认是指患者触觉、本体觉和温度觉均正常,但手触摸到原来熟悉的物体却不能识别

小脑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指鼻试验呈意向性震颤

轮替运动障碍

站立及步态不稳

眼球震颤

肌张力轻度增高

以下哪些检查可以作为判断意识障碍程度的指标?

对言语刺激的反应

对疼痛刺激的反应

观察有否无意识自发动作

检查腱反射和光反射

生命体征有无变化

脊神经后根受损时,在相应节段会出现哪些症状和体征?

各种感觉障碍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根性痛

肌萎缩

肌无力

关于经皮层失语的正确表述是:

病变位于优势半球额叶皮质下白质

病变位于优势半球额叶皮质或白质

病变位于分水岭区

可分为经皮质运动性、感觉性或混合性失语

复述均相对较好

患者近半年来自觉四肢麻木。

双上肢肘以下、双下肢膝以下各种感觉均缺失。

此病人可能是:

神经干损害

多发性神经病

脊髓后角病变

后根受压

横贯性脊髓病变

皮质型感觉障碍的特点是:

病变对侧单肢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状分布

皮质感觉中枢受刺激可出现感觉性发作

病变对侧肢体无力

可出现实体觉及两点辨别觉障碍

与昏迷不相符合的症状和体征是:

处于睡眠样状态

有时在极大声的言语刺激下可被唤醒

有时可见无意识的自发性动作

光反射正常

男性,65岁,晨起时发现左侧额纹变浅,左眼闭合不全,示齿口角右偏,双眼向右凝视,伸舌右偏,右侧肢体偏瘫。

最可能的病变部位在:

桥脑

中脑

额中回后部

额上回后部

额下回后部

下列哪些是深昏迷的表现?

对疼痛刺激有反应

无自发动作

生理反射存在

对光反射消失

生命体征平稳

关于Broca失语的正确表述是:

病变位于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

典型非流利型口语,语量少,找词困难

口语理解较好

复述不同程度受损

关于失语症的概念,错误的表述是:

失语症是脑损害导致的语言交流能障碍

可以表现为对各种语言符号的表达障碍

也可以表现为对各种语言符号的理解障碍

对失语症的检查应在患者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进行

对精神障碍的患者可进行失语症的检查

颈膨大以上颈髓损伤出现何种瘫痪:

四肢中枢性瘫

双上肢周围性瘫,双下肢中枢性瘫

双下肢周围性瘫

双下肢中枢性瘫

四肢周围性瘫

嗜睡时临床表现如下:

处于睡眠状态

言语刺激可以唤醒

强痛刺激才能唤醒

唤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

唤醒后能配合检查

可引起肌束颤动的病变部位是:

脊髓前角细胞

舌下神经核或神经根

脊神经节

脊髓前根

影响意识的最重要的结构是:

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大脑半球

小脑

基底节

一患者能被唤醒,醒后能简单回答问题及勉强配合检查,停止刺激即又入睡,这种意识状态是:

昏迷

谵妄

意识模糊

脊髓半侧损害感觉障碍表现为:

受损平面以下同侧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

受损节段呈节段性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