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生物防火阻隔林带营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781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生物防火阻隔林带营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某县生物防火阻隔林带营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某县生物防火阻隔林带营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某县生物防火阻隔林带营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某县生物防火阻隔林带营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某县生物防火阻隔林带营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某县生物防火阻隔林带营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某县生物防火阻隔林带营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某县生物防火阻隔林带营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县生物防火阻隔林带营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某县生物防火阻隔林带营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生物防火阻隔林带营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县生物防火阻隔林带营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59′45″之间。

东与黄山区隔湖相望,东南与黟县、南与祁门县接壤,西与东至县交界,北连贵池区,东北毗邻青阳县,总面积1412.3平方公里(折合211.85万亩)。

2.1.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某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以中、低山为主的省重点山区县、库区县、国防县、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境内山峦重迭,沟壑纵横,地形变化复杂。

从总体上看:

以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平畈、谷地。

西北部位于九华山脉的南端,东南部是黄山余脉,形成南北高、东西低的倾斜地势。

全县海拔高度一般在50-1000米之间,最高海拔是位于南部的牯牛降主峰1727.6米,最低处是西北部的黄盆河床海拔仅34米,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3座。

山高谷深,坡地陡峻,高差悬殊,起伏急剧是本县地形地貌的特点。

2、气候

某县属中亚热带北缘湿润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6.9℃,极端最高温度40.9℃,极端最低温度-13.2℃,年变幅24.4℃。

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为5068.7℃。

年无霜期约234天,年平均降水量1724.9毫米,≥0.1毫米的降水日数在150天左右。

年平均日照时数1614.1小时,太阳辐射量100-110千卡/平方厘米。

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3、基岩、土壤:

根据土壤普查,我县林地土壤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土壤两大类型。

共七个土类:

红壤、黄壤、黄棕壤、草甸土、石质土、石灰土、紫色土,约12个土属。

其中红壤、黄壤、黄棕壤、草甸土为地带性土壤,主要发育于酸性或微酸性泥质页岩类(页岩、板岩、千枚岩等)和花岗岩的坡积、残积成土母质上。

垂直分布明显,自下而上,红壤-黄壤-黄棕壤-草甸土。

以红壤(分布于海拨500米以下)和黄壤(分布于海拨400-1000米之间)为主,面积约占林地的45%。

PH值6.0—7.5。

4、植被

某县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段,植被类型属于中亚热带北缘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针叶林比重很大。

主要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竹林以及蒿草、灌丛等植物群落。

主要经济树种有杉木、马尾松、黄山松、柏类、檫木、槠类、栎类、南酸枣、枫香、枫杨、泡桐、油桐、板栗、山茱萸、青檀、山核桃、枣、油茶、乌桕、桃、李、柿,竹类的毛竹、水竹、淡竹、刚竹、桂竹等,珍稀树种有香果树、花榈木、红椿、三尖杉、粗榧、鹅掌楸、樟树、连香木、银杏、厚朴、杜仲等。

此外,林下还生长着大量的药用植物,如黄连、七叶一枝花、丹参、半夏、夏枯草等。

野生动物约有72科、173属计246种,属于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动物有云豹、金钱豹、梅花鹿、黑麂、白颈长尾雉等29种。

素有生物“资源库”和种质“基因库”之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就横亘于我县南部与祁门县交界处。

2.2社会经济状况 

某县辖7乡6镇、三个国有林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

131个行政村,有814个村民组。

总人口11.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06万人,劳动力73886人,直接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38985人。

农业人口人均山场面积20.4亩,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7399万元,人均纯收入1211元,其中林业产值589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12085万元的48.8%。

县城座落于中心位置的七里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3森林资源情况

某县土地总面积211.85万亩,林地面积1818687亩,占85.8%,活立木总蓄积量378.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6%。

据2003年资源年报统计,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850227亩,活立木总蓄积455697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9.8%。

2.4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条件

  某县有13个乡镇林业站,三个国有林场,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县林业职工总数462人,有助理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70人,其中中级职称14人,高级职称3人。

某县八十年代以来通过实施七·

五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商品林基地。

并于1995年实现了绿化达标任务,1998年我县实施了天然阔叶林保护工程,加上近几年来德援项目的实施。

使我县境内森林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其中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和国有中龙山林场被列为省重点防火单位。

通过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我县林业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并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项目管理人才,为项目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项目建设意义

3.1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的承载力已呈超负荷状态,自然生态平衡不断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受到严重的威胁。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多种功能,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改善生态,优化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某县位于皖南山区西北部,为安徽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境内国家级牯牛降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通过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某县在林业建设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我县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森林面积不断增大、植被越来越好,大量农民因外出务工减少了取薪数量,林内及林缘灌草丛生,使森林与道路之间、森林与田地、村庄之间遍布可燃、易燃的灌草,每到防火季节,全县森林防火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建设生物防火林带是迫在眉急之事。

近几年来在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克服资金不足等多种原因已营造了125公里的生物防火林带,在我县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六都乡在与黄山区交界处已建1.13公顷防火林带因修建高速公路被征用。

然而,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一点生物防火林带远远的不能满足保护我县森林资源的要求。

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县的森林资源,就必需加大我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受地方财力所限,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缓慢,与网络化要求相差甚远,导致局部地区森林火灾频发,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很大的损失。

在那些地区建设生物防火林带是当地老百姓的迫切愿望,也是我们森林防火工作中迫在眉睫的大事。

3.2森林火灾成因分析

从林火发生的机理看,火源、可燃物和火环境为燃烧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其中火源和可燃物为森林火灾预防控制的主要因素。

据统计,某县99%以上森林火灾的火源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且因烧荒、烧炭、生产性用火以及上坟烧纸、野外吸烟、小孩玩火和痴呆弄火、取暖做饭等非生产性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居多。

从可燃物角度分析,由火源直接引燃林木的情况较少,林缘及林下灌草在其中充当的是“导火索”角色,多数是由于灌草的助燃作用,将火引至林冠,进而引发森林火灾。

从上述火灾成因情况来看,如果在林缘设置生物防火林带,建立阻隔系统,可以预防、阻止林火的发生和蔓延。

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3.1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新世纪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森林防火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森林火灾是毁灭性的破坏,一旦发生森林大火,不仅无情毁灭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破坏森林生态系统,而且其产生的巨大烟尘将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直接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扑救森林火灾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扰乱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秩序、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客观必然性。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的危害,是保护林业和生态建设成果的迫切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选择。

3.3.2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营建生物防火林带,在森林边缘建立阻隔带,或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森林分隔成若干小区,一旦发生火情,可将火源阻隔在林缘之外,即使在林内着火,也可将山火有效控制在隔离带内,起到阻火、隔火和断火作用。

因此,营建生物防火阻隔林带是阻隔林火蔓延,实现阻隔林火网络化,有效控制大面积林火发生的科学举措,对于切实增强森林火灾的治理能力,提高防控成效,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3营造生物防火林带能改善生态环境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可以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改善林分质量,提高森林的经济价值和对病虫的免疫力,又能改变植被群落,可减少单一树种造林所造成的林地土壤营养缺乏问题。

是实施科技兴林、科学防火、发展林业的必然选择,对改善林业环境、保护森林资源起着良性循环的作用。

四、主要建设内容

4.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4.1.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指导,以增加综合防火能力为目标,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四网两化”进程,构筑设置合理、结构科学的林火阻隔网络,有效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4.1.2项目建设原则

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因害设防,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新造与改建结合,防火与防病虫害结合,适地适树,防火功效与多种效益兼顾。

4.2项目区范围

  境内有13个乡镇、三个国有林场和一个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火灾多发、易发频发地段及其他重点林区的。

4.3项目建设规模

2006年起8年时间内营建生物防火阻隔林带412公里823.9公顷。

4.4项目建设布局

本项目按因地治宜先急后缓的原则确定布局火灾等级高的重点防火部位,主要是2000年以来发生过森林火灾的地段及重点林区,与已建的生物防火林带形成网络,涉及13个乡镇、三个国有林场和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详见附表1《某县生物防火阻隔林带营建项目计划安排表》

4.5项目建设内容

生物防火林带营造

1.树种选择

(1)树种选择原则

——优先选择阻燃效果好、经济价值相对较高的常绿阔叶树种;

——充分利用优良乡土树种,积极引进和推广生态防火功能较高的树种;

——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的一致性,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

(2)主要造林树种

阔叶类:

木荷、油茶、冬青、女贞、大叶冬青、茶叶等。

2.造林模式

全部采用密植纯林的造林模式。

3.造林技术措施设计

(1)种苗

种子:

以上选择的造林树种本地区均有广泛分布,故造林用种均采用当地产的种子,但所用种子必须符合GB2772和GB7908所

规定的要求。

苗木:

全部使用GB6000规定的I、II级苗。

(2)整地

以可能林火高度的2-3倍,确定林带高度为20米。

采取块状整地,通常穴的口径40-60cm,深度30cm。

整地应于2月底前完成。

(3)栽植

载植时间:

一般于林木发芽前(3月底)完成。

造林方法:

全部采用裸根苗植苗造林。

初植密度:

参照GB/T18337.3执行。

详见附表4

配置方式:

以“品”字形配置为主。

技术要求:

造林前应对苗木进行适当处理,可适度修根、修枝,进行苗根浸水、蘸泥浆等处理,积极探索采用促根剂、蒸腾抑制剂等新技术处理苗木。

栽植浓度一般应略超过苗木根颈。

定干时苗木要竖直,根系要舒展,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再填土踩实,最后覆上虚土。

(4)幼林抚育

造林后应及时进行松土除草,与扶苗、除蔓等结合进行,做到除旱、除小、除了,对穴外影响幼树生长的高密杂草,要及时割除,连续进行三年,前两年每年2次,第三年1次。

松土除草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浓度一般为5-10cm,并应结合抚育进行扩穴,以增加营养面积。

4.6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8年。

其中5年内完成人工造林任务,8年内完成幼林抚育任务。

4.7建设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人工造林安排在5年完成,造林当年至第3年开展幼林抚育,第4年即可全部郁闭成林。

4.8预期达到的经济技术指标

4.8.1经济指标

以木荷等为主的防火树种,不仅易于栽植,生长较快,而且材质优良,是制作家具和地板的上等原料。

据调查,20年生木荷林带,平均1公顷活立木蓄积为130立方米,平均每公顷木荷林带年收入可达数千元。

油茶林8年内就可采种榨油,既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又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火效果。

4.8.2生态和社会效益

营造阔叶防火树种和经济果木林带,一方面可以改变单一林分为混交林,有利于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抑制森林病虫害、保持生物多样性;

另一方面在原来开设防火线的山脊上栽植防火林带,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森林面积,有效减少雨水对防火线的冲刷,对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有明显作用。

一些地方在行政区域交界和山林权属界线处建造生物防火林带,使之成为防火屏障和清晰明确的权属界线,稳定了山林权属,减少了火灾和山林纠纷的发生,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促进了社会和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

本项目通过营建生物防火阻隔林带,可以积极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项目区的森林火灾,在森林防火工程体系建设中发挥良好的效应,项目生态效益突出、经济效益合理、社会效益显著,项目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五、投资估算

5.1投资估算说明

(1)原林业部颁发的《林业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

(2)材料、设备价格按2005年的当地市场平均价计算;

(3)林业生产劳动定额及劳动力价格按2005年当地市场平均价计算;

(4)不可预见费按基准投资的1%计取。

5.2投资估算

人工造林单位成本:

人工造林单位成本仅指当年造林和随后3年的抚育费用。

包括物资采购、劳务费和间接费三项。

物资采购包括苗木、肥料、农药等;

劳务费包括林地清理、整地、栽植、抚育、管护、作业道等。

间接费包括调查设计费、管理费、检查验收费等。

计每公顷6425元(详见附表2)

项目建设总投资534.668万元,其中基准投资529.368万元,不可预见费5.3万元。

基准投资中,直接投资518.238万元,间接投资11.13万元。

详见附表3《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明细表》。

5.3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于以下渠道:

申请省厅安排投资400万元;

地方自筹配套投资134.668万元。

附:

表1《某县生物防火阻隔林带营建项目计划安排表》

表2《项目造林类型表附表1》

表3《人工造林单位成本明细表附表2》

表4《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明细表附表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