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85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材料二:

中国画所表现的境界特征,可以说是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

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以生,这生生不已的阴阳二气织成一种有节奏的生命。

中国画的主题“气韵生动”,就是“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

伏羲画八卦,即是以最简单的线条结构表示宇宙万相的变化节奏。

西洋绘画的境界,其渊源基础在于希腊的雕刻与建筑。

以目睹的具体实相融合于和谐整齐的形式,是他们的理想。

近代绘风更由古典主义的雕刻风格进展为色彩主义的绘画风格,虽象征了古典精神向近代精神的转变,然而它们的宇宙观点仍是一贯的,即“人”与“物”,“心”与“境”的对立相视。

而这物、我对立的观点,亦表现于西洋画的透视法。

西画的景物与空间是画家立在地上平视的对象,由一固定的主观立场所看见的客观境界,貌似客观实颇主观(写实主义的极点就成了印象主义)。

就是近代画风爱写无边天际的风光,仍是目睹具体的有限境界,不似中国画所写近景一树一石也是虚灵的、表象的。

中国画的透视法是提神太虚,从世外鸟瞰的立场观照全整的律动的大自然。

他的空间立场是在时间中徘徊移动,游目周览,集合数层与多方的视点谱成一幅超象虚灵的大的诗情画境。

所以它的境界偏向远景。

在这远景里看不见刻画显露的凹凸及光线阴影。

一片明暗的节奏表象着全幅宇宙的氤氲的气韵,正符合中国心灵蓬松潇洒的意境。

故中国的境界似乎主观而实为一片客观的全整宇宙,和中国哲学及其他精神方面一样。

中国画因系鸟瞰的远景,其仰跳俯视与物象之距离相等,故多爱写长方立轴以揽自上至下的全景。

数层的明暗虚实构成全幅的气韵与节奏。

西洋画因系对立的平视,故多用近立方形的横幅以幻现自近至远的真景。

而光与阴影的互映构成全幅的气韵流动。

(摘编自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

材料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远近法的西洋画理衡量,很多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错误显而易见,对于中国国画的这种不足,作者深以为憾。

B.丰子恺借助蔡写的两幅图说明了中西方绘画在空间展现上的不同,指出中国绘画的自由度高于西洋画。

C.中国画的山水立轴或图卷,很容易使观者联想到“关山万叠”“云树千重”“碧波千里”等诗文用语。

D.西洋绘画中贯穿的宇宙观点始终是一致的,即“人”与“物”。

“心”与“境”的主客观对立相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绘画上的种种错误主要是由画家缺乏西洋画理、绘画没有固定的立场造成的。

B.西洋画根基于雕塑建筑,中国画根基于哲学。

两者的差异源于对空间法则的重视程度,难论高低。

C.西洋画的透视法貌似客观实颇主观,中国画的透视法观照整体的动态自然,似主观而实客观。

D.中国绘画集合数层与多方的视点谱成超象虚灵的诗情画境,影响了中国心灵蓬松潇洒的意境。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展现中国画的特质的一项是(3分)

A.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528.7厘米X24.8厘米的横幅长卷,全景式描绘了三大空间场景。

B.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以长卷形式将五个时间段的叙事性场景描绘在一幅画面中。

C.东晋顾恺之仰慕曹植的《洛神赋》,遂绘制出名画《洛神赋图》,活化了洛神的绝世之美。

D.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几点墨色和几笔水纹,但却营造出烟波浩渺的动人意境。

4.材料一是怎样论述中西绘画的不同的,请简要分析。

(4分)

5.请结合文本内容,从材料三两幅绘画作品中任选一幅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粮食的故事(节选)

王愿坚

“一天晚上,交通带了书面指示来找我了。

指示很简单:

“即将作战,无论如何送一部分粮食上山,当夜送到。

'下面是支队长、政委的署名。

平常,我们往来都是不用信的,有时用信也不署名,现在支队长、政委都亲笔签了字,又是“无论如何',又是“当夜送到',看来是万般紧急了。

可是怎么送法呢?

已经是半夜了,临时找人不方便,就是找到了,路也不熟悉;

交通马上又要到别处去,只有我自己去了。

我寻思了一下,就叫醒老婆商量。

我说最好和她一道去,一来可以多带些,二来她是个妇道人家,白天回来报信方便些。

她想了想说:

“还是让红七跟你去吧,红七大了,自己能回得来;

村里的事我在家里好布置一下。

'还是她谋虑得对,这指示要传达给那几位同志,万一我送不到,第二夜好再设法。

我说:

“好吧,我们这就动身,你明天一早通知那几个同志,说我从双冲口那条路上去了,要是明晚见不到信,就是我们没送到;

再派两个同志分头换两条路往上送!

'”

“当晚,我们收拾停当:

弄了两副担子,我挑副大的,七八十斤;

另一副有二三十斤,是红七的。

这百十斤粮食,足够山上同志们吃一顿饱饭了。

我把东西收拾好,把红七叫起来的时候,他还睡得迷迷糊糊的,问我:

“天还不亮,就去打雀子?

”我说:

“今天不打雀子了,去给你红军叔叔送粮去。

'他高兴得呼的一下蹦下床来,说:

“好哇,山上的叔叔有枪,阿爹你给我要一支好吧?

我也可以打白鬼子!

'临走,我老婆拿出两个粉渣做的饼子递给红七,怪不过意地对我说:

“就这两个啦,给他回来路上吃;

你回不来,就只好在山上再喝两顿野菜汤吧!

'又对红七说:

“回来的时候小心点。

等你回来,妈给你弄点粉浆做顿糊糊犒劳你。

“我们爷俩儿悄悄地走出了庄,估摸着敌人巡逻队的空隙,拣了条没人走的小山道,紧脚紧步地往山上爬。

那情景现在想起来还真真的呢:

月黑天,对面不见人影,白鬼们为了壮胆,像狼似的满山嗷嗷叫。

我们沿着山道往上爬,不一会儿,连压加累就弄得汗直淌,气直喘了。

我还得顾着孩子,走一段路就小声喊一声:

“红七!

'他总是随口答应:

“噢,在呢!

'听着他那奶声奶气的话,我确实有点心疼:

十二三岁的孩子,没有根竹杠高呢,就得跟着我拼着性命深更半夜地爬山。

要是将来红军再打回来,革命成了功,那时候,我一定对他这么说:

“孩子,打天下的日子你也过过,你该知道革命胜利不容易呀。

好好地为党、为人民干工作,把咱整个国家建设得比以前的根据地还要好!

'——同志,那时候还想不到自己的新国家是什么样子,不知道会怎样建设呢——我还得告诉他:

等日后胜利了,吃好穿好的时候,别忘了山上同志们吃草根树皮的苦日子;

是他们吃了这么多苦,你这年轻的一辈才享这么大的福哇!

“我正没边没沿地想着呢,红七紧步跑上来了,惊乍乍地说:

“阿爹,你听·

……’到底是孩子耳朵灵,可不是,前面远处树棵子里唰唰啦啦直响,仿佛是有人走动,听声音人数还不少。

糟糕!

一定是碰上白鬼的巡逻队了。

我拉了红七一把,一折身就拐到另一条小路上。

可是已经晚了——我们走得急,脚步重,米筐子刮着树枝发出了响声,被敌人发觉了。

他们把枪栓拉得一阵响,乱吆喝起来。

这时候,我们手无寸铁,没法抵抗,我想,反正不能叫敌人抓了活的,我们撒腿就跑。

跑哇,跑哇,白鬼子紧跟在屁股后面追,虽然天黑看不清,听声音是越来越近了。

我挑着个担子,又得顾孩子,越跑越没劲。

我一边跑一边想:

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

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

怎么办呢?

……这时,红七还紧跟着我,呼哧呼哧直喘气呢。

我听着他的喘气声,蓦地想出了一个法子。

可是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自己不由得浑身都颤颤起来:

儿子,多好的儿子……这叫我怎么跟他妈交代呢。

可是,不这样又不行,孩子要紧,革命的事更要紧!

也许我能替得了孩子,可是孩子替不了我……’”

“背后敌人的吆喝声越来越近,越来越高。

我停住脚,放下担子,一把抱住了儿子。

我觉得他那么小,他的肩膀多么嫩哪!

我咬着牙说:

“孩子,把筐子给我,你,你顺着这山坡往西跑,跑,跑吧!

'说完了这句话,我觉得我的眼泪呼的一下子涌出来了。

孩子好像还不懂我的意思,我摸了摸他的头,把脸贴在他头上,又说“听爹的话,孩子,跑吧,把声响弄大点!

'最后这句话我仿佛不是从口里说出来的,是从心里跳出来的。

这回他大概懂了我的意思了。

他忽地直起身,把一把什么东西塞到我手里,拔腿就往西跑下去了。

“孩子跑了。

他顺着山坡跑了。

他脚步卷着碎石头、绊着草棵子跑了。

他跑去的那个山坡上一阵响唰的声响,那声响,啊,那么响,那么响,就跟从我心上跑过去一样。

“这响声惊动了敌人,白鬼子们折转身向着我儿子跑去的方向追过去了,追过去了。

“我把孩子的两个箩筐叠在我的筐上,挑起了担子。

嘿,好沉哪!

这时我才发觉手里拿着东西。

我捏了捏,那是红七他妈给孩子的两个粉渣饼子。

我又向孩子跑的方向望了一眼:

夜,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

“我挑者担子钻进了东边一丛小树林,折上了另一条小路。

“当我踏上小路的时候,在孩子跑去的方向,传来了一阵杂乱的枪声。

“我挑着担子往前走。

不管石尖扎脚藤绊腿,我登山迈岭地走。

我觉得担子更重了,重得像两座山,我还是担着,担着;

我觉得脚像踩着棉花,软绵绵的,我还是走者,走着。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强调支队长、政委在书面指示上亲笔签字的细节,为下文主人公冒生命危险坚决把粮食送上山作铺垫。

B.红七得知要陪父亲上山送粮后非常开心,这为后文他听从父亲的话引开白鬼子、为父亲制造机会完成任务埋下伏笔。

C.被白鬼子的巡逻队发现后,主人公为了完成任务,毫不犹豫地选择让儿子引开白鬼子,体现了主人公为革命奉献的精神。

D.红七为引开白鬼子,在跑去的山坡上发出唰唰的声响,那声音“就跟从我心上跑过去样”,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悲伤。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撷了小人物、小故事,由小见大,展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图景,极其悲壮感人,可歌可泣,催人泪下。

B.小说情节很简单,笔墨都用在人物描写上,大量生动细致的形象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了勇敢机智、临危不惧的父子形象。

C.“老婆把两个粉渣做的饼子递给红七”,“我捏了捏,那是红七他妈给孩子的两个粉渣饼子”,前后细节的照应,令人心酸而又感人肺腑。

D.“十二三岁的孩子,没有根竹杠高呢”,小说写红七年幼、矮小,更反衬出杀害他的白鬼子的残暴,使红七的形象更能打动人心。

8.小说在叙事过程中采用主人公讲述的方式展开,这种叙事方式有什么效果?

9.小说结尾的画线句子有丰富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孔奂字休文,数岁而孤,为叔父所养,好学善属文。

沛国刘显以博学称,每深相叹美,执其手曰:

“昔伯喈坟素悉与仲宣,吾当希彼蔡君,足下无愧王氏。

所保书籍,寻以相付。

”仕梁时左户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连官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竞得明白。

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奂博物强识,甄明故实,问无不知,仪注体式,笺书表翰,皆出于奂。

陈武帝作相,除司徒左长史,迁给事黄门侍郎。

齐遣东方老、萧轨来寇,四方壅隔,粮运不继,三军取给,唯在都下,乃除奂建康令。

武帝克日决战,乃令奂多营麦饭,以荷叶裹之,一宿之间,得数万裹。

永定三年,除晋陵太守。

晋陵自宋、齐以来为大郡,虽经寇扰,犹为全实,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

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号曰神君。

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俭素,乃饷以衣毡一具。

奂曰:

“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

但百姓未周,不容独享温饱。

”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宣帝嘉之,赐米五百斛,并累降敕书,殷勤劳问。

太建八年,加侍中。

时有事北边,克复淮、泗,封赏叙用,纷纭重叠,奂应接引进,门无停宾。

加以识鉴人物,详练百氏,凡所甄拔,衣冠揩绅莫不悦服。

性耿介,绝诸请托。

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

始兴王叔陵之在湘州,累讽有司,固求台铉。

“衮章本以德举,未必皇枝。

”因抗言于宣帝。

至德元年卒,年七十余。

有集十五卷,弹文四卷。

(节选自《陈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

B.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

C.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

D.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候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坟素,与“坟典”“坟籍”“坟策”意义相近,均可用来泛指古代典籍。

B.台阁,台、阁等建筑物的合称,汉时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敕书,古代官府发布的一种公文,用于朝廷或地方任官封爵或告诫僚属。

D.衮章,衮指古代君王等人穿的礼服,衮章是衮衣上的纹样,也借指三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奂才华过人,得人赞美。

他勤奋好学,擅长写文章,以博学著称的刘显常对他大加赞赏,将他比作王仲宣,打算将所藏典籍全部赠给他。

B.孔奂颇得重用,行事迅疾。

齐人率兵入侵,他被陈武帝任命为建康令,负责办理军饷;

后武帝限期决战,他一夜之间就备好数万裹麦饭。

C.孔奂施财济民,受人拥戴。

孔奂始终将百姓放在心上,在任晋陵太守期间,将所得俸禄分送给孤寡之人,郡中的百姓都称赞他为“神君”。

D.孔奂不畏强权,以德选才。

他拒绝请托,即使是太子、公侯对其恩威并施,也绝不屈服,认为举荐朝臣当以德行为重,而不必是皇亲国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

(2)加以识鉴人物,详练百氏,凡所甄拔,衣冠搢绅莫不悦服。

14.孔奂是否接受曲阿富人殷绮馈赠的衣毡?

为什么?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发白马①

李白

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②,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③。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④。

倚剑登燕然⑤,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⑥。

【注】①白马:

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北。

②《史记·

康颇蔺相如列传》记载:

秦伐韩,赵王令赵奢救之,秦军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③滹沱:

河名。

在河北西南部,为子牙河的北源。

④朝那:

古代的城市名,旧址在今宁夏固原。

⑤《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

(宪与乗)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

宪、乘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⑥《礼记》记载:

武王克殷反商,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

戢,收藏兵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首四句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描写了一位将军张展旌旗跨渡黄河出征塞外,箫鼓声震动川岳,气势如海上涌起的波涛,军容盛大的景象。

B.“武安”两句运用典故,写武安战事浩大,把屋瓦都震动了,但战场上士兵气势昂扬,没有慷慨悲歌,表明唐军军势之盛。

C.“倚剑”“萧条”“一扫”六句写将军发兵出征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了太平生活的情景,歌颂了将军的军威。

D.本诗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描写了将士翻山越涧,用武力扫除威胁、保卫国家的英姿。

16.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将军形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

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木”“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可谓“末世衰主,穷奢极侈”。

(3)古代,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中,能够与家人书信交流是一件幸福的事。

“书”作为思乡之情的象征,也频繁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题。

(11分)

盆景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始于唐,行于宋,而大盛于明清。

中国盆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欣赏习惯的影响,出现了()的造型形式和各具特色的加工技艺。

不同创作者由于生活阅历、思想方法、艺术修养各不相同,在长期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①,很容易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欣赏,通过耳闻目睹,师传口授,在一定地域流传下来就形成了地方流派。

这种由形式和内容表现出来的地方风格,一旦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仿效,就会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流传,从而形成艺术流派。

经过一代又一代盆景艺人的传承和发扬,中国盆景艺术最终形成了五个艺术流派。

中国传统的盆景流派分为南北两大派,其中岭南派是南派的代表。

和其他流派相比,岭南盆景的历史较短,但岭南盆景艺人在不断吸收和效仿其他流派的基础上,冲破传统模式的束缚,使得岭南盆景异军突起,独树一帜。

岭南盆景深受本土文化的影响,()了岭南积极进取的文化精神,追求野趣自然,具有苍劲向上、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具体体现在树种选择、技法特点等方面。

选树种是盆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创作者要()地选取适当的材种,这是创作优秀盆景艺术作品的首要条件。

岭南盆景材种丰富,②,但更多的是选取岭南独有的树种,比如九里香、雀梅等。

岭南盆景在技巧上独具一格,强调蓄枝截干、浑然天成,擅长处理主脉和次脉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修剪和拉枝处理枝条,表现作品的疏与密,简与繁。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美妙绝伦融入苦心经营

B.异彩纷呈融入煞费苦心

C.异彩纷呈融合苦心经营

D.美妙绝伦融合煞费苦心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

“岭南盆景的历史较短,但岭南盆景艺人在不断吸收和效仿其他流派的基础上,独创出新的模式,使得岭南盆景异军突起,独树一帜。

”从语意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谨,每处不超过15字。

21.下面文段有五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5分)

①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身影似乎在悄悄淡去。

②传统文化魅力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缺乏重视造成的,③以至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

④随着社会上“回归传统,重视传承”的意识不断增强,⑤使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逐渐得到缓解。

⑥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⑦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生活,⑧彰显并加强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⑨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是对传统文化自身价值的一次检验,⑩好的表达方式能改变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认知。

①序号修改:

②序号修改:

③序号修改:

④序号修改:

⑤序号修改:

22.根据下面的消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5个字)(4分)

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张福成两位研究员的又一最新科研成果,他们在中国辽西地区发现了一件保存十分完好的早白垩纪鸟类胚胎化石。

据《光明日报》报道,在这一发现之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鸟类胚胎化石来自晚白垩纪的地层,不仅骨骼不完整,而且也没有羽毛保存。

此次发现的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保持最为完整的鸟类胚胎化石。

这不仅对研究鸟类胚胎发育模式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能包含许多有关羽毛起源进化的重要信息。

据介绍,现代鸟类胚胎发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分为早成性和晚成性两种不同的发育模式。

多数学者认为,在鸟类的演化过程中,早成性鸟类首先出现,后来才出现了比较进步的晚成性鸟类,此次周忠和等人的研究为这一假说提供了迄今最重要的化石证据。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今天,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承认或不承认,我们都已进入或者说“被进入”了一个快时代。

“抖音极速版”“XX极速版”“今日头条极速版”都冠上了“极速”,“极速”已然成了今天生活的一个标签。

②抗疫中的“中国速度”:

1个小时,武汉天河机场完成20余吨医用物资装卸交付;

1天时间,1500万余口罩加急生产;

6天时间,50余支医疗队伍6000多名医疗队员集结武汉;

10天时间,7000多人决战,武汉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

③子曰: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请联系现实,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2.C

3.C

4.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