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4859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Word下载.docx

4、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5、农村中学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基本达到国家课程的要求的同时,设置农业技术教育课程,根据具体需要可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的培训、获得“双证’模式。

四、课程决策的方针与课程改革的支持系统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一种决策机制的保障与课程改革的支持。

具体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方针

(二)坚持“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原则

(三)建立一种强有力的课程改革支持系统

2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三个面向------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

邓小平同志的有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应该成为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性指导方针。

我们的三个面前意味着:

“中国教育应在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中,以创新求得自身的进步与发展,中国教育应以开放系统的方式运行,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在中国与世界互动之中寻求自身发展的制高点。

中国的教育发展应该进行双向定位,即立足于现实测未来,依据对未来的预测反观现实,从而将现实与未来的落差化为自身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以德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素质教育的宗旨、重点和目标是: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加速教育信息化,实现中国教育的夸越式发展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论据---------是以下三方面

(一)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

(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

(三)跨越认知神经科学与教育科学之间的鸿沟

三、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

面向素质教育、基于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其基本要点应该是将培养和发展人的信息素养作为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一)信息素养-----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二)统整的建构主义---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3、建构主义的课程观

4、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5、建构主义的评价观

(三)多重智力学说与成功智力学说的综合------全面更新与评估的智力素质的理论依据

(四)家庭、学校、社会共建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

3发达国家课程改革趋势与启示

一、国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

(一)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

(二)信息素养的养成

(三)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四)强调价值观道德教育

(五)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

(一)课程目标

1、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儿童掌握基础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

2、基本能力的培养

3、价值观、态度与道德修养

4、体能和健康教育、公民教育

(二)课程设置

1、英国

2、澳大利亚

3、日本

4、法国

5、美国

(三)课程的实施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1、信息教育渗透各级各类教育

2、强调有合理结构的基础知识的传授

3、加强外语教学的力度

4、学校与企业联手推进教育改革

(四)课程管理

1、统一课程

2、校本课程

三、教科书的改革

四、评价的改革

(一)英国

(二)德国

(三)法国

五、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

(一)在课程目标的制订方面,要继续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重视价值教育和学生精神、道德的发展

课程目标的确立在学校教育中意义重大。

一方面目标是课程开发的起点,它为整个课程开发过程规定了方向,另一方面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体现出学校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因此课程目标的确立关涉整个学校教育的根本。

(二)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面,要关注学生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设置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处理好必修课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的对象。

学生有其自身的社会地位和角色的规定性。

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角色特征的前提下实施教育,缩短他们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差距,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设置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之产关系这些方面。

(三)在课程管理方面,要采用灵活的课程管理体制

我国的课程开发和管理属于集权型模式,已经不适合新世纪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课程管理的三级管理体制是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

4重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此结构认为新的课程体系依据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原则对原有的课程结构作出调整,对学生课程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如何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对原有学校课程中分科课程如何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关联进行统整,以及对设计或开发各种类型的综合课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课程结构的本体诠释

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

(一)课程的结构的确立:

是设计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环节。

1、课程类型的价值厘定

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课程之于学习发展的功用。

2、课程目标的审视

课程结构与课程目标在依存中共生,课程目标是课程结构确立的基础或依据,而课程结构则是课程目标得以体现并最终实现的一种重要方式与途径。

3、课程结构的确立

课程结构的确立首先要从既定的课程目标出发,以课程目标为尺度寻求具有不同价值的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的对应性。

(二)课程结构的表现方式(以下三种形式)

1、描述方式--------是指以文字语言表述课程类型和具体科目及其各自在学校课程体系所拥有的地位的方式。

2、数量化方式-------是指对课程类型和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拥有的地位数量化表达的方式。

3、应用性方式-------是指课程实施过程中将课程类型和具体科目具体展示出来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中隐含了前述两种要素各自的比例关系。

二、课程结构的比较分析

三、重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现状分析

(1)首先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身微乎其微,必修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乎。

(2)其次,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比重失衡,

(二)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诠释

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类型结构

2、构建均衡科目结构

3、完善和优化课程内容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

对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形态作出深度剖析,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一种课程形态,其主旨在于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真切的体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整体认识与责任感,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养成合作、分享、进取等个性品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因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具有如下特性:

(一)整体性

(二)实践性

(三)开放性

(四)生成性

(五)自主性

三、综合实践活动理念与目标

(一)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

是对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

(二)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三)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

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

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2、学生与他人的社会关系

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1、研究性学习

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3、信息技术教育

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

4、劳动技术教育

是以学生获得积极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三)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

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

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

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四)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

(1)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级与提升

(2)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3)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和方案的实施者。

(一)正确处理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综合活动的关键。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择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学生独立选择,也可以是同伴互动中进行选择,还可以教师提示大的范围,学生从中加以选择,第三、在课题的展示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

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跟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

(二)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三大指定领域

三大指定领域: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3)劳动技术教育

(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一)评价理念

1、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整体求在评价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活动进行中去。

2、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整体求在评价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3、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整体求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评价的作业应该提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七、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有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类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

(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二)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三)教师教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地方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四)教育行政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理念的生长

1、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

2、学习者是自己课程的主体,而不是别人提供的课程的被动接受者

3、每一个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课程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

4、分等划类的考试等量化评价方式不是课程评价的唯一形式或最好形式,评价更能体现人的发展的特殊性

5、个性健全是课程发展的特殊性。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比较研究

用比较的方式阐述,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脱胎于我国原有的活动课,受到美、英、法等类似课程的启示,借鉴于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和我们的台湾的“综合活动”并考察了上述中小学综合实践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状况,为我国中小学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出建议。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类型

(一)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名称

1、美国

(1)自然与社会研究

(2)设计学习

(3)社会参与学习

2、英国和法国

4、我国台湾省

(1)家政与生活科技

(2)乡土艺术活动

(3)辅导活动课程

(4)团体活动

(二)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1、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

主题研究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遵循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规范和步骤展开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题研究学习与设计学习具有内在的联系,学生通过对有关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

(1)自然现象或问题的研究

(2)社会研究

2、社会实践学习

社会实践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参与性,即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之中,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一员。

其途径主要有社会服务活动、社会考察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

(1)社会服务活动

(2)社会考察活动

(3)社会公益活动

3、生活学习

(1)生活技能的训练活动

(2)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设计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

1、英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

(1)个人需要的满足方面

(2)社会问题方面

(3)学术准备方面

(4)职业意识方面

2、日本中小学“综合实践学习时间”的总体目标

3、新加坡的实践课程的总体目标

4、我国台湾省“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分类与分层设计

1、家政生活科技课程目标

(1)家政部分

(2)生活科技部分

2、乡土艺术活动课程目标

3、辅导活动课程目标

4、团体活动课程目标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

(一)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学习活动方式,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过程:

1、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2、制定研究性学习方案

3、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4、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的总结

(二)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

1、设计学习

2、应用学习

(三)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1、社会考察、参观和访问的基本内容

2、社会考察、参观和访问的基本过程

(四)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

1、社区服务活动

2、公益活动

3、生产劳动

(1)商业活动

(2)手工劳动

(3)工厂劳动

(4)田间劳动

四、几点启示

1、综合实践活动最核心的课程价值观

2、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或活动领域

3、学习活动方式

7研究性学习价值与反思

从历史的角度,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尝试澄清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和作为课程研究学习。

强调作为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概念,作为课程研究性学习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开展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最后对目前中小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各种做法进行反思。

一、“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

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生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

(1)保持独立的持续的研究的兴趣

(2)丰富学习经验

(3)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4)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

(5)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6)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研究性学习”方式与“研究性学习”课程

作为一种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它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是为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

“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

学科课程是基于或主要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开发的,掌握必要的体现于学科中的间接经验中学科课程的直接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则基于学习的直接经验,它以获取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直接经验、发展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直接目。

发展个性。

三、对“研究性学习”几种现实价值取向的反思

(一)“研究性学习”应该防止人专家化倾向

(二)“研究性学习”应该防止功能上的过分窄化倾向

(三)“研究性学习”应该防止学科化倾向

8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若干问题

回答了在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时,学校应遵循怎样的原则,采取何种策略,才能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包括课程目标的定位,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附有很多来自于上海的案例。

一、为什么要提出研究性学习

(一)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

(三)原有活动课实践的发展需要新的生长点

(四)每一个高中生都具有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很大潜能

(五)各地学校都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可能性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一)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二)提高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会分享与合作

(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五)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六)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一)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

(二)问题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

(三)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和组织时应该重视的几个方面

(四)研究性学习的层次差异性

四、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组织实施的一般要求

(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四)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五、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一)研究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3、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1、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2、研究性学习评价也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

3、研究性学习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4、评价方案的多样化

9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概念与实践

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概念出发,阐述社区用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性质和意义、基本目标、基本内容及其选择、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以及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等。

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性质和意义

(一)基本内涵

(二)实施该课程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1、改变学习方式,扩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

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及其选择

(一)基本内容

1、服务社区

2、走进社会

3、珍惜环境

4、关爱他人

5、善待自己

(二)内容的选择

四、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

(一)实施的基本原则

1、亲历性原则

2、自主性原则

3、协同性原则

4、整合性原则

(二)活动的组织与要求

(三)活动实施的一般程序

1、提前准备

2、拟定方案

3、实施活动

4、交流总结

五、评价要点

(一)关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评价的基本建议

1、评价要有所侧重

2、评价要贯穿活动全过程

3、强调学生参与评价

4、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

(二)评价方式的具体建议

六、教师在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七、课程资源开发

第三部分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如果说标准是课程的“灵魂”,那教材就是课程的“肉体”,

10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框架分析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