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86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

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2,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

堂。

3,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了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4,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

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史称“戊戌变法”。

5,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

命团体兴中会。

6,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史

称“武昌起义”。

7,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

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8,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9,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

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领导者:

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者: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新旧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的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旧民主革命的分界线:

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1,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

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承办卖国贼曹汝霖等。

前期:

5月4日---6月5日,斗争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罢课、游行;

后期:

6月5日以后,斗争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罢工、罢市;

结果:

取得初步的顺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

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3、最能够反映出此次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外争国权(反帝),内惩国贼(反封建)。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条件: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组织基础:

全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成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

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13位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

党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党的当前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C一大召开的意义:

宣告了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5、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922年初—1923年2月;

香港海员工人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

6、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7、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是其指导思想,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其奋斗目标;

8、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是其指导思想,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其奋斗目标。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国民革命的对象:

北洋军阀(不包括袁世凯,他已经在1916年去世了)和帝国主义国家

国民革命的开始标志: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形成。

国民革命的重要活动:

黄埔军校的创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的失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840—1912清政府;

1912——1927北洋军阀政府;

1927—1949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革命的洪流:

前提:

国共合作(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发展:

创办黄埔军校

高潮:

北伐战争

转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失败: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

2、黄埔军校的成立:

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岛,孙中山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该校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教育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该校创办得到苏联和中共的支持。

该校学习了苏联红军的建军经验,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

黄埔军校成立的意义:

该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国民革命军的成立:

1925年7月,黄埔军校学生军和驻扎在广东的各省地方军队被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3、北伐概括: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派出国民革命军10万人,分三路大军北伐,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北伐军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的胜利。

叶挺是北伐名将。

(北伐是国共两党共同发动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

北伐结果:

不到半年,声势震动全国,北伐战争取得巨大的胜利。

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但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民革命失败了。

北伐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国共两党合作,形成强大的力量,北伐军广大官军的浴血奋战,特别是共产党人先锋模范作用,北伐战争是正义的,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启示:

团结就是力量,统一战线是战胜敌人的法宝。

4、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背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勾结国内外反动派,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成立: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该政府在1949年4月垮台。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大买办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的存在,标志着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响: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了。

5、南京国民政府反动性表现在:

政治上:

坚持反共反人民,一党专政,实行独裁统治

在经济上:

形成了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占据国家绝大部分的财富。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

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意义是: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总结大革

命的失败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当前的任务是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和井冈山会师: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在进攻长沙受阻后,毛泽东果断将队伍带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井冈山,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道路的开始。

4、红军长征: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时间: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行程二万五千里;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

瑞金——湘江——乌江——四渡赤水——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大渡河——强渡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中的困难:

敌人的围追堵截、严酷的自然险阻、物资的严重匮乏。

长征精神: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乐观主义、顾全大局等

5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召开的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6、毛泽东为何要选择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物产丰富;

远离国民党大城市,敌人力量比较薄弱;

有较好的群主基础。

第四单元

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2,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

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3,1937年1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

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并炮轰宛平城。

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4,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接着又向南京进犯。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军民和士兵达三十万以上。

5,卢沟桥事变不久,日军进入山西。

1938年9月,一只骄

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我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6,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

第五战

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组织在山东临沂,另一路组织在山东台儿庄。

双方在台儿底展开激战。

在这场战役中,我军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7,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

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火规模进攻,团

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持续了三个半月,大小战斗1800多次,歼灭日伪军4万

多人,破坏交通线2000多公里,拔掉据点近3000个。

8,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

大会。

大会主要讨论了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9、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八年

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第五单元

1,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

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

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双十协定”规定,坚持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3,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4,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

略进攻的开始。

5、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

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6,三大战以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长江北岸,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攻命令,人

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

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7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第六单元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

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期”。

2,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三座火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3,1876年,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淞沪

铁路。

4,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由北京丰泰

照相馆拍摄的京剧名篇《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5,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6,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7,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女子停

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

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夫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第七单元

1,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

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负责京张铁路设计勘测,施工总工程师詹天佑。

2,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

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代表人物先后有魏源和严复。

其中魏源编著的《海国图书》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3,戊戌变法期间,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来的重要成果,他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4,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弘

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

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文学巨匠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

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人民音乐家聂耳合冼星海,代表作分别有《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

八年级下册历史内容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

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

(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

(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

3、重点: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

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

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

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

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

交通运输业的成就;

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

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

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

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

2、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

1971年9月;

1976年10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底,重点: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

刘少奇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

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

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对外开放:

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的;

开放格局:

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3、国企改革:

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第11课民族团结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

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共同发展的典型——西部大开发带给西部的新气象。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回归祖国:

记时间,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与清政府腐败落后导致失地相比较。

识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分为建国后(解放台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三个时期,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

2、海峡两岸的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