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917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8、跟伴奏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感情处理。

拓展:

1、欣赏张明敏84年春节晚会上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学生更深入的体会情感。

2、请学生集思广益找出所知道的爱国歌曲。

3、情感升华,华侨华人的爱国行动(准备照片)。

课后反思:

 

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一、了解歌曲的相关知识:

《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是76岁的蒋开儒老人。

创作《春天的故事》之前,蒋开儒曾任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协副主席。

蒋开儒1935年9月出生,籍贯广西,当兵后落户北大荒。

当被记者问道为何要用“春天”借喻,藉此来讴歌邓小平?

蒋开儒表示,他早就注意到,“邓小平总是喜欢在春天做一件大事”。

“1979年春天,邓小平提出办经济特区;

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

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蒋开儒对邓小平的活动一直特别关注。

蒋开儒形容自己写出《春天的故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二、欣赏《春天的故事》

1、提问:

歌曲的情绪怎么样?

(赞美、歌颂)歌曲中的老人是谁?

(邓小平)圈指的是哪里?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春天指的是什么(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

2、反复聆听

三、欣赏《东方之珠》

1、介绍背景:

《东方之珠》是台湾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并由作者本人首唱。

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

为带《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

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补充段的单二部曲式。

2、初次播放,感受音乐:

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

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

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

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

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

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3、再次分段欣赏音乐,学生学唱部分选段:

学生再次欣赏《东方之珠》,聆听并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

4、学唱歌曲,并运用正确的感情演唱歌曲。

(分析、讨论歌曲的演唱的情感,并会演唱歌曲。

5、拓展:

《明天会更好》

欣赏《“自新大陆”第二乐章》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念故乡》,并能背唱这一首歌。

2、通过过欣赏,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

了解《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能够为《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一主题试着填写歌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念故乡》片段,提问:

以前听过这首歌吗?

由谁作曲?

是哪一部著名的交响曲的主题?

二、学唱歌曲《念故乡》

1、简介:

《念故乡》由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作曲,选自其著名的《“自新大陆”第二乐章》。

《自新大陆交响曲》在美国纽约首演一举成功,轰动美国,从此名扬世界,其中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更为人们喜爱。

德沃夏克的学生将这首曲子填词成独唱《回家去》,风行美国,流传全世界。

在我国被译作《念故乡》。

2、聆听范唱,感受歌曲孤独、悲哀和思念故乡的情绪。

3、全体学生视唱旋律,注意附点音符的正确演唱。

4、唱词。

注意唱出歌曲力度的变化。

理解、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思念故乡、痛恨侵略者、愿为民族解放献身的情感。

三、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1、介绍德沃夏克,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

经过刻苦的努力,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

他曾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

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892年应邀赴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

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2、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乐章, 

3、听、辨、分析音乐主题

(1)听引子 

分辨是何类乐器、在哪个音区奏出了几个和弦?

表现了何种情绪?

烘托了何种气氛?

(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了七个和弦,表现了低沉、忧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惨、凄切的气氛)

(2)唱a主题,讲故事

(1)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歌曲《念故乡》就是由这个主题发展而来,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演唱并感受一下。

这个主题既像是揭示海华沙的孤独和痛苦,又像是奄奄一息的敏妮海哈对海华沙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对遥远祖国的怀念。

(3)听辨b主题(音响 

旋律) 

是何种乐器演奏的?

其情绪与a是否相同?

(是由弦乐加弱音器演奏的,其情绪与a主题基本相同,只是稍激动些)。

(4)演唱、比较c、d两个主题( 

两个主题和问题)

①听两个主题的录音。

②讨论、比较两个主题在节奏、旋律、调式、情绪上有何不同?

对比节奏时让同学们念两主题的节奏;

对比旋律时,教师演唱c主题,学生演唱d主题;

讨论、比较。

主 

节 

旋 

调式

情绪

紧密、多三连音

旋转型

大调

激动

d主 

较宽、多切分音

平稳

小调

回忆、

期待 

4、完整欣赏由卡拉扬指挥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录像 

(音响)

1.要求:

注意交响乐队的编制,各主题主要用何种乐器演奏;

记录乐曲的结构(各段的演奏顺序);

感受乐曲表达的情感。

2.观看录像。

3.讨论乐曲的结构和自己的感受。

(1)请同学汇报自己记录的乐曲结构;

(2)(音响)结构图,并讲解;

《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结构图—— 

复三部曲式

(3)讨论乐曲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

你自己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此作品,既表现作者对新大陆的印象,又表达了他身处“新大陆”,对遥远祖国的思念,还表现他对美国黑人、印第安人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5、布置课外作业:

试为《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填写新的歌词。

当你认为满意之后,唱给家里的亲人们听。

六、小结

本课介绍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欣赏了《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学唱了歌曲《念故乡》,同学们都被此曲深深地感染,愿乐曲动人的旋律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之中,愿我们都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和家乡!

《一个妈妈的女儿》

1、能学会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并能怀着真挚、深情的爱国情感用明亮的声音进行演唱。

2、能够认识歌谱中的上波音和前倚音并能够掌握附点节奏。

能怀着真挚、深情的爱国情感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能够认识歌谱中的波音和倚音,并能够掌握连线下的节奏的唱法。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美丽的图画,你们猜猜这都是哪里?

多媒体:

展示一组中国大地上的各地风景图片。

(《爱我中华》突出中国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

1、同学们边欣赏,边讨论

这些美丽的景观都是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上的,你们觉得美吗?

你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吗?

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

2、同学们讨论交流。

我想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赞美祖国的诗歌,这节课啊,老师教大家一首赞美祖国的藏族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二、学习新课:

1、听歌曲

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知音乐,了解歌曲的速度与内容。

准备:

《青藏高原》《天路》感受藏族歌曲风格。

这首歌曲是歌唱藏族和汉族之间有非常的深厚感情的歌曲,它们就是像是太阳和月亮一样,是同一个妈妈的女儿,它们的妈妈叫光明。

而藏族和汉族的同一个妈妈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感受一下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吧!

以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比喻藏汉是一家。

播放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教学生学习歌谱中得音乐记号,并看谱再次聆听歌曲深入感受。

(尝试为歌曲打拍伴奏)

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情感怎么样?

(亲切、柔美、抒情)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的风格(藏族)歌曲的曲式结构是怎么样?

(一段体)

同时再听一听谱中的连音和波音是怎么演唱的?

教师范唱,学生小声哼唱,随老师的歌声进一步了解歌曲。

通过刚才的聆听,大家对这首歌曲一定有了初步的印象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轻声的声音跟着老师的歌声深情的来哼哼这首歌的旋律好吗?

全班同学跟音乐用“en”模唱曲谱。

接下来老师就教大家学唱这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2、学唱歌曲

让学生带着热爱祖国的情感共同把歌曲唱一遍。

这首歌曲呢,是一首具有藏族风格的歌曲,那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藏族歌曲呢?

可以给大家唱两句。

请学生起来回答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民歌大都是歌唱环境、习俗、团结精神、爱国精神等内容的。

《一个妈妈的女儿》就是体现爱国情操的歌曲,热爱自己的祖国是全世界人共同的心声,不论是藏族还是汉族还是其他的少数民族都有一位共同的妈妈,名字就叫中国!

现在,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共同演唱一下这首歌好吗?

注意:

两个乐句相似却不相同,正确演唱八度大跳及前倚音,高音用假声寻找头腔共鸣。

低音不压,注意气息的放松。

3、表演歌曲

根据歌曲的内容,让学生用各种表演形式进行小组表演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三、欣赏视频情感目标的巩固

欣赏《我的祖国》

1、通过欣赏《我的祖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原唱,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并能带感情哼唱歌曲。

3、引导学简要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和演唱形式。

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营造气氛,同时引出新课电影《上甘岭》中的经典插曲。

二、初次聆听

介绍作品的词曲作者,原唱及分作背景,让学生对作品有整体感知。

三、再次聆听,把握情感主题及作品分段。

1、歌曲表达的情感主题?

(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表达对祖国的赞美和保卫国家的决心)作品分为几个乐段?

(分为两个乐段)

2、引导学生随音乐LU音轻声哼唱第一乐段,注意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情绪(稍慢,优美,宁静)力度(MF)

3、第二乐段(充满激情,气势磅礴)

三、总结

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时刻都有一颗爱国的心,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长大后成为一名有知识有文化的爱国青年,对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拓展:

欣赏视频《我的祖国》

欣赏《我和我和祖国》

1、通过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声乐作品的魅力。

2、初步感知复拍子的音乐律动,感受不同唱法对同一声乐作品的诠释。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朴素而深沉的爱国情感,树方民族自豪感。

1、导入:

播放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感受祖国的伟大。

2、初听歌曲,体验情感(对祖国深切的热爱之情)

3、感受旋律的美

感受变换拍子的特点(6/8,9/8了解复折子子,体会音乐的韵律感和起伏感)

辨识音乐结构特点(AB两个部分组成的二部曲式)

感受歌词的美(是一首诗)

4、感受不同唱法所展现的美(美声、民族、流行)

其他赞美歌颂祖国的歌曲进一步升华爱国情感。

第二单元美丽的草原

《美丽的夏牧场》

1、学唱《美丽的夏牧场》歌谱,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并能用铃鼓伴奏,设计不同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并在表演中锻炼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

2、了解与哈萨克族相关的音乐

3、了解什么是骨干音,并找出歌曲的骨干音623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有表现力地演唱、创编表现歌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音乐,请同学们认真聆听,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

播放新疆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教师做几个新疆的舞蹈动作,配合着音乐让学生感受新疆音乐的特点。

  

学生聆听观看回答(新疆)。

“大家说的很对,刚才我们听的是一段新疆音乐,新疆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同时它还是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除了大家知道的维吾尔族还有许多支系民族,如哈萨克族,白俄罗斯族等,但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及音乐、舞蹈等方面却是相通的。

新疆以天山为界分为南疆和北疆,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里唱的夏牧场就位于南疆和北疆之间的恰布河旁。

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音乐来领略夏牧场美丽的景色。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师:

说说夏牧场的景色是怎样的?

大家有没有听清楚最后一句歌词唱的是什么?

(这是哈萨克放牧的好地方)这句话告诉我们这首歌曲歌唱的是哈萨克族美丽的夏牧场。

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2、观看视频,用wu轻声哼唱

下面我们再通过一段视频近距离地走近哈萨克人民的生活,领略夏牧场的美丽风光。

大家可以用wu随音乐轻声哼唱体会歌曲的演唱情绪。

(优美、抒情……)

3、填词学唱

这么好听的歌曲,我们赶紧把歌词填进来随音乐唱一唱吧。

学生随音乐填词唱。

4、随琴伴奏唱第一段,提出并解决难点

(1)师:

接下来请随老师的琴声伴奏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2)师:

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啊……)?

为什么?

讲述音乐知识“⌒”

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气息连贯。

(3)巩固演唱歌曲第一段。

5、随琴伴奏唱第二段,了解词义

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老师告诉大家,阿肯是哈萨克族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

阿肯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编词自弹自唱,这是其他歌手所不及的,所以大家特别尊敬他们。

(打出阿肯的图片)

7、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啊”的地方气息的连贯。

三、处理歌曲

1、视唱曲谱

大家已经可以比较准确地演唱歌曲了,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我们来视唱一遍曲谱,通过视唱,大家看一看各个乐句有没有相同之处。

学生视唱曲谱,找出旋律相同乐句。

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啊!

可见作曲家是抓住了一定的规律来创作这首歌曲的。

2、按力度要求演唱歌曲

老师对这首歌曲的演唱力度做了一点处理,请大家按歌谱上的力度要求来演唱歌曲。

(“啊…”一乐句做渐强减弱的处理……)

四、演绎歌曲

1、用铃鼓伴奏

我们知道,新疆是由多民族汇集的歌舞之乡。

因为有了多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交融,使新疆这块神秘的热土上滋生出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

如冬不拉、手鼓等(出示图片)。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手鼓。

⑴介绍手鼓典型的伴奏音型:

ХХХХХ

⑵用ХХХХХХХХХ为歌曲前半段伴奏。

“啊……”处晃手。

没有乐器的同学徒手表现。

2、设计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除了齐唱还可以有其他的演唱形式吗?

学生设计独唱、接唱、领唱与齐唱等形式演唱歌曲。

3、舞蹈创编表现

大家的歌声真美!

新疆是个歌舞之乡,除了歌唱,我们还可以用舞蹈来表现美丽的夏牧场。

我们班有没有同学会跳新疆舞蹈?

老师教大家几个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吧。

师生随音乐舞蹈律动。

五、小结

同学们,在悠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中,我们美丽的新疆夏牧场之旅就要结束了,希望同学们通过我们今天的欢乐音乐学习,能够记住美丽的新疆,辽阔壮美的夏牧场,还有那可爱的阿肯……

欣赏《赛马》

1、认识民族乐器二胡,并了解二胡的音色及其演奏特点。

2、通过欣赏《赛马》进一步了解二胡的音色及表现手段,能分辨各段所表达的音乐情绪。

3、能用打击乐器简单的表现乐曲。

1、二胡,民族拉弦乐器的代表乐器,音色柔美,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擅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

2、《赛马》,黄海怀创作于1959年,1964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比赛的新作品。

结构是常见的带再现的单三部。

它以二胡这种简单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

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在草原上狂奔之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同时也了表达内蒙人民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在此曲中,黄海怀将一个整段的乐曲用拨弦技巧奏出,使该曲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

教学难点和重点:

分段聆听二胡独奏曲《赛马》,了解乐曲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一、配乐导入,创设学习情境。

[音响演示1:

草原风情,音乐: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师: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美丽的蒙古草原、风景……)多少年来这首美丽动听的蒙古牧歌不知将多少人的心带到了辽阔的大草原上。

迷人的草原风光和充满诗情画意的牧民生活会让你流连忘返…… 

2、指导学生从图上认识蒙古族及其生活的地方。

你们知道内蒙古在我们祖国的什么位置吗?

它在我国的东北部,1947年5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

是我国建立的最早的一个自治区,人口约2260万, 

提起蒙古,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草原)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我国最大的草原,占地约110多万平方千米。

[音响演示2:

中国地图——内蒙古位置——草原图]

3、师:

你对蒙古有多少了解?

(资源共享)

二、初听乐曲,感知音乐形象。

1、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那达慕”大会上正在进行什么比赛项目。

知道是哪一项比赛吗?

(赛马)[音响演示3:

那达慕大会赛马图,音乐《赛马》]

同学们听地很认真,有的……有的……

2、让我们再听一遍,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从你的表情看到了……为什么会这样?

从音乐中你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的、欢乐的)

3、作曲家黄海怀带给我们的《赛马》。

(出示课题及作曲家)

4、你听出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简介二胡。

[音响演示4:

出示二胡图片]

我国民族乐器拉弦乐器中的代表乐器,它音色柔美,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擅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

代表作有:

《二泉映月》、《良宵》……

三、细听乐曲,为《赛马》分段。

现在,我们再来听这首好听地二胡独奏曲《赛马》,边听边想,它描绘了几个场景。

(一)细听第一部分,感受音乐节奏。

[音响演示5:

草原图片背景,旋律

(一)]

根据同学们描绘的场景,我们把乐曲分成了3部分。

首先来听第一部分:

1、聆听第一部分,感受音乐情绪怎么样?

(紧张、热烈)。

2、跟着音乐用“en”哼唱一遍这个主题,感受节奏紧密的地方用了几分音符?

3、请孩子们用铃鼓来烘托赛马紧张热闹的场面。

坚定有力的强音拍铃鼓表现,急促的16分音符摇铃鼓表现。

(二)细听第二部分,把握音乐的变化。

[音响演示6:

旋律

(二)]

比赛场面真是紧张、热烈,瞧!

赛马比赛开始了…… 

1、现在我们来听下面这段音乐——旋律

(二),与第一段比较,这段音乐旋律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悠扬、舒展)

2、指导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一遍这个主题。

要求:

听时,请孩子们在心中哼唱,旋律

(二)出现了几次?

第二次出现时,增加了哪种节奏?

(第三次时教师提示)听,什么声音?

(马蹄声)

你知道这马蹄声是怎么演奏出来的?

请孩子们仔细看。

这种方法叫拨奏,它不用拉弓,而是用手指拨,就发出了这种马蹄似的声音。

作曲家在这里运用伴奏乐器扬琴演奏旋律

(二),而主奏乐器二胡却模仿了马蹄的声音,将赛马比赛中马蹄急驰、你追我赶的场面刻画得活灵活现,音乐情绪也被烘托得更加欢快热烈。

3、让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遍第二部分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随音乐律动。

(讨论形式多样的表现方式)想想比赛到了什么环节?

(紧张的时刻)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学生可以在旋律

(二)第一次出现时比较抒情,请孩子们拉心中的二胡,有感情地唱la;

第二次出现时节奏变密集了,大家用骑马动作愉快地来表现;

第三次出现时,仍然有感情地唱la,并用扣掌心来模仿马蹄声。

师:

这里,旋律

(二)出现第一次,表现了赛马场上内蒙古族骑手对比赛乐观、自信、充满必胜信心的精神风貌;

第二次、第三次通过二胡的不同演奏方法,刻画了马蹄急驰、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激烈场面。

(三)细听第三部分旋律,体会“冲刺”。

[音响演示7:

旋律(三)]

1、听,结尾的音乐和哪一部分相似?

(第一段)哪一部分情绪更激烈?

(第三部分)为什么?

赛马比赛已经进行到了冲刺阶段。

 

这部分音乐结尾时,节奏密集,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了赛马比赛已经进行到了冲刺阶段?

音乐刻画了赛马比赛最后冲刺时的紧张激烈的场面,在最高潮中结束。

2、认真体验这种情绪,请孩子们跟着音乐在心中哼唱一遍。

3、既然它和第一部分相似,请孩子们用打击乐表现。

(四)乐曲小结。

现在,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一起再听一次乐曲,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