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旋转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998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的旋转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

(一)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差异,我制定了一下教学方法。

(二)小组探究法、讲解法、学生差异教学法、动手操作法、学生展示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圆柱、圆锥。

(二)圆柱,圆锥的特征。

(三)演示教具,实物观察

六、教学过程

(一)、创境准备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1)欣赏动画,思考.问师:

同学们,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

你在生活中留心过车轮转动过程中的数学问题吗?

淘气可是一个有人心,他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我们来听一听。

(问题1:

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

转动后轮,彩带随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问题2:

彩带所在的辐条随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师: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动画,看谁能帮淘气解决问题。

(动画演示)

(2)交流:

谁能帮淘气解决问题?

(找学生说)

(3)思考:

转动形成的这两个圆有什么不同?

2.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1)呈现“很多小的风筝在天空中连成一条线”的情境

(2)观察、思考:

请你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

(4)概括、小结:

点动成线。

(并板书:

点动成线)

(5)同时呈现下面两幅图。

思考:

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吗

(6)交流。

(7)动画演示这两幅图的运动过程。

(板书: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8)寻找生活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

(二)、探究新知

1.通过面的旋转,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介绍活动要求。

课前,每位同学都用纸片和小棒分别做成了长方形、半圆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形状的小旗,如果快速旋转小棒,纸片旋转后分别会形成什么图形呢?

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旋转小棒进行观察,并完成课本第2页的第3题。

(2)学生活动。

(3)交流结果。

(4)课件动画演示圆柱、圆台、球、圆锥的形成过程,验证学生结果。

(5)交流: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述圆柱、圆台、球和圆锥的形成过程。

(6)思考、交流:

根据刚才的观察,你能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吗?

这几种立体图形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2.寻找这几种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课本第2页“找一找”。

(2)找一找: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3.探究圆柱的特征。

1.结合实物探究圆柱的特点。

请你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体实物,观察并思考:

圆柱有什么特点?

(可以通过看、滚、剪、切等多种方式)

(2)学生活动,教师深入指导。

(3)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5)结合学生交流并结合实物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高。

2.认识圆柱的直观图。

(1)师:

刚才同学们结合圆柱体实物已经认识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且掌握了它们的特点。

那你能尝试着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圆柱的直观图吗?

(教师深入观察,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画法。

(2)(展示台展示所有不同画法)

请你观察,到底哪种正确呢?

为什么?

(画错的进行修改)

(4)师:

你能在圆柱的直观图上找出圆柱的底面和侧面吗?

3.在直观图上认识圆柱的高。

(1)师:

同学们,现在你们能尝试着在你画的圆柱中,画出它的高吗?

(2)(教师深入观察,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画法。

(3)思考、交流:

他们谁画的正确呢?

(4)概括:

圆柱的高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圆锥的特征。

1.结合实物探究圆锥的特征。

请你拿出课前准备的圆锥体实物,观察并思考:

圆锥有什么特点?

(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集体交流。

(4)结合学生交流并结合实物介绍圆锥的底面、侧面、高。

2.认识圆锥的直观图。

你能尝试着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圆锥的直观图并画出圆锥的高吗?

(学生动手画一画)

(2)集体交流。

(2)结合圆锥的直观图认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3.课堂小结:

4.看书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写出图形名称,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课本4页3题。

2.想一想,连一连:

课本第4页第4题。

(四)、全课总结;

1、回顾本课学习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圆柱圆锥

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底面,侧面,高

圆锥各部分名称:

圆柱的特征:

两个相等的底,高有无数条

圆锥的特征:

一个底,高只有一条

(六)作业:

课本4页的3题——4题

七、课后反思

面的旋转”主要知识内容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圆柱和圆锥,学生已经能够直观辨认,本节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从三方面进一步加深认识:

(一)从“静态”到“动态”,即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

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让学生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二)从“整体辨认”到“局部刻画特征”,鼓励学生在以前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同时,对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的认识,使学生对面的认识从平面过渡到曲面,这是认识上的再一次上升。

(三)从观察圆柱、圆锥实物到认识它们画在平面上的“图”。

课上体现的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关注“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知识。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课堂上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首先设计了一个利用自行车车轮转动体会“点的运动形成线”的活动,即在自行车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观察彩带随车轮转动的情况,发现彩带转动后形成了圆。

然后又呈现了三幅情境图,让学生结合这些生活现象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第一幅图是“很多小的风筝在天空中连成一条线”,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点的运动形成线”;

第二幅图是“雨刷运动时的情况”,引导学生感受“线的运动形成面”;

第三幅图是“转门”,引导学生感受“面的旋转形成体”。

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时,注意准备了必要的操作材料,引导全体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还把点、线、面的运动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

另外,对于教材中通过旋转形成的几何体中出现的球和圆台,让学生在“面旋转成体”的过程中增加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认识这两种几何体。

课上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球只要求学生认识,不要求掌握特征;

圆台不出名称,只要学生能连线,知道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形成的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