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题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5159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题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题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题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题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题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题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题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题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题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题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Word下载.docx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题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题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题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Word下载.docx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习惯,在老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同学们的主体地位,在老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篇三: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同学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同学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

以下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范文一: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同学,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同学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有: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

第七单元混合运算;

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

第九单元统计;

第十单元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

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

⑵万以内数的认识;

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⑷估算;

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

(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⑵估算;

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

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

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平面图形的认识: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

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

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

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

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

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关键是给同学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同学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知识中,教学的难点是同学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

同学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

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同学的口算能力。

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同学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同学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同学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

例如:

万以内数认识。

让同学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突破本册教材重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一)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

  

(二)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同学周围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同学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

  ※建议  我建议首先以新的课标为依据,站在为同学终身发展的高度来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

我们的教学不只是教会同学知识的,更重要的是引领同学如何愉快地度过自己幸福的童年,并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较强的各项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各个环节中,创设同学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我想无论再难的知识,大家只要有了超前的理念,教学工作都能干的很出色。

  【范文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同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

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同学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

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

加强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

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

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1、同学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同学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同学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

表内除法  1、引导同学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同学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

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同学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同学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同学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

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

加与减  1、引导同学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同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同学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同学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加与减  1、引导同学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同学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

统计  1、引导同学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同学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同学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同学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同学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

  3、引导同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同学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

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同学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

同时引导同学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中,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根据本班同学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同学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

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同学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

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

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

学习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同学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同学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同学的想法,鼓励同学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