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519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克和千克的教案.docx

克和千克的教案

克和千克的教案

【篇一: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西宁市五四小学薛刚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p85-86练习十八1、2、3题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有重的客观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于“克和千克”已经有所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感觉,动手操作让学生逐步感知克和千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

(出示主题图)前几天,这几位小朋友陪家长去超市买了一些物品,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

6个苹果重1千克;一盒饼干重110克;一桶豆油重5千克;师:

老师还调查收集了一些同样的数据:

一盒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45克,小明的体重是31千克。

一袋茶叶450克,一袋大米是10千克。

(ppt出示)

师:

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

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

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克和千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受1克有多重

师: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发的小正方体,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

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生:

很轻,非常轻,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师:

我们可以用天平来称出这个小正方体有多重。

当天平两端的物体一样重时,天平就会保持平衡。

(经过用天平称,使学生知道手中的小正方体质量约1克,并初步了解天平的原理)

师:

我们刚才称得了一个小正方体的质量大约是一克。

请同学们再掂一掂,感觉一下一克有多重。

生:

一克很轻

师:

一克真的很轻。

我们表示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时一般用克作单位。

【板书:

克】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

2、感受1千克有多重,知道1千克=1000克

师:

老师这里有1000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它们大约有多重呢?

生:

1000克,也就是1000个1g

师:

这里的1000克我们也可以写成1千克。

所以1000克=1千克

【板书:

1千克=1000克】

师:

现在每个同学再掂一掂1千克的质量,感觉一下

师:

同学们已经感觉了,1千克重还是1克重呢?

(1千克)师:

当咱们表示比较重的物品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板书:

千克】千克还可以用kg表示

师:

除了我们今天学过的克和千克,你还听过其它的质量单位吗?

生:

公斤、斤、两、吨

师:

1千克等于1公斤,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2斤。

师:

掂一掂你的数学课本,估计一下它的质量

生估计…………

师:

我们一起来用天平称一下吧,在天平的左边放上数学课本,在天平右边放一个200g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所以说数学书重200g。

师:

5本数学书放在一起有多重呢?

(1千克)同学们将5本数学书放在一起,再次感觉一下1千克有多重。

师:

咱们在生活中称物体的质量时,都可以先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再称出准确的质量。

3、认识常见的秤

师:

怎么才能知道某个物品的轻重呢?

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

用秤称。

师:

你见过秤吗?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看看你认识其中的哪一个,并说说你在哪里见过?

(课件逐个展示)

了解古代的秤,进行文化熏陶教育

师:

你能用秤称出物品的轻重吗?

老师这里有一个盘秤,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怎么读秤。

师:

(ppt出示盘秤表盘)你在表盘上看到了什么?

生:

数字、质量单位g

师:

指针指到多少,就表示是多少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

同学们觉得对克和千克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怎么样?

我们一起来看几道习题。

1、把质量单位送回家

一个苹果重150(g)一个南瓜重4(kg)

一个排球重450(g)一个西瓜重5(kg)

2、小小法官

(1)一个乒乓球约重三克。

(√)

(4)一包感冒冲剂约重10克。

(√)

3、知识拓展

爷爷收到了明明写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为:

爷爷:

您好!

我已经9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身高已经120千克(120厘米),体重已达30克(30千克),每天早上吃一个60千克(60克)的蛋,一袋250克的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个100千克(100克)的馒头,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1克(1千克)的米饭吃光。

爷爷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

同学们这节课学的开心吗?

你学会了什么?

1、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有(克)和(千克)。

2、1千克=(1000)克,1千克又等于

(1)公斤,也等于我们平时所说的2斤。

3、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

【篇二: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认识天平和几种以千克位单位的秤;牢固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根据物品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熟练掌握1千克=1000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感知1克和1千克物体的质量,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盘秤、天平、黄豆、二分硬币、水果、500克食盐等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

教师:

同学们,准备好我们手中的铅笔盒和数学课本,大家掂一掂,然后把你的感受说一说。

学生1:

这两件物品一点都不重。

学生2:

我感觉数学课本比铅笔盒重一些(或铅笔盒比数学课本重一些)。

学生3:

我感觉这两件物品差不多重,判断不出谁轻谁重。

……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问:

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大家的发言,你们发现用的最多的词语是什么?

学生:

轻和重。

教师适时展示几件超市购买的物品。

2.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物品的包装,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

我发现这些包装上都写着净重多少?

教师:

观察的真仔细,那么你知道净重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净重就是指物品有多重。

进而引导学生知道,物品有多重,就是指它的质量是多少。

如,方便面净重100克,就是说它的质量是100克。

展示100页主题图,教师:

同学们,看看他们在超市都买了什么?

分别是多重呢?

学生:

洗衣液5千克,饼干110克,阿姨买的苹果,售货员用秤称的质量是1千克。

教师:

真了不起,同学们知道这么多,都认识克和千克。

今天我们一块来认识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

克和千克。

二、探究新知

1.例1出示例1主题图:

教师:

这些物品我们在超市经常见到,你看到它们标出的质量了吗?

学生:

分别标着3克、12克、100克。

教师:

用手掂一掂,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并回答:

感觉都不重,很轻。

教师:

这些物品都比较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说一说:

我知道“克”用字母“g”来表示。

教师:

我们认识克了,那么1克有多重,你知道吗?

并提示学生1枚2分硬币质量是1克。

教师:

我们拿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交流并回答:

1克真是太轻了。

2.认识天平。

教师:

1克物品太轻了,用什么工具才能称出它的质量?

学生:

应该是很小的秤吧。

教师指出:

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天平是由底座、托盘、指针、标尺、调节平衡螺母以及砝码构成的。

使用前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向标尺的零刻度,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然后称物品,一般物品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增减砝码,或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零刻度),然后读取砝码和游码的总克数,就是物品的质量。

教师操作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掌握使用方法后,教师问:

同学们,我们想知道1克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知道)

教师:

那么我们就用天平来称一称吧,注意天平的使用步骤。

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及时纠错。

学生汇报:

6粒或7、8粒(根据实际测出的结果汇报)。

教师:

同学们做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把这几粒黄豆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吧。

3.例2认识千克

出示较重物品

(1)问:

图上都是什么物品,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学生讨论并汇报:

洗衣液和苹果,包装上都标着净含量。

洗衣液5千克,苹果25kg。

教师: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

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我知道“千克”用字母“kg”来表示。

教师:

包装上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学生1:

应该是指里面的物品有多重吧。

学生2:

除去包装后的物品的质量。

教师总结:

“净含量”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出示两袋500克食盐

教师:

两袋盐,每袋重500克,两袋重多少克?

(500+500=1000(克))

教师:

2袋盐重1000克,也可以说重1千克。

(教师板书:

1000克=1千克)

教师(或学生质疑):

称较重的物体,用天平可以吗?

(天平一般称重范围在几百克之内,不适合称较重物品)

学生:

我们该用什么工具来称较重物品呢?

4.认识用“千克”做单位的几种秤。

课件展示:

教师:

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以“千克”为单位的秤,依次是磅秤、电子秤、盘秤、台秤和弹簧秤。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用千克做单位的秤?

(体重秤、杆秤……)

教师:

下面我们用盘秤为例,说说现在一些常用秤的用法。

教师:

同学们认识盘秤吗?

(超市经常看到)

问:

知道盘秤以什么为单位吗?

(千克)

问:

表盘上的零刻度在哪里?

(学生指出位置)接着问:

“0”表示什么?

(没有物品称重时指针的位置)

教师:

同学们能说一说表盘上的100、500、1、2各表示什么吗?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100表示100克、

500表示500克,1和2分别表示1千克和2千克。

教师:

我们认识了盘秤,也会使用盘秤了,弹簧秤和体重秤跟盘秤使用方法差不多,我们试着称一称物品吧。

学生分别用盘秤、弹簧秤称出1千克物品,用体重秤测一下自己的体重。

交流汇报测出的结果。

教师:

简单总结一下这三种秤的使用方法吧。

学生:

表盘上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多重。

5.例3

出示例题: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教师:

自己看题,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问题是让我们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教师: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题目中没告诉我们每个苹果有多重,我们需要称一称吧。

学生1:

称的话,每个苹果不一样大,称一个苹果不合适。

学生2:

可以把20个苹果一起称一称啊。

【篇三: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分析

单元内容: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材简析:

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

克和千克,这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的“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质量的机会,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要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单元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单元难点:

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1)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结合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良好基础。

(2)通过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①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②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③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学习重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学习难点:

估计物体的质量。

学习准备:

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

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

有没有买过水果?

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

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

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

100页主题图。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

二、自主学习

(1)教学例1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出示课件:

101页例1

①认识、感知1克

1克有多重呢?

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②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

将硬币发给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载心里,可以吗?

开始吧。

③展示交流

说一说:

有什么感觉?

(非常轻)

找一找:

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请找一找,掂一掂,你找到了什么?

(2)课本第101页做一做

先说是什么物品,再判断比1克轻还是重。

(3)教学例2

计量比较中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①理解“净含量”

出示课件:

课本102页例2

明白“净含量”是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②认识、感知1千克

1千克有多重呢?

1袋盐的质量是500克。

2袋盐的质量是1000克,也可以说是1千克。

③克和千克的关系

1千克=1000克

④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

秤是一个大家族,家族中你还认识谁?

在哪见过它?

给大家介绍一下。

会认读秤:

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秤的物品有多重。

⑤掂一掂:

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03页做一做

第1题,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找一找,并掂一掂。

第2题,分组活动先估一估,再称一称。

(2)课本第103页你知道吗?

生活中的秤,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秤?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相互说一说。

(3)练习二十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第4题。

回家调查,填在书上。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2袋盐重1000克,也可以说重1千克。

1千克=1000克。

教后反思:

第2课时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课本第104页例3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①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②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③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学习重点:

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学习难点:

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学习准备:

小黑板、主题图、盘秤、苹果。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填空。

(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常用()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符号()表示。

(2)填上适当的数或单位。

一筐苹果重20()一个乒乓球约重()

一只鸭子约重2()5只鸭子大约重()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①读题

知道了什么?

要求什么?

②怎样解答

先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③汇报交流。

苹果有大有小,要根据大小来估计

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5个中等个儿的苹果大约重1千克。

(2)解答正确吗?

①你有什么办法检验吗?

分组讨论

②交流方法。

用秤称一下,看是不是有4个或5个重1千克的苹果。

③学生称一称。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先独立练习,

再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二十第9题

调查一下500克鸡蛋有几个。

估一估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

先独立练习

再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作业设计:

指导丛书练习

板书设计

解决实际问题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答: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大约重5千克。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大约重4千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